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碑刻题跋重探《多宝塔碑》书法美

合集下载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引言《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是中国历史上的两部重要碑刻作品,它们在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展示两部碑刻的异同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部文化瑰宝。

一、背景介绍1.《多宝塔碑》《多宝塔碑》是南唐时期的一件名贵碑刻,刻于李煜统治时期,以其内容丰富、书法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碑文以唐帝李世民赞叹方丈澄观的多宝塔为主题,揭示了佛教在南唐时期的影响。

2.《颜勤礼碑》《颜勤礼碑》则是北宋初年的一部重要碑刻,刻于仁宗宝祐年间。

碑文以宋太祖对江南守臣颜勤礼的褒奖为主题,抒发了当时对仁义忠勇的崇尚和推崇。

二、内容比较1.主题和内容《多宝塔碑》主要描写了多宝塔的壮丽与庄严,展示了佛教教义对南唐社会的影响。

而《颜勤礼碑》则以太祖对颜勤礼的褒奖为核心,以史实为基础,弘扬忠诚和奉献的精神。

2.书法风格《多宝塔碑》的书法风格秀美流畅,行笔如行云流水,充满了艺术感;而《颜勤礼碑》则追求刚劲有力的筆触,字体醇厚、沉稳,体现了北宋初年书法的特点。

3.艺术表现手法《多宝塔碑》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通过描述塔的高大和庄重,营造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氛围。

而《颜勤礼碑》则更加着重于情感的表达,通过太祖的赞美和赞颂之辞,表现出对颜勤礼忠诚奉献的敬意。

三、赏析与意义1.文化内涵《多宝塔碑》凸显了南唐时期佛教文化的盛行与影响,反映了该时期文化与信仰的状况,对后世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颜勤礼碑》则展示了北宋初年忠诚、奉献等传统美德,对于推崇这些价值观念具有积极的文化启示。

2.艺术价值《多宝塔碑》以其精湛的书法和艺术手法,成为南唐碑刻艺术的代表之作。

而《颜勤礼碑》则通过书法的刚毅、端庄,展现出北宋初年碑刻艺术的风貌。

结论通过对《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的比较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两部碑刻作品在主题、内容、书法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它们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更显示出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颜体入门绝佳碑帖《多宝塔碑》,原碑字体仅3厘米大!超清版

颜体入门绝佳碑帖《多宝塔碑》,原碑字体仅3厘米大!超清版

颜体入门绝佳碑帖《多宝塔碑》,原碑字体仅3厘米大!超清

《多宝塔碑》是书法入门的绝佳碑帖,共计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是由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精品。

整体刚劲秀美,简洁明快。

用笔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

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

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来进行入门。

《多宝塔》原碑在西安碑林的第二展室里面,原碑字体3厘米不到,但是一般市面上买到的帖都是放大了的,临帖建议选等大的来买,尽量不选放大帖,放大的话尽量放大的越小越好,这样更能掌握到原作者的用笔以及章法。

书法临摹范本 颜真卿《多宝塔碑》

书法临摹范本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颜真卿的书法以气势磅礴、气象万千而著称,他的《多宝塔碑》更是展现了他的艺术造诣和书法境界。

学习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对于提高书法技艺和艺术修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

一、颜真卿《多宝塔碑》的艺术价值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融合了隶书和楷书的特点,结体婉约纤秀,笔力雄健有力,气韵生动。

整篇碑文气度非凡,洒脱自然,端庄大方,堪称唐代书法的极致之作。

颜真卿在这件作品中展现了他的写意风范和艺术创造力,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临摹的经典范本。

二、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的意义1. 提高书法功底。

通过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可以锻炼自己的字体结构、笔画技法和用笔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2. 增进艺术修养。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极具艺术美感,通过临摹他的作品,可以感悟到他的艺术境界和意境,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3. 传承经典文化。

颜真卿《多宝塔碑》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临摹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我国传统文化。

三、如何进行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1. 选取合适的临摹工具。

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可以选择毛笔和宣纸,毛笔要选择尖端柔软、能储墨的优质笔,宣纸要选择白皙平滑的纸张。

2. 练习碑文结构。

先用铅笔或淡墨在纸上勾勒出碑文的结构和布局,确定好每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3. 逐字逐句临摹。

可以先从整体布局开始,逐渐深入临摹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注意模仿颜真卿的用笔力度和节奏。

4. 反复练习。

临摹一次不足以掌握颜真卿的书法精髓,需要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颜真卿《多宝塔碑》的书法特点和气韵。

四、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的注意事项1. 尊重原作。

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不是简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原作,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和情感表达。

