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

合集下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第二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

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临床分为三型,即单纯型、骨疡型或胆脂瘤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一、非手术治疗引流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

局部抗生素滴耳剂。

炎症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二、手术治疗1. 中耳有息肉或肉芽,或耳镜下虽未见息肉或肉芽,而经药物正规治疗无效,CT显示乳突病变明显,应做乳突开放术与鼓室成形术。

2. 中耳炎已完全吸收遗留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者,可行单纯鼓室成形术。

3. 对于骨疡型引流不畅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宜早实行乳突根治术,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

预防并发症。

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和听力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三、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外伤史、家族遗传病史。

(2)生活方式、吸烟史及饮酒史。

(3)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心理、社会、听力下降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4)过敏史、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如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精神类等特殊药物)。

(5)活动能力,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6)全身皮肤状况(7)精神状况:有无因为疾病产生的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

(8)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评估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2)耳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

(3)耳道流脓情况。

(4)听力减轻程度及咽鼓管功能。

(5)有无眩晕、恶心呕吐。

(6)有无面瘫表现、共济失调、偏瘫。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六07.0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六07.0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风险。
护理方法
保持患耳干燥
避免耳朵进水,尤其是在游泳 、洗澡时要注意保护耳朵。
按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包 括抗生素和滴耳液等。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观察病情变化
如发现耳痛、流脓等症状加重 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
避免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 淡。
通过X线、CT或MRI等 影像学检查,观察中耳 结构是否有异常或病变。
对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 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 菌种类和抗生素敏感性。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病程超过6周以上。
中耳持续流脓,脓液呈黄色、 粘稠或稀薄状。
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 症状。
符合上述症状,且通过耳镜检 查、听力测试、影像学检查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六07.06慢性 化脓性中耳炎
目录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概述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预防与护理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预后与转归
0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 耳部疾病,主要是中耳黏膜、骨 膜或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手段确诊。
鉴别诊断
01
02
03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起病,病程短,脓液 粘稠,常伴有高热、头痛 等全身症状。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以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 听力下降较轻,无头痛等 伴有出血、恶臭等 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骨 质破坏。
0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 疗
药物治疗

细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指南

细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指南

细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指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耳科疾病类型,该病症主要是指中耳黏膜与骨膜之间出现慢性的化脓性炎症反应。

患者一旦发生中耳炎症之后,在中耳腔室以及鼓室都会出现少量的积液,同时积液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化脓等问题,如果无法及时治疗,那么势必会导致患者的听力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影响。

现如今,在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治疗时,手术是比较常见的手段之一,而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护理有何意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目前较为常见、容易引发的一种耳科疾病,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时,治疗方法不够科学,所以逐渐感染而引起,患者经常会出现耳内长时间或者间接性流脓等临床表现,如果治疗不够及时,那么势必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利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但是在手术时,如果缺少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手术效果受到不良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具有实质性意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如何护理?手术前期护理:由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症的特殊性,患者在患病之后的听力会不断下降,对其自身的内心世界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同时患者自身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就会产生出来紧张、焦虑等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甚至还会过分的担心手术效果。

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开导以及安慰患者,与患者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详细的向患者解释有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帮助患者更加详细的了解手术治疗方法,促使双方的信任度得到强化,引导患者更好的面对病症和治疗。

