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强度公式i

合集下载

雨水管计算

雨水管计算

(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 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 ,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 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 ,也可为mm/h 。

设单位时间t 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 ,则其关系为:Hi t=(9-1) 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 表示,单位用(L/s )/hm 2。

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 =l (L/m 2)/min =10000(L/min )/hm 2,可得i 和q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000016760q i i == (9-2)式中 q —降雨强度,(L/s )/hm 2;i —降雨强度,mm/min 。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突发而且降水量极大的降水现象,给城市和农田带来严重
的洪涝灾害。

对暴雨的准确预警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降水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公式来表示。

暴雨强度的定义
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降水量,通常用毫米/小时表示,即在1
小时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量。

暴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暴雨的强弱程度,对暴雨的分类和预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暴雨强度公式推导
暴雨强度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 I = \\frac{1}{t} \\times V $$
其中,I为暴雨强度,单位为毫米/小时;t为单位时间(小时);V为单位面
积上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暴雨强度公式可以帮助气象部门和灾害防治部门进行暴雨预警
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通过监测降雨量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实时的暴雨强度,从而准确地预测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高预警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暴雨强度公式也可以应用于城市防汛工作和农田排水管理中。

在城市排
水系统设计中,合理制定暴雨强度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暴雨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在农田排水管理中,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不同暴雨情况下的排水需求,有助于农田排水设施的设计和规划。

结语
暴雨强度公式是描述暴雨强度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广泛,对暴雨预警和防
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暴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强度公式 (2)

暴雨强度公式 (2)

暴雨强度公式1. 引言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雨水降落的速度。

它在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工程建设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计算暴雨强度对于评估洪水风险、设计排水系统以及预防城市内涝等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和使用此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 暴雨强度公式的背景暴雨强度公式是通过将观测到的降雨量与对应的持续时间进行分析,以推导出雨水降落的速度。

这样的公式通常基于统计方法,将历史降雨数据的分布模式与所关注的持续时间作比较。

3. 暴雨强度公式示例常见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为:I = (P/T) * K其中, - I 表示暴雨强度(mm/h); - P 表示持续时间为 T(小时)的降雨总量(mm); - K 是一个调整参数,常称为折减系数,用以修正统计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实际应用中,K 值的选取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背景和实地观测数据。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地理位置可能会对此参数的选择有所不同。

4. 暴雨强度计算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暴雨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计算。

假设某地区在4小时内共收集到100毫米的降雨量,我们希望计算这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

将示例值代入公式:I = (100/4) * K在这个示例中,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将假设 K 值为 1。

所以,根据计算公式,暴雨强度 I 为:I = 25 mm/h5. 注意事项在使用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质量:准确的降雨数据是计算准确暴雨强度的关键。

所选取的降雨数据应具有足够的覆盖范围和适当的分辨率;2.调整参数的选择:K 值的选取需要基于实际观测数据和特定项目的背景。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地理位置对 K 值可能有不同的要求;3.公式适用性:暴雨强度公式通常适用于特定的范围和条件。

在应用时,应确保公式的适用性,并考虑特定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6. 结论暴雨强度公式是评估洪水风险、设计排水系统以及预防城市内涝等问题所必需的工具。

暴雨强度公式表.

暴雨强度公式表.

暴雨强度公示表(316个城市)说明:若表中没有列出城市,则可用临近城市的公示代替。

资料来自《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2004年2月出版,2008年1月第八次印刷。

表中P、T代表设计降雨的重现期;T E代表非年最大值法选样的重现期;T M代表年最大值法选样的重现期。

用i表示强度时其单位为mm/min,用q表示强度时其单位为L(s•hm2)。

给排水软件相关专业术语:降雨强度rainfall intensity: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毫米/分钟 (或升/秒公顷)表示。

重现期recurrence inerval:经一定长的雨量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其单位通常以年表示。

暴雨强度rainfall intensity:在某一历时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内的降雨体积来表示。

