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生物学特性
《鹿的饲养管理》课件

05
CATALOGUE
鹿产品的加工与利用
鹿茸的加工与利用
鹿茸加工
鹿茸市场
将采收的鲜鹿茸进行清洗、消毒、干 燥等处理,制成不同规格和品质的鹿 茸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保健的重视,鹿茸 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鹿茸用途
鹿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可用来制作中药制剂、保健品、美 容护肤品等。
加工技术
为了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可以对一些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如粉碎、混 合、蒸煮等。
饮水的管理与卫生
饮水管理
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是保证鹿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应定期清洗饮水器具, 确保水源卫生。
卫生要求
为了防止水源污染,应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同时,也 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安全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04
CATALOGUE
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分群饲养与日常管理
分群饲养
根据鹿的品种、年龄、性别和生长阶段进行分群饲养,有利 于提高饲养效果和管理效率。
日常管理
包括定时喂食、饮水、清理圈舍、观察鹿群健康状况等,保 持圈舍清洁卫生,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繁殖管理
繁殖计划
制定繁殖计划,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和 配种方式,提高繁殖效率和后代品质 。
03
CATALOGUE
鹿的饲料与饮水
鹿的饲料种类与营养需求
鹿的饲料种类
主要包括青绿饲料、多汁饲料、精饲 料和矿物质饲料等。
营养需求
鹿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 素的需求不同,应根据生长阶段合理 配制饲料。
饲料的储存与加工
储存方法
为了保持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并定期 检查饲料是否发霉变质。
鹿 研究报告

鹿研究报告1. 引言鹿是一种常见的偶蹄动物,属于鹿科。
它们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森林、草原和山地区域。
鹿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森林的生长、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鹿的生物特征、栖息地、生态功能和保护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生物特征鹿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鹿的头部有一对分叉的角,角的大小和形状因鹿的种类和性别而异。
鹿的身体被覆盖着绒毛,颜色也因鹿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鹿的四肢非常发达,适应于奔跑和跳跃。
3. 栖息地鹿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够生存,包括森林、草原和山地。
它们通常选择树木丰富、植被茂盛的地方作为栖息地。
鹿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充足的食物、水源和适宜的避难所。
4. 生态功能鹿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鹿是植食性动物,以树叶、树枝、草和坚果为食,对森林和草原植被的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其次,鹿还是其他动物的猎物,它们的存在维持着食物链的平衡。
此外,鹿的粪便也是重要的肥料,对土壤的养分循环有一定促进作用。
5. 保护状况鹿的保护状况因地域和物种而异。
