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合集下载

挑食幼儿个案分析

挑食幼儿个案分析

挑食幼儿个案分析案例中午进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午餐是贝壳面。

孩子们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吃饭,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碗勺相碰的声音。

看到孩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满意。

这时,我发现洋洋小朋友在饭刚分好时他吃了一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

发现老师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

后来我看他几乎都没吃下去就去喂他吃,可当我把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

这顿饭他足足吃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面吃完,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

今天的午餐是炒米饭和蛋花汤,小朋友们依然是吃得津津有味,才一会儿,就听到一个小朋友喊:“老师,我饭还要一碗。

”是洋洋的声音。

只见洋洋的碗已吃得干干净净的拿到我前面要我盛饭了,我给他再盛了半碗。

再一会儿洋洋已经把饭菜及水果都吃完把碗勺送回来了,他是全班吃地第三快的小朋友。

分析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营养与膳食越来越重视,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一到放学的时候长问老师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的孩子吃饭好不好?有没有剩饭?”不少家长在教师家访的时候也都会谈及孩子的吃饭问题,普遍反映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个头疼问题,有的家长采取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吃饭,有的采取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饭等等,不少幼儿都缺乏良好的进餐习惯,而不良的进餐习惯不利于营养收,对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挑食、偏食的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是责任却在父母。

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一时养成都与他的家庭饮食结构、家长处理孩子进食态度以及家长自身的挑食、偏食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的吃饭场景,我们在多家庭的餐桌上都可看见。

不爱吃饭的小孩子故事

不爱吃饭的小孩子故事

不爱吃饭的小孩子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是一个不爱吃饭的孩子。

每次妈妈给他做好饭菜,他总是不愿意吃,妈妈为此非常着急。

小明的妈妈尝试过各种方法,想让他爱上吃饭,可是小明总是找各种借口不吃饭。

妈妈给他做他喜欢的菜,他说不想吃;妈妈给他买他喜欢的零食,他也不吃;妈妈还带他去餐馆吃饭,他还是不愿意动筷子。

妈妈为此非常着急,她怕小明不吃饭会影响他的健康。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带他去看了一位医生。

医生告诉小明,不吃饭会导致营养不良,身体会变得虚弱,容易生病。

小明听了医生的话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吃饭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他决定要改变自己不爱吃饭的坏习惯。

小明的妈妈也意识到,孩子不爱吃饭可能是因为饭菜的口味不符合他的喜好,于是她开始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给小明做他喜欢的菜。

她还给小明买了一些漂亮的餐具,让用餐变得有趣。

小明的妈妈还和他一起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让小明感受到做饭的乐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开始尝试吃饭了。

他发现原来妈妈做的菜很好吃,而且他还可以和妈妈一起做饭,这让他感到很开心。

慢慢地,小明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好,他开始享受用餐的过程,而且他的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了。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不爱吃饭可能有很多原因,家长们要多花时间和心思,去了解孩子的喜好,尝试不同的方法,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家长们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耐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用餐的乐趣。

通过小明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只要用心去关爱孩子,耐心去引导他们,他们就会慢慢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变得更加健康快乐。

这也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享受美好的生活。

中班案例分析《幼儿挑食为哪般》

中班案例分析《幼儿挑食为哪般》

本案例中的欣欣是一位中班的小朋友,身体瘦弱,偏食,挑食现象严重。

[案例分析]欣欣自2004年8月份进入我们班,她妈妈就告诉我们:“欣欣平时吃饭很挑食,我们在家都是大人喂她吃饭。

你们老师多费心照顾一下吧!”接下来我们对欣欣进行了观察,她不喂不吃,不爱吃的菜喂也不吃,直接不吃肉。

欣欣因为营养不良,个子矮小,身体柔弱,动作及反映能力都比较差。

根据因材施教、注意个别差异的原则,我们对她拟订了个别教育计划,来改正她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

[案例分析]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分析发现造成欣欣偏食、挑食的主要原因有:1、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生活上过于百依百顺。

2、欣欣平时吃的零食太多,减退了孩子的食欲。

3、孩子形成的不良心理。

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形成了孩子自我中心的不良行为,饮食上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厌食、挑食的不良行为。

4、家长不正当的饮食造成了欣欣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案例反思]1、教师要从家长入手,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

向家长介绍幼儿营养平衡知识。

人们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什么营养,怎样安排才是科学的饮食,帮助家长建立的正确的营养观。

