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颌下腺肿瘤
【读片时间】第0475期:颌下腺区淋巴瘤

【读片时间】第0475期:颌下腺区淋巴瘤颌下腺区淋巴瘤【临床资料】男性,64岁。
右颌下区无痛性肿物1月余,如枣大小,近几天来感觉肿物生长加速。
B超:淋巴结可能。
图1颌下腺区淋巴瘤ABCDEF【影像学检查】A.B.CT平扫右侧颌下腺后外方见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坏死区,未见明显钙化灶。
病灶边缘光整,与颌下腺之间分界尚清;C?F.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环形中等程度强化,与周围肌肉强化程度相仿,内侧可见新月形无强化坏死区,冠状位显示更为清晰,颌下腺可见外压性凹陷【最后诊断】淋巴瘤(术后病理)。
【诊断要点】淋巴瘤(lymphoma)是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全身性恶性肿瘤。
病理组织学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HD多见,占2/3,NHL占1/3。
HD的发病年龄以20?30岁和60?80岁多见;NHL主要见于青少年,其次为老年人,常为无序跳跃式发展。
颌下腺区淋巴瘤是淋巴瘤全身侵犯的一部分,多见于成人,多为HD,既可以是单纯的淋巴结病变,也可是单纯的淋巴结外病变,有时可以同时累及淋巴结与结外的病变。
1.临床表现:临床多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肿块为首发症状,常为双侧侵犯,病灶大小不一。
除了颈部的症状及体征外,还有肝、脾等部位病变,以及诸如发热、盗汗、消痩等全身症状。
2.CT表现:1)成人颈两侧对称或单侧的结节状占位。
2)病灶小时平扫密度多较均匀,多呈圆形、类圆形,与周围肌肉密度相仿,边界清晰。
3)当病灶增大时,其内可以发生坏死而呈低密度,对周围组织可有外压改变。
4)多个淋巴结增大可以融合成块,病灶内一般没有钙化。
5)CT增强时,淋巴瘤的强化程度既可以等于周围肌肉组织,也可以高于或低于肌肉组织,以前者最多见。
6)中央有坏死的病灶呈规则或不规则环状强化。
3.MRI表现:呈长T1、等或长T2表现,边界清晰,增强时呈轻中度强化。
【分析思路】诊断依据:1.患者为男性,64岁。
下颌下腺肿瘤

临床特点
•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好发于30~50岁患者,女性稍多。肿瘤具 有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旳特点,常为单发,病程长者可发生恶变。 患者临床体现无明显特异性,多体现为颌下无痛性肿块,临床触 诊体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包块,病变质韧或硬,有活动。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旳经典CT体现
• 颌下腺内类圆形或分叶状稍低密度影,边界较清,腺体实质CT 值范围35~46HU;增强时病灶轻、中度较均匀强化,CT 值范围43~68HU;病变具有渐进性强化旳特点;在周围明 显强化旳正常腺体烘托下病灶边界清楚。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旳不经典CT体现
• ①腺体外型病变:颌下腺多形性腺瘤依肿瘤与颌下腺旳位置关系 可分为腺体内型及腺体外型,前者肿瘤位于颌下腺内部或周边三 分之二为正常腺体包绕,多数病变为腺体内型;后者肿瘤位于颌 下腺周边,局部与颌下腺相连或无明显相连,为不典型表现。
01
基 本 概 念
病因尚不明确。环境及生活习惯对肿瘤旳发生有主 要影响,机体旳内在原因在肿瘤旳发生发展中也起 主要作用,如遗传、内分泌与免疫机制等。
02
临床体现、解剖
02
临 床 表 现 、 解 剖
主要临床体现为颌下肿块、疼痛、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早期 颌下区有缓慢生长旳肿块,无痛性肿块多为良性。中晚期颌下腺肿瘤 造成疼痛不适,舌神经受累出现半侧麻木,舌下神经受累影响舌运动, 累及翼内肌出现张口受限,面神经下颌缘支受侵伴口角歪斜。晚期肿 瘤可穿破皮肤或黏膜,黏液表皮样癌破溃或不恰当旳切开或术后可溢 出黏稠黏液等。
术前3d用洗必泰溶液漱口,清洁口腔
什么是腮腺肿瘤?腮腺肿瘤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腮腺肿瘤?腮腺肿瘤该怎么治疗?关于《什么是腮腺肿瘤?腮腺肿瘤该怎么治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颌下腺常见的疾病是肿瘤,漫性或炎症反应,腺管软管系统阻塞等。
一些本身免疫系统疾病也可能侵及颌下腺,比如舍格伦综合症。
那麼颌下腺肿瘤该怎么治疗呢?颌下腺肿瘤颌下腺肿瘤是最普遍的颌面肿瘤之一。
它发病藏匿,初期没有症状。
很多人是在洁面或是洗头发的情况下一不小心触到的。
当肿瘤造成面部不对称时,其现有非常大的容积了。
幸运的是,颌下腺肿瘤80%是良好肿块。
悲剧的是,控制小表情的三叉神经从脑部出去后,越过颌下腺,再进到小表情肌内。
颌下腺肿瘤通常和三叉神经关联密不可分。
手术中怎样尽可能保存三叉神经,迫不得已摘除神经后怎样立即修补是颌下腺肿瘤摘除的关键点之一。
实际上,在群体中两侧颌下腺肿瘤十分罕见,最普遍的是双侧颌下腺淋巴瘤,而这类病症常见于长期抽烟的老年人(来看这只小猴子班级很大)。
假如大伙儿触到自身在这个部位有硬块,尽量当心,请找技术专业外科医生检查。
颌下腺肿瘤的医治颌下腺肿瘤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主导。
这一手术治疗并不容易。
控制我们小表情的三叉神经在颌下腺内历经,颌下腺肿瘤正好也在这个部位(图6)。
处理方式不正确非常容易导致面神经损伤,造成不能修复的面瘫,手术治疗侧双眼闭不了,嘴角倾斜(图7)。
颌下腺肿瘤手术医治的重要颌下腺手术治疗的关键是:维护三叉神经,另外详细摘除肿瘤。
怎样减少面神经损伤风险性呢?三叉神经十分细微,非常容易弄伤。
专科医生最掌握颌下腺区和三叉神经解剖学,相互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技术性,术中可更强鉴别和分离出来三叉神经支系。
手术治疗方法也很重要。
即便颌下腺肿瘤容积巨大,在专业医生标准医治下,一般可以保存三叉神经作用,恢复过来面型。
颌下腺混合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颌下腺混合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导语:颌下腺混合瘤是不太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症状一般都是不太容易发现的,因为没有疼痛感,但是如果及时的发现不了,颌下腺混合瘤就会迅