在部分地区,由于过度狩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贸易等原因造成鹿种群数量大幅减少。
为了保护鹿种群,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控制狩猎、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推广公众教育等措施。
然而,在一些地区,鹿的种群数量过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压力。
6. 结论鹿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成员,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鹿种群的保护和管理仍然面临挑战。
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鹿的种群数量能够在可持续范围内维持,同时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Smith, A. (2020).。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鹿

二、鹿的繁殖
(一)、生殖生理特点 鹿属季节性繁殖动物,每年秋季9—11月份发情配种,春 季产仔。 公鹿出生后16--18个月即可产生成熟的精子,但需到30月 龄左右才能达到体成熟,参加配种。在繁殖季节,公鹿始 终处于兴奋状态,有明显的争偶行为,互相打斗,攻击性 强。颈部变粗,头部经常高举。食欲减退,体况下降。非 繁殖季节,辜丸萎缩,不再产生精子,变得安静。 母鹿出生后16个月达初情期,一般繁殖年限为12—13年。 鹿属于季节性多周期发情动物,进人繁殖季节后,母鹿呈 周期性多次发情,但发情周期不如家畜稳定,平均12.5d, 变化范围在6—20d。发情持续时间为18—36h。
(二)、配种 1、配种适龄 不同种鹿由于其遗传的差异发育到性成熟所需 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育成母鹿达到成年体重 的70%即可配种繁殖。生长发育良好的母梅花鹿,满 16月龄(即出生后第二年的配种季节)即可配种。对于 个别出生较晚和瘦弱的个体,应推迟1年配种。部分 发育良好的育成马鹿,可在16月龄左右配种,出生 晚或发育不良的母马鹿宜在30月龄时(即出生或第三 年的9—11月份)配种。梅花鹿、马鹿公鹿的初配年 龄满3岁后可选做种用,过早参加配种对其生长发育 不利。
(二)、母鹿的饲养管理 1、饲养的目的与要求 饲养母鹿的基本任务在于保证母鹿健康,提高繁 殖力,巩固有益的遗传性,繁殖优良后代,从而可不 断扩大鹿群和提高整个鹿群质量。 2、饲养阶段的划分与日粮 根据母鹿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及营养需要特点, 可将母鹿的饲养时期划分为配种与妊娠初期(9—11 月份)、妊娠期(11—4月份)、产仔泌乳期(5—8月 份)3个阶段。梅花鹿与马鹿生产时期划分基本相同, 只是马鹿的配种受孕期比梅花鹿提前lOd左右。
(二)、形态学特征 1、梅花鹿 梅花鹿雌雄异形,公鹿长角,母鹿无角。耳大直立, 颈细长,尾短,体态清秀。冬毛栗棕色,绒毛厚密,无明 显白色斑点。夏毛红棕色,无绒毛,体侧有明显的白色斑 点,腹下白色或近于白色。公、母鹿眼下均有一对泪窝, 眶下腺比较发达。公鹿生后第二年长出锥形角,俗称“毛 桃”,第三年角开始分权,发育完全的成角为四权形。4 月份角脱落,之后长出鹿茸,夏末生长成熟并完全骨化, 9月份茸皮脱落,形成鹿角。东北梅花鹿成年公鹿体高 100-110cm,体长85-95cm,体重90-140Kg。成年母鹿 体高80-95cm,体长75 -85cm,体重60-80kg。四川梅花 鹿成年公鹿体高100-105cm,体长120-145cm,体重120150Kg。成年母鹿体高90-95cm,体长140-145cm,体重 110-125Kg
鹿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哪些

鹿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哪些
1.形态特征
梅花鹿是一种美丽的动物,它不仅有秀丽的鹿角,有一身梅花纹的外衣,还有清逸的脸庞,充满纯洁、机灵的眸子,尤其是它举止的轻盈、神情的安详、性格的单纯都足以令人喜爱。
梅花鹿成熟公鹿体高约100厘米,身长100厘米左右,体重120-130公斤;成熟母鹿体高80-90厘米,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70-80公斤,尾长14-18厘米。
梅花鹿头略方形或长方形,耳稍长、直立,四肢匀称,主蹄狭尖,副蹄细小。
毛色随季节而变,夏季呈棕黄色或红棕色,冬毛褐色或栗棕色。
无论什么季节,全身均有明显稀疏圆状似梅花的白色斑点,有棕色或黑棕色背线。
公鹿眼下有发达的眶下腺,俗称泪窝,其分泌的外激素是识别本群、占有领地的标示。
