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分析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摘要:文章对维生素C的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方法在维生素分析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今后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最满意的分离分析条件仍然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
关键字:维生素C、质量控制维生素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中六类物质中的一种,它是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1],维生素C主要以VitC的形式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2],也有以氧化型及少量结合态存在[3]。
维生素C具有抗坏血病的效应,所以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影响胶原蛋白的形成,胶原质对于人体细胞、牙龈、血管、骨骼、牙齿的发育和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维生素C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维生素C在人体内参与糖的代谢和氧化过程,并且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作用[4];维生素C帮助人体铁的吸收,也常被推荐为预防婴儿猝死症的物质;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C能驱除细胞内有害的自由基,而这些有害自由基是高度活跃的分子,能直接损伤DNA。
故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维生素C结构上其C2和C3位上2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自由羧基,但仍具有有机酸的性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5],容易被热或氧化所破坏,特别是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光、金属离子(Fe2+,Cu2+等)或荧光物质(如核黄素)更能促进维生素C被氧化分解,因此给准确测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目前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极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一、分析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新颖、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配以紫外、荧光、示差折光检测器、极管阵列等检测器进行检测。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篇一: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510275摘要本实验利用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法)结合永停法指示终点的方法,对一定质量的某品牌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过程运用了法拉第电解定律。
结果测得:维生素c药片中抗坏血酸含量为858.8mg/g。
关键词库仑滴定法维生素c双铂极永停法抗坏血酸0引言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Vitaminc)是无色晶体,熔点为192℃,易溶于水及乙醇。
在水溶液里该物质极易被氧化,特别是有氧化酶及铜、铁离子存在时,可促进氧化破坏过程。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对于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碘量法以及光度法等方法。
除此之外,原子吸收光谱法[3]和毛细管电泳法[4]等均有应用。
相比于以上方法,库仑滴定是由电解产生的滴定剂来滴定待测物质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法。
由于它不需要配制及标定标准溶液,以电解液直接进行滴定,分析结果通过精确测定电量或电位而获得,因而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和准确性高的特点[5]。
本实验是以电解产生的br2来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抗坏血酸与溴单质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下式(1)所示:[2]+br2+2hbr(1)该反应能快速而又定量地进行,因此可通过电解即时生成br2来“滴定”抗坏血酸,故该方法亦称为库仑滴定。
本实验用Kbr作电解质来电解出br2,电极反应为阳极:2br?=2e?+br2阴极:2h++2e?=h2(g)滴定终点用双铂极电流指示法来确定。
即在双铂电极间加一小的电压(50-200mV),在终点前,电生出的br2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为br?离子,因此溶液未形成电对br2/br?。
指示电极没有电流通过(仅有微小的残余电流),但当达到终点后,存在过量的br2形成br2/br?可逆电对,使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指示终点到达[6]。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分析实验报告维生素 c制剂是将维生素 c (或称甲基维生素)溶于稀盐酸溶液中制成,经加酶催化反应,然后与硫酸铜、硫酸铝钾、硫酸亚铁等反应得到一种脂溶性化合物,俗称“维生素 C”或“维生素 K”(亦称 VK),化学式为 KOH。
维生素 c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中,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等。
维生素 c不仅在生理上能保护心脏、肝脏、肌肉、造血、神经、生殖等器官及组织细胞,同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预防心血管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
在机体各个组织中分布广泛且较为稳定,但随着年龄增长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作用减弱而逐渐失去作用。
维生素 c作为一种广谱抗坏血酸药物,在防治疾病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而且治疗疾病效果明显;是一种理想且廉价的常用抗菌药物、抗病毒、抗生素制剂,在人类使用和治疗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维生素 c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药品采购目录中。
鉴于维生素 c制剂质量控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了保证医药产品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我部组织本实验室开展了维生素 c制剂质量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方案维生素 c制剂主要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维生素的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
对临床用量较大的药品,如治疗心肌炎药物、抗菌药物等,由于其成分含量的特殊性,在临床使用中其质量管理也尤为重要。
针对原料来源和生产工艺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料种植管理模式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我部有8个专业实验室,其中2个国家级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实验室。
各实验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从原料到成品一条完整有序的质量管理链。
实验室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保证按照质量管理程序开展试验工作并顺利实施。
2、试样制备称取1 g维生素 c (浓度为10%)溶于150 ml稀盐酸溶液中,充分溶解后移入100 ml刻度玻璃瓶中。
取适量维生素 c加入100 ml10%磷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 min,使其溶解。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易 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受光破 坏。