序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q20资料年份及起止年份编制方法编制单位备注1 安徽安庆198251954~1979安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2 安徽安庆191251955~1979解析法同济大学3 安徽蚌埠174241957~1980数理统计法蚌埠市城建局4 安徽合肥186251953~1977数理统计法合肥市城建局5 安徽合肥184251953~1977解析法同济大学6 安徽淮南200261957~198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7 安徽苏州149211959~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8 安徽芜湖188201956~1976(缺1968)数理统计法芜湖市政公司9 安徽芜湖190201956~1976(缺1968)解析法同济大学10 北京北京187401941~1980数理统计法北京市市政设计院适用于P=0.25~10a,P=20~100a另有公式11 北京北京186401941~1980解析法同济大学12 福建长乐180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13 福建长汀2071985~1998 设计研究院册新补充的公式)14 福建崇安218171974~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15 福建东山223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16 福建福安206251966~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17 福建福鼎219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18 福建福清184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19 福建福州179241952~1959,1964~1979解析法同济大学20 福建福州204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1 福建惠安172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2 福建建瓯2001979~1998 设计研究院册新补充的公式)23 福建建阳213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4 福建晋江197111980~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5 福建连城207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6 福建连江205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7 福建龙海212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8 福建龙岩193251966~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9 福建罗源201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0 福建闽侯210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1 福建南安2071980~1998 设计研究院册新补充的公式)32 福建南平199251966~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3 福建宁德218191972~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4 福建莆田197171974~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5 福建浦城202141985~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6 福建泉州185151975~1989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7 福建三明211251966~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8 福建沙县204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9 福建邵武206251966~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0 福建霞浦1971980~1998 设计研究院册新补充的公式)41 福建厦门188371952~198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2 福建厦门182 743 福建仙游225201979~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4 福建永安189251966~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5 福建永春253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6 福建云霄210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7 福建漳平186101981~1990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8 福建漳浦198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49 福建漳州2331963~1988 设计研究院册新补充的公式)50 福建诏安206191980~1998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51 甘肃靖远63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52 甘肃兰州79271951~1977数理统计法兰州勘测设计院53 甘肃兰州7091951~1959解析法同济大学54 甘肃临夏75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55 甘肃平凉93221956~1977解析法同济大学56 甘肃天水100151945~1959解析法同济大学57 甘肃张掖23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58 广东佛山209161964~1979数理统计法佛山市城建局59 广东广州245311951~1981数理统计法广州市市政工程研究所60 广东广州249101950~1959解析法同济大学61 广东海口262201961~1980数理统计法海口市城建局62 广东汕头242 7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63 广东韶关188 8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64 广东深圳259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65 广西百色223191954~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66 广西百色218191954~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67 广西北海266181955~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68 广西北海252181955~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69 广西东兴296121960~1972(缺1961)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70 广西东兴289121960~1972(缺1961)解析法同济大学71 广西桂林221191954~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72 广西桂林214191954~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73 广西河池226171956~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74 广西河池220171956~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75 广西柳州214101963~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76 广西柳州202131963~1975解析法同济大学77 广西南宁255211952~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78 广西南宁239211952~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79 广西宁明230171960~1976简便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80 广西钦州276181955~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81 广西钦州267181955~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82 广西融水248111962~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83 广西融水239111962~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84 广西梧州249151958~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85 广西梧州236151958~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86 广西玉林246171956~1972数理统计法广西建委综合设计院87 广西玉林239171956~1972解析法同济大学88 贵州安顺208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89 贵州毕节164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90 贵州贵阳165131941~1953解析法同济大学91 贵州贵阳180 17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92 贵州罗甸162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93 贵州榕江191 10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94 贵州水城128191958~1960,1963~1978六盘水市城建局95 贵州桐梓169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96 河北保定162231956~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97 河北沧州198171962~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98 河北承德143211963~1983数理统计法(计算机优选)南京市设计院99 河北邯郸176231956~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100 河北衡水151201963~1983(缺1970)衡水城建局刘坤义(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101 河北廊坊177101969~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102 河北秦皇岛162211958~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103 河北石家庄153201956~1975数理统计法石家庄市城建局河北师范大学104 河北石家庄153201956~1975解析法同济大学105 河北唐山155141949~1963湿度饱和差法唐山市城建局106 河北邢台163211956~1976解析法同济大学107 河南安阳167251955~1980数理统计法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108 河南安阳166241956~1979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109 