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重点七
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

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古代汉语词汇1. 《说文解字》中的词汇:掌握《说文解字》中的重要词汇,包括形声字、会意字等,能够正确解读这些词汇的含义和构造。
2. 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词汇:掌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用词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3. 古代汉语中的特色词汇: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性词汇、修辞手法所用的词汇等,需要熟练掌握。
1. 句子结构: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关系的组合方式。
2. 动词的使用方法:了解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用方法,包括时态、语态等变化规则。
3. 形容词和副词:了解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包括修饰对象的方式和位置等。
4. 古代汉语中的疑问句和否定句等特殊句型的构造规则。
三、古代汉语修辞手法1. 借代:了解古代汉语作品中常用的借代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
2. 对仗和排比:掌握古代汉语中对仗和排比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3. 夸张和反问:了解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夸张和反问手法,能够正确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四、古代汉语阅读理解1. 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熟练掌握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方法,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综合鉴赏,包括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评价。
3. 古代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能够对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以上就是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的相关内容。
希望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相关知识和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第二篇示例: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语言阶段,涵盖了从先秦时代到清末民初的广泛时期。
在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考试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考核学生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及替代阅读能力。
以下就是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的重点考点。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7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7(总分:9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各组字中同属繁简字关系的一组是( )(分数:2.00)A.歡一欢徵一征B.罷一疲畔一叛C.竟一境採一彩D.网一網裏一裡√解析:解析:C项“竟”“境”是分化字关系,后一组没有关系;B项“畔”“叛”是通假字。
2.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分数:2.00)A.虎取梅步B.止甘逐穎√C.月亦休牧D.牛末甦歪解析:解析:A项“取”“步”都是会意字;C项“休”“牧”都是会意字;D项“牛”“末”都是象形字。
3.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且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是( )(分数:2.00)A.材衷裹B.息罟孟C.聞問閩√D.匪固栗解析:解析:“闆”“間”“間”的声符都是“门”。
4.下列字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衷,从衣中声B.閨,从門,圭声C.悶,从心門声D.哀,从口从衣√解析:解析:“哀”,从口衣声。
5.上古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叠韵了,如“倉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分数:2.00)A.到了现代,联绵词已经演变成为合成词了B.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C.现代的叠韵与古代的叠韵不是一个概念D.上古的叠韵联绵词到了现代已经演变为双声词解析:解析:占今语音的演变使联绵词的语音关系发生了变化。
6.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分数:2.00)A.以疆為弱,在倪仰之間耳。
B.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C.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解析:解析:“说”同“悦”,高兴。
A项“倪”是“俯”的异体字,B、C项“共”是分化字。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分数:2.00)A.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B.朝服衣冠,窺鏡。
C.有自門閒射陽越,殺之。
D.延頸而嗚,舒翼而舞。
解析:解析:B项“朝”是早晨的意思,是本义;C项“問”的本义是“缝隙”,句中的含义也是缝隙;D 项“舒”的本义是“伸展”,句子的意思是伸展翅膀跳舞,因此用的也是本义。
【自考资料】古代汉语

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第三章古书的用字第四章古书汉语词的构成★★★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①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
如:災——灾、塵——尘。
②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
如:鷄——雞、杯——盃。
③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
如:猿——猨(猿和猨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它们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的异体字。
)④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
如:村——邨。
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①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
如:够——夠、峰——峯。
②笔道形态略不同。
如:土——圡、決——决、况——況。
分化字★★为了使文字更明确的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这就是文字的分化。
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来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
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他字来进行分担,使表意更为明确。
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
利用异体字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造新字分化职能: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
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
分化字的类型★★★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
分化引申义: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
分化借义: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
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更具体。
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六章多义词和词义引申第七章词义关系第八章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第十一章副词动量表示法★★①数词+动词。
②动词+数词+量词。
第十三章介词★★作宾语。
如:爱共叔段,欲立之。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2023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试题

2023年10月自考古代汉语试题一、以下哪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常作为句末语气词使用?A. 之B. 也C. 者D. 乎(答案)B二、古代汉语中,“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六种造字和用字方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六书”?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假借(答案)D三、《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它的作者是?A. 许慎B. 段玉裁C. 王念孙D. 郑樵(答案)A四、古代汉语中,“之”字常用作代词,以下哪个句子中的“之”不是代词用法?A. 吾欲之南海。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D.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答案)D五、以下哪个成语中的字,在古代汉语中包含了使动用法?A. 完璧归赵B. 亡羊补牢C. 举一反三D. 退避三舍(答案)D六、古代汉语中,“而”字作为连词,可以表示多种关系,以下哪个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任重而道远。
C. 吾从而师之。
D. 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B七、以下哪部著作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A. 《尔雅》B. 《说文解字注》C. 《马氏文通》D. 《广雅疏证》(答案)C八、古代汉语中,判断句常常通过特定的句式或词语来表示,以下哪个句子是判断句?A. 夫晋,何厌之有?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刘备,天下枭雄。
D. 渺渺兮予怀。
(答案)C。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许慎说:“象形是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也。
”象形是—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多是点和横)构成的。
例字:刃、亦。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
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老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
2、朝向,对着。
3、方向,趋向。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
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y ǒu)也。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通假字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女”——“汝”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套)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2007 年 05 月 18 日 10:04来源:自考365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 h 和“报”的韵母 ao 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 释义方式: 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 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自考本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本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A. 江河B. 风雨C. 日月D. 春秋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为()A. 语气词B. 助词C. 连词D. 形容词3. 在古代汉语中,“鼎”通常指的是()A. 一种容器B. 一种武器C. 一种乐器D. 一种货币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思是()A. 苗条B. 贤淑C. 美丽D. 害羞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态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法律规章B. 行为准则C. 几何工具D. 道德规范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古代学生的服饰B. 古代女子的发饰C. 古代男子的佩饰D. 古代儿童的玩具9.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A. 过去的事情B. 旧的知识C. 故乡D. 老朋友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的是()A. 知识的广泛性B. 知识的深度C. 认识自己D. 学习的态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古代汉语中的“六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的________篇。
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指的是________。
1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的________。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__。
1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天行健”指的是________。
1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古代汉语考试重点七
13〔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你可以讲给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也不曾听说过。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安抚百姓,而称王天下,任何人也阻挡不住。
”(齐宣王)说:
“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
”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
”(那人问)道:“那么就废弃祭钟的仪式吗?”王说:“哪能废呢?用羊来代替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
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之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何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
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不要紧,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们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
所以君子要离开厨房远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