母鹿无角。
马鹿体型比梅花鹿高大,尤其是东北马鹿,成年公鹿体高130-140厘米,体长125-135厘米,体重230-300公斤;母鹿体高115-125厘米,体长120-130厘米,体重160-200公斤。
夏毛红棕色或栗色,冬毛厚密多呈褐色。
茸毛多呈灰黑色,臂斑黄色,颈部有较长鬣毛,背线较明显。
公鹿茸呈双门桩形,眉、冰枝间距较高。
2.生活习性
野生鹿多栖息于森林边缘地带或灌丛草山,很少进入密林深处。
梅花鹿是亲水怕热动物,一到炎热夏天,它四处寻找水源,常到溪流箐沟水边纳凉饮水。
鹿的游泳能力甚高,可从一个岛屿游到另一个岛屿;
1。
鹿性的研究报告

鹿性的研究报告
鹿性的研究报告
鹿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别具一格的特性和魅力。
本报告将对鹿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鹿是温温雅雅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林间和山地。
它们的体型优美,走起路来非常轻盈,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在气候适宜的地方,鹿会组成小群体生活,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密切的联系。
鹿的眼睛大而明亮,能反映出它们机敏聪明的智慧。
其次,鹿性善良温和,不会攻击人类。
鹿在觅食时,通常会选择一些杂草、树木的嫩叶作为食物。
它们是素食动物,不会捕食其他动物。
这也是鹿性平静的体现,不伤害其他生物。
同时,鹿在繁殖期间表现出了强烈的性欲和守卫自己领地的决心。
雄鹿通常会用声音和身体姿势来吸引雌鹿,展示自己的雄风。
而且,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雄鹿之间也会进行角斗,以争夺优势地位。
这些行为都显示了鹿的独特性格和生存机制。
此外,鹿在现代社会中也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鹿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受到许多食客的喜爱。
鹿角被用于制作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鹿皮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纤维材料使用,用于制作服装和家居用品。
此外,在生态系统中,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综上所述,鹿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独特的特性和魅力。
它们善良温和,与人类和谐相处。
鹿在繁殖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性欲和守卫领地的决心。
鹿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对鹿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鹿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梅花鹿的调研报告范文

梅花鹿的调研报告范文
梅花鹿,又称白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
为了保护和研究梅花鹿,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一、梅花鹿的生物学特征
梅花鹿是中型的有蹄类动物,体重约为50-80公斤,体长约
1.1-1.4米。
梅花鹿身上长有一些类似花纹的白色斑点,而这些斑点的形状和数量则因地域而异。
梅花鹿的寿命为15-20年。
二、梅花鹿的分布情况
梅花鹿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山区和森林中。
我们此次调研的地点是安徽省黄山市的梅竹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梅花鹿的栖息地之一。
三、梅花鹿的生活习性
梅花鹿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动物,同时也会吃一些树木的树皮和嫩叶。
它们喜欢在早晨和傍晚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树林中休息。
梅花鹿通常成群生活,群体中会有一只领袖鹿负责带领整个群体。
梅花鹿的交配季节在秋季,怀孕期为7-8个月,每胎一仔。
四、梅花鹿的保护现状