与此同时,在手术之前,要叮嘱患者及时做好耳朵、头发等相关部位的清洁,特别是提前清洗耳朵,将耳廓周边的头发全部都清除,一般范围在5至7cm即可,避免对手术进程带来干扰影响,同时还要利用酒精消毒患者的耳朵病灶区皮肤。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三)出院指导
• (1)预防受凉、感冒、勿用力打喷嚏、擤鼻,以 免气流将移植的鼓膜吹脱。 • (2)半年内避免乘坐飞机、高速电梯及潜水,以 免影响鼓膜愈合。 • (3)洗头时注意避开切口,用棉球堵塞外耳道口, 防止污水进入耳内。不要用棉签、火柴杆挖耳。 • (4)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及时复查,如果感 觉耳内有痒感、疼痛、流水或流脓及时就诊。
(二)术后护理
• 3、病情观察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观察切口敷料外观 渗血、渗液情况;有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渗 血、渗液的颜色、量。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药等。术 后护理
(二)术后护理
• 4、并发症护理 • (1)面瘫:观察有无口角歪斜,不能闭眼、皱眉、 鼓腮、吹口哨等面瘫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 • (2)眩晕、恶心及呕吐;告知术后出现轻度头晕、 恶心、呕吐属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步好 转。眩晕症状重者,遵医嘱予抗眩晕、呕吐等对 症处理。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减少陪护探 视。 • (3)颅内高压;观察患者有无高热、剧烈头痛、 喷射样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遵医嘱予相应处理。
TONGLING MUNICIPAL HOSPITAL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围手术期护理
一、概述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常合并慢性乳突炎,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病情发展可引 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二、临床表现
• 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严重者骨质破坏,鼓室 内长有肉芽、息肉、胆脂瘤。
三、治疗原则
• 去除病因,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清除邻近器官的炎症。畅通引流, 控制感染,清除病灶,负压吸出病灶内脓液,清除外耳道或鼓室内肉 芽或息肉。骨疡型保守疗法无效者、胆脂瘤型必须行中耳乳突手术, 以彻底清除病灶,重建听力。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发表时间:2016-02-19T16:38:26.737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作者:陆雅萍[导读]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127-0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多为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手术治疗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护理干预的质量与效率也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根治使病情迁延发展造成,常累及粘膜下层、耳粘膜以及骨膜等,主要包括单纯型、骨疡型以及胆脂瘤型等三种类型。

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耳流脓、骨膜穿孔以及听力下降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大病症,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出现颅内外并发症,甚至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方法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尽可能的保留外耳道和中耳的生理结构和听觉功能[1]。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单纯乳突切除术、经典乳突根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切除伴鼓室成形术、耳道径路上鼓室切开伴外侧壁重建术、乳突腔缩窄术、鼓膜成形术以及听骨链重建术[2]等。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并发病_耳鼻喉科学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并发病_耳鼻喉科学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学比较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需氧菌
厌氧菌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属
消化链球菌 多形杆状菌属
梭菌属 拟杆菌属
克雷伯杆菌属
耳溢液:
临床表现
➢ 间断或长期持续不停,再感染时耳溢液发作或增多
➢ 分泌物为粘液脓,或稀薄或粘稠,偶可混有血液
预防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 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
吸道感染。 广泛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概述
临床表现——检 查
耳部触诊 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并发乳突炎者乳突皮肤肿胀,潮红,耳后沟可消 失。
听力检查 呈传导性聋。 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穿孔
后血象渐趋正常。 颞骨CT:乳突炎患者可见乳突含气量减少,有时
可见液气面。
鉴别诊断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耳内疼痛,耳廓牵 拉痛明显。外耳道口和耳道内肿胀,鼓膜表面炎 症轻微或正常。一般听力正常。
治疗——药物治疗
全身使用抗生素:炎症急性发作时,可全 身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滴耳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 液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1、使用棉签及吸引器 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及干痂。2、忌用耳毒性 药物滴耳。3、脓液多或穿孔小,忌用粉剂。 4、忌用腐蚀剂。5、滴耳液尽可能与体温 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科普知识课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科普知识课件
面神经麻痹:中耳炎可能导致面神经损 伤,引发面部肌肉麻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 症
听力损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会导致持续性的耳聋。
如何预防慢性 化脓性中耳炎
如何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 炎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朵清洁,勿乱挖 耳。 避免冷空气刺激:避免长时间待在冷风 中、频繁冷热交替的环境。
如何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 炎
及时治疗急性中耳炎:合理使 用持续性感染疾 病,需及时治疗。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可根据具体病情选 择。
总结
注意预防以减少患病风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慢性化脓性中 耳炎的成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成因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
中耳炎发作:未完全治愈的急性中耳炎 可能进一步演变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成因
其他因素:免疫功能低下、气 候变化、外界环境污染等。
慢性化脓性中 耳炎的治疗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物等进 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情或反复发作的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例如鼓室成 形术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方法
护理与预防:保持耳部清洁、 避免有害因素等。
慢性化脓性中 耳炎的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 症
唇腭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孕期发作 可能增加唇腭裂的风险。
慢性化脓性中 耳炎的科普知
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成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如何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总结
什么是慢性化 脓性中耳炎
什么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定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 种中耳黏膜慢性感染的疾病。