河南济源107191951~1970(缺1957)解析法同济大学110 河南开封145161963~1978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111 河南开封174111963~1964,1967~1970,1972~1974,1977~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112 河南开封173 18法设计研究院113 河南洛阳107 26 数理统计法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114 河南南阳160281952~1979解析法同济大学115 河南平顶山149231954~1977湿度饱和差法平顶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116 河南商丘176201957~1976解析法同济大学117 河南新乡167211959~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18 河南信阳161 25 数理统计法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119 河南许昌178291953~1981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20 河南郑州148271955~1981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21 河南郑州164 26法设计研究院122 黑龙江北安118191963~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23 黑龙江大庆139181964~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24 黑龙江抚远124141968~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25 黑龙江哈尔滨145321950~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26 黑龙江哈尔滨147151957~1971数理统计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27 黑龙江哈尔滨142341950~1983数理统计法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管理局128 黑龙江黑河124221959~1980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29 黑龙江黑河111221959~1980数理统计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30 黑龙江呼玛106261956~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31 黑龙江虎林121211957~1960,1965~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32 黑龙江鸡西117261956~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33 黑龙江佳木斯128231959~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34 黑龙江佳木斯93201957~1979(缺1959、1971、1974)解析法同济大学135 黑龙江佳木斯127 湿度饱和差法中国给水排水东北设计院136 黑龙江漠河89181960~1961,1966~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37 黑龙江牡丹江108271953~1979图解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38 黑龙江牡丹江105271953~1979数理统计法牡丹江市城建局139 黑龙江嫩江123101972~1981数理统计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40 黑龙江齐齐哈尔115331949~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41 黑龙江齐齐哈尔117171964~1980数理统计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42 黑龙江齐齐哈尔99291951~1979图解法中国给水排水东北设计院143 黑龙江同江133151967~1981图解法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144 湖北恩施170 7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145 湖北汉口168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146 湖北汉口166121952~1955,1957~1964解析法同济大学147 湖北黄石194281955~1982数理统计法黄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武汉建材学院148 湖北黄石1861956~1964湖南大学149 湖北荆州151201957~1976解析法同济大学150 湖北老河口148251956~1980数理统计法武汉建材学院151 湖北沙市142201957~1976图解法沙市市城建局152 湖北沙市185201957~1976数理统计法武汉建材学院153 湖北沙市149 20 数理统计法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154 湖北随州146131958~1970湿度饱和差法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155 湖南长沙176201954~1973数理统计法湖南大学156 湖南长沙173201954~1973解析法同济大学157 湖南常德1681961~1980解析法同济大学158 湖南衡阳162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159 湖南益阳159111965~1975图解法益阳市城建局160 湖南株洲171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161 吉林白城110 26 湿度饱和差法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62 吉林长春139251950~1974图解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长春市勘测设计处163 吉林长春141111950~1960解析法同济大学164 吉林长春148581922~1979湿度饱和差法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65 吉林海龙144301953~1982图解法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166 吉林浑江94101967~1981(缺1968、1969、1970、1971、1980)图解法浑江市城建局167 吉林吉林140261958~1983数理统计法吉林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168 吉林吉林143 25 湿度饱和差法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69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区115 18湿度饱和差法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70 吉林四平115261954~1979湿度饱和差法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71 吉林通化191 26 湿度饱和差法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72 吉林延吉110 26 湿度饱和差法吉林省建筑设计院173 江苏常州160261954~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74 江苏淮阴183271953~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75 江苏淮阴200221951~1972数理统计法淮阴市城建局176 江苏连云港172211951~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77 江苏南京181401929~1977数理统计法(计算机选优)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78 江苏南京178401929~1977(有缺年)解析法同济大学179 江苏南通152311949~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80 江苏无锡166181960~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81 江苏徐州175231956~1979(缺1964)数理统计法(计算机选优)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82 江苏徐州187231956~1979(缺1964)数理统计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徐州市城建局183 江苏徐州180231956~1979(缺1964)解析法同济大学184 江苏盐城156261954~1979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85 江苏扬州168201958~1980CRA方法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86 江苏镇江168281951~1979数理统计法(计算机选优)南京市建筑设计院187 江西波阳1966(1961年以前资料)数理统计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88 江西赣州2168(1961年以前资料)数理统计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89 江西赣州176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190 江西贵溪2087(1961年以前资料)数理统计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91 江西贵溪203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192 江西吉安2106(1961年以前资料)数理统计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93 江西庐山1866(1961年以前资料)数理统计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94 江西南昌1957(1961年以前资料)数理统计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95 江西南昌201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196 江西修水2056(1961年以前资料)数理统计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97 江西宜春191 26 湿度饱和差法江西省建筑设计院198 江西宜春144241956~1979数理统计法宜昌市城建局199 辽宁鞍山171231957~1979数理统计法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200 辽宁本溪161271956~1982辽宁省城市建设规划研究院201 辽宁本溪153151956~1970数理统计法本溪市城建局202 辽宁大连132101966~1975图解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03 辽宁丹东152221959~1980数理统计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04 辽宁丹东166311952~1982数理统计法丹东市规划管理处205 辽宁黑山141201956~1980数理统计法锦州市规划设计处206 辽宁锦西173211962~1982数理统计法锦州市规划设计处207 辽宁锦州158241951~1974图解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08 辽宁锦州158281952~1981(缺1958、1960)数理统计法锦州市规划设计处209 