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 的重要辅酶,缺乏时会导 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影 响结缔组织的形成。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可以清除体内的 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 化损伤。
增强免疫功能
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将维生素C制剂高温燃烧后的残渣进 行称量,可计算出炽灼残渣的含量, 用以评价制剂的纯度。
03
维生素C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 控制
原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原料来源
应从可靠的供应商获取, 并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
质量标准
应制定原料的质量标准, 包括外观、杂质、纯度等 方面的要求。
质量检验
应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 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
和工艺符合规定。
GMP认证
02
生产企业必须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确保
生产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质量标准
03
制定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鉴别、检查、含量测
定等方面的要求。
不合格产品处理与召回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
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 的维生素C制剂,生产企业必须立即 停止生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维生素C概述 •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标准 • 维生素C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
量控制 •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问题及解
决方案 • 维生素C制剂的质量监管与法
规要求
01
维生素C概述
维生素C的定义与性质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极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维生素C;含量测定;维生素C作为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不仅广泛参与机体氧化、还原等复杂代谢过程,还能促进体内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增加机体抵抗力。
缺乏时可引起造血机制障碍、贫血、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脆性增强,容易出血等坏血病症状,故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维生素C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具有烯醇式己糖内酯立体结构,分D和L两种立体构型,但只有L型有生理功效.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可以互变,两者均具有生物活性.其C2和C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自由羧基,仍具有有机酸的性质。
维生素C呈无色无臭的片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脂。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破坏速度.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极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做一介绍。
1。
滴定分析法王云霞[1]等对滴定分析法进行讨论,分析了每种方法测定维生素C的优缺点,并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对比和分析,确定了更适合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1.1碘量法的原理维生素C分子(C6H8O6)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1。
1。
1直接碘量法取本品约0。
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
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内不褪。
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
806mg的C6H8O6.直接碘量法在滴定过程中发现溶液里的不溶物吸附碘,而且溶液与空气接触时间较长。
但是此法简捷、快速、方便,结果也较准确,适合测定多批量样品。
维生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维⽣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法综述维⽣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法综述维⽣素C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法综述摘要:维⽣素C即L-抗坏⾎酸是⼀种⽔溶性维⽣素,具有多种剂型。
ChP2010收载有维⽣素C原料及其⽚剂、泡腾⽚、颗粒剂、泡腾颗粒剂、注射剂和复⽅制剂维⽣素C银翘⽚。
维⽣素C 银翘⽚系临床常⽤于治疗流⾏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的复⽅制剂,其组份为VitC、⾦银花、桔梗、连翘、对⼄酞氨基酚、芦根等成份,其中V itC易发⽣氧化导致含量显著降低。
根据其结构性质采⽤不同的⽅法对其进⾏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关键词:维⽣素C制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内容:仪器及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效液相⾊谱仪;分析天平;薄层板;滴定管等。
(2)试剂硝酸银试液、⼆氯靛酚、碘滴定液、亚甲蓝⼄醇溶液、淀粉指⽰剂、草酸、醋酸、盐酸、硫酸等。
⼀维⽣素C⽚【鉴别】1. 与硝酸银的反应:⽅法: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素C 0.2g),加⽔10ml溶解。
取该溶液5ml,加硝酸银试液0.5ml,即⽣成银的⿊⾊沉淀。
2. 与2,6-⼆氯靛酚反应: ⽅法: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素C 0.2g),加⽔10ml溶解。
取该1溶液5ml,加2,6-⼆氯靛酚钠1,2滴,试液的颜⾊即消失。
3. 薄层⾊谱法: ⽅法:取本品细粉适量( 约相当于维⽣素C l0mg),加⽔10 ml,振摇使维⽣素C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维⽣素C 对照品,加⽔溶解并稀释制成l ml 中约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谱法,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酸⼄酯-⼄醇-⽔(5:4:1)为展开剂,展开,晾⼲,⽴即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检查】1. 颜⾊检查: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素C 0.1g),加⽔20ml,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照分光光度法在440nm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超过0.07。
维生素C制剂的分析检验

实验七 维生素C 制剂的分析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辅料对制剂含量测定的影响和排除方法。
