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支撑体系监测措施

合集下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一) 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承受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需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实行如下监测措施:(1)监测工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10-15 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丁 2 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 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需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展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在浇筑碌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 30 分钟一次。

在碌初凝前后及碌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进展调整。

监测时间应掌握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碌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序号工程搭设允许变形允许变形预警检查工具立杆弯曲3m<LC1 4m4m<M 6.5m 2水平杆、斜杆的钢偏差< 12mm< 20mm值值/ / 吊线和卷尺管弯曲LV6.5m< 30mm / / 吊线和卷尺3立杆垂直度全高4立杆脚手架高度H 确定偏差< 50mm相对值 V/ / 经纬仪及钢板尺/ /内H/600吊线和卷尺5立杆顶水平位移/10mm8mm经纬仪及钢板尺6支架整体水平位/10mm8mm经纬仪及钢7移立杆根底沉降/10mm8mm板尺经纬仪及钢板尺(4)理。

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 预警值时必需马上停顿浇筑碌,疏散人员,并进展加固处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展检查,按标准底板混凝土强度到达施工强度时方可进展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局部碌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撤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展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4. 相关工程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5.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涉及高支模施工,搭设高度大于8米,或搭设跨度18米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²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

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三、监测目的1. 确保高支模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2.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3. 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四、监测内容1. 支撑体系变形监测2. 支撑体系应力监测3. 支撑体系沉降监测4. 支撑体系倾斜监测5. 支撑体系振动监测五、监测方法1. 支撑体系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变形情况。

2. 支撑体系应力监测:采用应变计、压力传感器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其应力变化。

3. 支撑体系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沉降情况。

4. 支撑体系倾斜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倾斜情况。

5. 支撑体系振动监测:采用振动传感器、加速度计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其振动情况。

六、监测频率1. 施工初期:每天进行监测,直至施工稳定。

2. 施工中期:每周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后期:每月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

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整理和分析。

2. 分析支撑体系变形、应力、沉降、倾斜和振动等数据,判断其安全稳定性。

3. 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八、安全措施1.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 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1. 引言高支模是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模板系统,用于支撑和定型混凝土结构。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支模监测方案,以帮助施工方有效地监控高支模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监测目标高支模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高支模系统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目标如下:•监测高支模的变形情况,包括水平和垂直变形;•监测高支模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高支模的倾斜和扭曲变形;•监测高支模的应力和应变。

3. 监测方法为了实现高支模监测的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监测方法:3.1. 水平测量水平测量是监测高支模水平变形的一种常用方法。

可以使用水平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在施工期间,定期对高支模的水平位移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水平变形。

3.2. 垂直测量垂直测量是监测高支模垂直变形的重要方法。

可以使用垂直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垂直位移进行监测。

同样,在施工期间,定期对高支模的垂直位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的垂直变形情况。

3.3. 倾斜测量倾斜测量可用于监测高支模的倾斜和扭曲变形。

可以使用倾斜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倾斜角度进行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定期测量倾斜角度,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倾斜和扭曲变形。

3.4. 应力和应变测量应力和应变测量是监测高支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使用应力传感器和应变计等仪器对高支模的内部应力和应变进行测量。

定期对高支模进行应力和应变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结果,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应力集中和变形等问题。

4. 数据记录和分析为了监测高支模的运行状态,需要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使用电子记录设备将监测数据自动记录下来,也可以使用手动记录方式将数据记录在纸质记录表上。

记录的数据包括变形、位移、倾斜角度、应力和应变等。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一、前言高层支模工程是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用于支撑模板和楼板的一种结构工程,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在高层支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监测和检测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就高层支模工程监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目的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支模结构安全可靠、质量可控,并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对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形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工程施工中的隐患和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质量。

三、高层支模工程监测内容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形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受力情况,包括支撑力、拉力、压力等;(2) 监测支模结构的稳定性,包括支模梁、支模柱的稳定性;(3)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变形位移、变形速度、变形形态等。