同时告诉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爱的分寸,做到有节制,合理满足正常需要。

2、教师可用游戏对欣欣的饮食加以引导。

教师布置《美食城》、《食品店》场景,让欣欣知道食品的多样性,并且各有各的好处,吃了对身体有好处,从而认识到挑食,偏食是一种不良习惯。

3、教师可采取榜样示范法进行暗示,表扬那些吃饭吃得好得小朋友,从而让欣欣产生吃饭不挑食的欲望。

4、教师可以采取表扬鼓励的策略,及时对欣欣进行强化和巩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能够改掉不好的习惯。

如何解决孩子的挑食 中班案例

如何解决孩子的挑食 中班案例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叶启静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各个娇生惯养,吃饭挑食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他们的身上。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下把饭吃饱、吃好是所有家长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果一味的喂,幼儿的依赖性就越强,哪天不喂他吃了,他就干脆坐那里不吃了;光靠一味的“催”吧,这样又会在幼儿心理产生一种“焦虑感”,进而影响幼儿的进食的质量,甚至会引起幼儿的一种“心理性呕吐”,那吃进的饭可就全部吐出来。

以前我带的大班里就有这么一个孩子,碰到他不喜欢吃的菜,他就可以让自己吃一口,呕吐一口。

真是愁死我了!在一年的工作摸索重,我得出了一个小方法,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吧!今天的午饭里有白菜,把饭发下去后孩子们都大口大口的吃开了。

我发现小恺却坐在那里,手捏着嗓子,眼睛含着泪花,看着盘子里的菜样子可怜极了,我就问他:“小恺,你怎么不吃饭呀?”他看了看我,指着盘子里的白菜愣是摇头。

于是我就说:“你喜欢小白兔吗?”他点点头。

“你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长的可爱。

”“那你知道小白兔最爱吃什么吗?”小恺听了神气起来:“小白兔爱吃萝卜和白菜。

”“小恺真聪明,如果你像小白兔一样也爱吃白菜,那你也会和小白兔一样长的很可爱。

”小凡看着我好像有点不相信,我又笑着对他点点头,我喂了他一口,他张嘴吃了,但是一直含在嘴里不肯无往下咽,这时我灵机一动就说:“小恺,你知道吗,嚼白菜时发出的声音可好听了,咯吱、咯吱像踩在雪地上一样。

”听了我的话,小恺高兴了使劲的嚼起来,“老师,咯吱咯吱真好听!”我连忙又喂了他一口菜,他大口大口的嚼了起来,我把耳朵凑在他嘴边说:“你能嚼给我听吗?”他使劲点点头,大口大口的嚼着,不一会工夫餐盘里的菜就全吃光了。

其实吃食物发出的声音并没什么特殊的,我只是把它加上了形象的比喻,孩子们却感到很兴奋,觉得很有趣,加上侧耳倾听的动作,为了证明自己很能干很厉害,孩子们就会用力咀嚼,多吃食物了!益智区的安全及伤害说明案例案例一:早饭后,选活动区时,乐乐和豆豆为争抢自己喜欢的活动,单手搬着椅子,跑着到桌子旁,结果两个人撞在了一起。

案例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案例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案例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有一天,小明家的爸爸妈妈带他去外面吃饭。

他们来到了一家新开的中餐馆,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爸爸点了一大桌子美食,小明眼前的美食让他大呼过瘾,但他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完全没有动筷子的意思。

爸爸妈妈看到了,有些生气,爸爸说:“小明,你来饭店吃饭是为了好好享受美食和家庭团聚的时刻,不是为了低头玩手机。

现在把手机放下,好好吃一顿饭。

”小明听后,有些不情愿地放下了手机。

饭菜上桌了,小明的眼睛亮了起来,纷纷盛赞这些美味的佳肴。

但他只吃了几口,又开始低头看手机了。

爸爸妈妈忍不住发火了,爸爸说:“小明,怎么又看手机了?这么美味的饭菜你都不好好享受,怎么能这样呢?你放下手机,好好吃饭!”小明听了爸爸的话,欲言又止。

爸爸妈妈看到小明的犹豫,心里很着急。

他们明白,在当今数字化的世界里,孩子们常常陷入对手机的沉迷,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美好事物。

所以,他们并没有责怪小明,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关于吃饭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小孩,他对于美食完全没有兴趣。

每天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心不在焉,只是拿起餐具一点一点地吃,没有美食的享受感。

