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化疗后致骨髓抑制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41例妇科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分析

41例妇科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分析
>40×1 L, 细 胞 >2 0X1 L 血 小 板 >10×1 L . 0/ 粒 . 0/ , 0 0/ 。
C F 常用药 物为 洁欣 、 S, 惠尔血 , 量为 5~7 剂
( g・ ) 分 k d,
2次皮下注射 , 间隔时 间 1 , 2h 用药期 间每天复查血常规 , 当白
细胞总数 2 次超过 1 × 0/ , 0 1 L可停药观察 。停药 时先减5 G - "

C F用 量至一 半 , 2天 复查 血常规较 前 1d无 明显 变 化 S 第
骨髓抑制 程 度 : 疗 后 骨 髓 抑 制 程度 按 WH 化 O诊 断 分 级 标
后, 彻底停 药观察 。对 于曾经 出现过 Ⅳ度骨髓抑制 的患者 , 在 化疗后预防性使用 G—C F 剂量 3~ S, 5 ( g・ ) 在化疗停 k d, 止 2 4h后开始使 用 , 化疗前 4 8h停药 。 13 4 重组人 白细胞介素 一1 (L一1 ) .. 1 1 1 的应用 : 当骨髓抑 制 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时 , 皮下注射 I L一1 , l常用 药物 为 巨和粒 , 剂量为 2 5—5 O

13 2 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 于 Ⅳ度 骨髓抑制 的患 者 , 论 .. 对 无 有无发 热 , 均预防性使 用二代 头孢类 抗生 素预防感染 直 至骨
髓 抑制改善后 。对 于粒 细胞减 少伴有 发热 的患 者 , 用三 代 使 或 四代头孢类抗生素 至粒细胞升至正常且发热消退 至少 4 8h 后 。当患者体温 ≥3 q 除给予物理 降温、 9C, 退热药 物对 症处 理 外, 查血细菌培养和药敏 , 根据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 素 。 13 3 重组人粒 细胞集 落刺 激 因子 ( . . G—C F 的应用 : 于 S) 对 已出现 Ⅲ度 及 Ⅳ度 骨髓 抑 制 患 者 , 必须 使用 治 疗 剂 量 G—

恶性肿瘤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的观察与护理

恶性肿瘤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的观察与护理

恶性肿瘤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的观察与护理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作用于人体,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重度骨髓抑制就是其中一个严重的化疗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护理不到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我科2008年3月-2010年9月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28例,通过严密的观察与细致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1岁。

其中恶性淋巴瘤4例,乳腺癌6例,肺癌9例,食管癌7例,胃癌2例。

所有病例均是化疗适应症,化疗方案均为国内常用标准方案。

骨髓抑制程度均为重度(或Ⅳ度)。

2 观察与护理2.1 病情观察患者重度骨髓抑制时,自身抵抗力极其低下,随时都会危及生命,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两肺呼吸音,观察有无感染先兆。

观察口腔黏膜及皮肤情况,预防感染及出血,有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遵医嘱及时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密切注意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2.2 保护性隔离将患者安置单人病房,有条件者可住层流床。

入住前紫外线空气消毒1h,病室内用具用消毒液擦拭。

保持病房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病房定时开窗通风,同时注意保暖。

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天,40分钟/次。

室内用品、地面、门窗用消毒液擦拭。

医护人员尽量减少出入次数,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

严格限制陪护人员,谢绝探视人员,杜绝交叉感染。

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避免自身感染。

2.3 心理护理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几乎与外界隔绝,再加上重度骨髓抑制造成身体的不适,患者会感到压抑、紧张、恐惧。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说出心里的感受,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并给予关心和照顾,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讲解对其保护的意义。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
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
疗程的间隔时间。

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
处理。

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但对于2度骨
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

利用
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
抑制。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

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与意义:肿瘤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而放化疗是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

然而,放化疗后常会引起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贫血、出血等不良后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方案,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方案实施情况:2.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确诊为肿瘤,已接受过放化疗,并且骨髓抑制程度达到一定标准。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

