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单元检测附答案(2)

新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单元检测附答案(2)
新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单元检测附答案(2)

新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单元检测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CD ,AD 上,BE 与CF 交于点G .若4BC =,1DE AF ==,则GF 的长为( )

A .135

B .125

C .195

D .1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得5BE CF ==,证明BCE C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E DCF ∠=∠,继而根据cos cos BC CG CBE ECG BE CE

∠=∠=

=,可求得CG 的长,进而根据GF CF CG =-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BC =,

∴4BC CD AD ===,90BCE CDF ∠=∠=?,

∵1AF DE ==,

∴3DF CE ==, ∴22345BE CF =+=,

在BCE ?和CDF ?中, BC CD BCE CDF CE DF =??∠=∠??=?

∴()BCE CDF SAS ???,

∴CBE DCF ∠=∠,

∵90CBE CEB ECG CEB CGE ∠+∠=∠+∠=?=∠,

cos cos BC CG CBE ECG BE CE ∠=∠=

=, ∴453CG =,125

CG =, ∴1213555

GF CF CG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2.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 地向B 地修一条隧道(点A ,B 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 地起飞,垂直上升1000米到达C 处,在C 处观察B 地的俯角为α,则AB 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 )

A .1000sin α米

B .1000tan α米

C .1000tan α米

D .1000sin α

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C 中,∠CAB=90°,∠B=α,AC=1000米,根据tan AC AB

α=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在Rt ABC ?中,∵90CAB ∠=o ,B α∠=,1000AC =米, ∴tan AC AB α=

, ∴1000tan tan AC AB αα

==米.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在Rt △ABC 中,∠C=90°,如果AC=2,cosA=

23,那么AB 的长是( ) A .3

B .43

C 5

D 13【答案】A

【解析】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知cosA=AC AB =23

,然后根据AC=2,解方程可求得AB=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是明确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值cosA=A ∠的邻边

斜边,然后带入数值即可求解.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2,AE ⊥BD ,垂足为E ,∠BAE =30°,则tan ∠DEC 的值是( )

A .1

B .12

C 3

D 3【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过点C 作CF ⊥BD 与点F 可求得△AEB ≌△CFD (AAS ),得到AE =CF =1,EF =323-33

【详解】

过点C 作CF ⊥BD 与点F .

∵∠BAE =30°,

∴∠DBC =30°,

∵BC =2,

∴CF =1,BF 3 ,

易证△AEB ≌△CFD (AAS )

∴AE =CF =1,

∵∠BAE =∠DBC =30°,

∴BE 3AE 3 ∴EF =BF ﹣BE 3 3233, 在Rt △CFE 中,

tan ∠DEC =323CF

EF ==,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解题关键是证明所进行的全等

5.如图,在△ABC中,AC⊥BC,∠ABC=30°,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B=BD,则tan D的值为()

A.23B.33C.23

+D.23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AC=m,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BC,BD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设AC=m,

在Rt△ABC中,∵∠C=90°,∠ABC=30°,

∴AB=2AC=2m,BC=3AC=3m,

∴BD=AB=2m,DC=2m+3m,

∴tan∠ADC=AC

CD

23

m m

+

=2﹣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3,BC=10,E、F分别在边BC,AD上,BE=DF.将△ABE,△CDF分别沿着AE,CF翻折后得到△AGE,△CHF.若AG、CH分别平分∠EAD、∠FCB,则GH长为()

A.3 B.4 C.5 D.7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图作GM⊥AD于M交BC于N,作HT⊥BC于T.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M、GM的长,同理可得HT、CT的长,再通过证四边形ABNM为矩形得MN=AB=23,BN=AM=3,最后证四边形GHTN为平行四边形可得GH=TN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作GM⊥AD于M交BC于N,作HT⊥BC于T.

∵△ABE沿着AE翻折后得到△AGE,

∴∠GAM=∠BAE,AB=AG=23,

∵AG分别平分∠EAD,

∴∠BAE=∠EAG,

∵∠BAD=90°,

∴∠GAM=∠BAE=∠EAG=30°,

∵GM⊥AD,

∴∠AMG=90°,

∴在Rt△AGM中,sin∠GAM=GM

AG

,cos∠GAM=

AM

AG

∴GM=AG?sin30°=3,AM=AG?cos30°=3,

同理可得HT=3,CT=3,

∵∠AMG=∠B=∠BAD=90°,

∴四边形ABNM为矩形,

∴MN=AB=23,BN=AM=3,

∴GN=MN﹣GM=3,

∴GN=HT,

又∵GN∥HT,

∴四边形GHTN是平行四边形,

∴GH=TN=BC﹣BN﹣CT=10﹣3﹣3=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翻折变换,解直角三角形,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如图,已知圆O 的内接六边形ABCDEF 的边心距2OM =,则该圆的内接正三角形ACE 的面积为( )

A .2

B .4

C .63

D .43【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OC OB ,过O 作ON CE ⊥于N ,证出COB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连接,OC OB ,过O 作ON CE ⊥于N ,

∵多边形ABCDEF 是正六边形,

∴60COB ∠=o ,

∵OC OB =,

∴COB ?是等边三角形,

∴60OCM ∠=o ,

∴sin OM OC OCM =?∠, ∴43)sin 60OM OC cm ?==. ∵30OCN ∠=o , ∴12322ON OC CN ===, ∴24CE CN ==, ∴该圆的内接正三角形ACE 的面积12334432=?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正六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熟练掌握正六边形的性质,由三角函数求出OC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如图,菱形ABCD 中,AC 交BD 于点O ,DE ⊥BC 于点E ,连接OE ,∠DOE =120°,DE =1,则BD =( )

A .33

B .233

C .3

D .3【答案】B

【解析】

【分析】

证明△OBE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OD =OB ,CD =BC .

