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清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成就,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以下将从色彩特征、纹饰特征、造型特征和胎体特征等方面来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首先是色彩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色调偏向于明快活泼的青绿色,这是因为在元代时,中国瓷器釉面主要使用的是含有铁的碱釉。
青瓷的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使得含铁离子被还原成为二价铁离子,从而呈现出明亮的青绿色调。
这种青绿色调既自然又生动,给人以清新、活泼的艺术感受。
其次是纹饰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纹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花卉纹、人物纹、动物纹、山水纹等。
这些纹饰在青花瓷上呈现出勾线清晰、娟秀灵动的特点,运用了线条勾勒与定型相结合的技法,使纹饰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纹饰也注重装饰效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层次感的运用,让纹饰更加细致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是造型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的器型如瓶、罐、碗、盘等,也有各种创新的器型如花觚、柳叶杯等。
无论是传统器型还是创新器型,元清青花瓷都注重形态的匀称和比例的协调,整体呈现出宜人的外观。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造型还注重实用性,不仅满足了日常使用的需要,还展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最后是胎体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胎体质地较为坚硬,釉面细腻而光滑。
在烧制过程中,元代工匠对瓷器的胎体和釉面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使其更加坚韧耐用。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釉面也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种优良的胎体特征保证了瓷器的品质,使其得以长时间保存和传世。
总的来说,元清青花瓷具有明快活泼的色彩特征、精美细致的纹饰特征、匀称协调的造型特征以及坚硬光滑的胎体特征。
这些艺术特征的结合使得元清青花瓷在瓷器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元清青花瓷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瓷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风貌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摘要】元清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元清青花瓷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特点而著称,其釉色青中带绿,图案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风格清新雅致。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元清青花瓷、艺术特征、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艺术风格、中国陶瓷史、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元清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瓷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南宋被元军攻占,大量南宋的陶瓷工匠被迁徙到元的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元朝瓷器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元清青花瓷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元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元清青花瓷正是在此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元清青花瓷在技艺和美学上受到了宋代青瓷和元代釉里红等传统工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装饰纹饰多以植物、花卉、鱼虫等为主题,线条简洁流畅,极富韵律感。
颜色方面,元清青花瓷以青花为主色调,清新雅致,给人以纯净和高贵的感觉。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的艺术特征对后世的瓷器制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
2. 正文2.1 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中的一种独特技艺,其工艺复杂精细,历经多道制作工序。
选用高质量的瓷土,经过淘洗、粉碎、过筛等步骤,制成泥坯。
然后,在制成的泥坯上涂覆釉料,进行第一次烧制成素胎。
接着,在素胎上细绘青花图案,运用铁笔勾勒线条,再填充着色,形成瓷器的装饰图案。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是最具标志性的汉瓷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
元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承,闻名于世。
元青花瓷
器表现形式多样,根据造型特征分为直线解构型、曲线解构型、细腻精致型、斗鸡纹和草芯饰型等五大类。
元青花瓷器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釉质细腻润泽,质地柔滑光亮。
另外,元青花瓷器蒙古文和汉文书写规范精细,题跋书写夸张,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鉴别方法主要由口沿、底沿、趾、釉质、青花和书写等六
种方面组成。
首先,元青花瓷器口沿四角分明,两边尖端略微折出双弓,
能看出做工精细。
其次,底沿内外边脚线比例均衡,不存在偏折,说明烧
制稳定。
再次,趾只有一个圆球状,平坦,不存在破损。
另外,釉质柔滑,细腻润泽,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
最后,书写规范精细,题跋夸张,
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的制作精良,造型美观,风格各异,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在欣赏历史的同时,也为收藏家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

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一、元代青花瓷总体特点元代青花瓷的总体特点是一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的,变成浑厚大方,豪迈的艺术气概,这与蒙古人粗犷豪爽的性格有着必然的联系。
纹饰方面构图繁密,层次多而不乱。
二、元代青花瓷-主要器形元青花瓷的器形十分丰富,主要有执壶、僧帽壶、多穆壶、凤流壶、梨式壶、葫芦瓶、玉壶春瓶、梅瓶、象耳瓶、直颈瓶、高足碗、高足杯、盖罐、花觚、军持、香炉、水盂、盏托等。
尤其是直径长达一米的元青花瓷大盘,非常平整,不见变形,可见工艺之精湛。
除了大盘,还有胎体厚重的大罐、大碗、大瓶等大件器物。
这些大件器物多是按照伊斯兰国家的饮食风俗所烧制。
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也独具艺术魅力。
三、元代青花瓷-青料特点元代青花瓷的青料分为国产料和进口料。
呈浅淡的灰蓝色为国产料,呈艳丽的深蓝色为进口料。
进口料一般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器物上,而国产料仅用于中型或者小型器物上。
四、元代青花瓷-延祐期特点元代青花瓷的发展顺序一般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历史阶段。
延祐期属于青花瓷的初创阶段,工艺等很多方面并不成熟。
延祐期青花采用国产青料,施以青白釉,釉色稍混浊,纹饰较为简洁,常见的纹饰有牡丹、灵芝、如意纹、缠枝菊等,但是此时并未见人物纹和动物纹。
延祐期青花瓷仅仅在国内使用,并没有出口国外的记录,而且只是小批量生产。
五、元代青花瓷-至正期特点根据出土记录和国外文物实物来看,至正期的青花瓷已经发展得相当完美,许多产品都远销海外,大量销往如土耳其、伊朗等一些中亚地区。
这些外销瓷器多为大件器物,使用进口料-“苏麻离青”,烧成之后的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略微含紫,十分美丽。
怎么鉴别元代的青花瓷器,有什么特征?

