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其处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诱发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简介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然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这是一种破坏骨髓造血功能的副作用。

由于药物的不同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对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非常重要。

分级1. 无骨髓抑制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骨髓抑制的症状时,可被分级为无骨髓抑制。

2. 轻度骨髓抑制轻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造血功能损害,但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

一般来说,血细胞计数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下限附近。

3. 中度骨髓抑制中度骨髓抑制是指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造血功能损害,可能会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重度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分级,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倾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的处理应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策略。

1. 无骨髓抑制对于无骨髓抑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定期进行化疗进展评估。

如果患者保持稳定状态,可继续进行正常的化疗计划。

2. 轻度骨髓抑制对于轻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并酌情调整化疗剂量或延长化疗间隔时间。

如果患者的骨髓功能恢复良好,可继续化疗。

3. 中度骨髓抑制对于中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这包括鼓励患者适当休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以及应用支持性治疗如输血、使用生长因子等。

此外,可能需要调整化疗计划或暂停化疗,直到骨髓功能恢复。

4. 重度骨髓抑制对于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这可能包括立即停止化疗、输血、使用生长因子、抗感染治疗等。

骨髓移植可能是一个选择性治疗方法。

总结化疗诱发的骨髓抑制需要进行分级和适当处理。

通过对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并根据不同分级调整化疗剂量和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PPT课件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PPT课件

康复护理
1
饮食护理:加 强营养,补充 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
2
心理护理:保 持乐观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3
运动护理:适 当进行有氧运 动,增强体质
4
预防感染:保 持个人卫生, 避免感染风险
5
定期复查:定 期进行血常规 检查,监测骨
髓抑制情况
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性 别、年龄、疾病类 型、化疗方案等

骨髓抑制的症状
出血:皮肤瘀 斑、牙龈出血、
鼻出血等
食欲减退:食 欲不振、恶心、
呕吐等
贫血:头晕、 乏力、心悸、
呼吸急促等
感染:发热、 寒战、咳嗽、咳痰等疼痛:骨痛、 关节痛、肌肉
痛等
预防感染
0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 手
03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 方
05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 力
02
避免与感冒、流感等 传染病患者接触
方式有关
骨髓抑制是化疗 最常见的副作用 之一,需要密切 监测和及时处理
骨髓抑制的原因
1
化疗药物:化 疗药物对骨髓 造血功能产生
抑制作用
2
放疗:放疗对 骨髓造血功能 产生抑制作用
3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对 骨髓造血功能 产生抑制作用
4
病毒感染:病 毒感染导致骨 髓造血功能受

5
营养不良:营 养不良导致骨 髓造血功能受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 溃疡
心理护理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STEP5
保持乐观心 态,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 心
学会自我调 节,保持情 绪稳定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动态观察指标变化
密切关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趋势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干预
措施。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及时调 整化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以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
预防性使用G-CSF
1 2
G-CSF的作用机制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刺激骨髓中 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生 成和释放。
适用人群与时机
对于存在高危骨髓抑制风险的患者,可在化疗后 适当使用G-CSF进行预防性治疗。
3
注意事项
在使用G-CSF时,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 现发热、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CHAPTER 04
骨髓抑制的护理与患者教育
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血常规
化疗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便 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的情况。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 证营养摄入。
药物治疗
升白细胞药物
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等药物,促进白细胞生成。
抗菌药物
在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降 低感染风险。
免疫调节剂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考虑 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辅助治疗。
输血治疗
输血指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确定是否需要输 血。
02
预防感染
骨髓抑制期间,患者免疫力降低,容 易感染。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 外出,避免接触感染源。
01
03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可用 漱口水漱口,每天数次。
饮食调理
增加营养摄入,选择高蛋白、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
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
疗程的间隔时间。

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
处理。

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但对于2度骨
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

利用
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
抑制。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

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化疗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处理

化疗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处理

04
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给予耐心倾听、安慰和鼓励,帮
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骨髓抑制的相关 知识,包括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 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
解答疑问
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消除 其顾虑,增强治疗依从性。
生活护理
常用的药物包括升白细胞药物、 升血小板药物等,这些药物能够 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提
高血细胞计数。
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 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 物剂量和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安全。
输血治疗
当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严重降低 时,输血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 段。
通过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血 液成分,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 乏的血液成分,提高患者的生 命质量。
分类
根据抑制程度,骨髓抑制可分为 一度、二度和三度,其中三度骨 髓抑制最为严重,可能导致感染 、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发生机制
化疗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前 体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 和坏死。
免疫介导的损伤
营养物质缺乏
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导致营 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造血细胞的生 成。
休息与活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 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感染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 消毒,减少人员探视,预 防交叉感染。
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 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饮食护理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喜 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和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和处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和处理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骨髓抑制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对于红系抑制,虽然处理相对简单,但贫血会导致一般状况差,降低放疗或化疗的效果。