医院知情同意书-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知情同意书

医院知情同意书-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知情同意书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
1)、术中麻醉意外、呼吸心跳骤停,发生脑梗及心梗
2)、术中出血,必要时输血,中止手术
3)、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4)、术中、术后面瘫,术后味觉下降
5)、术中为完全清除病变,必要时剪断鼓索神经或摘除部分或全部听骨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我理解根据我个人的病情,我可能出现以下特殊并发症或风险: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操作方式、此次操作及操作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操作的相关问题。
6)、术中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
7)、术后听力下降,或者不提高、全聋
8)、若行鼓膜修补,移植物不成活
9)、术后眩晕
10)、术后不干耳
11)、耳廓畸形
12)、术后原有疾病加重
13)、术中、术后出现罕见并发症
14)、必要时送病理,病理为其它
15)、切口麻木、瘢痕形成
16)、移植物脱出
17)、颅内并发症:脑水肿、脑积水、脑膜炎、脑脓肿、气脑及脑血管意外
手术目的在于清除病变组织,避免各种颅内并发症,根据条件进行功能重建。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

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

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

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

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病因:慢性中耳炎可由急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机械性创伤,热灼性和化学性烧伤及冲击波创伤所致.根据穿孔类型,可分为两大类:(1)由紧张部良性的中央性穿孔,和(2)由较危险的鼓膜紧张部边缘性或松弛部的上鼓室穿孔所引起.病理:鼓膜中央性穿孔指在穿孔边缘和骨性骨沟之间还有一些鼓膜组织存在.这类穿孔可导致传音性聋.上呼吸道感染或因洗澡,游泳而使水进入内耳时,可使慢性中耳炎加重.常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导致无痛的,脓性并有臭味的耳漏.持续性恶化可形成耳息肉(肉芽组织可经穿孔而脱垂至外耳道)和中耳破坏性病变,如砧骨长突的坏死.耳息肉是一项严重的体征,几乎不变地可伴有一种良性肿瘤,即胆脂瘤的存在.松弛部的上鼓室穿孔可经穿孔导入上鼓室.边缘性穿孔常见于紧张部后上方,穿孔边缘与骨性鼓沟之间无鼓膜组织残存.边缘性穿孔是由急性坏死性中耳炎产生,它破坏大面积的鼓膜,包括鼓环和中耳粘膜.这类穿孔如中央性穿孔那样可伴有传音性聋和耳漏转甚.与中央性穿孔比较,边缘性穿孔更易产生诸如迷路炎,面瘫和颅内化脓的并发症.松弛部和边缘性穿孔常与胆脂瘤有联系.在急性坏死性中耳炎愈合过程中,残余的粘膜上皮层和外耳道复层鳞状上皮可移行以覆盖裸露的区域.一旦复层鳞状上皮长入中耳,它开始脱屑并堆积形成胆脂瘤.胆脂瘤也可为松弛部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的增生,松弛部或紧张部鼓膜的进行性内陷和中耳长期感染产生的鳞状上皮化生所形成.上皮脱屑以同心层方式不断地扩大堆积,以及上皮的胶原酶破坏周围的骨组织.胆脂瘤可在耳镜检查时见到中耳内有白色的脱屑,以及邻近穿孔边缘的外耳道有骨质破坏而被识别.其他未被疑及的胆脂瘤骨质破坏,可被CT显示.耳息肉常伴有胆脂瘤.胆脂瘤的存在,特别是伴有松弛部的穿孔,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如化脓性迷路炎,面瘫或颅内化脓).症状:耳漏是最常见的症状,耳漏性质由水样到黏稠恶臭皆有。