辽宁辽阳151221954~1975数理统计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10 辽宁沈阳164261952~1977解析法同济大学211 辽宁沈阳148261952~1977数理统计法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212 辽宁绥中160171956~1982数理统计法锦州市规划设计处213 辽宁营口153211957~1977数理统计法营口市城建局214 辽宁营口143121964~1975图解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15 内蒙包头106251954~1978数理统计法包头市建筑设计院216 内蒙赤峰105241950~1973图解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17 内蒙海拉尔91251950~1974图解法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18 内蒙集宁81151966~1980图解法集宁市市政建设管理处219 宁夏银川58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20 青海西宁541954~1979图解法西宁市城建局221 山东长岛139151964~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222 山东德州186 6223 山东海阳172201959~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224 山东济南181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25 山东济南191311960~1990解析法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26 山东莱阳165201959~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227 山东龙口147201959~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228 山东潍坊178201960~1980(缺1975)数理统计法潍坊市城建局229 山东烟台1481956~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230 山东掖县167161963~1978解析法同济大学231 山东枣庄199151966~1980解析法同济大学232 山东淄博169 淄博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33 山西长治120 27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234 山西大同87 25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参考1985年山西省城镇暴雨等值线图235 山西大同98271956~1982数理统计法大同市城建局236 山西侯马130 26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237 山西侯马114201960~1979图解法侯马市城建局238 山西离石102 15法太原工业大学239 山西临汾109 22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240 山西朔县100 24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241 山西太原121 25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参考1985年山西省城镇暴雨等值线图242 山西太原112281955~1982数理统计法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院防排室243 山西太原10681951~1959(缺1954)解析法同济大学244 山西阳泉123 28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245 山西阳泉147231956~1980(缺1967,1968)数理统计法阳泉市城建局246 山西榆次110 11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247 山西原平123 25法太原工业大学248 山西运城108 25 数理统计法太原工业大学参考1985年山西省城镇暴雨等值线图249 陕西安康104 22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50 陕西安康104221953~1974解析法同济大学251 陕西宝鸡73 20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52 陕西宝鸡61161955~1970解析法同济大学253 陕西彬县100 20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54 陕西汉中84 19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55 陕西商县96 22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56 陕西铜川109 20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57 陕西西安83221956~1977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适用于P<20a,P>20a另有公式258 陕西西安92191956~1974解析法同济大学259 陕西延安90 22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60 陕西宜川142 20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61 陕西榆林110 16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62 陕西子长138 18 数理统计法西北建筑工程学院263 上海上海191551916~1921,1929~1934,1937~1938,1949~1989解析法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气象中心(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64 上海上海198411919~1959数理统计法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65 上海上海196 41 解析法同济大学266 四川成都192 17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67 四川成都191171943~1959解析法同济大学268 四川渡口158111966~1976图解法渡口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69 四川渡口143141966~1976数理统计法渡口市建筑勘测设计院270 四川乐山194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71 四川泸州179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72 四川内江184 7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73 四川雅安203301953~1983(缺1968)数理统计法重庆建筑工程学院274 四川宜宾195 6录的公式275 四川自贡229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76 天津天津178501932~1981数理统计法天津市排水管理处277 天津天津174151939~1953解析法同济大学278 新疆奇台22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79 新疆石河子37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80 新疆塔城59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81 新疆乌鲁木齐24171964~1980数理统计法乌鲁木齐市城建局282 新疆乌苏47 5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83 云南广南177 7录的公式284 云南开远175 云南省设计院285 云南昆明163161938~1953解析法同济大学286 云南昆明158 10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87 云南丽江821959年以前的资料云南省设计院288 云南思茅183 7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89 云南腾冲132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90 云南下关115181960~1971,1975~1980数理统计法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291 云南沾益154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292 云南昭通125 6录的公式293 浙江杭州193371959~1995PIII分布南京法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94 浙江杭州196241954~1977数理统计法杭州市建筑设计院295 浙江杭州187151930~1937,1953~1959解析法同济大学296 浙江湖州210301967~1996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97 浙江浒山177351963~1997年最大值法余姚市城乡工程技术研究所(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 耿贝尔分布298 浙江嘉兴205301964~1993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299 浙江金华181 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00 浙江丽水178301957~1986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01 浙江宁波2331962~1997 法技术研究所册新补充的公式) 指数分布302 浙江宁波207361962~1997年最大值法余姚市城乡工程技术研究所(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 耿贝尔分布303 浙江宁波230301964~1993指数分布直接拟合余姚市城乡工程技术研究所(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 耿贝尔分布304 浙江宁波198181957~1974解析法同济大学305 浙江衢州180381956~1993解析法衢州市建设规划局(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06 浙江绍兴201331963~1995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07 浙江台州202301965~1994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08 浙江温州219301965~1994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09 浙江温州210 6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310 浙江溪口1891960~1997 法技术研究所册新补充的公式) 耿贝尔分布311 浙江余姚203 年多个样法余姚市城乡工程技术研究所(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PIII分布312 浙江余姚179361962~1997年最大值法余姚市城乡工程技术研究所(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 指数分布313 浙江镇海198361962~1997年最大值法余姚市城乡工程技术研究所(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 耿贝尔分布314 浙江舟山191301964~1993指数分布直接拟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4年2月第二版手册新补充的公式)315 浙江诸暨18991953~1955,1957~1962解析法同济大学316 重庆重庆192 8 仍是1973年版手册收录的公式。