梅花鹿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野外梅花鹿的数量已经不多,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狩猎。
为了保护梅花鹿,许多地方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同时也加强了管制和宣传教育。
综上所述,梅花鹿是我国珍稀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和研究,让它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
鹿的功能主治

鹿的功能主治鹿的生物特征•鹿是一种中等到大型的草食性动物。
•它们通常有长而细长的腿和一对大型角。
•鹿的身体覆盖着浓密的毛发,毛色通常为棕色或灰色,以有助于它们的保护色。
•鹿的眼睛大而明亮,具有良好的夜间视力。
•鹿的外耳朵大而灵敏,可以帮助它们听到周围的声音。
鹿的功能特点1.敏捷的跳跃能力:鹿具有出色的跳跃能力,可以轻松跨越障碍物和穿过各种地形。
2.善于奔跑:鹿拥有优秀的奔跑能力,可以以很快的速度逃离潜在威胁。
3.超强的听觉和嗅觉:鹿的耳朵和鼻子非常敏锐,能够察觉到周围潜在的危险。
4.角的防御: 鹿的雄性具有壮大的角,用于斗争和抵御捕食者的攻击。
5.头部灵活性: 鹿的颈部和头部非常灵活,可以360度旋转。
这使它们能够观察到周围的环境并警惕潜在的威胁。
6.优秀的游泳能力:鹿擅长游泳,可以通过游泳来穿越湖泊、河流等水域。
鹿的功能主治1. 生物多样性维护鹿是许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其存在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鹿作为草食动物,对草原和森林的植被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们通过浏览植物来维持植被的平衡,防止某些植物物种过度繁殖并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
此外,鹿还作为其他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在食物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森林火灾防控鹿对于森林火灾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们通常会选择吃掉干燥易燃的植物,如干草和枯叶,从而减少了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鹿也会在森林中寻找水源,以帮助灭火人员扑灭火灾。
3. 生态旅游推动鹿被广泛用于生态旅游推动。
许多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园提供鹿的观赏和互动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不仅提供了旅游收入,还有助于增加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与关注。
4. 医疗研究鹿在医药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鹿角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被用于制作中药,有助于治疗一些疾病和增强人体免疫力。
此外,鹿的组织和器官也被用于研究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
5. 生态平衡维护鹿的存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鹿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茸鹿的生物学特性一、鹿的资源现状及经济价值(一)资源现状全世界共有40多种鹿,分布在我国的鹿约有16种。
我国就是驯养茸鹿历史悠久的国家,种类繁多,分布甚广,野生资源丰富,驯养潜力很大,现在已经驯养的茸鹿有梅花鹿、马鹿、驯鹿、黑鹿、海南坡鹿等。
全国各地都有专业性养鹿场,尤以东北较普遍,吉林、辽宁两省以养梅花鹿为主;湖南省主要养殖的品种有梅花鹿与马鹿两种发展养鹿业就是一条收益高、见效快的致富途径。
养鹿的成本,基本上就是一次性支付的,购买一对育成鹿(2-3岁)大约需要5000元~10000元左右,母鹿一年后即可产仔,公鹿次年即可产茸,购买一对育成鹿,两年后可收回成本,以后逐年受益。
(二)经济价值鹿科动物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药价值鹿就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都就是宝。
除了驰名中外的鹿茸外,还有鹿胶、鹿胎、鹿筋、鹿鞭、鹿心、鹿血、鹿尾、鹿骨等中药材。