∵DE ⊥BC ,∴∠DEB =90°,∴OE =OD =OB .

∵∠DOE =120°,∴∠BOE =60°,∴△OBE 是等边三角形,∴∠DBC =60°.

∵∠DEB =90°,∴BD =

23sin60DE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如图,AB 是O e 的弦,直径CD 交AB 于点E ,若3AE EB ==,15C ∠=o ,则OE 的长为( )

A .3

B .4

C .6

D .3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OA .证明OAB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如图,连接OA .

∵AE EB =,

∴CD AB ⊥,

∴??AD BD

=, ∴230BOD AOD ACD ∠=∠=∠=o ,

∴60AOB ∠=o ,

∵OA OB =,

∴AOB ?是等边三角形,

∵3AE =,

∴tan 6033OE AE =?=o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的点,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若∠A =30°,则sin ∠E 的值为( )

A.1

2

B.

2

2

C.

3

2

D.

3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连接OC,由CE是⊙O切线,可证得OC⊥CE,又由圆周角定理,求得∠BOC的度数,继而求得∠E的度数,然后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答案.

【详解】

如图,连接OC,

∵CE是⊙O的切线,

∴∠OCE=90°,

∵OA=OC,

∴∠OCA=∠A=30°,

∴∠COE=∠A+∠OCA=60°,

∴∠E=180°-90°-60°=30°,

∴sinE=sin30°=1 2 .

故选A.

11.如图1,在△ABC中,∠B=90°,∠C=30°,动点P从点B开始沿边BA、A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到达点C,设△BPQ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s),y与x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当点P 恰好为AC的中点时,PQ的长为()

A.2 B.4 C.23D.4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点P、Q的速度比为3:3,根据x=2,y=63,确定P、Q运动的速度,即可求解.【详解】

解:设AB=a,∠C=30°,则AC=2a,BC=3a,

设P、Q同时到达的时间为T,

则点P的速度为3a

T

,点Q的速度为

3a

,故点P、Q的速度比为3:3,

故设点P、Q的速度分别为:3v、3v,

由图2知,当x=2时,y=63,此时点P到达点A的位置,即AB=2×3v=6v,BQ=2×3v=23v,

y=1

2

?AB×BQ=

1

2

?6v×23v=63,解得:v=1,

故点P、Q的速度分别为:3,3,AB=6v=6=a,

则AC=12,BC=63,

如图当点P在AC的中点时,PC=6,

此时点P运动的距离为AB+AP=12,需要的时间为12÷3=4,则BQ=3x=43,CQ=BC﹣BQ=63﹣43=23,过点P作PH⊥BC于点H,

PC=6,则PH=PC sin C=6×1

2

=3,同理CH=3,则HQ=CH﹣CQ=33

3,

PQ22

PH HQ

+39

+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进而求解.

12.南洞庭大桥是南益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桥梁,小芳同学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对此开展测量

活动.如图,在桥外一点A 测得大桥主架与水面的交汇点C 的俯角为α,大桥主架的顶端D 的仰角为β,已知测量点与大桥主架的水平距离AB =a ,则此时大桥主架顶端离水面的高CD 为( )

A .asinα+asinβ

B .acosα+acosβ

C .atanα+atanβ

D .tan tan a a αβ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D 和Rt △ABC 中,由三角函数得出BC =atanα,BD =atanβ,得出CD =BC+BD =atanα+atanβ即可.

【详解】

在Rt △ABD 和Rt △ABC 中,AB =a ,tanα=

BC AB ,tanβ=BD AB , ∴BC =atanα,BD =atanβ,

∴CD =BC+BD =atanα+atanβ,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问题;由三角函数得出BC 和BD 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在菱形ABCD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C 和点D 为圆心,大于12

CD 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N ;②作直线MN ,且MN 恰好经过点A ,与CD 交于点E ,连接BE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60ABC ∠=?

B .2ABE ADE S S ?=V

C .若AB=4,则7BE =

D .21sin CB

E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作法得AE 垂直平分CD ,则∠AED=90°,CE=DE ,于是可判断∠DAE=30°,∠D=60°,从而得到∠ABC=60°;利用AB=2DE 得到S △ABE =2S △ADE ;作EH ⊥BC 于H ,如图,若AB=4,则可计算出CH=12CE=1,EH=3CH=3,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BE=27 ;利用正弦的定义得sin ∠CBE=

2114EH BE =. 【详解】

解:由作法得AE 垂直平分CD ,

∴∠AED=90°,CE=DE ,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AD=2DE ,

∴∠DAE=30°,∠D=60°,

∴∠ABC=60°,所以A 选项的说法正确;

∵AB=2DE ,

∴S △ABE =2S △ADE ,所以B 选项的说法正确;

作EH ⊥BC 于H ,如图,若AB=4,

在Rt △ECH 中,∵∠ECH=60°,

CH=12

CE=1,33, 在Rt △BEH 中,22(3)527+=,所以C 选项的说法错误;

sin ∠CBE=

32114

27EH BE ==,所以D 选项的说法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

1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3AB =,点M 在CD 的边上,且1DM =,AEM ?与

ADM ?关于AM 所在直线对称,将ADM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 旋转90°得到ABF ?,连接EF ,则cos EFC ∠的值是 ( )

A 171365

B 61365

C 71525

D .617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首先证明

AEH EMG V :V ,则有13

EH AE MG EM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 在Rt AEH V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进而可求

,,,EH BN CG EN 的长度,进而可求FN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的长度,最后利用cos FN EFC EF

∠=

即可求解. 【详解】 过点E 作//HG AD ,交AB 于H ,交CD 于G ,作EN BC ⊥于N ,则

90AHG MG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3,90AD AB ABC C D ==∠=∠=∠=? ,

∴四边形AHGD,BHEN,ENCG 都是矩形.