2.3 治疗方案:实验组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中药治疗采用“一表三药、辨证施治”的理念,选取具有补益气血、调养脏腑的中药组方。

西药治疗采用免疫增强剂和造血增强剂,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对照组则接受传统的放化疗后支持治疗,如抗感染、输血以及白细胞或血小板增殖因子的使用。

2.4 治疗疗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3. 数据采集和分析:3.1 数据采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免疫指标(如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等)、血常规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定期检测,并记录治疗期间的副反应等相关数据。

3.2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包括基本特征、免疫指标、血常规指标等。

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等方法,确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各指标上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1例肺癌患者化疗致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分析

1例肺癌患者化疗致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分析

水肿较严重,可能存在长壁水肿,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且入院当天呕吐两次,胃纳较差,为避免延误原发病的治疗,临床药师建议该患儿先予静脉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同时甲基强的松龙本身为活性产物,无需经肝脏活化便可直接发挥药效,该患儿血浆白蛋白13 9g·L-1低,使得甲泼尼龙血浆游离浓度高,使得静脉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原发病起效快。

随着甲基强的松龙积极治疗原发病,低分子右旋糖酐、呋塞米利尿消肿,百令胶囊、肾八味胶囊护肾,缬沙坦胶囊降尿蛋白等治疗,患儿眼睑、双下肢、阴茎、阴囊、腹部水肿消退,尿蛋白转阴,血浆白蛋白升高,病情好转、稳定,临床药师再次建议将激素有静脉用的甲基强的松龙序贯改为口服的泼尼松,激素是治疗NS的主要药物,且治疗时间较长,因此改为口服的泼尼松既可以减少患儿静脉用药所带来的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也在有效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减少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实现了药物治疗有效、经济的合理治疗方案。

3 3 糖皮质激素的药学监护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NS的主要药物,由于长期或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肥胖、生长抑制、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白内障等副作用〔4〕,患儿在院期间应对其血压、血糖、电解质进行监测,以便对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患儿出院后对其家属进行用药教育:不可随便停服或改服激素治疗方案,适当控制饮食,以免因长期服用激素至胃酸分泌增加、食欲增加使患儿饮食无节制而导致肥胖,该患儿有化疗使,血浆蛋白低,长期服用激素,免疫力差,尽量避免让患儿感染,以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同时,服用期间应观察患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尿常规,以反映激素治疗的效果及病情的转归。