怎么鉴别元代的青花瓷器,有什么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瓷土,采用加人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的新技术,烧成温度提高,并能烧制大型青花瓷器。
瓷胎坚硬、体态厚重,杂质少,因含氧化铁较多,烧后出现火石红现象。
器物上不施釉地方有砂眼,大器多砂底,小件也有底施釉者,胎多为白灰色或灰色。
釉质较细腻,玻璃质感强.施釉较厚,釉为青白色,还有乳白釉、卵白釉,底釉厚,透明度差。
在造型上.元代青花瓷铃大件较多,分量较重笨,有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使人耳目一新。
瓶、罐有八棱和六棱,器皿带座、盖,代表了元代风格。
玉壶春瓶多不带耳,盖罐均有子母口,盖作荷叶状.造型讲究。
薄胎浅沿平底碗、折腰浅碗、带把凤形壶为元代所独有盘子出现菱形花口,一直沿用到明永乐、宜德年间。
根据元代的青花特点来看,元早期因火候掌握不准,青花多为黑色或灰色;中期青花好;晚期由于经济衰退,粗制滥造,青花和釉里红出现灰暗的色调。
元代的青花分两种:一是单纯的青花瓷;二是青花与釉里红分别绘在一件瓷器上,叫青花釉里红,或叫做青花加紫等。
青花纹饰题材比唐宋时期丰富,人物故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等;动物有龙、风、鸭、鹅、雁、鱼、海马、异兽等;花草虫类有蟋蟀、蝗螂、水草、灵芝、西瓜、葡萄、山茶,等等。
除上述题材外,还有辅助纹饰,如火焰、缀珠、回纹、锦地、垂纹、八宝吉祥纹等。
这些纹饰受宗教影嗬较大。
论元代外销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论元代外销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代代表着中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青花瓷又是元代瓷器中最为重要和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随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和交流,元代青花瓷也开始走向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媒介。
本文就将从艺术特征的角度来论述元代青花瓷的代外销情况。
元代青花瓷的特点元代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制作技术和装饰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从技术上来看,元代青花瓷采用了新的草甸式装饰手法,其装饰线条流畅、灵敏,画面构图创新,充满了活力。
而从装饰风格上来看,元代青花瓷更加讲究画面的整体性和结构感,光照和阴影的运用更加自如,画面的立体感更加强烈。
元代青花瓷的代外销情况元代青花瓷是随着中国的海外贸易而走向世界的。
元代华丽的青花瓷制品已经传到了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
经过了大量整改和生产提高,元青花瓷才成为世界各地都渴望购买的商品。
一方面,汉人在国内大多是使用瓷器,这意味着青花瓷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条件;另一方面,外国买家也容易接受中国的青花瓷产品,因为其色泽艳丽、装饰华美、品质上乘、用途广泛等优点受到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陶瓷艺术于一体,以色、形、诗、意融为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元代青花瓷的装饰图案具有不同层次的表现技法和造诣,风格多样,题材丰富,从抽象的图形到具体的物象,无所不包,完全可以与同期的文学、绘画相媲美。
元青花瓷的造型不仅体现了技艺的精湛,而且展现出了当时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涵义,如菊花、牡丹、荷花等广为使用,是中国人赞美高洁纯净的象征;青花莲叶乌龙瓷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则更加丰富多彩,莲花意味着善良和美好的信仰,乌龙则代表着潜藏的力量。
总的来说,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非常显著,让它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也使其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
结语元代青花瓷的代外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和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媒介。
浅谈元代青花瓷器的绘画风格

表意方式 , 以及夸张、 变形 、 率直 、 随意的表现手法和 多样 变化的表现形式为其特 征。 内容上看 , 从 民间美术纹样是
民众对生存 、 生活 , 祥美满的功力追求 , 吉 反映 了真诚、 坦
关键 词 : 青花
陶瓷绘 画 人物 画 艺 术语 言
一
、
元 青 花 的概 述
青花 瓷器 的定 义为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 画,然后
题纹饰可单独出现, 也可配合辅助纹饰 共同构成 青花
装 饰 。 青 花 边 饰纹 样 的视 觉 特 点 除 了来 源 于 纹 样 本 元
上 透 明釉 ,在 高 温 下 一 次 烧 成 ,呈 现 蓝 色 花 纹 的铀 下
奏与韵律、 重复 与呼应、 比例 与尺度 、 风格与个性 的形
式 因素 。
元代的装饰纹样 不仅 有很强 的写实性 , 而且能够
在 某 些 局 部 的 描 绘 上进 行 大胆 的夸 张 。 这些 融 写 实与
夸张于 一体 , 介于“ 与不似 ” 似 之间的艺术 风格 , 同元
画所 追 求 的 “ 韵 意 趣 ” 神 可谓 异 曲 同工 。 元代 边 饰 中 以