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

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

TM=2a q201杭州i=9634.9(1+0.927LgP)/(t+31.546)1.008 (L/s•ha)2322临安i=1307.9(1+0.784LgP)/(t+6.124)0.623 (L/s•ha)2123富阳i=3254.3(1+0.682LgP)/(t+19.584)0.791 (L/s•ha)2144桐庐i=6113.9(1+0.688LgP)/(t+28.149)0.940 (L/s•ha)1945建德i=2746.7(1+0.803LgP)/(t+13.427)0.806 (L/s•ha)2026淳安i=1863.0(1+0.796LgP)/(t+11.470)0.734 (L/s•ha)1847宁波i=16566.6(1+0.856LgP)/(t+32.196)1.113(L/s•ha)2568余姚i=2559.8(1+0.783LgP)/(t+13.474)0.751 (L/s•ha)2279慈溪i=5490.6(1+0.731LgP)/(t+29.767)0.860 (L/s•ha)23310鄞州i=1167.6(1+1.097LgP)/(t+6.536)0.613(L/s•ha)20911奉化i=11320.9(1+0.759LgP)/(t+29.294)1.041 (L/s•ha)24112镇海i=10705.5(1+0.803LgP)/(t+32.135)1.007 (L/s•ha)24813宁海i=2757.0(1+0.645LgP)/(t+15.435)0.710 (L/s•ha)26214象山i=1611.8(1+1.038LgP)/(t+9.823)0.655 (L/s•ha)22915温州i=757.7(1+0.711LgP)/(t+3.528)0.422 (L/s•ha)24316瑞安i=2363.5(1+0.698LgP)/(t+16.298)0.716 (L/s•ha)21917乐清i=1195.4(1+0.675LgP)/(t+10.724)0.538 (L/s•ha)22818永嘉i=1907.0(1+0.687LgP)/(t+14.497)0.616 (L/s•ha)26019平阳i=1147.4(1+0.776LgP)/(t+8.056)0.542 (L/s•ha)23320苍南i=1107.7(1+0.595LgP)/(t+9.571)0.506 (L/s•ha)236城市名称暴雨强度公式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成果表温州市序号所在地区杭州市宁波市21文成i=3035.1(1+0.622LgP)/(t+15.237)0.733 (L/s•ha)26522泰顺i=1575.5(1+0.709LgP)/(t+12.648)0.599 (L/s•ha)23723嘉兴i=1773.8(1+0.675LgP)/(t+10.647)0.655 (L/s•ha)22724海宁i=1683.8(1+1.057LgP)/(t+11.300)0.682 (L/s•ha)21225平湖i=1919.4(1+0.896LgP)/(t+11.574)0.695 (L/s•ha)22226桐乡i=4454.1(1+0.902LgP)/(t+22.984)0.876 (L/s•ha)21027海盐i=4164.0(1+1.287LgP)/(t+18.321)0.900 (L/s•ha)21728嘉善i=5778.3(1+0.848LgP)/(t+28.102)0.877 (L/s•ha)243湖州i=3849.1(1+0.989LgP)/(t+18.862)0.842 (L/s•ha)23030长兴i=1568.5(1+0.951LgP)/(t+9.566)0.643 (L/s•ha)22931安吉i=1940.9(1+0.656LgP)/(t+13.122)0.683 (L/s•ha)21332德清i=838.5(1+0.858LgP)/(t+4.298)0.485 (L/s•ha)22533绍兴i=2939.8(1+0.764LgP)/(t+12.882)0.811(L/s•ha)21334诸暨i=2146.1(1+1.001LgP)/(t+9.867)0.761 (L/s•ha)21135上虞i=6058.7(1+0.658LgP)/(t+17.861)0.945 (L/s•ha)23536嵊州i=8092.3(1+0.822LgP)/(t+22.695)1.026 (L/s•ha)21537新昌i=6524.6(1+0.751LgP)/(t+28.589)0.920 (L/s•ha)22538金华i=1108.6(1+0.947LgP)/(t+3.573)0.616 (L/s•ha)20439兰溪i=7945.6(1+0.787LgP)/(t+23.285)1.038 (L/s•ha)19740东阳i=2121.9(1+0.906LgP)/(t+12.574)0.745 (L/s•ha)20241义乌i=1313.9(1+0.835LgP)/(t+5.129)0.662 (L/s•ha)19542永康i=1124.4(1+0.701LgP)/(t+6.725)0.585 (L/s•ha)20043武义i=1961.9(1+0.674LgP)/(t+11.175)0.728 (L/s•ha)193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嘉兴市44磐安i=3051.6(1+0.798LgP)/(t+18.104)0.782 (L/s•ha)22045浦江i=8468.0(1+0.764LgP)/(t+25.736)1.027 (L/s•ha)20646衢州i=2712.5(1+0.730LgP)/(t+14.823)0.792 (L/s•ha)19947江山i=1454.6(1+0.600LgP)/(t+7.605)0.625 (L/s•ha)21648常山i=3687.2(1+0.611LgP)/(t+16.291)0.844 (L/s•ha)21149开化i=1599.0(1+0.575LgP)/(t+8.387)0.667 (L/s•ha)20250龙游i=4338.5(1+0.859LgP)/(t+18.131)0.904 (L/s•ha)20351舟山i=765.0(1+0.856LgP)/(t+6.650)0.516(L/s•ha)17752定海i=3893.9(1+0.775LgP)/(t+20.151)0.848 (L/s•ha)21053台州i=1654.5(1+0.618LgP)/(t+11.952)0.631 (L/s•ha)22154临海i=28827.8(1+0.655LgP)/(t+49.157)1.165 (L/s•ha)24955温岭i=24822.6(1+0.860LgP)/(t+55.187)1.119 (L/s•ha)24956仙居i=2329.8(1+0.679LgP)/(t+16.142)0.715(L/s•ha)21657天台i=2005.7(1+0.727LgP)/(t+11.781)0.712 (L/s•ha)20958黄岩i=1525.8(1+0.631LgP)/(t+11.208)0.571 (L/s•ha)25559三门i=1727.7(1+0.680LgP)/(t+10.569)0.638 (L/s•ha)23560玉环i=924.0(1+0.862LgP)/(t+5.116)0.509 (L/s•ha)22661丽水i=1265.3(1+0.587LgP)/(t+5.919)0.611 (L/s•ha)20462龙泉i=15672.8(1+0.636LgP)/(t+32.885)1.139 (L/s•ha)20463青田i=1817.0(1+0.662LgP)/(t+8.983)0.676 (L/s•ha)22464庆元i=1081.0(1+0.477LgP)/(t+5.728)0.579 (L/s•ha)18965缙云i=1157.6(1+0.683LgP)/(t+4.400)0.606 (L/s•ha)20266遂昌i=1667.2(1+0.600LgP)/(t+8.592)0.690 (L/s•ha)195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衢州市67松阳i=9151.2(1+0.651LgP)/(t+28.102)1.023 (L/s•ha)205 68云和i=1460.8(1+0.815LgP)/(t+8.551)0.657 (L/s•ha)201 69景宁i=2130.3(1+0.816LgP)/(t+14.445)0.719 (L/s•ha)209。

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

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

成都市中心城区
暴雨强度公式(修订)
近日,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已获成批准,现公告如下:
一、修订后的暴雨强度公式:
()
())mm/min (346.27lg 651.01594.44017.0)(lg 953.0-++=P t P i
式中:i 为降雨强度(mm/min ,毫米/分钟);t 为降雨历时(min ,分钟);P 为重现期(年)。