2. 注重笔墨品质。

颜真卿多宝塔碑赏析

颜真卿多宝塔碑赏析

颜真卿多宝塔碑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颜真卿多宝塔碑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之一,被誉为颜真卿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幅碑刻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但其书法风采至今依然独领风骚,被誉为“颜家之绝”,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一。

多宝塔碑是一处石刻碑,内容是唐代宗教人士在唐玄宗贞观十四年(640年)为纪念在佛寺建塔而立的碑。

整个碑文共分为序文、记事、附录三部分,古朴简练,行云流水,极具书法价值。

颜真卿在创作这幅碑时,以奋笔疾书、笔势雄浑著称,运用了楷书的书写手法,并且收放自如,构思巧妙,气定神闲,有质有度,丰富多彩。

其正楷字构图高挺,线条流畅,笔力遒劲,意气风发,极具书法特色。

多宝塔碑的书法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唐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不仅在书法技艺上有着极高的水准,同时其所表现的情感也令人为之震撼。

颜真卿在书写这幅碑时,不仅仅是书写文字,更是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融入用笔墨展现出来。

在书写过程中,他的独具匠心和创新意识,使得作品无论是在构图上还是在书写技法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他在运笔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表现出了他内心的独特情感和个性。

多宝塔碑所呈现出的书法风采,显示了颜真卿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卓越才华和对书法艺术的高超造诣,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颜真卿多宝塔碑不仅仅是一种书写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创新。

通过对多宝塔碑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在唐代书法艺术中的独特地位,他对书法的理解和表现,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学习的典范。

第二篇示例:多宝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块碑文刻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多宝塔下,故得名多宝塔碑。

这块碑石长2.32米,宽1.07米,恢宏大气,书法端庄而雄浑,气势宏伟,堪称是古代碑刻艺术中的杰作。

颜真卿多宝塔碑书法风格严谨正大,气势雄浑壮丽。

颜真卿最完美的楷书《多宝塔》

颜真卿最完美的楷书《多宝塔》

颜真卿最完美的楷书《多宝塔》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后世凡成大家者,多半都学习过颜体,而其中有明显成就者,受益的往往不是颜真卿成熟期的《颜勤礼》《颜家庙》,而是壮年时的《多宝塔》。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两位书法大咖——一、蔡襄蔡襄是北宋著名书家,位列宋四家(苏黄米蔡)。

他是四人中年纪最长的,但是排在最后,可即便如此,已经在地位上超越大宋绝大多数书家了。

蔡襄《蒙惠帖》宋四家里的几位,除了米芾比较狂傲,其他人都比较客气,比如黄庭坚就说苏轼是本朝第一;而苏轼则说蔡襄本朝第一。

蔡襄《暑热帖》蔡襄的书法继承多于发挥,属于传统功力型。

而他的功力,主要就来源于对颜真卿的研究。

从碑拓《多宝塔》到墨迹《自书告身》,蔡襄无不涉猎,可谓颜真卿的铁杆粉丝。

蔡襄《澄心堂帖》当然,作为北宋大家,蔡襄也和同代很多人一样,取法五代杨凝式,他以颜楷为根基,加以挥洒,最终还是写出了个人气象。

二、董其昌董其昌虽出现在晚明,但他博采众家,横扫众多前辈,成为有明一代最可称道的书法宗师之一。

董其昌《临颜真卿书》对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来说,董其昌是励志的,因为传说他起初写得很差,后来考试受到刺激,才发愤练字,终于成才。

董其昌《临苏东坡书》而他发愤后努力写的第一帖,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写了没两年他就自我感觉超过文徵明了,又超过赵孟頫了。

然后他跳过唐朝,奔晋代而去,一接触二王行草,就把行草搞成了云里雾里的样子。

可是他一写小楷,就暴露了自己的“出身”,晚年所写《千字文》里,随便一划拉,都是噼里啪啦的《多宝塔》。

董其昌《临颜真卿蔡明远帖》董其昌之后,学颜有成就者,刘墉、何绍基、钱南园、谭延闿……不过越往后,颜的痕迹就越重,自己的味道就越轻,到了华世奎这儿,几乎就成了山寨版颜体的代言人了。

究其根源,只是因为后来者多取法颜真卿成熟时期的楷书,个性太明显,所以一入其境,终生难逃;反观蔡襄、董其昌,因为他们从《多宝塔》入手,颜的特征尚不明显,而笔画精到,气足神完,是入门的极佳范本。

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讲解

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讲解

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讲解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字帖是他在唐代初期创作的一部著名书法作品。