同 时 元 代 青 花 瓷 画作 为 瓷 器 装 饰 的重 要 语 言 , 必 须 考 虑 对 瓷 器 造 型 的 适 应 ,青 花 瓷 画 必须 通 过 巧 妙地
安排 、 整体 的建构 , 才能体现 出造型 、 文饰、 色彩 、 材质 、 工艺、 法等瓷器 的整体 审美效应。从审 美上来看, 技 元 青花瓷画作为时代文化思想载体 ,它体现 出多元融合 的民族特点。 即体现 了蒙古 民族 文化崇 白尚蓝的色彩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摘要】元清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特点、装饰样式、题材和对后世影响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元清青花瓷的艺术之美。
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制作工艺特点为独特的青花装饰技法,而装饰样式多样丰富,题材涵盖了宗教、神话、人物等多个方面。
元清青花瓷对后世影响深远,影响了后世瓷器的制作及装饰风格。
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湛的工艺技法和多样化的装饰样式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瓷器的珍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元清青花瓷、艺术特征、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特点、装饰样式、题材、影响、总结。
1. 引言1.1 概述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清青花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珍贵瓷器,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特点、装饰样式、题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对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元清青花瓷是中国元代瓷器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因以青花为主要特征而得名。
其出现与元代官窑的兴盛密不可分,元代官窑在制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元清青花瓷在制作工艺上有着较高水准。
元清青花瓷在装饰样式上也有别于其他类型瓷器,其图案多为花鸟、人物以及抽象纹样,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明快,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元清青花瓷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宫廷题材,也有民间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而其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元代,对后世的瓷器制作和装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艺术特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元清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在当今仍然被人们所珍视,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国瓷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元代,在元代青花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美术论文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徐世云
元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花瓷的数量质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文从元青花瓷的定义、艺术特征、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一、关于“元青花”的定义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这里的“青”和“花”两个字值得注意,青是色彩属性,花是装饰效果。
“花”含义简洁,即以线条为主构成绘画形象的彩绘瓷,而不是全器罩蓝的色釉瓷或仅以蓝色作为色块、斑点装饰的“点彩瓷”、“花斑瓷”。
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钴的色相是蓝色。
蓝色又为何成为青色?古语中,青即靛青,为青色颜料。
蓝即蓼蓝,是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正如古文《荀子·劝学》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常常会因为青、苍、碧、绿、蓝这5个字而被混淆视觉。
青即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
青天也称碧落或碧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
”青草也叫碧草。
但先秦文献《考工记·画绘之事》中称“东方谓之青”。
如今,元代文献中“青白花瓷”等概念是不是指“青花”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元代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雅致的青花瓷器,可谓“百年风雅一峰青”!