颌下腺混合瘤是不太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症状一般都是不太容易发现的,因为没有疼痛感,但是如果及时的发现不了,颌下腺混合瘤就会迅速的在全身恶化,会迅速的增长,还是蛮可怕的一种疾病,那么颌下腺混合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症状
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1.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
2.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3.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
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其间有较软的结节。
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
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
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治疗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
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
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读书笔记】颌下腺常见两种病变CT表现

【读书笔记】颌下腺常见两种病变CT表现一、颌下腺结石1.临床概述由于涎腺滞留、细菌感染和异物的存在,导管或腺体内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并增大形成结石。
本病有与进食相关的腺体肿大和剧烈胀痛;进食后,症状逐渐缓解,可有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病史。
2.CT表现颌下腺导管走行区可见致密的高密度结节,近端导管扩张,颌下腺可以由于炎症肿胀,也可因反复慢性炎症而萎缩。
二、颌下腺恶性肿瘤1.临床概述颌下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低,但种类繁多,平均发病年龄大于良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其中颌下腺腺样囊性癌发病率最高,50%可发生转移;临床表现:颌下腺肿大,肿块质硬。
2.CT表现CT影像可见等密度肿物,密度可不均匀,少见钙化;肿物常因与正常颌下腺分界不清,缺少密度差别而显示不清;病灶可仅表现为颌下腺肿大。
CT增强扫描有利于确定肿物范围,显示肿物对邻近结构的侵袭,肿物多不均匀强化;可伴有邻近淋巴结转移。
3.鉴别诊断①颌下腺良性肿瘤: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无淋巴结转移,但与低度恶性肿瘤不易区分。
②颌下腺炎症:颌下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可伴有结石,结合反复发作的炎性病史和临床表现容易鉴别。
4.注意颌下腺作为第二大涎腺,与腮腺相似,其疾病种类繁多,可以发生多种良、恶性肿瘤。
很多颌下腺恶性肿瘤体积小,CT表现边界清楚,中等强化肿块,非常容易误诊为良性肿瘤。
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初艳龙所读书籍:《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原著主编:高艳、郭锬、张璋>>>>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专注于口腔颌面部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其中,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类型、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类型口腔颌面部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无侵袭性,往往局限于原发部位,不易产生远处转移。
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口腔纤维瘤、口腔腺瘤等。
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可能迅速生长,并对周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能够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
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黏膜下型腺样囊性癌等。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方法1. 临床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首先依赖于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口腔颌面部,检查肿块的位置、形态、质地等特征。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结构图像,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关键。
医生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别、分级及预后。
该检查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学专家来解读。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策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策略往往需要结合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来确定。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完整地清除肿瘤,同时保留正常组织结构。
对于大型或侵袭性肿瘤,有时需要切除相邻组织器官。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适用于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或者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以达到控制和消除肿瘤的目的。