对于粒系抑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XXX和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临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表现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在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然后缓慢回升;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然后迅速回升;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利用规律有助于决策;(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二、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疗药物、病理生理及一般处理原则化疗药物主要作用于生长活跃的细胞,包括恶性肿瘤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

因此,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会对骨髓造血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只是程度不同。

其中,烷化剂和鬼臼毒素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而铂类药物中,卡铂的骨髓抑制作用强于顺铂。

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经炎,骨髓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拓泊替康则是一种骨髓抑制作用很强的药物。

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化疗后贫血的处理对于化疗后的贫血患者,输入浓缩红细胞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但同时也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

因此,在血红蛋白达到70~80g/L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化疗后骨髓抑制注意事项及护理

化疗后骨髓抑制注意事项及护理
症状
贫血、感染、出血、疲劳、发热 等。
骨髓抑制的分类与分级
分类
根据程度不同,骨髓抑制可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三类。
分级
根据WHO标准,骨髓抑制可分为0级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五个等级 。
骨髓抑制的病程与预后
病程
骨髓抑制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在化疗结束后1-3 周内恢复。
预后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骨髓抑制的预后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 ,但仍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放松技巧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 想等放松技巧,减轻疼痛 不适感。
04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锻炼与功能训练
康复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 免疫力。
功能训练
针对骨髓抑制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 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如肌肉力量训 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预防再次骨髓抑制的措施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或预防并发症。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 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患者应了解所用药品的常见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如有不适,应及时向医生 报告。
03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心理护理与支持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提供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亲友给予患者关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感染的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皮肤护理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引 发感染。

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护理-丁雨红

化疗导致骨髓抑制的护理-丁雨红

概述
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化疗剂量限制性毒性,仅少数 药物没有 或少有骨髓抑制,如BLM、左旋门冬酰胺酶、VCR

化疗药物干扰细胞增殖 血细胞的半寿期短 白细胞(4-6小时) 红细胞(120天) 血小板(5-7天)

概述

定义:化疗导致骨髓造血能力下降,使外周血血 细胞或其产物数量低于正常参考值。 最初常表现为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缺少,其 次是血小板减少,严重时血红蛋白降低。 靶向治疗药物也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舒尼替尼 Ⅲ/Ⅳ级的发生率约12%,索拉非尼为5%。


治疗性:III-IV度血小板减少
剂量:TPO 300 U/kg sc qd

停药指针:应用7-14天,或计数恢复正常,或升
高> 50*109/L时及时停药
TPO的不良反应

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肉关节酸痛、头痛头
晕、血压升高等

可造成血小板过度升高,应密切随访血象,及时
停药Βιβλιοθήκη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高凝状态、或严重感染 者慎用
刺激造血
IL-11(白介素-11):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
巨核祖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


TPO(血小板生成素):是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 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阶段 均有刺激作用
IL-11的应用