这幅碑石由石雕而成,碑面矗立于多宝塔前,因而得名。

整个作品高达3.65米,展现了颜真卿雄浑大气的书法风格。

多宝塔碑字帖以大篆实心厚重而著称。

整幅碑石的字体端庄秀美,线条流畅有力,每个字形都极为饱满。

此作品延续了颜真卿自身的书法特点,即以方笔为主,并注重笔画粗细和书写的平衡。

多宝塔碑字贴的内容是关于多宝塔的记载和建造经过。

颜真卿以扎实的书法造诣,精确地书写了文中的每个字,展现了他对碑刻题材的深入理解和掌控。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字帖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珍宝,它融合了作者的才华和时代的艺术风格。

无论是从字体造型还是内容所表达的意境,都彰显了颜真卿的独特艺术魅力。

多宝塔碑字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誉为颜体书法的代表之作。

它不仅对后世的书法家造成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了艺术爱好者研习和欣赏的对象。

颜真卿多宝塔碑书法特点

颜真卿多宝塔碑书法特点

颜真卿多宝塔碑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楷书书法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用笔丰厚遒美:颜真卿的用笔特点在于起笔重,行笔轻提,收笔重按,整体笔画粗细分明,有篆籀气象。

2. 宽博浑厚:颜真卿的楷书字体宽博浑厚,给人以雄壮大气之感。

3. 力度老到:颜真卿的楷书字体线条有力,老到入骨,富有趣味。

4. 结构严谨:颜真卿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之间的比例和布局合理,整体美观大方。

5. 字体独特:颜真卿的楷书字体独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易被人模仿。

总之,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具有雄壮、浑厚、严谨、独特的特点,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书意匠心——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呈现的书法艺术分析

书意匠心——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呈现的书法艺术分析

792023/09 No.259意义”。

[1]颜真卿在《多宝塔碑》中的点画已脱离了魏晋碑刻的厚重峻峭感,不似唐初欧阳询书法的严肃平正感,也不似褚遂良书法的刚柔并济,而是把行书和初唐诸家楷书的使转笔意渗透其中,使作品中的字横画细瘦,而单点、双点抑或三点水亦多讲究提按顿挫分明,棱角突出,精致而外显,展现出颜体特有的风格。

2.极重笔势,清雄秀媚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里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从书法创作来看,“形”和“势”在结体上称为“体势”,即字形结构造型的运动之感;而在用笔上则被称为“笔势”,即字体的笔画不凝滞、不僵硬并隐隐有延展之意。

而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便极重笔势,其不囿于初唐的楷书行笔,而自成一家,从笔势尽显其书法清雄秀媚之风。

一方面,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在笔法取势上倾向横向取势,显得字体非常雄浑。

颜真卿作为唐代有名的忠义之臣,其具有宽阔的胸怀和光明磊落的品质,自然在笔势上厚博强劲,显得体势开阔,隐隐有猛将赫赫之风。

如《多宝塔碑》中的“其”字下半部的主横展露出强劲的横向取势,而与上半部的纵势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节奏的动态感。

又如“群”字(图5),其中“君”字上部纵向的撇画写得张扬而开阔,与上部的主笔长横侧面交叉,让这个“君”字看上去更加笔势宽宏。

与此同时,正如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那样,“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2],颜真卿在《多宝塔碑》中会在撇、捺画上以笔势来增加笔画的动态感,从而回避了纵笔平行而可能产生的僵硬感。

例如“颜”字(图6)左右两半部分的用笔都有向左侧微倾的趋势,从而使字整体上生发出向右上方昂扬的灵动感。

另一方面,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在创作上采用同字异形、同字异势的方式,使作品整引言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卓然,对后世书法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颜真卿性格刚正不阿、为人忠直,也正因此其书法庄肃有法、圆润厚朴,体现出浓郁的个人品质,可谓“字如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碑刻题跋重探《多宝塔碑》书法美摘要: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迄今为止临习者众多,《多宝塔碑》是颜鲁公早期书法作品,虽不及晚期碑帖的雄浑古拙,但此碑端正秀媚,深受大众喜爱,适于初学者学习楷书技法。

然唐后书法家和鉴赏家因时代不同、经历各异,故言人人殊,或评其“遒劲婉熟”,或有“小远大雅”“第微带俗”截然不同之说。

结合《多宝塔碑》技法、风格及其对后世影响,从历代书家题跋中探究多宝塔碑的书法美学价值。

关键词:多宝塔碑;颜真卿;题跋;书法美《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由徐浩题额,颜真卿四十四岁时所写,年唐天宝十一载,现存于西安碑林。