由折叠可得,90,3,1AEM D AE AD DM EM ∠=∠=?====,

90AEH MEG EMG MEG ∴∠+∠=∠+∠=? ,

AEH EMG ∴∠=∠,

AEH EMG ∴V :V ,

13

EH AE MG EM ∴== . 设MG x =,则3EH x =,1DG AH x ==+

在Rt AEH V 中,

222AH EH AE +=Q ,

222(1)(3)3x x ∴++= , 解得45

x =或1x =-(舍去), 125EH BN ∴==,65

CG CD DG EN =-== . 1BF DM ==Q 175FN BF BN ∴=+=

. 在Rt EFN △ 中, 由勾股定理得,2213EF EN FN =+=,

17cos 1365

FN EFC EF ∴∠=

=. 故选: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能够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两根竹竿AB 和AD 斜靠在墙CE 上,量得60BAC ∠=?,70DAC ∠=?,则竹竿AB 与AD 的长度之比为( ).

A .2sin70?

B .2cos70?

C .2tan70?

D .2tan 7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分别表示出AB ,AD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BAC=60°,∠DAC=70°,

∴cos60°=

12

AC AB =, 则AB=2AC , ∴cos70°=AC AD

, ∴AC=AD ?cos70°, AD=cos70AC ?

, ∴2cos70AC AC AB AD

=?

=2cos70°. 故选:B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表示出各边长是解题关键.

16.如图,△ABC 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cos A =( )

A .12

B .22

C .3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作答.

【详解】

过A 作AE ⊥BE ,连接BD ,过D 作DF ⊥BF 于F.

∵AE=BF ,∠AEB=∠DFB ,BE=DF ,

∴△AEB ≌△BFD ,

∴AB=DB.∠ABD=90°,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os ∠DAB=

22

.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规则图形求余弦函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不规则图形求余弦函数的方法是本题解题关键.

17.如图,等边ABC V 边长为a ,点O 是ABC V 的内心,120FOG ∠=?,绕点O 旋转FOG ∠,分别交线段AB 、BC 于D 、E 两点,连接DE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ODE V 形状不变;②ODE V 的面积最小不会小于四边形ODBE 的面积的四分之一;③四边形ODBE 的面积始终不变;④BDE V 周长的最小值为1.5a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连接OB 、OC ,利用SAS 证出△ODB ≌△OEC ,从而得出△ODE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即可判断①;过点O 作OH ⊥DE ,则DH=EH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可得OH=12OE 和3OE ,然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 △ODE 32,从而得出OE 最小时,S △ODE 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S △ODE 的最小值,然后证出S 四边形ODBE =S △OBC 23即可判断②和③;求出BDE V 的周长=a +DE ,求出DE 的最小值即可判断④.

【详解】

解:连接OB 、OC

∵ABC V 是等边三角形,点O 是ABC V 的内心,

∴∠ABC=∠ACB=60°,BO=CO ,BO 、CO 平分∠ABC 和∠ACB ∴∠OBA=∠OBC=

12∠ABC=30°,∠OCA=∠OCB=12

∠ACB=30° ∴∠OBA=∠OCB ,∠BOC=180°-∠OBC -∠OCB=120° ∵120FOG ∠=?

∴∠=FOG ∠BOC

∴∠FOG -∠BOE=∠BOC -∠BOE

∴∠BOD=∠COE

在△ODB 和△OEC 中

BOD COE BO CO

OBD OCE ∠=∠??=??∠=∠?

∴△ODB ≌△OEC

∴OD=OE

∴△ODE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ODE V 形状不变,故①正确;

过点O 作OH ⊥DE ,则DH=EH

∵△ODE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ODE=∠OED=12(180°-120°)=30° ∴OH=OE·

sin ∠OED=12OE ,EH= OE·cos ∠OED=3OE ∴DE=2EH=3OE ∴S △ODE =12DE·OH=34

OE 2 ∴OE 最小时,S △ODE 最小,

过点O 作OE′⊥BC 于E′,根据垂线段最短,OE′即为OE 的最小值

∴BE ′=

12BC=12

a 在Rt △OBE ′中 OE′=BE′·tan ∠OBE ′=

12a 33 ∴S △ODE 3223 ∵△ODB ≌△OEC

∴S 四边形ODBE =S △ODB +S △OBE = S △OEC +S △OBE =S △OBC =1223 23=1423 ∴S △ODE ≤

14

S 四边形ODBE 即ODE V 的面积最小不会小于四边形ODBE 的面积的四分之一,故②正确; ∵S 四边形ODBE 23 ∴四边形ODBE 的面积始终不变,故③正确;

∵△ODB ≌△OEC

∴DB=EC

∴BDE V 的周长=DB +BE +DE= EC +BE +DE=BC +DE=a +DE

∴DE 最小时BDE V 的周长最小

∵DE=3OE ∴OE 最小时,DE 最小 而OE 的最小值为OE′=3a ∴DE 的最小值为3×3a =12a ∴BDE V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 +

12a =1.5a ,故④正确; 综上:4个结论都正确,

故选A .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垂线段最短的应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锐角三角函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垂线段最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BC =2:1,且BE ∥AC ,CE ∥DB ,连接DE ,则tan ∠EDC =( )

A .14

B .16

C .26

D .3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点E 作EF ⊥直线DC 交线段DC 延长线于点F ,连接OE 交BC 于点G .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断四边形OBEC 是菱形,则OE 与BC 垂直平分,易得EF=12

x ,CF=x .再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作答即可.

【详解】

解:∵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BC =2:1,

∴BC =AD ,

设AB =2x ,则BC =x .