预防性:上程出现III/IV度下降,于化疗后24-48 小时开始
治疗性:血小板减少时
贫血
贫血
定义:外周血循环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 或者血红蛋白(Hb)的水平降低
分级
(NCI-CTC 3.0)
I 100-110
II 80-99
III 65-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性 •பைடு நூலகம்生理性 持续新的过速、呼吸急
促、胸痛、运动时呼吸 困难、头晕、晕厥、重 度疲劳c妨碍工作和日常 生活
按照指南输注红细胞 (见后)
a当启动红细胞输注时,应当同时考虑合并症的严重程度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b癌症治疗功能评估(FACT)的 疲劳(FACT-F)和贫血(FACT-An)分量表以及简单疲劳评估表(BFI)是评估患者报告疲劳的标准测定例子。
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经炎,骨髓抑 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抑制作 用较强。
拓泊替康的骨髓抑制作用很强,曾与卡铂联合用于大剂量化疗 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动员前的抑制药物。
贫血与骨髓抑制性化疗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直接损伤造血系统,包括骨髓中红细胞前 体的合成而引起贫血。此外,特定的细胞毒性药物(如含铂 药物)的肾毒性也可以通过减少肾脏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而引起贫血
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
骨髓抑制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理论上,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 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 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
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已经成 为共识,但对于2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 困惑。利用上述规律,有助于治疗决策;
50-74
10-49
<10
(109/L)
粒缺性发热
出现粒缺性 危及生命,需要紧
发热
急医疗救护
5 死亡
死亡
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的规律及其意义
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 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 型。
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 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
ESA的使用( NCCN指南2011 )
有治愈意图的骨髓抑制性 化疗a 有治愈意图治疗的癌症
例子:早期乳腺癌、何 杰金淋巴瘤、非何杰金 淋巴瘤、睾丸癌、早期 非小细胞性肺癌等
不建议使用ESAs
其余无其他可辨别贫血原
因、骨髓抑制性化疗导致 的贫血患者b
考虑按照指南输注红细胞(见后);或临床 试验;或考虑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b,c,d,e,在 REMS指南指导下,按照FDA的慢性肾病 适应证/剂量/剂量调整,采用ESAs治疗
研究已经证实,患有肺癌和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出现化疗引 起贫血的发生率非常高
特定细胞毒性药物可能在不断重复的疗程中蓄积,产生骨髓 抑制作用,引起在之后的化疗周期中贫血的发生率稳步增加
化疗药及方案相关贫血的发生率
贫血的评价(NCCN指南2011)
血红蛋白
(Hb)≤11 g/dL或低于基 线≥2 g/dL
a数项研究提示,当进行骨髓抑制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SAs时,可能不会增加死亡率。
b见使用ESA与输注红细胞的风险与受益比较
c见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给药、递增和不良反应
d既往有血栓症风险因素的患者,使用ESAs时发生血栓症的风险较高。如果考虑使用ESAs,评价血栓症的风险因
素:血栓栓塞史、遗传突变、血液高凝状态、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升高、高血压、类固醇、长期制动、近期手术、
1
2
贫血 (g/L) <LLN - 100 <100 - 80
3
4
<80 - 65;有输 危及生命,需要紧
血指征
急医疗救护
中性粒细胞减 1.5-2.0
1.0-1.4
0.5-0.9
<0.5
少 (109/L)
白细胞减少 3.0-3.9
2.0-2.9
1.0-1.9
<1.0
(109/L)
血小板减少 75-99
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 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 的。
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常用化疗药物
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 作用较强。
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作 用强于后者。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其处理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周彩存
骨髓抑制的定义及分级
定义:化疗导致骨髓造血能力下降,使外周血血细胞或其产物数量低 于正常参考值。它是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严重的骨髓 抑制不仅影响治疗,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的生命。
常见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分级 (CTCAE 4.0)
• CBC和指数 • 血涂片形态学
根据指征,评价可能的贫血原因:
首先检查
网织红细胞计数和MCV 然后考虑
出血(便愈创木脂,内窥镜检查) 溶血(Coombs试验、DIC检查、结合珠
蛋白)
营养(铁、总铁结合能力、铁蛋白、 *B12、叶酸)
遗传(既往史、家族史) 肾(GFR < 60,低Epo) 放射诱导的骨髓抑制
多发性骨髓瘤的某些治疗、激素类药物等
治疗的血红蛋白阈值和ESAs给药,与化疗诱导的贫血和慢性肾病
不同
e治疗的血红蛋白阈值和ESAs给药,与化疗诱导的贫血和慢性肾病不同
癌症患者输注红细胞的适应证
( NCCN指南2011 )
目标:预防或治疗携氧能力不足 无症状性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慢性贫血,无急性冠脉综合征 输血目标是维持血红蛋白在7 – 9 g/dL 症状性 • 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氧运输能力不足证据的急性出血: 输血目标是纠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保持充足的氧运输 • 症状性(包括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体位性低血压)贫血(
考虑炎症性贫血或骨髓抑 制性化疗导致的贫血
未发现原因
根据指征治疗
*如果存在决定铁缺乏症(铁蛋白< 30 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 15%),考虑静脉或口服补充铁。如果4周后血红蛋白增加,则观 察并定期再评价症状和风险因素,如果4周后血红蛋白未增加,见功能铁缺乏症途径
风险评估和初次输血的适应症(NCCN指南2011)
无症状无显著合并症a
观察
定期再评价
炎症性贫血或 由于淋巴系统 恶性肿瘤和实 体瘤骨髓抑制 性化疗导致的 贫血
无症状有合并症a或高风险 • 合并症 心脏,包括充血性心力
衰竭和冠心病 慢性肺病 脑血管病 • 合并症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伴
有近期强力化疗或放疗
考虑按照指南输注红细胞 (见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