他总是为了玩游戏而急匆匆地吃完饭,然后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开始玩耍。

渐渐地,他感觉到饭菜的味道越来越淡,美食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有一天,小孩的祖父带他去参观了一个有名的美食展览。

展览上有各种各样的美食,看着那些丰盛的餐桌,小孩垂涎欲滴,决定好好品尝一顿美食。

他细细地咀嚼每一口食物,品味着每一种食材的味道,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幸福感。

他惊讶地发现,原来美食是那么的美味,每一道菜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从此以后,小孩开始学会好好吃饭,他明白了美食所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手机游戏的刺激感。

他逐渐领悟到,吃饭的时候应该专注于食物,品味着它们带来的滋味。

他不再匆忙地吃完饭,而是慢慢地细细品味每一道菜肴,享受美食带来的幸福。

故事结束后,小明静静地坐在餐桌前,听完了爸爸妈妈的讲述。

他陷入了思考,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对待美食的态度。

幼儿园吃饭问题家长沟通的案例

幼儿园吃饭问题家长沟通的案例

幼儿园吃饭问题家长沟通的案例幼儿园里,有些孩子由于不习惯园内餐饮环境和食品口味,出现了饮食困难。

其中有一个3岁男孩子小明,他总是不吃园里的饭菜,只吃自己带来的零食。

幼儿园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小明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老师的建议下,小明的家长与园方安排了一次面谈,双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面谈中,小明的家长表示自己担心孩子吃不饱,所以才会带来零食。

同时也担心园方的食品质量和环境卫生问题。

园方则向家长详细介绍了食品来源、加工过程和环境卫生等情况,并表示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喜好调整饮食方案。

双方通过交流,增进了解,互相理解了对方的担忧和需求。

之后,园方为小明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针对小明口味和饮食偏好进行了调整。

同时,园方也安排了一位特别的保育员来负责小明的饮食和情感需求。

在这位保育员的关心和照顾下,小明慢慢适应了园内的饮食环境,开始尝试吃园里的饭菜,最终养成了好的饮食习惯。

这个案例中,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终达成了共识,取得了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方面给予了家长足够的耐心和理解,也表现出了专业和负责的态度。

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合作,小明养成了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园和家长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在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经常吃不完饭菜,导致营养不良。

这位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希望老师能够关注孩子的饮食问题。

老师听取了家长的意见后,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安排了专门的时间观察孩子们的饮食情况。

经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吃饭速度较慢,有时还会分心,不专注于吃饭。

同时,这个孩子也不太喜欢吃蔬菜,只爱吃肉类和米饭等食物。

老师在了解情况后,开始和这位家长进行沟通。

首先,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幼儿园的食谱和饮食标准,以及针对孩子饮食问题的解决方案。

老师建议这位家长在家中多给孩子准备一些蔬菜水果,并且在餐桌上适当地引导孩子多尝试各种食物。

幼儿园教育案例小班幼儿不吃饭

幼儿园教育案例小班幼儿不吃饭

案例背景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而饮食问题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探讨小班幼儿不吃饭的情况,并寻找解决办法。

案例描述小班幼儿园里的一位幼儿小明,经常在幼儿园不愿意吃饭。

他总是坐在餐桌前玩耍,一点都不把食物放在嘴里。

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因为小明明显瘦小,缺乏营养会影响他的身体发育。

经过和家长交流,我们了解到小明在家里也有类似的情况,他经常很挑食,只喜欢吃极少数的食物。

父母虽然尽力提供多样的食物,但小明总是选择不吃。

分析问题小班幼儿不愿意吃饭的问题在幼儿园是比较常见的,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1.口味偏好:幼儿可能对某些食物的味道或质地有特殊的偏好或厌恶,选择性不吃。

2.注意力分散:幼儿园的餐厅环境比家里更为喧闹,幼儿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进食上。

3.不适应新环境:幼儿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幼儿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餐饮规则和时间表。

4.家庭因素:家庭中的饮食习惯和教育方式可能也会对幼儿园的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解决办法针对小班幼儿不吃饭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办法:1.提供多样的食物选择:幼儿园可以提供多样的食物选择,包括不同口味和质地的食物,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减少其选择性不吃的可能。

2.创造安静的用餐环境:幼儿园可以在餐厅中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用餐环境,减少噪音和干扰因素,帮助幼儿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食。