如图,过点E 作EF ⊥直线DC 交线段DC 延长线于点F ,连接OE 交BC 于点G . ∵BE ∥AC ,CE ∥BD ,

∴四边形BOCE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OB =OC ,

∴四边形BOCE是菱形.∴OE与BC垂直平分,

∴EF=1

2

AD=

1

2

x,OE∥AB,

∴四边形AOEB是平行四边形,

∴OE=AB=2x,

∴CF=

1

2

OE=x.

∴tan∠EDC

EF

DF

1

2

2

x

x x

+

1

6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9.如图,在边长为8的菱形ABCD中,∠DAB=60°,以点D为圆心,菱形的高DF为半径画弧,交AD于点E,交CD于点G,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183π

-B.183πC.32316πD.1839π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D=AB=8,∠ADC=120°,由三角函数求出菱形的高D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菱形ABCD的面积-扇形DEFG的面积,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DAB=60°,

∴AD=AB=8,∠ADC=180°-60°=120°,

∵DF是菱形的高,

∴DF⊥AB,

∴DF=AD?sin60°=

3

83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

锐角三角函数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60cos 的值等于( ) A . 2 1 B .22 C . 2 3 D .1 2.在Rt △ABC 中, ∠C=90?,AB=4,AC=1,则tanA 的值是( ) A .154 B .1 4 C .15 D .4 3.已知α为锐角,且2 3 )10sin(= ?-α,则α等于( ) A.?50 B.?60 C.?70 D.?80 4.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 ,40B ∠=,则直角边BC 的长是( ) A .sin 40m B .cos 40m C .tan 40m D . tan 40 m 5.在Rt ABC △中,90C ∠=,5BC =,15AC =,则A ∠=( ) A .90 B .60 C .45 D .30 6.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 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 处)位于她家北偏东60度500m 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 ) A .250m. B . 250.3 m. C .500.33 m. D .3250 m. 7.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 A . 24 7 B . 73 C . 724 D . 13 8.因为1 s i n 302= ,1sin 2102 =-,所以s i n 210s i n (18030)s i n =+=-; 因为2s i n 452 = ,2sin 2252=-,所以sin 225sin(18045)sin 45=+=-,由此猜想,推理知: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sin(180)sin αα+=-,由此可知:sin 240= ( ) 6 8 C E A B D (第7题) 第6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要点梳理】 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 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 A c ∠= =的对边斜边; 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 A c ∠= =的邻边斜边; 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 A A b ∠= =∠的对边的邻边. 同理sin B b B c ∠= =的对边斜边;cos B a B c ∠==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 要点诠释: (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 , ,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 C a b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点O 为△ABC 边 AC 的中点,连接BO 并延长到点D,连接AD 、CD ,若BD=12,AC=8,∠AOD =12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23 B .22 C .10 D .2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过点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通过题意可求出AM 、CN 的长度,可计算三角形ABD 和三角形CBD 的面积,相加即为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详解】 解:分别过点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 ∵点O 为△ABC 边 AC 的中点,AC=8, ∴AO=CO=4, ∵∠AOD =120°, ∴∠AOB=60°,∠COD=60°, ∴342 AM AM sin AOB AO ===∠, 342 CN CN sin COD CO ===∠, ∴AM=23CN=3 ∴12231232ABD BD AM S ?===g △ 12231232BD CN S ?===g △BCD , ∴=123123243ABD BCD ABCD S S S +==△△四边形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内容,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为了加快开凿隧道的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两端同时施工.在AC 上找一点B ,取145ABD ∠=o ,500BD m =,55D ∠=o ,要使A ,C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点D 的距离是( ) A .500sin55m o B .500cos55m o C .500tan55m o D .500cos55m 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利用∠D 的余弦函数表示即可. 【详解】 在Rt △BDE 中,cosD= DE BD , ∴DE=BD ?cosD=500cos55°. 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记忆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4AC =,60ABC ∠=?,45C ∠=?,AD BC ⊥,垂足为D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则AE 的长为( ) A .22 B .223 C .23 D .32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DC 中,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D 的长度,在Rt △ADB 中,由AD 的长度及∠ABD 的度数可求出BD 的长度,在Rt △EBD 中,由BD 的长度及∠EBD 的度数可求出DE 的长度,再利用AE=AD?D E 即可求出AE 的长度. 【详解】 ∵AD ⊥BC ∴∠ADC=∠ADB=90?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单元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单元检测附答案一、选择题 1.如图,在扇形OAB中,120 AOB ∠=?,点P是弧 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 合),C、D分别是弦AP,BP的中点.若33 CD=,则扇形AOB的面积为()A.12πB.2πC.4πD.24π 【答案】A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H⊥AB于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AB的长,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B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作OH⊥AB于H. ∵C、D分别是弦AP、BP的中点. ∴CD是△APB的中位线, ∴AB=2CD=63 ∵OH⊥AB, ∴BH=AH=33 ∵OA=OB,∠AOB=120°, ∴∠AOH=∠BOH=60°, 在Rt△AOH中,sin∠AOH= AH AO , ∴AO= 33 6 sin3 AH AOH == ∠, ∴扇形AOB的面积为: 2 1206 12 360 π π = g g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俯视图是圆,根据图中所示数据,可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为() A.πB.2πC.3πD.(31)π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锥,其轴截面是一个高为3的正三角形.可计算边长为2,据此即可得出表面积. 【详解】 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锥,其轴截面是一个高为3的正三角形. ∴正三角形的边长 3 2 ==. ∴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1,母线长是2,∴底面周长为2π ∴侧面积为1 222 2 ππ ??=,∵底面积为2r ππ =, ∴全面积是3π.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正确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与原来的扇形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圆锥的母线长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是扇形的弧长. 3.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圆心O到弦BC的距离等于3,则∠A的正切值等于()

