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制作简易风车风车是一种利用风力驱动的装置,它可以转动,并且可以转动的速度与风的速度有关。
本次实验我们将制作一个简易风车,通过观察风车在不同风速下的转动情况,了解风力的力量以及对物体的影响。
材料准备:1. 彩纸或纸板:选择不易弯曲的材质,如厚纸板,颜色任意2. 塑料杯:透明塑料杯或饮料瓶,无需太大3. 铅笔或木棍:长度约20厘米4. 别针或图钉:用于固定风车叶片5. 剪刀:用于切割彩纸或纸板6. 胶带或胶水:用于固定风车叶片和杯子7. 风速测量工具:如风力发电机或卡片实验步骤:1. 准备风车叶片:a. 利用剪刀将彩纸或纸板剪成一个正方形,边长约15厘米左右;b. 将正方形对角线方向剪一刀,将一角对折到相对的角上,形成一个四边形;c. 从四边形两个相邻的边上分别剪一刀,但不要剪断,保留一些距离;d. 将剪刀切口处的角张开,固定成风车的叶片;e. 可根据个人的喜好,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纸来制作风车叶片。
2. 准备风车支架:a. 取一个塑料杯,将其底部用剪刀或刀片剪成一个小孔;b. 将铅笔或木棍插入塑料杯底部的小孔中,确保稳定;c. 使用胶带或胶水将塑料杯固定在铅笔或木棍的顶端。
3. 固定风车叶片:a. 将制作好的风车叶片放在平整的桌面上;b. 在风车叶片的中心位置插入一个别针或图钉;c. 将别针或图钉顶端插入铅笔或木棍的顶端。
4. 完成风车制作:a. 检查风车叶片是否能够自由转动,调整叶片角度,确保叶片受到风的推动时能够旋转;b. 固定风车叶片和杯子的连接处,以防在风力较大时叶片脱落;c. 将风车放置在通风处,准备开始观察实验现象。
5. 进行观察:a. 使用风速测量工具对风速进行测量,记录每次实验时的风速;b. 在不同的风速下观察风车叶片的转动情况,观察转动的速度和方向;c. 记录实验结果,可以使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绘制图表进行表示。
实验原理解释:风是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它具有一定的力量。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甄选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实验:先用测力计勾起一个钩码并记录读数;将钩码挂在动滑轮上,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将钩码拉起,并记录读数。
2、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用测力计勾起一个钩码时读数50克;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将钩码拉起,读数30克。
4、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5、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
验
结
果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教
3、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用测力计勾起一个钩码时读数50克;用测力计通过轮将钩码拉起,读数20克。
4、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5、得出结论: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
验
结
果
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
师
评
语
签字: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4
姓名
班级
五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3、25
科目
实验
内容
动滑轮省力实验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简单机械实验盒1个,钩码1盒,测力计一个。
4、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5、得出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实
验
结
果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
师
评
语
签字:年月日
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 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 (本句可删)
------------------------------------------------------------------------------------------------------------
5、得出结论: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实
验
结
果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总结归纳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
1.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
3.测出两个钩码加滑轮重量,为1.1N
4.按要求组装动滑轮,向上拉动线绳,滑轮随重物一起上升,用测力计向上拉动,提起重物加滑轮0.55N的力
5.按要求组装滑轮组,向下拉动线绳可将重物提起,用测力计向下拉,提起重物加滑轮用了0.55N的力
6.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我的猜想:砖块的棱角可能磨圆
【我这样做】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的砖块。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整理实验台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
实验名称:沙洲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有关沙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我的猜想:沙洲是由泥沙构成的。
我这样做:1在实验桌上铺上2张报纸,在报纸上放上两个托盘。2在被垫起一定角度的托盘中用沙土和小石子的混合物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实验名称:模拟化石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沙子、熟石膏、纸盒、生物材料、一个碗、肥皂水。
我的猜想:化石可能是动物的遗体等,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自己做)

实验名称:把重物抬起来、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猜想假设:借助于杠杆来实现。
器材试剂:杠杆、支架、细线、钩码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近的位置(如下图),先用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再把两个钩码挂在阻力点上,在动力点上用测力计测量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
2、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远的位置(如下图),在动力点上用测力计测量出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
并用尺子测量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移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数据和结论现象:数据:实验步骤两个钩码的重量动力点用测力计测得的拉力12结论: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费力,但省距离。
实验名称: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线绳、钩码提出问题:怎样使杠杆平衡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时杠杆平衡。
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三步,做三次实验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实验现象、数据: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数)阻力点所挂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数)动力点所挂钩码数结论: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阻力点所挂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动力点所挂钩码数,这时杠杆平衡。
实验名称:研究吊车上的“轮子”提出问题:滑轮有什么作用猜想假设:滑轮可以省力器材试剂: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2.按要求组装定滑轮,用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重量,在线绳一端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挂在线绳另一端拉动线绳,使测力计做匀速运动,测出所用拉力。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它以观察、实验和理论为基础,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为孩子们展示了多种有趣的实验和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实验和知识的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
一、实验一:测水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温的变化,了解温度的概念。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2. 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二、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一个小孔的盒子的盖子。
2. 进入黑暗的房间,将盒子的孔对准一束光线,并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3. 将盒子的孔对准其他方向的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光线会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会被阻挡。
三、科学知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天自转一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公转一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日夜和季节交替产生了影响。
四、科学知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为固态水,也就是冰;当水温度在0至100摄氏度之间时,水处于液态;当水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以上时,水会沸腾成为气态水蒸气。
五、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物萌发、生长和开花。
植物通过吸收阳光、土壤中的养分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六、科学知识:材料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木头是可燃物质,金属是导电材料,塑料是可以变形的。
了解材料的性质有助于我们选择和使用材料。