二、新公式适用于成都市中心城区、温江、郫县、双流、新津及新都,其余周边地区(彭州、都江堰、崇州、蒲江、大邑、邛崃、龙泉驿、青白江、金堂)可参照使用。

三、各相关单位应将其作为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依据,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高标准建设。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

、定义暴雨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一历时降水的体积,以升/ (秒?公顷)(L/ (S?hm2))为单位。

专指用于室外排水设计的短历时强降水(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小于120分钟的降水)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计算城市或某一区域暴雨强度的表达式三、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一般气候变化的周期为10~12年,考虑到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异常,5~10年宜收集新的降水资料,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以应对气候变化。

工作流程:167£(l + ClgP)(+)”cj皐出]强嗖(.单位:L/ tS"hnr))iP—朿现期< 单住*a)it—器水历时(单位1 minJ |一雨力参故{甲位i nim):C-雨力变动参故:L 降水历时慨正参盘min):L駅两衰减虧数:7 =】67£(l + CgP)(f +用= 1674(1 +Cig P)(t+by1•资料处理;2•暴雨强度公式拟合(单一重现期、区间参数公式、总公式) 3•精度检验; 4•常用查算图表编制;5.各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 注意事项: 基础气象资料采用当地国家气象站或自动气象站建站〜至今的逐分钟自记雨量记录,降水历时按 15、20、30、45、60、90、120、150、180分钟共11种,每年每个历时选取 8场最大雨量记录;年最大值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 20年以上,最好有 30年以上资料; 年多个样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 10年以上,最好有 20年以上资料。

统计样本的建立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 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有效资料样本按从 大到小排序排列,并从大到小选取年数的4倍数据,作为统计样本。

年最大值法:选取各历时降水的逐年最大值,作为统计样本。

(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 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年最大值法。

若采用年最大值法,应进行重现期修正)具体计算步骤:一、公式拟合1.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数值逼近法5、10、2•二分搜索法、最小二乘法y = b}+h2 ln(P + C) I;0.25 〜1 年TI: 1〜10年TIT: 10〜100 年•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277()1365(1 + ().466/^) (f+ 11.526严了二、精度检验重现期0.25〜10年平均绝对均方根误差:A;,=' 心冇< 0.05mm/ min< 5叹平均相对勿根误差:r八r-| K斤为理论降水量.R为实际降水量,t为降水历时,□为样本数二一"D斟曰X!二fr -n 沆)4IT 潮屮曰n■■_H H 6E»M 1I L *KM _D N :一斯躱"料4 ■ I IE F I in ■ ' III -(■■rHII IHRI Wl IH I 1144 I i< ■ ■ . ip■ ■ an ■ s KBII F ■■・]Man ■ ■ na ■ ■ ■■■ ■ IIaiiiiiiiiiflii UU3:iirxiii"illtinsn i 11i-iJui \\iii|iii|hHrikh :»i¥iEi^nisiu<i!iiiik!i i : Hiiill : mJQ tl mill :J!Sj i liiiniiiiiHMaiiBiiii? nEiiiunii 1i|IIFIIIi|1l :l1H UiFiilriEHHI ill HIlliJlMlimiUI H in alln im IUl<!ii I on I aiiflMi BVM "EV ElSklE :13l :!:lta :ZE :! IlMnHM • ■・ tl“ H ■・ L ■■ Bl ■ BMli ■・■■■ mniHirwimiiimiiiniiiiiiIMHH E»luiiiaiiHliniE|ii :EU ::t;ii1ll||lllHll|!l|IEmE BIillmiiln IRIMHHH nI*! Illi Hill IE1 11 lilt HllUli4|M|l|M|ltl| Hl' ;K ■a I ・■■ « ■ ■■ J P BBL ■■■宇BJB L L *ILr*=. ■ EBIB ( f 4>*l illlliMliHrilii ilikiiilnlmi 曰l ;ElBSI3l :nS2:SEE^IE^:F3Erm ;i-Zr I 也I m ■kwh ■ ■ ■ ■■■ L allHiili QEIR -1■l :ElEXi3l ;i3l :SllE3E HltUElEZXliXEiHiiiiHiira::::E ;J :!=::■ II-■!««F■ 14 FlIlli: HNlii mHEimii lliHlEiilE|!E3!IE:II iilUniEHI "F.电; !IE! Bl iiiiji UAIailEDIIliEK.KOIiiij|i|aiEHi (Hi i H MHHin i Uhl ________lililliHiMIH ill V\ Hi g.iMllltiku ,ii|4itiMllillllil _____________ IIBHBi'QiaiilHiaiiiBFWii!3删Ml IHI 彌黜欄Ml删那刪ilfliQi:BEiBn|E:BEMiiEfl ■ ts I m Lila I ts I n nitiiiijiiEiilEtuE::I LI sti l!i :剽腓制irB 3r £RS S S蜃2适竺in i mi illillllll iiiiiiiii'r nr_sIK3r :5■H—32二9<Z1 ^4O1 —3 2r-*詔■ rcn 3 *1呂5j話I 3 I —當H'磁 茁LEI !舊I 2UI>罂—L-寧* ■rJ产・£学比 富 £■ 二巴 言 u LBy 3里27F —*j_a •RF-»护 3<D9~*5 E1■M 3*11 p?f —■1b -•1呂 I 4-*證 Od ■W心丿 ■ 1LC Ui3 吕 is T —»s b , 3 訪 t-5 j 3?q订—j ■甲'帛 !?ss 罡 胡3$■—s£:亠S 密 骂曲 ■s兰 旨訂§£■■;5■遠u■ 1 tJ1 4—J翠—J_§keS1Qn 3E1 az1 az171 dn1—k UI1 Uta 「1 GJ1 2■!—*os — ■—S£ ■3£U!=3 Qi鬥Ke*■JI•X -3u> Hi Nlu I _s*1呂 遐6!—=■ 呆・C峯-fc —ten M. —a$ Eir — ua-3 3b —• U-. F-Jjt —h —r当1—■2體■1—F罠 1—!二,►— uluJ3 r-aZ b —P第Il —b — 常 雋 bn-学M-BT -Ii fc —32岂g tx> te!DIn —1 -J 9 WU j .1岂S3 32 岂at6富qi : 7二.IKEi3E IT吉 二 :” ¥;1—gi ——CJ 1■iuifc —4H;= U<M:=IfzAM护3* O!£a\:.-42—J •-J 厶 UIQ—i.4:! 3b亠g*f ni rj 2 347<7)护1J■» —J 1啓7 2 9q■—R咱3诃iu鬲 5!?■■■:V■_i3电■—57 ■-I 6—"J —I -1廉S — a蚩-13j—Pq>2湘囲需渝環嘗Mp ・0L 5(巴 THicl忖 LJ伞 hm 】三、不同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城市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1)各历时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可通过绘制各历时暴雨出现日(次)数的年际变化图,分析各历时暴雨的逐年或年代变化特征。