有的病人是持续性耳漏,有的则偶而耳漏。

重听也是重要症状,一般若骨传导正常(指内耳听觉机能良好),仅20至30分贝的传导性听力障碍,病人多能适应社会生活。

然而长期的慢性中耳炎,在反复流脓后,细菌的毒素或耳药物中之耳毒性物质都可能经由耳圆窗膜渗入内耳,而渐损害内耳听觉机能,形成混合型听力障碍。

此时病人会渐感觉听力不足。

中耳黏膜与听小骨损害后,听力也会为善。

耳呜也是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长期的病例。

病人常因耳呜才来就医,然而一旦发生耳鸣,便很难治好它。

晕眩也是常见的症状,多数是发炎现象侵入迷路所引起,总之,一位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如不接受治疗,可能会偶而或反复流脓,可能会发生耳呜,听力可能随时间愈来愈差,且中耳黏膜与听内、骨可能愈来愈受损。

体征:耳漏是最常见的症状,耳漏性质由水样到黏稠恶臭皆有。

有的病人是持续性耳漏,有的则偶而耳漏。

重听也是重要症状,一般若骨传导正常(指内耳听觉机能良好),仅20至30分贝的传导性听力障碍,病人多能适应社会生活。

然而长期的慢性中耳炎,在反复流脓后,细菌的毒素或耳药物中之耳毒性物质都可能经由耳圆窗膜渗入内耳,而渐损害内耳听觉机能,形成混合型听力障碍。

此时病人会渐感觉听力不足。

中耳黏膜与听小骨损害后,听力也会为善。

耳呜也是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长期的病例。

病人常因耳呜才来就医,然而一旦发生耳鸣,便很难治好它。

晕眩也是常见的症状,多数是发炎现象侵入迷路所引起,总之,一位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如不接受治疗,可能会偶而或反复流脓,可能会发生耳呜,听力可能随时间愈来愈差,且中耳黏膜与听内、骨可能愈来愈受损。

诊断:长期耳流脓伴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鼓膜穿孔多在紧张部(单纯型),少数位于松弛部(胆脂瘤型)。

后者乳突摄片显示骨质破坏。

较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如耳源性脑脓肿等。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内科疗法与外科疗法。

内科疗法包括局部治疗与药物治疗,其目的在使发炎状态的中耳成为无发炎状态,或可使流脓耳成为干燥耳,但须知许多干燥耳仍有中耳发炎现象。

内科疗法不能矫正中耳在结构上的损害,如鼓膜破洞,听内、骨缺损等。

内科疗法仅能使部分病例由发炎状态进入无发炎状态。

中耳结构上的损害须由外科疗法重建、部分中耳发炎病例也须外科疗法才能去除发炎病社。

因此外科疗法可以同时除去发炎病灶与重建中耳结构。

在慢性中耳炎的治疗上,内科疗法与外科疗法是相辅相成的。

预防:积极防治感冒。

感冒后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

鼻涕可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将手帕放在鼻孔前,轻轻将鼻涕擤出,亦可轻捏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如发夹、绒线针等)挖耳,以免碰伤鼓膜。

最好戒除挖耳的习惯。

对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应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以防转化为慢性。

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

患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病人,须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中耳炎病因症状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

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

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

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

1-2天后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

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

②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

③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

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

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

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焦。

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中耳炎的介绍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

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编辑本段]中耳炎的病理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编辑本段]中耳炎的症状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

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

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

有自听增强。

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

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

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

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

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

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