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

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

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古代汉语词汇1. 《说文解字》中的词汇:掌握《说文解字》中的重要词汇,包括形声字、会意字等,能够正确解读这些词汇的含义和构造。

2. 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词汇:掌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用词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3. 古代汉语中的特色词汇: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性词汇、修辞手法所用的词汇等,需要熟练掌握。

1. 句子结构: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关系的组合方式。

2. 动词的使用方法:了解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用方法,包括时态、语态等变化规则。

3. 形容词和副词:了解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包括修饰对象的方式和位置等。

4. 古代汉语中的疑问句和否定句等特殊句型的构造规则。

三、古代汉语修辞手法1. 借代:了解古代汉语作品中常用的借代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

2. 对仗和排比:掌握古代汉语中对仗和排比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3. 夸张和反问:了解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夸张和反问手法,能够正确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四、古代汉语阅读理解1. 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熟练掌握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方法,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综合鉴赏,包括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评价。

3. 古代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能够对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以上就是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的相关内容。

希望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相关知识和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第二篇示例: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语言阶段,涵盖了从先秦时代到清末民初的广泛时期。

在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考试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考核学生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及替代阅读能力。

以下就是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的重点考点。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在“出”字后不能断句,因为“出帷中”属于()句答案:谓补2.下列几组字中,哪一组字的读音反映的是重唇音和轻唇音的差异?答案:甫辅~莆圃3.下列几组字例中,哪一组都是全浊声母的字?答案:童潼僮瞳4.下列几组字中,哪一组字反映的是舌头音和舌上音的差异?答案:沼诏~迢貂5.以“佛陀”对应buddha,涉及的语音现象是:答案:古无轻唇音6.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奔齐,改为田氏。

这反映的语音现象是:答案:古无舌上音7.以“女”作为声符的字有:答案:汝_钕8.以下各字中,先秦时期跟“门”“芒”的声母读音接近的有:答案:望_问_闻9. 1.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C. 法10. 2.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A. 哲11. 3.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D.发答案:B.哲13. 5.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C. 德14. 6.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B.别15.7.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D.月16.8.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A. 白17.9.下列几个字中入声字的是()答案:A. 国答案:D.木19.下面八句话的排序构成一首律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功名误我等云过,岁月惊人还雪飞。

每事恐遗千古笑,此生甘与众人违。

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答案:错误20.下面四句诗的排序是否正确:摩天专待振毛衣,雪爪星眸世所稀。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答案:错误21.“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四句诗的排序是否合适?答案:正确22.下列四句诗的排序中哪一种是正确的?答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3.下列各联诗句哪一联的排序是正确的答案: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24.“西”的本义是鸟巢,后来假借为方位词。

自考00536古代汉语通关宝典全科串讲高频考点讲义

自考00536古代汉语通关宝典全科串讲高频考点讲义

汉语言文学自考专科专业课古代汉语(课程代码:00536)知识点切片注:下划线部分——重点记忆一、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 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2、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3、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4、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变换构件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泪一淚B.峰一峯C.猿一蝯D.土一土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JC.厲王虐,國人謗王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介词“為”介绍动作行为关系的对象的一句是()。

A.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

B.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C.魏其銳身為救灌夫。

D.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4.下列句中,“甚”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A.苛政暴史,甚於虎也。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以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D.太后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日:“甚於婦人。

”5.下列句中,“見”不是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

A.劍斬虞常已。

B.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C.鄭有喪,春不相;裹有殯,不巷歌。

D.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

7.“郎陽為病狂,卧便利”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婉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B.連及C.變文D.互文8.下列各项中,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是()。

A.《經傳釋詞》B.《訶論》C.《辭源》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9.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壹讀爲一”采用的注音方法是()。

A.反切B.直音C.奭若D.譬况10.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

A.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汉语翻译中的难点与策略分析

古汉语翻译中的难点与策略分析

古汉语翻译中的难点与策略分析古汉语翻译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其翻译难度甚至超过了现代汉语翻译。

这一困难主要来自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言形态、词汇含义、短语用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古汉语翻译中的难点,并提出对策。