颌下腺肿物个案护理

01
颌下腺肿物的概述
颌下腺的位置和功能
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舌下腺 上方
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多种酶, 有助于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颌下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颌下腺还具有调节口腔湿度和清 洁口腔的作用
颌下腺肿物的分类
良性肿物:包括淋巴结肿大、脂肪瘤、血管瘤等 恶性肿物:包括淋巴瘤、转移性癌、肉瘤等 混合性肿物:包括淋巴结炎、脂肪肉瘤等 未确定性质的肿物: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04
颌下腺肿物并发症 的预防和护理
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
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扩散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煎炸等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
呼吸道梗阻的预防和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
预防感染:加强 口腔护理,防止 感染扩散
饮食准备:指导患者在手术前禁食、禁水,以减少手术中的风险。
皮肤准备: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感染。
药物准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必要的药物,如抗感染药、止痛 药等。
器械准备: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
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 命体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保持正确的体位 :避免仰卧位, 采取半卧位或侧 卧位
及时处理:如出 现呼吸道梗阻症 状,应立即采取 措施,如吸痰、 气管插管等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感染: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细菌 感染
神经损伤:避免过度牵拉神经, 减少损伤风险
颌下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进展

颌下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进展颌下腺肿瘤是指在颌下腺内生长的肿瘤,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
颌下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分泌的液体能够在口腔内帮助消化食物。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颌下腺可能会出现肿瘤,其危害不容小觑。
本文将从颌下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进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颌下腺肿瘤的临床表现颌下腺肿瘤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很难引起患者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颌下腺肿瘤的首发症状是颌下区域的肿块。
这个肿块可能会持续增大,也可能会不断缩小。
当肿块较大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压迫感或疼痛感。
此外,患者在进食或说话时,颌下腺可能会分泌更多的唾液,进而导致唾液分泌不畅或口干舌燥等症状。
颌下腺肿瘤的进一步症状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而有所不同。
良性颌下腺肿瘤不会引起恶性肿瘤的一些典型症状,例如麻木、疼痛、不适等等。
然而,恶性颌下腺肿瘤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的转移性肿瘤、口唇疱疹等症状。
二、颌下腺肿瘤的诊疗进展在现代医院中,颌下腺肿瘤的诊断方法已经非常成熟。
开始诊断时医生可能会通过乳突下颌下腺触诊或伸舌试验等简单的检查来确定肿块的存在。
在这一基础上,医生可能会进行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进一步了解肿块的性质。
如果肿瘤显示出恶性的倾向,医生可能会开展颌下腺小体病毒或颌下腺癌淋巴清扫等手术。
这些手术可以有效地摘除肿瘤和发现肿瘤的恶性性质。
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采用微创手术。
由于它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缩短恢复期和降低治疗成本,并由于在愈合过程中,不会影响美观的颏下区域造成明显的残留疤痕,因此更受越来越多患者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颌下腺肿瘤治疗方式——对该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较小,并且该技术在治疗指导和术中操作技巧方面更有精确性,因此也受到医生的高度认可。
总的来说,颌下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要比其他样本有所不同。
在诊疗方面,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使得医生的诊断能力更为准确,这些都为颌下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基础,特别是更为强大的微创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等方式的出现,为患者开展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了解颌下腺肿瘤
全面了解颌下腺肿瘤
文:卢旭光医生
颌下腺是什么?
