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同步作业试题及答案

《谈创造性思维》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汲.取压榨.根深蒂.固锲.而不舍A.xī zhà tì qìB.jí zhá dì qièC.jí zhà dì qièD.xī zhá tì qì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恭喜曲线模式行之有郊B.满足路径汲取一事无成C.赞同素材压榨楔而不舍D.发明渊博机械持之一恒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环境的优良树种。

B.他就像一个有无限动力的发动机一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到深夜。

C.去学校读书,不仅要学习文化,而且要学习做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D.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道数学难题。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修改:将“便”调到“在通往机场”前面)B.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修改:删去“随着”或“让”)C.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修改:去掉“大约”或“左右的”)D.“戏剧进校园”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修改:删除“造成的”)5.将下面的句子连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②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A.③④②①B.①②③④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精 《谈创造性思维》综合测试(含答案)

精 《谈创造性思维》综合测试(含答案)

综合测试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汲.取()根深蒂.固()模.式()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成语。

锲而不舍:不言而喻:3.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你也会取得成功。

C.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贝多芬、莎士比亚、爱因斯坦,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

D.别的同学都缄默不语了,只有她孜孜不倦地说下去,说下去。

4.选出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____________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____________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A.如果那么而且B.即使但并C.即使而且但D.虽然但是因此5.下列复句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B.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C.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D.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下列词语书写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根深蒂固行止有效自言自语B.滋滋不倦一是无成富有创意C.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毫不相关D.轻而易举不言而喻积累素材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谁也没有错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谈创造性思维

谈创造性思维

栏目索引
2.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本文论述的是一个创造学上的问题,全文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从创造 学角度看,文章论述的是转换思维、不同概念的组合等问题。但全文并 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术语。文章开头由具体问题引出观点,然后摆事实, 讲道理,层层深入地剖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不同层次的读者以深刻 的启示。
结构思路
栏目索引
表达技巧 1.从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 文章开头没有直接提出论点,而是用四种不同的图形来提出问题,并寻 求正确答案,从而引出文章论点。这种开头,使抽象的议论显得具体、 形象,非常独特,非常新颖,而且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对答 案的选择进行分析,让读者明白,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 会不同,为下文论点的提出做了铺垫,给读者以正面的启迪和引导。
栏目索引
[试验·实验]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 动。如“新办法试验后推广”。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 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如“科学实验”。 [论证方式·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 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 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论证方式可分 为两大类: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是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 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基本的论证形式;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 是摆事实、讲道理,但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或采用举例论证,或采用道 理论证,或采用对比论证,或采用比喻论证,等等。
栏目索引
(2)“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 止步不前”是什么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原卷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原卷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涵养创新的精气神李秦卫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

对此,国人深受触动。

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由此可见,在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

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

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

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

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

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个人的抗打击能力。

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

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一位著名画家说,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

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

宽容是一种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对失败者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

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

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

4谈创造性思维

4谈创造性思维

二、答疑全频道
7.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疑: 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 是……”“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 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四、畅通中考站
一、阅读题:《“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 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往往也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 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 困于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 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二、答疑全频道
6. 课文选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丝·布歇尔两个什么例子来证明什么观点? 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疑: 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作者列举了两 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德国发明家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 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第二个事例是美国实业家罗丝·布 歇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通过这两个 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 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 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3 :46:04 13:46: 0413: 465/5/2021 1:46:04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5.513 :46:04 13:46 May-2 15-May-21

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分层作业(第二课时)

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分层作业(第二课时)

谈创造性思维(第二课时)一、阅读《逆向思维的力量》一文,完成1~4题。

谈逆向思维陆明①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

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

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思维为你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

”所以说,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③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顿时一落千丈。

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许能蒙混过关,但那是在欺骗顾客。

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还将其命名为“凤尾裙”。

一下子,“凤尾裙”成了畅销货,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了名。

逆向思维常常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

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良好的商机。

④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⑤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

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

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

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

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产生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⑥多做逆向思维能使思维更加灵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

⑦在传统的动物园内,无精打采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让人参观。

然而有人反过来想,把人关在活动的“笼子”里(汽车中),不是可以更真实地欣赏大自然中动物的面貌吗?于是,随着这种观赏猛兽动物方式的创新,野生动物园应运而生。

⑧在工作中如果能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含答案)

《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命题人:章涛姓名:班级:评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对称.(chèng)汲.取(jí)压榨.(zhà)孜孜..不倦(zī)B.机械.(xiè)即.使(jí)波澜.(lán)根深蒂.固(dì)C.探索(suǒ)模.式(mú)渊.博(yuān)不言而喻.(yù)D.依赖.(lài)交互.(hù)路径.(jìng)锲.而不舍(qì)点拨:BA.有误,“对称”的“称”应读作“chèn”。

B.正确。

C.有误,“模式”的“模”应读作“mó”。

D.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作“qiè”。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阅读时,我们应学会汲取..书中的精华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使自己学识渊博。

D.“一寸光阴一寸金”,他对这个道理不言而喻....,终日沉迷在游戏的世界。

点拨:DABC.正确;D.有误,“不言而喻”的意思是“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

不符合语境。

故选:D。

3.下面的诗句与课文题目“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点拨:B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该句诗歌描绘的是禅房后院幽静的环境,与“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不相同;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多角度思考,正好符合本课题目“谈创造性思维”的意思;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与“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不相同;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阐述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与“谈创造性思维”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习题(含答案)

《谈创新性思维》基础练习一、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根深dì()固(2)zīzī()()不倦(3)汲()取(4)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汲取()(2)不言而喻()(3)持之以恒()(4)锲而不舍()3.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________(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创造、创意、创造性)。

(2)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__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二、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

(1)不言而喻________ (2)推敲________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

4.分析上述文字,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是()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创造性思维
①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
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
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对此我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
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
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

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

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⑤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
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⑥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
别呢?
⑦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
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⑧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
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
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既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
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逐渐充实,反复推敲。

⑨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
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
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⑩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
2.④⑤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 画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4.补充一个运用创造性思维取得成功的事实论据(3分)
答案:
1.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3.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