一、语言形态方面从语言形态方面来讲,古汉语的音、韵、字母、声调、语法等都有所不同。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古汉语翻译时需要理解其非常特殊的语言形态。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加深对古汉语语法的认识。

在古汉语中,语法结构非常复杂,有着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钻研古汉语语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表达方式。

2.注重对古汉语词汇的理解。

古汉语中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建立针对古汉语的词汇知识库,并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其内容。

二、词汇含义方面在古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较生僻的汉字或者词语,它们的含义往往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区别。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对古代典籍和文化的研究。

古汉语中流传着大量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

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词汇和含义。

2.运用联想法翻译生僻词汇。

在古汉语中,有些词汇的含义很难理解,这时可以采取联想法进行翻译。

例如,如果遇到一个看不懂的汉字,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推断其含义,或者寻找与该汉字形状相似的汉字,进行联想。

这种方法能提高我们翻译的准确率。

三、短语用法方面在古汉语中,短语用法经常会与现代汉语存在颇大差异,例如,动宾结构的构成、逆接关系的表述等,这些都影响到了我们翻译的准确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熟练掌握古汉语短语用法。

在古汉语中,短语的用法比现代汉语更加复杂。

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掌握短语用法,就很难进行正确的翻译。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古汉语中各种短语的用法,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2.理解上下文,准确把握短语的含义。

自考汉语言文学课程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自考汉语言文学课程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重点难点举例点评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但直到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才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

1.《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揭(同“挥”),武信是也。

”4.《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典型例题分析例下列属于会意字的是[ ]A。

水戈B.刃亦C.莫从D.江钱[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记忆许慎关于六书的概念。

很明显,依据许慎对六书的定义,A属于象形字,B属于指事字,D属于形声字,只有C属于会意字。

[答案]C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汉字的形体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文字、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文字、书写载体多种多样和体系纷繁复杂的战国文字、以小篆为代表的的秦代文字。

今文字阶段包括:东汉文字为代表的隶书和孕育于汉末、通行于魏晋并一直使用到现代的楷书。

文字发展演变的顺序依次为: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典型例题分析例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隶书→小篆→楷书。

C.金文→甲骨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楷书→小篆→隶书。

[解析]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节申,重点要掌握由殷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顺序,并知道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

[答案]A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1)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2)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弄清了上述两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六书来探求字的本义,如: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

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在中⽂专科课程⾥,古代汉语是公认⽐较难的⼀门。

我想可能是因为⼤家对古代汉语⽐较⽣疏的缘故,⾸先是满纸的繁体字,令⼈⽓闷;其次,即便字字都认识,古汉语的语法规则现现代汉语也很不⼀样,理解起来同样有困难。

随便说说我对古代汉语的看法: 绪论很重要。

绪论⾥说明了,课程的⽬标是将古代汉语作为⼀门语⾔来学。

学习古代汉语,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选(⽂选的学习,有古代⽂学作品选的课程),⽽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古代汉语。

的检验⽅法,就是能否读懂浅显的古代汉语。

试题中的标点题、翻译题,都是⽤来检验是否真的掌握了古代汉语。

很多⼈害怕这类题型,我想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的缘故。

真正掌握了古代汉语,断句、通读,都不应该成问题。

找些旧版的线装书来读读,可能是个不错的⽅法。

古代汉语多单⾳节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

学习的时候,⼀定要落实到字,尤其是作为实词的字,每⼀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在句⼦中的充当什么成分? 繁体字难不难?如果了解很少,相当于⾯对⼀种新的语⾔,当然是很难的。

要克服这⼀点,好象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量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个⼀个的去认识。

这⼀关⼀定要过,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你认识的繁体字达到⼀定的数量时,就能逐渐领悟到繁体字作为⼀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未必⼗分严格),也就是说,简体字转为繁体时,是可以类推的——重要的说明:由于汉字简化过程中,有⼀些失误,这种繁简对应并不是⼀⼀对应的,⽐如说“鸡”、“汉”⾥⾯都有字符“⼜”,但它们所对应的繁体字符是不同的;另外,同⼀个简体字字形,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繁体字(也就是说,由不原本不同的繁体字简化⽽来),如“复”字在不同的意义上对应着两个繁体字“復”和“複”。