九下 锐角三角函数 第5课时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含答案

C B A 第5课时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1.(1)已知sin A =0.4561,则锐角A =______°; (2)已知cos A =0.3638,则锐角A =______°; (3)已知tan A =l. 235,则锐角A =______°.(结果精确到0.01°) 2.若锐角A 满足2sin(A +15°)=1,则∠A =______. 3.已知tanα=0.8036,则锐角α=________.(精确到1’)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3cm 2,其中一边长为2 cm ,则这个 三角形较小锐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5.(2010 荆州)如图,在△ABC 中,∠B=45°,cos ∠C= 5 3,AC=5a ,则△ABC 的面积用含a的式子表示是 . 6.若锐角α满足3sin 5α=,则α的取值范围为 ( ) A .0°<α<30° B .30°<α<45o C .45o<α<60o D .60o<α<90° 7.若∠A 为锐角,且满足3tan(15)1A +?=,则锐角A 的度数应该是 ( ) A .15° B .30° C .45° D .60° 8.如图,已知秋千吊绳OA 为4m ,当秋千向左摆动,水平距离为1.5 m 时, 秋千吊绳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约为 ( ) A . 22o B . 35o C . 55o D . 68o 9.若锐角α满足1cos 2 α≤,则α的取值范围为 ( ) A .0°<α≤60° B .60°≤α<90o C .0o<α≤30o D .30o≤α<90° 10.(2010眉山)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 B .60° C .45° D .30° 11.某商场工作人员在大厅安装一部由一楼到二楼的电梯,已知一、二楼层高3.4 m ,可 供电梯伸展的长度不超过10 m ,求电梯的最小倾斜角α的大小.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1、已知Rt △ABC 中,∠C=90°,tanA= 4 3,BC=8,则AC 等于( ) A .6 B .323 C .10 D .12 2、已知∠A 是锐角,且sinA= 3 2 ,那么∠A 等于( ) A .30°B .45° C .60° D .75° 4、化简2)130(tan - =( )。A 、3 31- B 、13- C 、133 - D 、13- 5、在Rt △ABC 中,∠C =900 ,∠A 、∠B 的对边是a 、b ,且满足02 2=--b ab a ,则tanA 等于( ) A 、1 B 、 251+ C 、251- D 、2 5 1± 6、如图1所示,△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若BD :AD=1:4,则tan ∠BCD 的值是( )A .1 4 B . 13 C .1 2 D .2 (1) (2) (3) 7、如图2所示,已知⊙O 的半径为5cm ,弦AB 的长为8cm ,P?是AB?延长线上一点,?BP=2cm ,则tan ∠OPA 等于( ) A . 32 B .23 C .2 D .1 2 8、如图3,起重机的机身高AB 为20m ,吊杆AC 的长为36m ,?吊杆与水平线的倾角可以从30°转到80°,则这台起重机工作时吊杆端点C 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和离机身的最远水平距离分别是( ) A .(30+20)m 和36tan30°m B .(36sin30°+20)m 和36cos30°m C .36sin80°m 和36cos30°m D .(36sin80°+20)m 和36cos30°m 9、王英同学从A 地沿北偏西60o方向走100m 到B 地,再从B 地向正南方向 走200m 到C 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 地 ( ) A 350m B 100 m C 150m D 3100m 一、 填空题 1、在△ABC 中,若│sinA-1│+(3 -cosB )=0,则∠C=_______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0°30°45°60°90° 01/2√2/2√3/21←sinA 1√3/2√2/21/20←cosA 0√3/31√3None←tanA None√31√3/30←cotA 诱导公式 sin(-α)=-sinαcos(-α)=cosα tan(-α)=-tanαcot(-α)=-cot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初三数学九下锐角三角函数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6、正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 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2、应用举例: ①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②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对边 邻边 b

③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表示, 即 h i l =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如1:5 i=等。把坡面与水平面 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 tan h i l α== 。 ④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⑤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 做方向角。 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 (西北方向)。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 一、选择题 1、把Rt△ABC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A′B′C′,那么锐角A、A′的正弦值的关系为().A.sinA=sinA′ B. sinA=2sinA′ C.2sinA=sinA′ D.不能确定 2、在Rt△ABC中,∠C=90°,若AB=5,AC=4,则sinA的值是() A.3 5 B. 4 5 C. 3 4 D. 4 3 3、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BAC等于() A. B . C. D. 1 3 4、如果∠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则COSα的值是() A.1 2 B.2C.1 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 若AC= AB=则tan∠ACD的值为() : i h l = h l α D C B A