3.逐步适应新环境:幼儿园可以逐步引导幼儿适应新的餐饮规则和时间表,例如通过定期的集体活动和社交互动帮助幼儿形成规律的进食习惯。

4.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密切合作,根据家庭饮食习惯和教育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餐饮方案,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饮食环境。

实施效果经过尝试以上解决办法,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幼儿不吃饭的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小明在多样的食物选择下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口味,开始尝试新的食物。

在安静的用餐环境中,小明能够更加专注地进食,增加了食量。

偏食挑食孩子的个案分析

偏食挑食孩子的个案分析

偏食挑食孩子的个案分析案例分析:郝一硕小朋友的挑食现象特别严重。

虽然挑食、偏食是现在孩子普遍存有的现象,但是像他这样挑食严重的却为数不多。

于是我现象家长了解情况,并询问其在家中的饮食情况。

经了解爸爸妈妈都对他非常宠爱,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

长期如此,不良的进餐习惯得不到纠正,逐渐形成了郝一硕小朋友当前严重挑食、厌食的不良现象。

幼儿个案跟踪记录:盛饭时,我只给郝一硕盛了半勺,我心想:饭这么少,菜也十分不错,茄子炒肉、菜花炒肉、西红柿蛋汤。

小朋友们都津津有味得吃着。

一硕扒了两口饭,就在那里歪着脑袋,皱着眉头,饭含在嘴里。

任凭我怎么说,他就是不肯再张口。

再问他就说我早吃饱了,我实在没办法了,就说:“你今天一定要把饭菜吃掉,否则,我不让你去我们班睡觉了。

”我原以为这样说了,他会再吃点,但是,根本没用,任凭我说什么他就是不动。

一:平等地对待每天在吃饭之前我都和他交流一下,告诉他蔬菜有很好的营养,吃了蔬菜后会变得漂亮、皮肤会越来越白、长得很高等等,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她的特殊的爱。

在说话的语气中我尽量以温和、但不容置疑的态度让他明确一定要多吃蔬菜。

孩子都具有从众的心理,爱好模仿,所以一定的榜样在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生活中的同伴榜样,对幼儿来讲,没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易使幼儿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产生“我也能这样做”的想法,并将自己原来的理解、行为与榜样对比,从而深化幼儿的理解,所以我在平时使用的方法是故事榜样与同伴榜样相互结合,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

在纠正孩子挑食、偏食习惯时,我们要把握好度,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

老师一定要把握原则,很多时候也可为孩子盛一份数量少的。

很多时候,孩子吃了一半会到你的面前告诉你:“老师,我已经吃了多少。

”这时,其实就是孩子希望得到你表扬、鼓励的时候,你要抓住时机着实把他表扬一下,这样孩子在心里上会对蔬菜更加接受。

还有能够根据孩子吃饭的情况实行表扬他:“今天你吃的很好啊,比昨天还多了呢,以后吃饭就要一天比一天多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基本情况介绍:
刚接手中(2)班时,我就发现有一个孩子的进餐习惯很不好,他叫许可,是一个斯文内向的男孩,后经过了解,他生活在单亲家庭,是由奶奶带大的,爸爸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时间陪伴儿子。

让小可乖乖的多吃点饭是最令奶奶头疼的事情,要长高、长壮,就得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吃饭,所以小可的体质较差,经常容易感染到伤风感冒,个子还不大,显得很单薄瘦小。

行为表现:
小可进餐困难的主要原因即是进餐习惯不好。

习惯不好,怎么个不好法呢?举个例子来说,小可的奶奶曾向我诉苦:“哎呀,我们家小可吃饭最恼火了,在家喂他吃吧,他东玩会儿西玩会儿的,要喂他吃两小时才吃得完一碗,如果硬让他坐着吧,他就手、脚不停地动,就是不能安分下来,饭塞进嘴巴后还不嚼,一口饭也要吃很久才咽下去……”确实如此,开学第一天进餐前,我让其他幼儿都洗手准备吃饭了,小可却仍然肆无忌惮地玩积木,我放下手中的事儿,轻轻的对小可说:“请你去洗手了!”他毫无反应,我又加大了声音重复了一遍,他应了声“恩”,但没实际行动,我又再一次说:“小可,,小朋友都收积木了,该吃饭了,如果你再不收,那我就要帮助你了!”我这次的态度很坚决,小可也有了反应:“我自己收”。

