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农广校先进个人工作总结

农广校先进个人工作总结农广校先进个人工作总结(通用5篇)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
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广校先进个人工作总结(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广校先进个人工作总结1在省农广校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业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市农广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优势,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于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办法、新模式。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政治学习,做好农民培训工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加强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远程科技教育等五大培训工作,踏踏实实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多形式的农民培训活动1、制定全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工作计划。
2、实施各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作用。
要求承担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的即墨、平度两分校以文件或相关手续的形式,确认农广校对“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产权和管理使用权,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和工作任务目标,以充分发挥好直通车的进村入户培训功能。
据统计,截止11月底,直通车共下乡培训109次,受训农民达17153人次。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发文字号】农市发[2007]33号【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07.11.21【实施日期】2007.11.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的通知(农市发[2007]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有关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科学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根据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特制定《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的基本原则,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核心,以优化配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通过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到2015年,农业和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装备水平有明显提高,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得到充分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基本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信息化的需要。
绿色证书

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制度问答1、什么是“绿色证书”?“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
所谓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就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规范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
实际上,这就是农村劳动者的岗位合格证书。
从业的岗位不同,岗位规范的要求就不一样。
不同的岗位,颁发的证书的名称也不尽相同,例如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农机驾驶证、农村会计的会计证等。
但是,“绿色证书”都有以下共同点:对象是农民,有岗位规范的要求或技术资格标准,取得证书者需要参加学习和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由地方政府或授权机关认可并发给证书。
2、什么是“绿色证书”制度?所谓“绿色证书”制度,也就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
它是指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把农民的技术资格要求、培训、考核、发证等规定下来,并制度相关配套政策,作为农民从业和培训的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由于人们把国外对农业劳动者实行的先培训、后就业的持证上岗制度称为“绿色证书”制度,所以在我国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时就采用了这一习惯说法。
究其本质来看,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与“绿色证书”制度是一致的。
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文化程度不整齐,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绿色证书”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在实施的范围、对象、标准等方面,与国外的“绿色证书”制度有所不同,其中有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有的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3、国外的“绿色证书”有哪些种类?我们把国外的农民技术资格合格证书统称为“绿色证书”。
其实,各个国家的证书名称是不一样的,标准也有差别。
在联邦德国,称为“农业师傅证书”,在日本称为“农业士”、“指导农业士证书”,在丹麦、英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家称为“绿色证书”。
在欧洲共同体国家,将“绿色证书”分为五个等级:一级证书是农业职业教育学徒工证书,相当于我国的农业职业初中毕业证书,这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只能跟着别人干;一级证书获得者再学习三年,毕业后可获得二级证书,这才有资格经营农场,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证书”;具有一定的经历,并参加三个月左右的脱产学习,可获得三级证书;二级证书获得者再到农业学校学习三年,合格后可获得四级证书,就有资格受聘到其他农场去经营;四级证书获得者可上农业大学,毕业后可获得欧洲共同体的五级证书,成为农业工程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人事劳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人事劳动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4.06•【文号】农办人[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人事劳动工作要点》的通知(农办人[2010]16号)部机关各司局、部属各单位:现将《2010年农业人事劳动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2010年农业人事劳动工作要点2010年部系统人事劳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着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组织召开部系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措施。
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把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规律,在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二)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完善竞争上岗、差额选拔等方式,突出岗位特点,强化实绩导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继续扩大司局级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点,完善任期目标考核。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对不胜任和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积极推进干部能下能出。
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和“三院”下属研究所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力度。
(三)继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
深入研究干部培训规律,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干部成长需要的年度培训计划,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3.07•【文号】农办农〔2024〕2号•【施行日期】2024.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大面积单产提升、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
现将《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4年3月7日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科学有效防控病虫害是减损失、提单产、促丰收的关键措施。
2024年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茎基腐病、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玉米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对粮油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生形势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3.3亿亩次,比2023年和近5年实际发生面积分别增加26.2%和18.4%,对70%以上的农作物产区构成威胁,需加大组织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暴发危害势头,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
预计小麦“四病一虫”发生5.6亿亩次。
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呈大流行态势,黄淮北部等其他麦区也存在偏重流行风险。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求 农 业 生 产 、环 保 、卫 生 部 门 、农 药 生 产 企 业
意 见 的基 础 上 ,参 照 国 际 标 准 ,抓 紧制 订 农 药 产 品 含 量 、有 效 成 分 复配 、安 全 间 隔期 、 最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残 留限 量 等 具 体 标 准 、 以 及 有 关 农 药 产 品 的 药
量 安 全 水 平 。我 部 决 定 将 2 0 年 定 为 “ 药 登 08 农
记 管理 年 ” 。现将 ( o 8 药 登记 管 理 年 活动 方 2o 农
2 0 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方案 08
为 进 一 步 规 范 农 药 登 记 管 理 ,确保 《 药 农 标 签 和 说 明 书 管 理 办 法 》、 《 药 登 记 资 料 规 农 定》 等6 部 门规 章 和规 范 文件 的贯 彻落 实 ,进 个
体宣 传6 农 药管 理 新规 定 。向各 地 印发关 于贯 项
彻 落 实6 新 政 策 的通 知 ,编 印6 新 政 策 相 关 项 项
问题 的 问答 、 宣传 小 册 子 及 宣 传 挂 图 ,并 逐级
一
8一
维普资讯
农蔼钟 罐壤
P s cd ce c n d ns ain 20 ,93 et ie in e dA mii rt 0 82 () i S a t o
活动方 案 。
一
、
指 导 思 想
以坚 持 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以规 范 农 药 登
记 管 理 为 目标 ,以贯彻 落 实6 农 药新 规 定 为 契 项 机 ,坚 持 “ 力 治 本 、标 本 兼 治 、打 防 结 合 、 着 综 合 治 理 ”和 属 地 管 理 的原 则 .通 过 加 强 农 药 登 记 管理 制度 建 设 ,完 善农 药 管 理 规章 、标 准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09•【文号】农办牧〔2016〕43号•【施行日期】2016.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农办牧〔2016〕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医兽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办公厅2016年11月9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
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表1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统计表畜种地方品种(个)国家级保护品种(个)省级保护品种(个)其他品种(个)猪90423216牛94214726羊101275222家禽175499729其他85203233合计545159260126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
充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山西等14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农办科[2013]2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农办科[2013]2号](https://img.taocdn.com/s3/m/072a53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f.png)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正文:----------------------------------------------------------------------------------------------------------------------------------------------------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农办科〔2013〕2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以下简称“丰收奖”)奖励工作,完善并细化丰收奖奖励办法,保证丰收奖的申报、推荐和评审质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根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制订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农业部办公厅2013年1月7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以下简称“丰收奖”)是农业部授予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做出创造性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或组织的荣誉。