4 结论通过本病例的分析:虽然NS患者都存在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及体征,但不同的患儿其机体对低蛋白血症的耐受性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水肿情况,因此,对于NS的患儿应对其具体的病情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剂型,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中药防治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中药防治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化 疗 药物在 杀 伤 瘤 细胞 或 抑制 其 生长 的 同 时 , 对机 体 的骨 髓造 血 细胞 同样 有 毒 害 作 用 , 成 为 化 常 疗 药物提 高疗 效 的主要 障碍 。 中药在 治疗 化 疗毒 副 反 应 方 面 , 要 以辨证 施 治为基 础 , 理人 体 阴阳平 主 调 衡, 改善临 床 症状 , 有疗 效稳定 、 具 作用 持 久 等特 点。 ( 下转 第 3 8页) 1
维普资讯
中 国 中 医基 础 医 学 杂 志
3 4 0
C ieeJun lo ai dcn n Ta iinlChn s dcn hn s o ra fB scMe iiei rdt a ieeMeiie o
20 07年 第 1 卷 第 4期 3
DA . c a e a g o e e i n d at rt i a e n r b i ra e De r s d n ig n ss e a rh i c d s s i a b t t td i e s e
wt a v3at oi []JCi Ivs,99,0 :75 i nab a ns J . l net19 13 4-4. h n g t n [ 1 G rgD,ogsE,a , lryH, rdsnD,aq an R,t 1] el B re a Tk P El b Bee P su 用 中 药, 髓 抑 制 发 生 后根 据 发 骨 生的 具 体 情 况 给 予 维 生 素 B 4片 2 m , 酸 片 0g 叶 1m , 0 g 氨肽 素 片 5片 或利血 生 片 2 m , 0 g 口服 各每 日3 次。 以上 化疗 方 案 制定 以 3~ 4周 为 1个 周 期 , 4周 期 为 1个疗 程 , 程结 束评价 疗 效。 疗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临床护理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临床护理
张红 石桂 红 朱雅 贤
生异常综合征 3例。
2 结 果
血液肿瘤在我 国是一种常见 的恶性 肿瘤 , 化疗 是主要 的
治疗方法 , 但是化 疗药 物不仅 对肿瘤 细胞有 毒性 , 对敏 感 的
正 常细胞也产生严重 的损害 , 受化疗 药物影响最大 的是 白细 胞, 其次是血小板 , 时还会 出现 严重 贫血 , 疗后 1 有 化 0~l 4 d 患者进入骨髓抑制期 , 常规指标 进入 最低值 ,1d后血 , 血 2 常规恢复正常 。2 0 0 5年 7月 至 20 0 8年 5月 , 笔者对 3 O例血
1 1 临床资料 .
等同时输注 , 减少药 物对 血管 的刺激 ; 输入 多 巴胺 等血管 活
性药物时 , 应经常观察输液部位 , 发生 问题 时及 时处理 , 防止 外渗性损伤 , 特别是坏死性损伤 的发生 。 3 3 导管 护理 . 严密观 察导管进 入深度 , 必要 时检查有 无 回血 , 导管要 固定稳 妥 , 防止滑脱 。在 护理 时注意导 管有无
4 体会
压 , 股动脉和股静 脉 , 固定 右手持穿刺针斜 面向上 , 针与皮肤 呈 3 。 4 。 肥胖 者可呈 6 。 边进针边 抽吸注射 器 , 暗红 O ~5, 0, 见 色 血液表示进入静 脉 , 然后 固定 静脉 导管 , 已备 好 的静脉 将 输 液器排尽空气与静脉导管连接 , 据需要输 液。 根
指放在腹股 沟韧 带下 股 动脉搏 动 最强 处 的 内侧 , 指 稍加 手
折断 , 接头是否牢 固 , 防止脱 落。
3 4 留置时间 目前公认为置管后能 留置 3~ . 6周 , 留置 部 位得 当, 局部保持较好 , 无炎性反应可延长留置时间。 3 5 敷贴 更换 . 3 6 正确 封管 . 穿刺部 位每 F用 碘伏棉 球消毒 , t 勿用手 触 液体输 完后要进 行封管 , 以往 采用肝素 液 摸穿刺部位 , 如气温高 , 出汗多 , 敷贴潮湿应及时更换 。 进行封管 。有文献报道 , 生理盐水 5r 静脉推注可代替肝素 l n 封管 , 维持 时问达 1 。采用生理 盐水 封管 , 需配液 , 少 6h 不 减 了配液时引起 的污染 , 同时也减少护理工作量 。 3 7 心理护理 . 操作前用亲切温暖 的语 言耐心 向患者做 好 解释工作 , 消除 紧张情绪 , 过护士熟练 的技术 操作 , 通 温暖亲 切的关怀使患者获得安全感 , 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 。

探析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

探析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

探析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护理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得出结论: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治疗,可使骨髓抑制患者渡过骨髓抑制期的各种不良反应。

关键词: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护理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

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

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性毒性反应。

化疗后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较常见的药物如:阿霉素、泰素、卡铂、异环磷酰胺、长春碱类等。

因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其下降出现较晚较轻;而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受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见于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数药如健择、卡铂、丝裂霉素等则以血小板下降为主。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如马利兰、环磷酰胺等均可致白细胞下降,而自力霉素和塞替哌等易导致血小板下降,并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可使全血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肿瘤病人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病人体温变化,预防继发感染,每周查血象1~2次,当白细胞低于×109/L,血小板低于×109/L时需暂停给药,给予补血药,并加强营养。

白细胞低于×109/L时,需进行保护性隔离。

对血小板严重抑制者不宜注射。

注意防止皮肤破损,观察皮肤有无瘀斑、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鼻衄、血尿及便血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