说着,便慢条斯理地收起玩具来……我发现小可的主观意识很强,对餐前活动感兴趣就参加,对吃饭并没什么兴趣,就选择感兴趣的玩,在玩的过程中,他的注意力又很集中,几乎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但他对“我帮助你”很敏感,可能因为自己是中班的小朋友,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如果自己能做的事情还要别人帮忙的话,就会被小朋友笑话的,所以小可要力争自己解决、亲历亲为。

但他捧起饭碗的时候,表情很痛苦,就像让他拿了很不愿意拿的东西,最后,他当然是全班最后一个放下碗筷的人,而且还有剩余的饭菜。

由以上两个例子看来,小可进餐的习惯确实不好,一边吃饭一边玩,注意力不集中,吃饭速度又很慢。

原因分析:
分析幼儿不想吃饭的原因,一般都是零食吃得过多、活动量过小或过大、身体不适等。

但是根据奶奶反映,小可在家并不多吃零食,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小
可小时候一直是奶奶喂大的,每次喂饭的时候,奶奶总是在后面追着小可,为了让他吃的多一点,就利用“玩”来转移注意力,让他在“玩”的不知不觉中吃完规定的饭菜,长期以来,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边玩边吃饭的方式。

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爸妈的分离,奶奶更是对小可疼爱有加,本来就没有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小可照样是奶奶喂着的,所以每天早上也就要花将进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用来喂孩子吃早饭。

尽管在老师的帮助和要求下,小可不得不自己拿着碗筷吃饭,可是回到家中,奶奶由于看不惯孩子吃饭速度慢,还是照旧要喂着他。

就算老师再怎样单方面的努力,没有家园的共同合作、配合,又怎么能把孩子的坏习惯改掉呢?
采取措施:
帮助小可改掉进餐的不良习惯,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首先,经过我后来两天的观察分析发现,每次听到“我来帮助你”“请某某小朋友帮助”等类似话语的时候,小可都会慢慢的开始有所行动,虽然是“慢慢的”,但毕竟还是有所行动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采取了类似的方式,让他赶紧收拾自己手中的东西准备吃饭。

虽然小可饭前的准备工作有了一定的改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做只是治标的、客观的方法,要治本,还是得从小可本身治起,主要的问题还得落到“吃”上,“吃”对小可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拿到饭后,没精打采地看着前方,或是咬着勺子玩,不是运动量过大,也不是累着了,而是根本没意识到饿了该吃饭了。

再者,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孩子爱玩游戏的天性调动其积极性,让小可减轻对进餐的厌恶呢?一天中午,我和朱老师盛好饭后,就对小可说:“朱老师去食堂吃饭了,我们来和她玩个游戏吧,我们把你盆里的饭菜藏起来,让朱老师回来找不到,好不好?”他马上来了兴致,说:“好!”我又启发说:“藏到什么地方好呢?”他说:“藏在桌子下面,”一会儿又说:“藏到午睡室里。

”我说:“那朱老师还是能找到啊。

”我建议说:“藏到肚子里就找不到了,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他很赞成,于是愉快地吃起来。

虽然当朱老师回来时,他没全部吃完,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之后,我经常会以游戏的口吻“骗”孩子吃下饭菜,我想只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点,很多问题就都能胜利解决的。

第三,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我多次与小可的爸爸、奶奶交流过,希望他们
也重视孩子的吃饭问题,配合老师做好家中的监督工作,尤其是奶奶,绝对不能“心软”了。

家长、老师必须达成共识,要站在同一战线上,而且,态度很重要,要做到“温柔而坚决”。

从和小可正式“交战”的第一天到如今已有四个月了,现在的小可和四个月前比较起来,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上能像其他幼儿一样,有一个比较好的进餐习惯,能够将一个多小时的进餐时间缩短到半小时(包括在家进餐),但是,小可仍有时候会耍耍性子,这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就先分析他耍性子的原因,然后软硬皆施的对其施加一定压力,但切记超之过激,还是得适当的顺着他的性格,不能让他产生了厌恶情绪。

要培养一个幼儿的良好习惯,决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坚持持之以恒,因为在这过程中,你有可能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都做着一件类似的相同的事,所以耐心,对你最后的成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其次,我们要在过程中及时地总结经验、调整计划,总结幼儿对计划的反应,是配合还是逆向而行,根据幼儿的反应制定新的对幼儿可能有用的计划。

这样,孩子才可能改掉坏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