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加硬记。

好在教材⾥涉及到的这类繁简转化问题并不多。

古汉语⾥的通假字让很多⼈头疼。

其实有⼀个诀窍,同⾳通假特别多。

要记住⼀点:⽂字是语⾔的记录,有很多字(或者说⾳)是没有汉字形式的,所以只能⽤同⾳字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古代汉语难易解析
在中文专科课程里,古代汉语是公认比较难的一门。

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家对古代汉语比较生疏的缘故,首先是满纸的繁体字,令人气闷;其次,即便字字都认识,古汉语的语法规则现现代汉语也很不一样,理解起来同样有困难。

随便说说我对古代汉语的看法:
绪论很重要。

绪论里说明了,课程的目标是将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

学习古代汉语,不是为了学习其中的文选(文选的学习,有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而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古代汉语。

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能否读懂浅显的古代汉语。

试题中的标点题、翻译题,都是用来检验是否真的掌握了古代汉语。

很多人害怕这类题型,我想是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的缘故。

真正掌握了古代汉语,断句、通读,都不应该成问题。

找些旧版的线装书来读读,可能是个不错的方法。

古代汉语多单音节的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

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落实到字,尤其是作为实词的字,每一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在句子中的充当什么成分?
繁体字难不难?如果了解很少,相当于面对一种新的语言,当然是很难的。

要克服这一点,好象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一个的去认识。

这一关一定要过,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你认识的繁体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能逐渐领悟到繁体字作为一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未必十分严格),也就是说,简体字转为繁体时,是可以类推的——重要的说明:由于汉字简化过程中,有一些失误,这种繁简对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鸡”、“汉”里面都有字符“又”,但它们所对应的繁体字符是不同的;另外,同一个简体字字形,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繁体字(也就是说,由不原本不同的繁体字简化而来),如“复”字在不同的意义上对应着两个繁体字“復”和“複”。

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加硬记。

好在教材里涉及到的这类繁简转化问题并不多。

古汉语里的通假字让很多人头疼。

其实有一个诀窍,同音通假特别多。

要记住一点: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有很多字(或者说音)是没有汉字形式的,所以只能用同音字来表示。

然后再由于古音语音的变化,有一些同音通假后来也不同音了(如“凭”和“冯”。

它们的繁体字形是相似的),对于这类,还是要花一些工夫去记忆。

“六书”里面,转注可以不谈,假借也已经单列出来,真正容易弄混淆的是会意和指示。

区别它们,只需要注意一个区别:会意字的组成部分,本身都是形符或字符;指示字的组成部分里面,起指示作用的只是抽象符号(笔划)。

把“字”这个字单列出来谈一下。

“字”是一个会意字。

上面的“宀”是象形的,象子宫之形,下面的“子”也是象形的,象婴儿之形。

所以两部分组合起来之后,就表示孳乳、养育之义。

“字”这个字很有意思。

“子”在其中既表示部分意义,也表声。

由养育之义,又引申到字符的“字”,因为字也是可以相互孳乳,越来越多的。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不同,所以很多内容很难精准的翻译出来。

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找译文。

读古代汉语,其中的意思要慢慢体会,不要去读译文。

否则你学到的还
是现代汉语,不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这套教材的水平很高,能读到这么好的教材,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不必因为太难而烦恼。

这套教材比旧的三册版的教材在难度上已经降低了不少。

真正有志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还应该把旧版的教材找出来读一读。

假如对于汉字学有一些了解的话,读古代汉语时会觉得难度并不大。

古人用字,都是有道理的,了解了字的本义,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大有帮助。

我们往往会注意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异的部分,但不妨反过来多多关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近的部分,毕竟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相同部分还是很多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培养对古代汉语的亲近感,有了亲近感,就会有兴趣,难度也就不
知不觉的变低了。

成语由于语言形式固定,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里的语法规则、字义等,仔细琢磨成语,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有很大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