2.掌握碘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制剂的含量计算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1.仪器Mettler AL204电子天平 棕色酸式滴定管 规格:25mL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碘量瓶 规格:250mL 容量瓶 规格:25mL 、100mL 刻度移液管 规格:1mL 、5mL 2.试药维生素C 注射液 规格:0.25g/2mL 维生素C 片 规格:0.1g/片 维生素C 对照品 硝酸银试液 1,10-菲咯啉-铁(Ⅲ)试液 二氯靛酚钠试液 稀醋酸 淀粉指示液 碘滴定液(0.05mol/L ) 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1.维生素C 分子中有烯二醇结构,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以被碘定量氧化,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 的含量。
2.在酸性溶液中铁(Ⅲ)氧化抗坏血酸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同时铁(Ⅲ)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后者与1,10—菲咯啉络合生成红色的亚铁菲咯啉离子〔Fe(C 12H 8N 2)3〕2+,在波长510nm 处有最大吸收。
可用作抗坏血酸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反应式为:OHOHOOC OHH CH 2OH +FeOOOC OHH CH 2OH +Fe2+O3+Fe2++NN3NNFe32+四、实验内容1.鉴别 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加水稀释至10mL ,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溶液5mL ,加硝酸银试液0.5mL ,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
(2)取溶液5mL ,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2.含量测定 (1) 维生素C 片(Vitamin C Tablets )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含维生素C (C 6H 8O 6)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 ),置100mL 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 与稀醋酸10mL 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干燥滤纸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加淀粉指示液1mL ,用碘滴定液(0.05mol/L )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
典型药物分析实例 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课件)

2,6 - 二氯靛酚
VitC 无色维生素C Nhomakorabea含量测定
碘量法
不仅适用于维生素C的原料药,也适用于维生素C各类制剂的含量
测定。碘量法是典型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准
确的特点,常用于还原性药物的测定。
H+
VitC + I 2
去氢抗坏血酸
+ I
-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碘量法
碘与药物完全反应后过量的碘与
淀粉显蓝色而指示终点。含量测定要
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维生素C测定含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碘量法一般选择在
酸性条件下进行。只有在
酸性条件下,维生素C受
空气的氧化作用减慢。
2.以新沸过的冷水作为
溶剂,主要的目的是去除
水中溶解的氧。
3.本法测定维生素 C 片、
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含
量,滴定前需进行必要的处
理,以消除制剂中辅料对测
定的干扰。如片剂溶解后应
过滤;注射剂滴定前加入2ml
丙酮作掩蔽剂,以消除注射
液中抗氧剂焦亚硫酸钠或亚
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烯二醇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C
C
C
C
OH
OH
O
O
烯二醇结构
二酮基结构
维生素C的鉴别反应
与氧化剂的反应:
[O]
VitC
去氢抗坏血酸
CH 2 OH
CH 2 OH
H C OH
O
HO
[]
O
OH
H C OH
O
O
O
O
维生素C的鉴别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分析药学(临床药学方向)2005级(1)班第一组:黄鹏浩(0703503151)陈燕泓(0703503152)指导教师:李康高晓霞2010 年 4 月摘要:维生素C,在化学结构上和糖类十分相似,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过量摄取会产生多尿、下痢、皮肤发疹等副作用;滥用维生素C会削弱人体免疫力。
因此,在生产维生素C药物过程中要做好其质量控制研究和生产后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收载有维生素C原料及其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有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2,4-二硝基苯肼法,原子吸收法等。
关键词:维生素C;制剂;质量控制;含量测定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无色晶体。
在化学结构上和糖类十分相似,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熔点为91~92。
C,熔融时同分解。
比旋度为+20.5。
至+21.5。
一个维生素分子由六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构成。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
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
用于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坏血病或其他疾病,用于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按《中国药典》记载有维生素C原料及其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1]。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大多是基于其具有强的还原性,可被不同氧化剂定量氧化。
因容量分析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被各国药典所采用,如碘量法,2,6-二氯靛酚法等。
又相继发展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维生素C原料1.1据《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1.1.1维生素C性状、熔点及比旋度维生素C原料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黄;水溶液显酸性反应。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熔点为1901~92。
C,熔融时同分解。
比旋度为+20.5。
至+21.5。
1.1.2维生素C鉴别方法一:去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后,分成二等份,在一份加硝酸银试液0.5ml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
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钠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方法二: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50图一致)。
1.1.3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3.0g,加水15ml,振摇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将溶液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取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IVA),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3。
1.1.4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示蓝色并在30秒中内不褪。
没1 ml碘滴定,至溶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1.1.4制剂维生素C制剂包括: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和维生素C颗粒[2]。