2. 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2)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速度,包括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3)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形态,包括支模板、支模柱的变形形态。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安全状态,包括支模结构的受力、变形、损伤等情况;(2) 监测支模结构的质量状况,包括支模结构的材料质量、工艺质量等。

四、高层支模工程监测方法高层支模工程监测主要采用传感器监测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监测方法:1. 传感器监测方法(1) 采用力学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2) 采用位移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3)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速度进行监测;(4) 采用应变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形态进行监测。

2. 现场检测方法(1) 对支模结构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2) 对支模结构的质量进行抽检,确保材料和工艺符合要求;(3) 对支模结构进行临时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一)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10-15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 20~30分钟一次。

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4)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1/400起拱。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1.简介高支模支架在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工程安全和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监测目标高支模支架的监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支架的变形监测:通过监测支架的变形情况,可以判断支架是否出现了不正常的变形,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支架的载荷监测:通过监测支架承载的荷载情况,可以判断支架是否超载或存在不均匀受力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支架的材料监测:通过监测支架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可以确保支架的材料符合工程标准和要求,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3.监测方法为了实现对高支模支架的监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传感器监测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手段,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支架的变形、位移和载荷等情况。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负荷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3.2 形变测量仪监测形变测量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支架变形的设备,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形变测量仪,可以准确测量支架的变形情况。

形变测量仪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支架的变形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数据采集器或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3.3 监测人员巡查监测人员巡查是一种常规的监测方法,通过派遣专业的监测人员对高支模支架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支架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监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支架的状况。

4.监测频率为了有效监测高支模支架的变形和负荷情况,需要确定适当的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支架的使用情况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高支模支架的监测频率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确定:•在支架初次搭设完成后,应进行初次监测,以获取初始状态下的支架信息,确定基准值。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一)、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高支模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施工员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板进行检查,按规范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施工员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2/1000起拱。

5、上层支架立杆是否与对准下层支架立杆,立杆底部是否铺设垫板。

6、模板支架立杆外侧周围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7、立杆是否有搭接现象,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8、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者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式,是否有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脚底是否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9、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0、高支架四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是否已按方案要求设置拉结点。

11、在浇捣梁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必须随时对高支架进行观测。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方案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方案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一)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10-15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

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4)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1/400起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支模支撑体系监测措施
1、监测点的设置
监测点在每次所浇模架周边布点,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中的要求,进行位移监测时,须按照如下要求设置监测点:
(1)每个支撑结构应设基准点;
(2)在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3)监测点应设在角部及四边的中部位置。

对于板底、梁底支撑,分别在顶层、中部及底层设置监测点,沿高度方向,具体设置方法为:顶层的监测点设置在自顶部数第二排水平杆平面内,中部监测点设置在立杆中部位置附近的水平杆平面内,底部监测点设置在从底部扫地杆以上的第二排水平杆平面内。

监测点布置详见附图:
2、监测仪器设备和人员的配备
(1)监测仪器设备
(2)人员配备
根据监测工程量及测量的需求,配置测量人员四名,两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分析及处理每天的监测数据。

3、监测方式方法及预警值要求
设置基准点,可在周边已拆模、沉降稳定的墙柱上涂红漆作为标记,利用水准仪进行沉降测量,对于垂直度变化的监测,可在利用支架立杆上端的点位采用挂钢丝垂球的办法进行监测。

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的要求,相应预警值要求如下:
其中H为支撑结构高度
在进行内力检测时,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要求,其测点布置宜符合如下规定:
(1)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中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2)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的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3)高度区间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4、监测频率
(1)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要求,位移监测频率不应少于每日1次,内力监测频率不得少于2小时一次。

(2)其他要求:
支撑架变形观测共分三个阶段,频率为每天一次。

1)脚手架搭设好以及未上模板钢筋时;
2)模板铺设完成以及钢筋绑扎完成时;
3)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不间断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