《多宝塔碑》平底镌刻深一二寸,历经千年仍保存相对完整。

此碑除了颜真卿的书法价值外,还有佐证历史的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以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实用性大于艺术性,今人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其作品有些不妥,不若历代书家、鉴赏家从书写临摹方面来评议的题跋客观具体。

他们是否被自己时代所崇尚的审美观念影响,也可以从题跋中探究一二。

不同的审美接受者因其自身的经验、阅历等方面的不同,会对同一个审美主体产生不同的感觉。

对于审美接受者而言,有权利选择是否喜欢书法、是否喜欢颜真卿,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对《多宝塔碑》看法各异,或褒或贬。

其中,部分评论以题跋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有利于后世临习研究,更好地体会《多宝塔碑》书法风格特征。

有人喜欢颜真卿晚期作品的古拙大气,也有人倾慕他早期作品的端庄秀媚。

客观分析《多宝塔碑》的美学价值,结合历代书家题跋了解多宝塔碑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学习、临摹、研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一、技法之美笔法变化之美。

清朝何焯在《何义门题跋》中谓:“颜出于褚而仍还匀整,不可谓之不善变也。

况丰碑与小字不同,上下左右必如造凌云台,称平众木,使轻重无锱铢偏复乃成章法邪?”该题跋指出多宝塔碑笔法变化精妙,端庄秀媚。

以此碑中“不”字的十二种写法来分析,横画左低右高,但每字各有变化,或提按轻重,或长短相宜,每笔收尾皆异,十二个点也各有其姿态。

横细竖粗,以竖为主笔重心,舒展有力,整体端庄沉稳。

左亦在长短、粗细上有所不同。

一成不变的事物会引起审美疲劳,笔画之间的变化则会带给人美感的体验,临摹时体会手指、笔画与笔尖的微妙变化,把同一个字以不同的笔力写出同种端庄风格,便觉趣味盎然。

“鲁公书《多宝塔碑》最窘束,而世人最喜,正如杜少陵诗,住处满卷,而学者徒取其硬涩,此殆曹子建所谓‘兰馨香,人之所嗜,而海畔有逐臭之夫者也。

嗟嗟!世人苦不具只眼,而人语言以评古书,此又曷足以言心赏邪?余故聊为渊泉道破,必且能为我下一转语也。

”明盛时泰所撰《苍润轩碑跋》中也提及“《多宝塔碑》佳处满卷,后人学书者能悟其几分,未能学得笔法精妙处,却谓之不美”。

颜鲁公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是继“二王”后著名书法家。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作品,唐代之初书法仍崇尚魏晋之书法美,从颜真卿始“尚法”。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结合了民间书法、经体、篆隶、“二王”各家之长后所书,虽不及晚期作品笔力雄厚,但可初见其精神。

宋朝朱长文《续书断》评此碑:“遒劲婉熟,已与欧、虞、徐、沈辈笔相上下。

”可谓是相当高的赞赏了。

清王澍《虚舟题跋》中文:“此碑书法腴劲,最有态度。

鲁公书多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颜体以蚕头燕尾、耸肩顿挫为主要特点,观其节选,也可觉笔笔筋道有力、字字端庄平稳。

二、雅俗之辨中国书法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我们也可以从名家的作品中品出其道德理念,甚至书写时的情绪,观鲁公的《祭侄文稿》就会被他的愤懑所触动。

好的书法应同音乐一样,做到雅俗共赏,我们听一首曲子,不论其词,全凭节奏和音调,我们也能产生共鸣,好的书法也应当如此。

了解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不仅要了解笔法、笔力,还要感受字里行间的精气神,字如其人便是说看字与看人的感觉是相通的。

书法与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同,只能通过点画之间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因此,评价书法作品首先要了解书法,才能看到许多旁人看不见的东西。

书法作品之雅可谓其具有观赏性。

现今大众用“始于颜值,忠于才华”评价恋爱中对另一半的感觉,笔者认为此说法也适用于观赏书法作品。

无可否认,人类是视觉动物,婴儿也喜欢与更好看的人相处。

人类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从视觉感官上选择最好看的,然后仔细探究自己所选书法作品之美,若从其中并未发现“才华”,便舍弃这个重新去寻找“颜值与才华”并存的书法。

流传至今历代书家的名作是历代人民筛选出来的,大众眼中的“雅”,是符合不同层次人的审美品味的。

明朝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评此碑云:“此帖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