二、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结束了此前宋、金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这使得包括瓷器在内的外贸商品需求量激增,给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明,其它各朝历久不衰。
到了元代,青花瓷生产品种繁多,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元青花不仅注入了时代的印迹,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造型特征
元青花瓷的造型多见的为罐、盘、梅瓶、葫芦瓶、长颈瓶、扁瓶、玉壶春瓶、执壶、高足碗、盒、水滴、托、盏等,其中大器粗壮,小器玲珑。
元青花器型丰富多样,别具一格,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这在元以前的朝代很少见。
这些大件器饱满、厚重,气派非凡,具有鲜明的元代特征,造型的总体风格是重气势和力度,而不斤斤于细节的雕琢,有人说元人之瓷“粗者自粗,精者自精”,精者也不失其粗犷的风格。
瓷器造型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同朝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
元代的造型特点是胎质厚重,陶瓷器型多为大型的作品,这可能与皇宫贵族们骄奢淫逸,大吃大喝的生活习惯有关。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仍在造型中占主要地位。
在元瓷中大部分器物仍具有传统的中国风格,还有一些流行的器物是从唐、宋等前朝发展演变而来的。
此外,伊斯兰文化东渐对瓷器造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蒙古的崛起及其对亚欧广大地区的征服,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东渐。
在频繁的军事活动中,他们带来了新的手工业技术和充满伊斯兰风格的艺术。
为了供应出口,出现了典型的器物如大碗、大盘都是适合伊斯兰地区的饮食习惯。
游牧民族生活
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生活习俗与定居民族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日用器皿方面也体现出来。
西亚诸民族与蒙古族相似,都以游牧为主要经济活动,他们在毡毯上席地而坐及饮食的方式,使他们对便于携带的器皿及金银制品具有特殊的感情。
这些日常生活养成的习惯,是元青花大罐、大盘、高足杯(碗)、扁壶等器形产生的依据。
陶瓷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生活水平、条件、方式和审美习尚、爱好,还有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工艺制作能力。
(二)、装饰特征
元代的艺术形式多样,无论是戏曲、小说、绘画、丝织工艺以及金属工艺均对此时的瓷器装饰影响较大。
元青花绘画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与人物故事等。
元青花瓷的装饰特征是层次多,画面满。
但由于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并不给人以琐碎和堆砌的感觉。
元青花的图案装饰分较多层次,在器身上以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密切结合,构成整体。
在处理方法上大致有两类,一是主题纹饰,另一类是由辅纹构成的图案纹饰。
在元青花的主题图案纹饰中,以整幅图画为主题的纹饰较为常见,如人物故事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等。
此外,元代工匠还会将民间生活的情景、杂剧版画、传说故事画在瓷器上,如梅妻鹤子、四爱图、昭君出塞、三顾茅庐、吕洞宾等,这些历史故事使青花瓷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以往瓷绘艺术不能相比的。
在动物纹饰中,主要以苍劲有力的龙纹为主,也有狮子、海马、麒麟、兔子、游鱼、昆虫、孔雀等;还有一种为人们普遍熟知的是植物纹饰图案,植物纹饰图案的内容要比前代宽泛得多,除了以前常见的牡丹、菊花、牵牛、萱草外,还增加了番芭蕉、瓜果、山茶花、石榴、葡萄、枇杷等水果类别。
相比主题纹饰,元青花瓷的辅助纹饰就显得简单许多。
辅助纹饰主要用在器物的口部、底足部,在器身上往往用来隔开几组主题纹饰。
应用最多的是水波纹、仰覆莲瓣纹、缠枝花等。
此外,钱文、杂宝、回文、云肩纹、连续斜方格、蕉叶、云纹、变形钱文也是常见的辅助纹饰。
三、元青花瓷的历史意义
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继宋代的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与彩绘瓷之后,又一次的创新和飞跃。
元代青花绘画艺术特点是笔势飞动,气势磅礴,整体效果阔绰大气,给人不拘小节的直观感受。
其用笔纯熟,悬肘运腕而写,所绘图案,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
到了元代的中晚期,青花瓷的烧造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其特征是胎体厚重而又洁白,釉面釉色莹润,白里泛青,纹饰素雅,色调清新,图案层次丰富等等。
其中有些器皿采用高锰低铁的进口青料,这种颜料俗称“苏麻离青”、“苏勃尼青”或者“回回青”。
元代初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材料。
其特点是颜色浓艳凝重,并带银黑色结晶状斑点(俗称铁锈斑)。
经化验,进口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形成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为后人区别元、明两代的青花瓷提供了重要依据。
虽然目前市场上仿品成风,但唯独这种铁锈斑的颜色,是后人无法仿造的。
元代青花瓷的繁荣,也为明清五彩瓷和粉彩瓷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近三十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和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也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
而后,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提出,要将青花瓷定为中国“国瓷”,以取代被世人普遍接受的青瓷的“国瓷”地位。
元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新颖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成为中国艺
术品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品种之一。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2〕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3〕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页。
〔4〕罗晓涛《传统陶瓷--青花装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