2、食用价值鹿肉的肉质鲜美而细嫩,营养价值高,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质肉类,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公斤鹿肉售价高达6-10美元,且供不应求。
3、观赏价值鹿体态优美,性情温顺,机警灵活,逗人喜爱,世界各国动物园中,都把它作为珍贵动物展出,以供人们观赏。
4、工业价值鹿皮除了做外,还可揉制成革。
随着养鹿业的发展,它的经济价值将不断地被人们发现与认识,使人类更加重视,养鹿的普遍性与驯化程度将大大提高二、生物学特性(一)分类与分布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
鹿科动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而马鹿广泛分布在亚、美、欧、澳各大洲。
(二)生物学特性1、习性鹿爱清洁,喜安静,听觉、视觉、嗅觉敏锐,善于奔跑等特性就是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与环境条件——食物、气候、敌害等有关。
喜欢生活在疏松地带、林缘或林缘草地、高山草地、森草衔接地带:这里食物丰富,视野比较开阔,对逃避敌害有利。
鹿喜欢晨昏活动,白昼子夜休息反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茸鹿的生物学特性
一、鹿的资源现状及经济价值
(一)资源现状
全世界共有40多种鹿,分布在我国的鹿约有16种。
我国是驯养茸鹿历史悠久的国家,种类繁多,分布甚广,野生资源丰富,驯养潜力很大,现在已经驯养的茸鹿有梅花鹿、马鹿、驯鹿、黑鹿、海南坡鹿等。
全国各地都有专业性养鹿场,尤以东北较普遍,吉林、辽宁两省以养梅花鹿为主;湖南省主要养殖的品种有梅花鹿和马鹿两种
发展养鹿业是一条收益高、见效快的致富途径。
养鹿的成本,基本上是一次性支付的,购买一对育成鹿(2-3岁)大约需要5000元~10000元左右,母鹿一年后即可产仔,公鹿次年即可产茸,购买一对育成鹿,两年后可收回成本,以后逐年受益。
(二)经济价值鹿科动物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药价值
鹿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都是宝。
除了驰名中外的鹿茸外,还有鹿胶、鹿胎、鹿筋、鹿鞭、鹿心、鹿血、鹿尾、鹿骨等中药材。
2、食用价值
鹿肉的肉质鲜美而细嫩,营养价值高,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质肉类,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公斤鹿肉售价高达6-10美元,且供不应求。
3、观赏价值
鹿体态优美,性情温顺,机警灵活,逗人喜爱,世界各国动物园中,都把它作为珍贵动物展出,以供人们观赏。
4、工业价值
鹿皮除了做外,还可揉制成革。
随着养鹿业的发展,它的经济价值将不断地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使人类更加重视,养鹿的普遍性和驯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二、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与分布
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
鹿科动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而马鹿广泛分布在亚、美、欧、澳各大洲。
(二)生物学特性
1.习性
鹿爱清洁,喜安静,听觉、视觉、嗅觉敏锐,善于奔跑等特性是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与环境条件——食物、气候、敌害等有关。
喜欢生活在疏松地带、林缘或林缘草地、高山草地、森草衔接地带:这里食物丰富,视野比较开阔,对逃避敌害有利。
鹿喜欢晨昏活动,白昼子夜休息反刍。
呈季节性游动:春季多在向阳坡活动;夏季移往海拔高的山上,既适于隐蔽又可避免蚊蝇骚扰;冬季回到海拔低的河套或林间空地,在食物短缺时接近农田或村落。
鹿喜水:驼鹿、麋鹿常在水中采食、站立或水浴;水鹿雨天活跃,常在水洼里打“泥”;马鹿、梅花鹿喜泥浴。
2、繁殖和体重的季节性变化
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情配种集中在9—11月份,并可以延续到3月上旬。
产仔集中在5—7月份。
鹿的体重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母鹿体重;秋季公鹿体重明显减少16%一20%,尤其公鹿颈部变粗,粗度比夏季增加一倍,变得有力,有利于在争王角斗中处于优势地位。