2024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2024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2024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2024年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I=0.0633*P^0.733,
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毫米/小时),P表示暴雨频率(天/年)。

这个公式是根据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它描述了暴雨
强度和暴雨频率之间的关系。

这个公式在气象和水文领域被广泛应用,可
以用来预测不同频率的暴雨事件下的暴雨强度。

在这个公式中,指数0.733表示了暴雨频率对于暴雨强度的影响程度。

这个指数的数值越大,暴雨频率对于暴雨强度的影响就越显著。


0.0633是一个常数,表示了基本的暴雨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是基于统计规律得出的,虽然可以作为一种
参考,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城市。

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降水
特点等因素都会对暴雨强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
一些地区特定的因素,如地形对于降水的影响、气象系统的特点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描述了暴雨强度和暴雨频率之间的
统计关系,并不能直接用来预测具体的暴雨事件。

要预测具体的暴雨事件,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降雨系统的演变、气象要素的变化等。

总之,2024年全国各城市暴雨强度可以通过公式I=0.0633*P^0.733
来描述。

这个公式可以作为一种参考,用来预测不同频率的暴雨事件下的
暴雨强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地区特定的因素,并且这个公式只描述了统计关系,并不能直接用于预测具体的暴雨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雨强度公式i=A /t n 中参数的推求,用试摆法对暴雨强度公式i =A /(t+b )n
中参数的推求,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程序)推求暴雨强度公式i =A 1(1+C lg T )/(t+b )n 中的参数*
, 推求无自记雨量记录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利用等值线图求暴雨强度。

另外针对管道排水设计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q=288745( 1+ 0794 LgP )/( t + 188)
0.81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立升/秒;公顷); P--设计重现期(P =1); t--降雨历时(分钟), t=t 1+mt 2。

; t 1--地向集水时问;取t 1-10分钟; t 2--雨水在管道内的流行时间(分钟); m--延缓系数,暗管取m=2.
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ΨqA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立升/秒); q--设计暴雨强度(立升/秒,公顷); w--径流系数: 商业区=0.85; 居住区=0.80; 工业区=0.75
A--汇水面积(公顷)。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