2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2.1碘量法2.1.1 原理维生素C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
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2.1.2 方法取本品20片(具体制剂具体分析),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10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经干燥滤纸迅速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
每1ml 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该方法适用于维生素C原料,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5版对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采取该法。
2.2 2,6—二氯靛酚滴定法2,6—二氯靛酚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碱性溶液中为蓝色。
当与维生素C反应后,即转变为无色的酚亚胺(还原型)。
因此,维生素C在酸性溶液中,可用2,6—二氯靛酚标准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为终点,无需另加指示剂。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型和脱氢型,根据它具有还原性测定其含量。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料2.6—二氯酚靛酚,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当此染料滴定含有VC的酸性溶液时,V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好临用前配制;④0.1%2.6—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250mg 2.6二氯酚靛酚溶于150ml含有52mgNaHCO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250ml,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中冷藏(4摄氏度)约可保存一周。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本法多用于含维生素C 的制剂和食品的分析的含量测定。
2.3薄层扫描法扫描条件确定在制备的染料试纸上定量点维生素C对照品进行扫描,维生素C在290 nm处有最大吸收,420nm处无吸收,故选择λ1=290nm,λ2=420nm.双渡长反射式锯齿扫描。
测定用5l定量毛细管,分别吸取对照品溶液各5ul,点于试纸上。
点样后晾干,并将试纸固定在20cm×20cm玻璃板上,放入Cs一93O薄层扫描仪。
测定△A的积分值y(峰面积)为纵坐标,样量为横坐标x,得一直线方程。
样品的含量测定取维生素C片1O片,研细,精密称取平均片重一片的粉末,放zkl00m[容量瓶中,加^缓冲液至刻度,振摇,使维生素C 溶解,放置、澄清,用吸液管取3ml移至10m[容量瓶中,用缓冲液稀释至刻度。
用5l定量毛细管点样品溶液与不同浓度的标准液于同一试纸上,然后扫描测定峰面积,由工作曲线法计算维生素c片中的维生素C含量[3]。
2.4 用线性电位滴定法2.4.1方法原理抗坏血酸pKa=4.17,pKa=11.56,一般表现为一元酸m.线性滴定法测定一元酸依据的Ingman公式如下:Ve—V=VK H HA[H]一[OH])(1+ KH HA{H}) (1)式中为达到化学计量点时耗用的标准碱液体积;V、C b为加人的标准碱液体积与浓度;V。
为待测酸液初始体积;{H}、[H]、[OH]分别为氢离子活度、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本文[H]与[OH]用氢离子活度{H}与氢氧根离子活度{OH}代替。
用实验值V、pH代人(1)式求Ve—V,将Ve—V对进行线性回归,由回归方程的截距m与斜率k可得Ve=一m/k。
式(1)中K H HA为一元弱酸的条件稳定常数,要求实测。
2.4.2方法抗坏血酸的分析:精确称取0.1g抗坏血酸,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稀释至50.00mI,使离子强度分别为0.2、0.3、0.4,分别用No.1~N0.3标准碱液等量(0.50m1)分步滴定,记录V与pH、上机输入V与pH,由程序判断化学计量点所在范围,由化学计量点前的数据计算K H HA.将实验值V、pH与计算值代入(1)式计算V—V,用Ve—V 对v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直线方程Ve—V=0处对应的V即为Ve,由Ve计算出抗坏血酸的回收率。
样品分析:首先取维生素C片20片精确称重后计算每片平均重量;然后将其研细混匀后精确称取粉样0.1g,溶解后加入定量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稀释至50.00m1,使离子强度为0.3,用No.2标准碱液等量分步滴定,记录与pH-由计算机程序计算后求得,进而求得每片维生素C片抗坏血酸的平均含量,用此含量除以标示量得相当标示量[4]。
滴定前必须用缓冲溶液仔细校正酸度计,称量好的样品应立即进行测定[5]。
线性电位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片抗坏血酸含量快速简便,仅使用常用药品,耗用药品量少,测量结果可满足半微量分析要求。
2.5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法选择色谱柱为ODS(4.6nm*20cm,5um);流动相为5mmol/LnaH2PO4溶液(磷酸调pH至2.5);流速为1.0mol/min;检测波长245nml;柱温20摄氏度。
测定时进样20uL,采用外标法,以峰高计算含量。
理论板数按维生素C计应大于2000,各峰分离度应大于2。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cl00mg),置10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再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5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斗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维生素c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出供试品中C6H8O6。
的含量[6]。
2.6 2,4-二硝基苯肼法可测总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型。
此法是将样品的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然后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
脎的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将红色脎溶于硫酸后进行比色,由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V C。
原理:用酸处理过的活性碳把还原型的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在继续氧化为二酮古乐糖酸。
二酮古乐糖酸与2,4-二硝基苯肼偶联生成红色的脎,其成色的强度与二酮古乐糖酸浓度呈正比,可以比色定量。
2.7原子吸收法维生素C的结构中含有烯二醇基团而具有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可将Cu2+ 定量地还原为Cu+ ,并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在高速离心机下有效地分离出沉淀,小心洗涤后再经浓硝酸溶解,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含铜量,即可推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7]。
2.8 旋光法根据维生素C具有旋光性的特点:精密称取105℃干燥恒重的维生素C对照品0 4931g,0.7995g,1.0184g,1.2503g,1.5551g,2.0261g,分别置50ml量瓶中,用5%碳酸氢钠溶液稀释至刻度,以5%碳酸氢钠溶液为空白,依法“测定它们的旋光度,以旋光度对浓度作线性回归。
样品测定取12.5%维生素c注射液适量,用5%碳酸氢钠溶液将样品稀释成浓度为25mg/ml,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每个批号样品测定3次,代入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含量。
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药厂中间体的含量控制与快速分析[8]。
2.9紫外分光光度法在PH5~10范围内维生素C在波长267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在这个条件下测定供试液的吸收度,用对照品比较法求出样品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