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合集下载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实际的阶段。在坚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理论主题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增加了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特别是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代资本主义的新内涵。列宁从20世纪初期全世界资本主义总的情况的高度,得出了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等论断,对像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回答。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如何代替资本主义新的历史进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同样对科学社会主义主题的新内涵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创新。这主要集中于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如何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等基本问题上。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建军
从一定意义上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寻梦、追梦和圆梦的历史。从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就一直在寻找、追求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精神奴役的理想社会。这个梦想激励着人们不懈追求,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20世纪起,中国人怀揣着民族复兴的梦想,投身世界社会主义洪流,如今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可以说,中国梦是开在世界社会主义这棵大树上的一朵最美的花朵,它必将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8%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强劲。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7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首位,现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30%,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中国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货物进出口大国,也对世界经贸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2000年至2013年,中国累计进口总额近13万亿美元,为世界各国直接创造了至少上亿个就业岗位。2000年至2012年,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而美国分别只有6.63%和8.53%。中国虽然现在还不富裕,但经常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向金融危机中处境十分艰难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对一些欧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

中国近代史论文——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近代史论文——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最终选择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做出无数的选择,虽然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出生在何时何地,但是,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在无数选择题中成长和壮大。

对的选择帮助我们扶摇直上,错的选择让我们越战越勇。

我常常在想,是经过多么细致的思考与多少次的磨合,使我们国家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究竟是人民的选择,还是历史的选择,又或者,这是一条早已注定的必然之路,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社会主义,这个不让人陌生的名词。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

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

苏联在伟大的列宁的带领下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可是今天的苏联早已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解体后重新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一世界强国的身份矗立在世界强国之列。

对于中国,最终的命运不得而知。

但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在制度上还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尤其是在执政党的党风这方面值得引起重视。

i而我国,在反复实践之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ii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局势与国内的阶级关系变动来分析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500字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500字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500字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和人民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起义和革命,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他们带领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做出的选择。

其次,从人民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和决策的主体。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做出的选择。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努力消除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实现,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持和拥护是坚定不移的。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结果。

从人民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做出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可否认,每个国家的都是特殊的,但21世纪的中国能够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是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政党,所以中国一直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很具有改革意义的。

提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就要提到一个词,“中国特色”。

还要提到一位伟人:邓小平。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领袖所做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历史的选择。

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和发展,自有其深刻的道理。

不管人们如何认识和把握它,它都要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化民成俗”的东西,成为人们生下来就濡染其间的一种精神家园。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形成了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全新的文化。

二、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源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

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又用健康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服务人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历史选择:在中国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侵略与掠夺,并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部分领土和经济权益,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要彻底摆脱这个局面,必须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中心、物质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历史选择。

2. 人民选择: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条件极其困苦,他们渴望一个平等、公正、自由、幸福的社会。

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愿望,而且在若干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土地改革、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推进了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这是人民选择。

3. 革命斗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共产党利用人民斗争的力量,打败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派,取得了全国政权。

共产党也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建设,如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打开了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之门。

所有这些都是革命斗争的胜利,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就是其中的结果。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
选择
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仅没有完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反而将中国陷入战乱。

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抗战的战线,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另从当时社会国情来说:
1.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现,一些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实现本国的工业化,这些国家琢磨出这样两条道路:一是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展望世界,这是许多国家都走过的,比如美国、比如欧洲一些国家、日本,而这些国家确实也资本主义道路走通了;另一条是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

十月革命,俄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国内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后来通过摸索,走出这么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一举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之一。

那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落后的国家,要走哪条道路,才是最合适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漫长八十年时间了,很多先进中国人都在尝试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等,中国也尝试着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一方面,三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束缚着中国人的思想,再者,封建主义并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不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打开中国这个国门,成为自己统治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并不乐意中国变强。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并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

因此,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中国陷入困境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曙光。

为此,中国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便是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而在新民主革命胜利后,在政治上,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在经济上,没收了官僚资本并转换为社会资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不仅在南京建立了农民政权, 而 且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农民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然而,在工业 化时代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代表, 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革命无法超越 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 也不能抛 弃皇权主义的束缚, 无法引导中 国建立先进的生产关系。
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企图通过 内部改革来自我救赎。从魏源、林 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曾 国藩、李鸿章的“师其所长,夺其 所恃”,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军事 工业、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挽救 危局。但洋务运动既不能越封建专 制制度的雷池, 又不能摆脱对西 方先进技术和资金的依赖, 最终 无法在中国封建制度内找到自救之 路。
而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始 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强大的力量,他们 在经济上依附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其政 治上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可 能从根本上把中国引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1935年1 月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强调中国革 命的这两个阶段必须有机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其 发展前途。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党领导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进行了长达28 年的不懈探索和 浴血奋战, 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义三座大山, 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从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从解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的微不足道, 到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温饱问题的解决,到人民群众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在近代中国历史条件下, 为什么别的道路特别是资本主 义道路总是行不通?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 方的迷梦”。 帝国主义千方百计阻碍中 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仅1840 年到1900 年, 外国侵略者利用战争同中国订立的 不平等条约就有300多个。封建势力也必 然阻止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甚至不 惜出让更多国家权益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以稳固自身统治
正在中国人民为“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问 题苦恼和困惑的时候,19 世纪中叶在欧洲诞 生的马克思主义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隆隆炮 声传播到了中国。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抛 弃自己原来信奉的“科技救国”、“实业救国” 和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开始用马克思主 义来研究中国问题,把社会主义作为救亡和发 展,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
在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 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作为新生社会力量把目光 投向资本主义。然而,从康梁 “百日维新”以改良方式发展 资本主义的昙花一现,到孙中 山领导辛亥革命以暴力手段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其实难副, 结果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像三座大山压在 中国人民头上,山河破碎,民 不聊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富强、要振兴, 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 为什么要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归根结底是由近现代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和 历史任务所决定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双重压力之下, 救亡 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性主题,中国各社 会明, 中国没能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不是“历史的遗 憾”,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 哪一个政党或哪一部分人主观意 志的产物, 而是中国近代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 选择只是主动顺应了这一历史抉 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