”《多宝塔碑》整碑排列整齐有序,布白疏略得當,“颜值”颇高,可以满足大众审美。

在研究学习书法的专业人士看来,此碑不仅记录了修建多宝塔的经过,从中还可以探究唐朝佛教观念的传播,佛教的地位以及民众崇尚何种优秀品质。

书法作品的“雅”在于多方面的结合。

鲁公至今在书坛的重要地位是由其书法和人格共同决定的,不能单纯以某个特点来决定整个作品的雅俗。

客观全面地看待分析每一个书法作品,提高自身审美素质,不局限于某个作品、某个时代背景之中,还应结合自己的观帖临摹与生活经验,认真体会作品,为何称雅,雅在何处。

笔者认为,“俗”简单来说就是趋从大众审美,为博大众眼球故意矫揉造作,故不赞同明朝孙《书画跋》中题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此批评虽有其道理,但确实过分严苛。

书法在唐代主要还是作为书写的工具,当时入仕要求之一就是能书,颜真卿书与其谓之俗,不若称其为实用性强。

古代掾史家记录文字,学习模仿《多宝塔碑》写法也是因为其清晰可读,实用性强,若用行书、草书记录,则不伦不类,怕是要贻笑大方。

现代书本、教材中字体也多吸取了颜真卿的楷书笔法,不仅适合读者阅读和学习,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四友斋书论》中记:“正所谓世下最传者,盖鲁公书妙在险劲,而此书太整齐,失之板耳。

”整齐、刻板是此碑的不足之处,但也有其缘故。

《多宝塔碑》记录楚金禅师修建多宝塔碑,立于千佛寺之中,今碑在西安府学。

古人信奉佛教,对神有敬畏之心,故颜真卿此碑严谨刻板,无一懈笔,此原因一。

另楷书又谓正书,特点便是方正平稳,与其他楷书作品相比,可论此优彼劣,或以风格区分,而非与行草论长短,强人所难。

《多宝塔碑》俗,与现代江湖体之俗大有不同,此俗非彼俗,称之为实用性更为准确。

江湖体之俗,完全不顾用笔结构,更似艺术字,以夸张的写作形式或独特的内容被大众所熟知,的确更得大众喜爱。

现代社会写书法的包括两种:一种是未具体学习,不求古法,凭个人感觉喜好所书;一种是专门学习研究书法的,重视书法文化,认真临习创作。

学习书法的人少,专门研究者少之又少,他们不屑于趋从大众审美写艺术字,所做研究只能使极少的那部分人受益匪浅,而使普通没有接触、练习书法的大众望而却步。

江湖体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字体千奇百怪,甚至“书法大师”都被污名化。

有些文章说《多宝塔碑》“俗”本不错,但大众无法分清二者之“俗”有何区别,若一概而论,便有失公允。

所以,称《多宝塔碑》实用性强更为妥帖。

大众对颜真卿早期的书法持不同观点,“第微带俗”便很中肯,鲁公应该也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探索创新,才得以写出后期《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这样的绝世精品,成就一代雄浑大气书法风格。

三、书法遗响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云:“鲁公之书,模楷百代,独此碑后人尤嗜之,几于家有一本矣。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字法差小平易,《多宝塔》近人故学,书家无不收置一本。

”由此题跋可见鲁公《多宝塔碑》之地位,练习正书必了解。

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都是学习颜真卿书法,结合各家所长,成为一代大家。

《多宝塔碑》比较易于初学者把握,几个月便可大致相像,有利于培养初学者的自信心。

而且,多宝塔全文两千多字,是记事文,可读性强,临读几遍可领会其含义,临摹也不易生厌。

20世纪以来,人们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提高,教育理念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有经济能力的长辈也乐意为子女教育投资,以期子女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幼时学习书法,可以磨练心性,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石墨镌华》赵记:“鲁公正书,惟此碑最著,以其字比诸碑稍小,便于展玩耳。

”《多宝塔碑》文原字大小约三厘米,但临摹时可大可小,大不会字体松散,小也不觉拘束,可根据临习者自身书写习惯调整。

好的作品经得住大众和时间的考验,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世代流传,被后人推崇,也必有其过人之处。

马宗霍先生《书林藻鉴》所评:“唐初脱晋为息,终属寄人篱下,未能自立。

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

”《多寶塔碑》是颜体书法形成的转折点,也是楷书变革的开端。

颜体自出现以来,便成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一面旗帜,颜真卿与柳公权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由于颜体端庄深厚,便于题署书丹、撰写官场文书,所以很受士大夫和皇室贵族的青睐,拓本众多。

可见,颜真卿影响了历代书法爱好者。

而且,近年来国学兴盛,书法亦被大众重视,书写者要想客观全面鉴赏每一个书法作品,需提高自身审美素质,观赏、临摹好的书法作品,坚持正确的审美观念,便不至于鱼目混珠、迷失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