3、食性
鹿在草食动物中能比较广泛地利用各种植物,尤其喜食各种树的嫩枝、嫩叶、嫩芽、果实、种子,还吃草类、地衣、苔藓以及各种植物的花、果和莱蔬类。
鹿对食物的质量要求较高,采食植物具有选择性。
选择的特点:鲜和嫩,嫩枝、嫩芽、嫩叶是主要的选择对象;在食物相当匮乏时才采食茎干等粗糙部分。
所以有人认为鹿是精食性动物。
家养鹿饲喂秸秆,因单一,营养价值低而用精料加以补充,所以饲料多样化十分必要。
鹿喜盐。
4、集群性
鹿的集群活动是在自然界生存竞争中形成的,有利防御敌害,寻找食物和隐蔽。
鹿的群体大小,既取决于鹿的种类,也取决于环境条件。
如驯鹿野生群可达数十只或数百只,马鹿则几只或几十只。
食物丰富、环境安逸,群体相对大,反之则小。
鹿群的组成一般以母鹿为主,带领仔鹿和亚成体,在交配季节里,1—2只公鹿带领几只或十几只母鹿和仔鹿,活动范围比较固定,当遇到敌害时哨鹿高声鸣叫,尾毛炸开飞奔而去。
炸开的尾毛如同白团,异常醒目.起信号作用。
一鹿奔跑众鹿跟随,跟随的鹿有—定的盲目性,有猎人将头鹿在崖上击毙,众鹿随之跳崖而丧生的实例。
家养鹿和放牧鹿群仍保留集群性的特点,一旦单独饲养或离群时则表现胆怯和不安.因此放牧鹿有的离群,不要穷追猛撵,等一会鹿就自动归群5、可塑性
鹿的生态可塑性是鹿在各种条件下所具有的一定的适应能力。
人们就是利用可塑性来改变动物某些不适于人类要求的特性,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鹿的可塑性大,幼鹿可塑性更大,鹿的驯化放牧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改变鹿的野性,让其听入呼唤,任人抚摸、驱赶、牵领,达到如牛羊一样的温顺。
所以在养鹿生产实践中,加强对鹿的驯化与调教,对于方便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6、防卫性
鹿在自然生存竞争中是弱者,是肉食动物捕食对象,也是人类猎取的目标。
它本身无御敌武器。
逃避敌害的唯一方法是逃跑,所以鹿奔跑速度快,跳跃能力强。
感觉器官敏锐、反应灵活、警觉性高,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是自身防卫的表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鹿有“野性”。
在家养条件下,鹿的野性并未根除,如不让人接近,遇异声、异物表现惊恐。
母鹿产仔和公鹿配种时攻击人等,对生产十分不利,由此造成的伤亡、伤害事故不少,因此,加强鹿的驯化,削弱野性十分必要。
7、适应性
适应是生物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的特性和性状的现象。
适应性是多方面的,有解剖适应性,生理适应性和生态适应性,以此达到生物体与外界条件的统一,适应生存。
鹿的适应性很强,梅花鹿、马鹿、狍能在世界各地生存,但转化程度高的鹿则对环境敏感,如我国的白唇鹿,能适应青藏高原地区,引种到内地生活的不好。
适应对动物造成一种限制——只能生活在适应的地区,所以引种时要注意,使不适应的动物逐渐达到适应,这实际上就是风土驯化。
(三)行为特点
1、采食与饮水行为
鹿的采食有选择性,是边游走边采食、边吞咽。
采食时舌不外露,靠齿垫和切齿咬住植株枝叶,配合头部前伸和上抬将食物切断纳入口中,采食后1.5—2小时反刍,与反刍相伴的还有嗳气。
反刍和嗳气是健康的标志。
鹿一般站立饮水,上下唇伸进水面屏气吸水,饮水有明显规律性,一般为采食后反刍前饮水,饮水量一般每天在5—20升。
2、社会行为
主要包括群体行为、优势序列和嬉戏行为。
优势序列是社会行为中的等级制,它使某些个体通过斗争在群体中获得高依,在采食、休息、蔽阳、交配等方面优先。
“王子鹿”就是优势序列中的胜利者,一旦下台,会群起而攻之,所以对下台王子鹿要细心加以保护。
3、活动行为
活动行为包括起卧行为、奔跑行为和争斗行为等。
争斗行为主要发生在交配季节,公鹿为了争夺与母鹿的交配权和群体统治地位经常发生争斗,这种争斗随年龄增长而日趋激烈。
l一2岁公鹿基本不争斗,3岁公鹿争斗轻微,不会造成伤害,但均以爬胯行为明显。
4—8岁公鹿争斗激烈,9岁以上公鹿虽善斗,但因年老,激烈程度大减。
家鹿因争斗往往造成伤害甚至死亡,所以配种季节要对公鹿严加看管或采取相应措施。
4、性行为与分娩行为
公母鹿的性行为均表现出兴奋,互相接近,亲昵。
公鹿嗅闻与追逐母鹿,母鹿表示摇尾、主动接近公鹿,接受爬跨。
对性行为有激动作用的是母鹿阴部分泌物,能刺激公鹿的性兴奋相性反射,可惜对这种分泌物还一无所知,如能人工合成,则对鹿的假阴道采精将会有重大帮助。
5、母鹿分娩行为
母鹿分娩前行为主要是不安、走动、减食;分娩时行为表现由腹部收缩、胎胞破裂、胎水流出,同时胎儿排出,胎儿排除后1.5—3小时排出胎衣;分娩后行为主要是母鹿甜干仔鹿身上粘液,起到正常恒定体温、刺激神经兴奋、及时顺利排出胎便.是母仔相认的重要纽带。
此外,还有母仔相认行为,异常母性行为和哺乳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