人教版 九下册《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 九下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卷及答案【3】 一、填空题:(30分) 1、在Rt △ABC 中,∠C =90°,a =2,b =3,则cosA = ,sinB = ,tanB = 。 2、直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4cm 2,直角边AB 为6cm ,∠A 是锐角,则sinA = 。 3、已知tan α= 12 5,α是锐角,则sin α= 。 4、cos 2(50°+α)+co s 2(40°-α)-tan(30°-α)tan(60°+α)= ; 5、如图1,机器人从A 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个42单位,到达B 点后观察到原点O 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原来A 的坐标为 .(结果保留根号). (1) (2) (3) 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0cm ,周长为36cm ,则一底角的正切值为 . 7、某人沿着坡度i=1:3的山坡走了50米,则他离地面 米高。 8、如图2,在坡度为1:2 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 米。 9、在△ABC 中,∠ACB=90°,cosA=3 3,AB =8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 。 10、如图3,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 为a 米,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墙上N ,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 米,梯子的倾斜角45°,则这间房子的宽AB 是 _米。 二、选择题:(30分) 11、sin 2θ+sin 2(90°-θ) (0°<θ<90°)等于( )A.0 B.1 C.2 D.2sin 2θ x O A y B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一.〖基础训练〗 1、在△ABC 中,∠C =90°,则sinA= ,cosA= tanA= cotA= .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 元素(至少有一个边),求出 其它所有元素的过程,即解直角三角形 3.Rt △ABC 中,若sinA =45 ,AB =10,那么BC = ,tanB = 4.写出适合条件的锐角α Sin600= , tan300= ,cos α=32 ,α= , 5、在△ABC 中,∠C =90°,AC=6,BC=8,那么sinA= 6、sin300+tan450= . 7、若sin α=cos70°,则角α等于 A .70°; B .60°; C .45°; D .20°. 8、(讲解)若∠A 为锐角,且cosA ≤ 12 ,那么( ) A 、00≤A ≤600 B 、600≤A ≤900 C 、00≤A ≤300 D 、300≤A ≤90 0 二.〖中考在线〗(讲解) 1、(2004年中考题).在△ABC 中,∠C =90°,sinA =35 ,则cosA 的值是( ) (A ) 35 (B )45 (C )925 (D )1625 2、如图,(2003年第21题)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DAC. (1)求证:AC=BD (2)若sinC=1213 ,BC=12,求AD 的长. 三.〖考点训练〗 1.Rt △ABC 中,∠C =90°,AB =6,AC =2,则sinA =( ) (A ) 13 (B )23 (C )23 2 (D )23 2.已知∠A +∠B =9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四数学假期作业锐角三角函数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2014.9.29 一、填空题: 1、在Rt △ABC 中,∠C =90°,a =2,b =3,则cosA = ,sinB = ,tanB = 。 2、直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4cm 2,直角边AB 为6cm ,∠A 是锐角,则sinA = 。 3、已知tan α=12 5,α是锐角,则sin α= 。 4、cos 2(50°+α)+co s 2(40°-α)-tan(30°-α)tan(60°+α)= ; 5、如图1,机器人从A 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个42单位,到达B 点后观察到原点O 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原来A 的坐标为 .(结果保留根号). (1) (2) (3) 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0cm ,周长为36cm ,则一底角的正切值为 . 7、某人沿着坡度i=1:3的山坡走了50米,则他离地面 米高。 8、如图2,在坡度为1:2 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 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 米。 9、在△ABC 中,∠ACB =90°,cosA=3 3,AB =8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 。 10、如图3,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 为a 米,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墙上N ,此时梯 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 米,梯子的倾斜角45°,则这间房子的宽AB 是 _米。 二、选择题: 11、sin 2θ+sin 2(90°-θ) (0°<θ<90°)等于( ) A.0 B.1 C.2 D.2sin 2θ 12、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则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 ( ) A.也扩大3倍 B.缩小为原来的3 1 C. 都不变 D.有的扩大,有的缩小 13、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x O A y B

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单元重点练习试卷附答案学生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单元重点练习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如图,已知在 Rt ΔΑΒC 中, ∠C =90° , ΑΒ=5 , ΒC =3 ,则 cosΒ 的值是( ) A. 35 B. 45 C. 34 D. 4 3 2.已知△ABC 中,∠C=90°,tanA=1 2 , D 是AC 上一点,∠CBD=∠A ,则sin ∠ABD=( ) A. 35 B. √105 C. 3 10 D. 3√1010 3.正方形网格中,∠AOB 如图放置,则cos ∠AOB 的值为( ) A. 1 2 B. √22 C. √32 D. √33 4.在Rt △ABC 中,∠C=90°,AB=4,AC=1,则cosB 的值为( ) A. √154 B. 1 4 C. √1515 D. 4√1717 5.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 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 则tan ∠ACB 的值为( ) A. 13 B. 1 2 C. √22 D. 3 6.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B 的值为( )

A. √22 B. √32 C. √33 D. 1 7.已知 ΔABC 中, ∠C =90° ,CD 是AB 上的高,则 CD BD =( ) A. sinA B. cosA C. tanA D. cotA 8.在Rt △ABC 中,∠C=90°,BC=3,AB=4,则sinA 的值为( ) A. 3 5 B. 4 5 C. 3 4 D. 4 3 9.如图,一艘轮船在A 处测得灯塔P 位于其北偏东60°方向上,轮船沿正东方向航行30海里到达B 处后,此时测得灯塔P 位于其北偏东30°方向上,此时轮船与灯塔P 的距离是( ) A. 15 √3 海里 B. 30海里 C. 45海里 D. 30 √3 海里 10.如图,在直角△BAD 中,延长斜边BD 到点C ,使DC= 1 2 BD ,连接AC ,若tanB= 5 3 ,则tan ∠CAD 的值( ) A. √33 B. √3 5 C. 13 D. 1 5 11.某时刻海上点P 处有一客轮,测得灯塔A 位于客轮P 的北偏东30°方向,且相距20海里.客轮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北偏听偏西60°方向航行2 3小时到达B 处,那么tan ∠ABP=( )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本讲主要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包括:正弦、余弦、正切。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即 c a A A sin == 斜边的对边∠;把∠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 b A A cos =∠=斜边的邻边;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 b a A A A t an =∠∠=的邻边的对边。 2.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60° sin α 1 2 22 32 cos α 32 22 12 tan α 33 1 3 4. 记忆方法: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2000年成都市)如图,在△ABC 中,∠C =90°,∠ABC =60°,D 是AC 的中点,那么tan ∠DBC 的值是________。 锐 角 α 三 角 函 数