颌下腺是我们的大唾液腺之一。
唾液腺是分泌口水的腺体,人体共有三对大唾液腺和无数的小唾液腺。
颌下腺,顾名思义,位于下颌下方。
正常颌下腺的体积约为8-10cm3。
颌下腺肿瘤是如何检查和诊断的?
临床医学看病的基本思路是检查—诊断—治疗。
其中检查中最不可缺少的是物诊,也就是医生直接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望触叩听”。
医生亲自
检查患者是诊断中最重要的环节。
越有经验的医生,在体格检查阶段收集的信息越多。
在体格检查完成后,再需要各种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的目标是积累更多的证据,更准确的判断疾病性质。
这就像是警察抓小偷,有经验的警察能够看出人群中可疑的犯罪分子,但仅凭感觉不能抓人,必须找到证据才能实施抓捕。
回到颌下腺肿瘤这个话题。
通常的诊疗流程如下。
首先发现的是颌下有个肿块,以这个理由来找医生。
表现为颌下肿块的疾病有很多,医生要如何判断呢?
首先要做的是临床检查,观察肿块的位置,触诊它的大小和硬度,看看是不是活动,压一压看会不会疼。
此时,能够判断的只是颌下区有个肿瘤,可能是颌下腺的肿瘤。
其他信息都是凭借医生经验的猜想,并不准确。
此时,需要更多证据来支持。
辅助的影像诊断手段有B超、CT和核磁,三者都可选。
其中B超价格最低、没有放射性,是最常用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辅助确认肿瘤是否位于颌下腺内部。
如果肿瘤位于腺体内部,就可诊断为颌下腺肿瘤。
到这个阶段,我们得到的信息是颌下区有个肿瘤,肿瘤在颌下腺内部,以及较为精确的肿瘤体积。
其他都还只是猜测。
对于一般的肿瘤来说,此时应该先取小块肿物送检查,初步判断肿瘤性质,再来决定手术方案。
而颌下腺肿瘤位置深,取活检要破坏腺体和瘤体,容易造成肿瘤细胞扩散到外部,所以常规不取活检。
那么,现在就唯有直接手术了。
颌下腺手术如何进行呢?
颌下腺肿瘤的手术方法目前只有一种,就是将腺体和肿瘤一起切除。
这个手术并不简单。
颌下腺手术只能自颈部切口完成。
皮肤切口必然会形成瘢痕。
因
此,如何将手术切口设计的最小?如何缝合才能有效控制瘢痕?这些都是考验医生水平的关键因素。
颌下腺附近有三根重要的神经,分别是面神经下颌缘支(控制下唇运动),舌神经(支配舌前部感觉),舌下神经(支配舌运动)。
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神经功能。
面颈部血管丰富,又有面动静脉自颌下腺表面或内部经过,正确有效的处理这些血管是保证术后安全的重点。
颌下腺切除是适合以日间手术模式实施的颌面外科手术之一。
我们今年开展的颌下腺切除手术全部是日间手术,手术当日出院,将治疗给患者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颌下腺切除手术的日间手术流程:
门诊检查确诊,完善手术前检查。
麻醉医生评估,预约手术时间。
按照约定时间空腹来医院,实施手术。
手术时间通常在一小时以内。
术后观察数小时,恢复良好后,当天回家。
预约次日门诊复查换药,一周复诊拆线。
病理诊断最重要。
一般在手术后一周左右,病理科医生会提供肿瘤的病理报告。
只有到这个阶段,我们才能真正明确的做出诊断。
如果是良性肿瘤,到此治疗完成。
但如果不幸是恶性肿瘤,就还要追加治疗。
可选的方法有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放疗和化疗。
医生会根据肿物性质做出适当的建议。
术后瘢痕明显吗?
精细的缝合技术是控制瘢痕的最有效手段。
个别患者瘢痕增生明显,术后半年再次评估,必要时可以再修整。
切除一侧颌下腺会不会口干?
单个颌下腺分泌的口水量约占全部腺体的7.5%左右。
切除单个腺体后,其他腺体可以代偿这部分工作,不会有口干的问题。
活动的颌下腺肿瘤一定是良性吗?
医学的问题极少会有绝对的答案。
即使是完全无痛性的活动肿块,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风险。
最终病理结果是诊断良恶性的金标准。
一般来说,颌下腺肿瘤的良恶性比例为1:1。
[本文转自知乎@卢旭光,旭光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及正颌外科首席专家.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