为做好奖励工作,保证丰收奖的申报、推荐和评审质量,根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丰收奖的申报、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丰收奖奖励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目标,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与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鼓励农技推广人才扎根基层,服务生产一线,鼓励农业技术研究、教育、推广队伍团结协作、联合攻关,不断探索农技推广新模式,提高农技推广能力和效率。
第四条丰收奖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贡献奖和合作奖三种奖项。
成果奖设一、二、三等奖,贡献奖和合作奖不分设奖励等级。
获奖人员在晋升职称、职务、评选先进时,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分别按丰收奖一、二、三等奖对待,贡献奖和合作奖均按丰收奖一等奖对待。
丰收奖每三年评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通知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为主要任务,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到社、入户。
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2010年总体目标两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6%以上;两个努力确保: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自主创新、强化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的热情。
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到社、入户,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
二、工作原则(一)广泛发动,全面参与。
采取全国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促进活动,形成“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全面参与、层层落实”的农业科技快速动员组织格局,引导全国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掀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统一部署,层层落实。
农业部制订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农业科教单位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制订本地、本单位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并根据区域重点和农事季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突出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集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要有新进展;重点推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突出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的技术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进展。
在组织形式上,与创先争优、干部深入基层实践锻炼等活动相结合,求真务实,力求实效,让农民得实惠。
(四)创新机制,开创局面。
完善“产业导向、稳定支持、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构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
通过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探索新模式,完善新机制,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一)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依托公益类行业科研专项等科技计划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遴选立项100项农业科技项目。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遗传资源保护,在农业科技前沿和高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农作物、畜牧、水产新品种。
二是以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
三是加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一批农业先进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
(二)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以满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深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到社、入户。
一是重点推出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农业科技成果。
总结近年来行业专项成果,遴选轻简化实用技术,采取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技网络书屋等多种形式普及与传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
二是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实行“专家定点联系到县”。
要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行业专项专家组组成1万名左右的专家团队,定点联系农业大县。
三是依托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全国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
一是加强以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推出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
二是加强以骨干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对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对20万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三是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训500万职业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
四是开展1亿人次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四)夯实基础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合理布局、填平补齐、夯实基础的总体原则,加强农业科技条件能力建设。
一是改善农业科研条件,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启动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1-2015)》,重点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应用研究示范基地等建设。
结合相关行业建设规划,加强一批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动物防疫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等项目建设。
二是建设1万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其研究、示范、展示和培训功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对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实行全覆盖,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四、重点活动(一)启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召开农业专家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听取专家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部署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结合春耕备耕,现场启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二)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
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系统总结近年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形势,进一步动员与部署全国农业科技工作。
(三)实施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采取部省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工作。
(四)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推进行动。
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和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
通过专项经费支持,扶持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开展学习培训、合作研究、实践考察、交流引进等活动。
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培训,选送1000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修深造。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举办31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培训3100人。
根据种养大户发展生产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支持30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3000名农村经纪人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扩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举办十六大以来中国农业科技成就展。
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一期农业科技成就展,重点展出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成功模式。
(六)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
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的市场信息系统,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成果,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节目、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同时,在3月16日举办“12316,信息进农家”主题活动,发布全国统一的12316标识,动员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大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七)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动。
组织部属四院、产业技术体系等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结对”活动,支持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积极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性服务,支持发展种苗繁育、农机服务、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加快建立农业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
(八)实施防灾减灾技术推进行动。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深化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科学制定应对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性重大天气变化和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服务指导。
启动“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对旱作节水技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东北标准大棚育秧和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小麦“一喷三防”、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械化插秧等关键技术应用进行补助,大力推广关键技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九)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推进行动。
在全国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继续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和500个乡(镇)实施整建制推进。
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吨半粮乡”,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吨粮县”。
同时在小麦、玉米、水稻优势产区,鼓励支持一批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条件好、耕作制度相同、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地(市)开展整建制创建试点,推进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
在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选择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
以推进配方肥统配统供和机施深施为重点,扶持建立一批乡村配方肥现场混配供肥服务网点,引导一批化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肥料经销商等对接直供配方肥,培育建立一批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四统一”服务的农化服务组织,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带动全国实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3亿亩,免费为1.8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