分析:在Rt △ABC 中,由∠ABC =60°,可知3BC AC 60tan == ,即AC =3BC ,又CD = 1 2 AC ,tan ∠DBC 可求。 解:在△ABC 中, ∵∠C =90°,∠ABC =60°, ∴tan ∠ABC =tan60°=3BC AC =, ∴AC =3BC 。 又D 是AC 中点, ∴DC = 12AC =32 BC 。 ∴2 3 BC BC 23 BC DC DBC tan = ==∠。 评析:在解题中紧紧扣住tan α的定义。 例2. (2001年四川)在Rt △ABC 中 ,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已知3 2 ACD sin = ∠,那么=AB BC ______。 分析:由Rt △ABC 中CD ⊥AB 于D ,可得∠ACD =∠B ,由sin ∠ACD = 2 3 ,那么sinB =23,设AC =2,AB =3,则BC =32522-=,则AB BC 可求。 解:∵∠ACB =90°,CD ⊥AB 于D , ∴∠ACD =∠B 。 又sin ∠ACD =sinB = 23 , 可设AC =2,AB =3, ∴BC =32522-=。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1-2022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如图1,在Rt△ABC中,∠C=90°,BC=1,tan 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A=30° B.AC= C.AB=2 D.AC=2 2.在△ABC中,∠A,∠C都是锐角,且sin A=,tan C=,则△ABC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 3.如图2,直线y=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则cos∠BAO的值是( ) 图2 A. B. C. D. 4.如图3,一河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AD∥BC,AB=CD,坝顶BC宽10米,坝高BE为12米,斜坡AB的坡度i=1∶1.5,则坝底AD的长度为( ) 图3 A.26米 B.28米 C.30米 D.46米 5.如图4,某时刻海上点P处有一客轮,测得灯塔A位于客轮P的北偏东30°方向,且相距20海里.客轮以60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西60°方向航行小时到达B处,那么tan∠ABP的值为( ) 图4

A. B.2 C. D. 6.如图5,在Rt△ABC中,∠B=90°,∠A=30°,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分别以点A,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AE,DE,则∠EAD的余弦值是( ) 图5 A. B. C. D. 7.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人们誉为三宝之一的铁塔是本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如图6,测绘师在离铁塔10米处的点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α,他又在离铁塔25米处的点D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β,若tanαtanβ=1,点D,C,B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测绘师测得铁塔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3.162)( ) 图6 A.15.81米 B.16.81米 C.30.62米 D.31.62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8.计算:cos30°+sin30°=________. 9.若α为锐角,且tan(α+20°)=,则α=__________. 10.如图7,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cos A=________. 图7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真题汇编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 (WORD版本真题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一、选择题 1.的值等于() A. B. C. 1 D. 【答案】B 2.如图,过点,,,点是轴下方上的一点,连接,,则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B 3.如图,一把直尺,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为角与直尺交点,,则光盘的直径是( ) A.3 B. C. D. 【答案】D

4.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米,升旗台坡面CD的坡度,坡长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 A. 12.6米 B. 13.1米 C. 14.7米 D. 16.3米 【答案】B 5.一艘在南北航线上的测量船,于A点处测得海岛B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继续向南航行30海里到达C点时,测得海岛B在C点的北偏东15°方向,那么海岛B离此航线的最近距离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 A. 4.64海里 B. 5.49海里 C. 6.12海里 D. 6.21海里 【答案】B 6.如图,两根竹竿AB和AD斜靠在墙CE上,量得∠ABC=α,∠ADC=β,则竹竿AB与AD的长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B

7. 如图,已知在中,,,,则的值是() A. B. C. D. 【答案】A 8. 如图,电线杆CD的高度为h,两根拉线AC与BC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BC的长度为(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C. D. h?cosα 【答案】B 二、填空题 9.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处测得岛礁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行1.5小时后到达处此时测得岛礁在北偏东方向,同时测得岛礁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在北偏东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行 ________小时即可到达(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0.如图,旗杆高AB=8m,某一时刻,旗杆影子长BC=16m,则tanC=________。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Rt △ABC 中,∠C=9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sinA=sin B B .cosA=sinB C .sinA=cosB D .∠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则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 )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 都不变 D 有的扩大,有的缩小 3.在Rt △ABC 中,∠C=90°,当已知∠A 和a 时,求c ,应选择的关系式是( ) A .c = sin a A B .c =cos a A C .c =a ·tanA D .c =a ·cotA 4、若tan(α +10°)=3,则锐角α的度数是 ( ) A 、20° B 、30° C 、35° D 、50° 5.已知△ABC 中,∠C=90°,设sinA=m ,当∠A 是最小的内角时,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 <12 B .0<m <22 C .0<m <33 D .0<m <32 6.小明沿着坡角为30°的坡面向下走了2米,那么他下降( ) A .1米 B . 3 米 C .2 3 米 D .23 3 米 7.已知Rt △ABC 中,∠C=90°,tanA=4 3 ,BC=8,则AC 等于( ) A .6 B . 32 3 C .10 D .12 8.sin 2θ+sin 2 (90°-θ) (0°<θ<90°)等于( ) A 0 B 1 C 2 D 2sin 2 θ 9.如图,在△ABC 中,∠C=90°,AC=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结BD ,若cos ∠BDC= 35 ,则BC 的长是( ) A 、4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 10.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 点,且OP 与x 轴正方向组成的角为α,则点P 的坐标为( ) A (cos α ,1) B (1 , sin α) C (sin α , cos α) D (cos α , sin α) (附加)小阳发现电线杆AB 的影子落在土坡的坡面CD 和地面BC 上,量得CD=8米,BC=20米,CD 与地面成30o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则电线杆的高度为( ) A .9米 B .28米 C .(7+3)米 D .(14+23)米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 是锐角,且sinA= 3 2 ,那么∠A = . 2.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 =cos500 ,则α = . 3.已知3tan A -3=0,则∠A = . (第9题) (附加题)

