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 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但 他至死也未忘记心系家国天下。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 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

杜 甫 的 死 因 之 谜
我到底 怎么死 的呢?
多少年来,杜甫给 后人留下的最大疑 惑是他的死因。 文学、史学界针对 杜甫的死因提出了 五种死因,而且各 执一词,发人深思。
死亡之谜大猜想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 甫的死,书中是 这样写的:“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 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 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 字中的“硬伤”,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么能又在770 年赐死子美杜甫呢? 三、自沉于水而死 原因: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 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 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 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此说较为可信。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 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 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 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 不良而死。
千秋诗圣——杜甫
“千秋诗圣” 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朝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 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 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 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 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 有“诗圣”之称。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 祖,著有《杜工部集》。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
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 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 《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 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 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 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 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 ,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第二个打击,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
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 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 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 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 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 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 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
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
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 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 的灾难,连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 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 ,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 饿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痛苦, 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 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 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 的名句。
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绝望,放 弃了官职。
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终于
,在公元757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 见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 帝提意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喜欢听取劝谏,反 把杜甫打发到华州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 等的小芝麻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出 现了各种民间的痛苦,唤起了他深切的同情, 杜甫越看越对当时的社会失望,他毅然抛弃了 官职,去了成都建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 无束的生活了。
(四)卜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一 座草堂(后称“杜甫草堂”)定居。在这里, 他被一个叫严武的人推荐做了“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他也因此又被称为 “杜工部”)。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 苦的诗相对减少,个人生活以及家国抒情诗 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比如《《秋兴八首》 《诸将五首》《登楼》《又呈吴郎》等。同 时,诗作数量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 。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流离失
所,饥寒交迫,尝尽了各种辛苦,当时, 杜甫在长安也呆不下去了,混杂在人群之 中逃离了长安,去投奔唐肃宗,途中,被 安禄山的人给抓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 安,杜甫一看到长安那种河山破碎的悲惨 景象,伤心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 望》,反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心情。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三吏”之二《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安史之乱----人生转折点 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春望》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写下的。杜甫 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 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 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 到了四川。这一时期中,由于杜甫深入了人 民的生活,并真正投入到了战斗中去,所以 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等。
总结
杜甫的诗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
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 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 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 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 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 ,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所以被称 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四)卜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杜甫从小学诗,有比较愉快的童年。二 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没能考取。他 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齐、赵、梁、宋。游 齐、赵时,曾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 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 的情谊。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病 死 孤 舟


在杜甫生活的近60年的时间中,随着年 代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以及作者本身思想、 情绪的不同,所创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 所不同。杜甫的诗歌,有的记叙时事、议论 时政,有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还有的流露出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以及对亲朋邻里的真挚情意。但无论内 容如何,杜甫诗歌总体来说具有“沉郁顿挫” 的风格,同时,有着精于锤炼而又天然自成 的语言。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 生活。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
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 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 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 ,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 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 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 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 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杜 甫 草 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李白对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 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的一些 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 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 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 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 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 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 级的罪恶。
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
,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 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 ,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 却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 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 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 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 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八个打击,年老人衰,无家可归 ,病死客船。
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乱,
他的亲友都失去了联系,他就以船为家, 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是野菜, 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但是他的心里 ,还是惦记着灾难的祖国,忘不了受尽折 磨的老百姓。杜甫怀着这种郁郁的心情, 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病 死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伟大友谊
杜甫对李白的崇拜

根据我的阅读,杜甫至少在十五 首诗中表现出对李白的很明显的崇 拜之情。其中有《赠李白》两首《 梦李白》二首《春日怀李白》《冬 日末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饮中八仙歌 》等共十五首。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 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 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 流传必绝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