通过上述实验和科学知识的探索,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还包括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1、怎样抬高讲台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斜面能省力(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斜坡的启示实验器材: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可用长方形仪器盒代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轮轴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3、拧螺丝钉的学问实验器材: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滑轮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4、国旗怎样升上去实验器材: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5、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1、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一、实验目的:杠杆尺实验二、实验要求:说明杠杆三点,验证杠杆作用。
三、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分别改变力点到支点,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什么情况省力?什么情况费力?什么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5、把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五、实验结论:2、天平的使用一、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二、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三、实验器材:天平四、操作步骤: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右侧盘的纸上。
4、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
(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
整理好天平。
将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3、定滑轮实验一、实验题目:定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定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支架、定滑轮、钩码、线绳。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支架、定滑轮、钩码、线绳按下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3、手拽线绳,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用钩码代替手拽绳的拉力。
试试通过定滑轮,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五、实验结论:4、动滑轮实验一、实验题目:动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动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支架、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弹簧称称出重物的重量,记录在纸上。
3、将支架、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按要求组装好。
4、用手通过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有没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5、通过弹簧称、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省力还是费力,根据是什么。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五、实验结论:5、滑轮组实验一、实验题目:滑轮组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滑轮组作用。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杠杆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如何使杠杆保持均衡。
实验资料 :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1.确立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必定数目的钩码。
2.一侧确立动力点的地点,看看在不一样地点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均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地点 ,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阻力点动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动力点到支点钩码(个)钩码(个)离(格)的距离(格)方法 1 4 1 4 1方法 2 4 1 2 2方法 3 4 1 1 4方法 4 4 2 4 2方法 5 4 2 2 4方法 6 4 2 1 8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滑轮实验1.定滑轮实验:实验资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经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 牛,经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 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可以省力,但能改变使劲方向。
2.动滑轮实验实验资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经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 牛,经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 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可以改变使劲方向。
3.滑轮组实验实验资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经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 牛,经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 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
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
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滑轮实验
1.定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
2、组装器材。
3、通过测力计将钩码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4、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动钩码,分别记录钩码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斜面可以省力,并且在斜面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实验前测力计记得归零
五.实验名称:模拟化石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 沙子、熟石膏、纸盒、生物材料、一个碗、肥皂水。
我的猜想:化石可能是动物的遗体等,形成要经过很长时间
我这样做:1 将沙子、熟石膏和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
2 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涂抹过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的石膏混合物中。
3 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4 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的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的怎么做?5 整理桌面
观察到的想象或测量结果:化石是由于某种原因,经过长时间而形成的。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
斜坡实验实验1:实验验证斜面有省力作用。
实验材料:测力计重物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记录: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2:证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材料:测力计重物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和记录:
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玻璃、酒精灯、火柴、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实验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沙洲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洪水对土壤、沙石有搬运作用。
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两个托盘报纸
实验步骤:
1.按书中62页装置摆放好实验用品。
2.用喷水壶模拟“下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泥沙被“雨水”冲走了一些。
实验结论:洪水对土壤沙石有搬运作用。
鹅卵石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岩石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磨擦碰撞,形成鹅卵石。
实验材料:2至3块有棱角的小砖块沙水玻璃瓶。
实验步骤:
1.找到2-3块有棱角的小砖块,将其形状记录在下表中。
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沙和水,拧紧瓶盖。
3.每位同学依次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化,并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岩石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岩石间的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鹅卵石。
钟乳石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钟乳石或石笋是山洞里的石灰水滴落形成的。
实验材料: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蒸馏水实验步骤:
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蒸馏水。
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体为止。
1.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
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2.坚持观察4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记录:浸泡后打结的绳子不断渗出水来,滴在碟子里,碟子里的蒸馏水不断蒸发,碟子中就留下一些晶体沉淀。
一滴、两滴……水不断地出现,不断地挥发,碟子中的晶体愈积愈多,终于生成了钟乳石。
实验结论:钟乳石或石笋是山洞里德石灰水滴落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