初三数学九下锐角三角函数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 则∠A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 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6、正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 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2、应用举例: ①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②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③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 表示, 即 h i l =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 tan h i l α= =。 :i h l =h l α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④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⑤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西北方向)。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 一、选择题 1、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正弦值的关系为( ). A .sinA =sinA ′ B . sinA =2sinA ′ C .2sinA =sinA ′ D .不能确定 2、在Rt △ABC 中,∠C =90°,若AB =5,AC =4,则sinA 的值是( ) A . 35 B . 45 C . 34 D . 43 3、如图,△ABC 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 ∠BAC 等于( ) A . 2 3 B .55 C . 105 D .13 4、如果∠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则COS α的 值是( ) A.12 B.22 C.1 D.2 5、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若56AC =,65AB =,则tan ∠ACD 的值为( ) A.5 B.5 5 C.30 6 D.6 6、计算tan 602sin 452cos30+-的结果是( ) A .2 B .2 C .1 D . 23 13- . 7、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60°,AB=10,CD=3,则此梯形的周长为( ) A . 25 B . 26 C . 27 D . 28. 8、如图,小明利用一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已知他与楼之间的水平距离BD 为10m ,眼高AB 为1.6m (即小明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那么这栋楼的高是( ) A .(81035+ )m B .21.6m C . 103m D .103835?? + ? ?? ? m 9、如图,已知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AD 、BC 相交于点P ,若∠DPB=α,那么CD AB 等于( ) A .sin α B .COS α C .tan α D .1 tan α 二、填空题 D C B A E C A α P D C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要求 重难点 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会熟练运用特殊三角函数值; 2.知道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变化规律; 3.同角三角函数、互余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课前预习 “正弦”的由来 公元五世纪到十二世纪,印度数学家对三角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尽管当时三角学仍然还是天文学的一个计算工具,是一个附属品,但是三角学的内容却由于印度数学家的努力而大大的丰富了.三角学中“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就是由印度数学家首先引进的,他们还造出了比托勒密更精确的正弦表. 托勒密和希帕克造出的弦表是圆的全弦表,它是把圆弧同弧所夹的弦对应起来的.印度数学家不同,他们把半弦(AC)与全弦所对弧的一半(AD)相对应,即将AC与∠AOC对应,这样,他们造出的就不再是“全弦表”,而是“正弦表”了.印度人称连结弧(AB)的两端的弦(AB)为“吉瓦”,是弓弦的意思;称AB的一半(AC) 为“阿尔哈吉瓦”.后来“吉瓦”这个词译成阿拉伯文时被误解为“弯曲”、“凹处”,阿拉伯语是“dschaib”.十二世纪,阿拉伯文被转译成拉丁文,这个字被意译成了“sinus”.三角学输入我国,开始于明崇祯4年(1631年),这一年,邓玉函、汤若望和徐光启合编《大测》,作为历书的一部份呈献给朝廷,这是我国第一部编译的三角学.在《大测》中,首先将sinus译为“正半弦”,简称“正弦”,这就成了正弦一词的由来.

例题精讲 模块一 三角函数基础 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 (1)正弦: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 A c =. (2)余弦: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b A c =. (3)正切: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 A b =. 注意: ①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 ② sin A 、cos A 、tan A 分别是正弦、余弦、正切的数学表达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理解为sin 与A 、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 ③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某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当这个锐角确定后,这些比值都是固定值. 二、特殊角三角函数 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 数值一定要牢牢记住! 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在Rt ABC ?中,90C ∠=?,000a b c a c b c >>><<,,,,,又sin a A c =,cos b A c =,tan a A b =,所以 0sin 10cos 1tan 0A A A <<<<>,,. 四、三角函数关系 a A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利用计算器求sin30°时,依次按键,则计算器上显示的结果是 () A.0.5 B.0.707 C.0.866 D.1 2.Rt△ABC中,∠C=90°,已知cosA=,那么tanA等于() A.B.C.D. 3.已知sinα?cosα=,45°<α<90°,则cosα﹣sinα=() A.B.﹣C.D.± 4.在Rt△ABC中,∠C=90°,sinA=,则tanB的值为() A.B.C.D. 5.在Rt△ABC中,∠C=90°,sinA=,则cosB等于() A.B.C.D. 6.△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osB=c B.csinA=a C.atanA=b D. 7.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b=atanB B.a=ccosB C.D.a=bcosA 8.如果∠A为锐角,且sinA=0.6,那么() A.0°<A≤30°B.30°<A<45°C.45°<A<60°D.60°<A≤90° 9.若锐角α满足cosα<且tanα<,则α的范围是() A.30°<α<45°B.45°<α<60°C.60°<α<90°D.30°<α<60°

10.下面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A . B .sin88° C .tan46° D .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用“>”或“<”号填空: 0. 12.已知∠A 为锐角,且,那么∠A 的范围是 . 13.在Rt △ABC 中,∠C=90°,sinA=,则tanA= . 14.如上图,∠AOB 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cos ∠AOB 的值 是 . 15.如图,当小杰沿坡度i=1:5的坡面由B 到A 行走了26米时,小杰实际上升高度 AC= 米.(可以用根号表示) 1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E ⊥BC ,E 为垂足,若cosB=,EC=2,P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E 的长度的最小值 是 . 17.如图1是小志同学书桌上的一个电子相框,将其侧面抽象为如图2所示的几何图形,已知BC=BD=15cm ,∠CBD=40°,则点B 到CD 的距离为 cm (参考数据 sin20°≈0.342,cos20°≈0.940,sin40°≈0.643,cos40°≈0.766,结果精确到0.1cm ,可用科学计算器). 18.如图,为了测量楼的高度,自楼的顶部A 看地面上的一点B ,俯角 为30°,已知地面上的这点与楼的水平距离BC 为30m ,那么楼的高度AC 为 m (结果保留根号).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9.在△ABC 中,∠B 、∠C 均为锐角,其对边分别为b 、c , 求证:=. 第16题 第1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