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
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
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证:面色晄白,言语不清,咽下困难,抬颈无力,四肢倦怠无力,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腹部冷痛,久泄久痢,小便清长,或浮肿少尿,或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方案】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关键字】方案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患者。
一、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ICD-10编码:M79.7)。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风湿病学》(娄玉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1990年提出的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分类标准及2010 FMS的初级诊断标准及症状严重性的评价方法。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郁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加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患者。
2.继发于外伤,各种风湿病,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症及各种非风湿病(如、恶性肿瘤)等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不加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加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重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沉、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心电图。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
(4)受累较重关节的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康复重点专科协作组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康复重点专科协作组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制订一、诊断(一)疾病诊断目前诊断多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1990年提出的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分类标准及2010 FMS的初级诊断标准及症状严重性的评价方法。
1.1990年FMS分类标准(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以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2)18个已确定的解剖位点中至少11个部位存在压痛。
同时符合上述2个条件者,诊断即可成立。
但该标准所强调的是FMS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区别,没有包括疲劳、睡眠障碍、晨僵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应用该标准时应考虑到上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FMS诊断成立后,还必须检查有无其他伴随疾病,以区分原发性抑或继发性。
2. 2010 FMS的初级诊断标准及症状严重性的评价方法患者满足纤维肌痛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个条件:①普遍的疼痛指数(WPI)≥7和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5 或普遍的疼痛指数(WPI)3-6和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9;②症状出现并维持大致相当的的水平至少3个月;③患者没有用其他可以解释疼痛的疾病。
这个标准不是为了替代1990年ACR分类标准,而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因为在初级医疗保健单位在临床诊断中不包含压痛点计数或常常没有进行压痛点计数,另一方面,现在对纤维肌痛的认知问题的重要性和躯体症状的认识都有增加。
这个标准能将88.1%的ACR 1990年标准分类的纤维肌痛综合征得到正确分类。
(二)证候诊断1.风寒阻络证:全身疼痛,关节僵硬,屈伸不利,遇风寒则全身僵痛加重,头痛,焦虑抑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缓。
2.气血亏虚证:全身肌肉酸疼无力,活动后加重,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少眠多梦,面黄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3批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二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5)心血管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3)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7)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5)针灸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65)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73)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1)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9)风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13)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37)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65)血液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81)眼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93)肝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33)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45)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59)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67)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09)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25)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43)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61)老年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23)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3)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9)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16)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21)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2 个主症以上,或 1 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

3 治 疗 结 果
上面) ;⑥ 肱 骨 外 上 髁 部 ( 侧 肱 骨 外 上 髁 下 缘 2 m 双 c
处) ;⑦臀 部 ( 双侧 臀外 上象 限 ,臀肌 前 皱 襞 处 ) ;⑧
大转 子部 ( 侧 大 转 子 突起 的 后缘 ) 双 ;⑨ 膝 部 ( 双侧 膝 关 节 间隙 上 方 内侧脂 肪垫 处 ) 。同 时满 足上 述 两 个
张 汉深 张 灵敏
河南省 焦作 市 中医院 河 南 焦 作 4 4 0 5 00
笔 者 自 20 0 4年 以来 采 用 改 良手 法 整 复 固定 治 疗 踝 部 骨 折合 并 距 骨 外 侧 脱 位 3 8例 ,获 效 满 意 。报 告
如下 。
加 用 闭合 穿针 固定 后 踝 。复 位后 ,优 于 足部 中立 下 垂 形 石 膏托 分两 次绷 带缠 绕塑 形外 固定 。 结 果 :3 8例 中 ,疗效 判定 为优 ( 骨折 脱 位解 剖 或 近解 剖复 位 )2 5例 ,良 ( 内外 踝侧 方 移位 <2 mm,后 踝 向上移 位在 2 mm)1  ̄S 3例 ,差 ( 折错 位 达 不 到 骨 以上 标准 )0例 。经 1 ~2年 随访 ,功 能康 复满 意 。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8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纤维肌痛症的分类标准》[1]及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2]。
1.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0年关于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 FM)的分类标准。
(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2)用拇指按压(按压力约为4kg/cm2,使得检查者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同时使用相同方法按压前额中部、前臂中部、手指中节指骨、膝关节内外侧等部位,排除“伪痛”)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部位疼痛。
这18个(9对)压痛点的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点处两侧;两侧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7颈椎横突间隙前面的两侧;两侧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的起始部;两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两侧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的外上缘;两侧臀部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两侧大转子后方;两侧膝内侧脂肪垫关节皱褶线的内侧。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者,可诊断为纤维肌痛症。
如继发于各种风湿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诊断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症,否则诊断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症。
2.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16年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不包括在全身疼痛范围内。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肝郁气滞证:肌肉疼痛,焦虑易怒,胸胁胀闷,寐差多梦,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加重,或纳呆嗳气或腹痛腹泻,疲乏无力,便溏,或疼痛夜甚,胸胁刺痛,月经不调,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淡,舌苔白或腻,脉弦细。
2.寒湿痹阻证:肌肉酸胀、疼痛、僵硬,四肢萎弱无力,每遇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无汗,或面浮肢肿,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多发性肌炎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多发性肌炎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和调护的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风湿病科、中医科、中医基层医师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群的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继之产生肌肉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1]中医学将多发性肌炎归于“肌痹”、“痿证”等范畴。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3.1.1临床标准(1)包含标准A.常大于18岁发作,非特异性肌炎及皮肌炎(DM)可在儿童期发作。
B.亚急性或隐匿性发作。
C.肌无力:对称性近端多于远端,颈屈肌多于颈伸肌。
D.DM典型皮疹:眶周水肿性紫红色皮疹;Cottron征,颈部V征,披肩征。
(2)排除标准A.IBM临床表现:非对称性肌无力,腕/手屈肌与三角肌同样无力或更差,伸膝和(或)踝背屈与屈髋同样无力或更差。
B.眼肌无力,特发性发音困难,颈伸>颈屈无力。
C.药物中毒性肌病,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淀粉样变,家族性肌营养不良病或近端运动神经病。
3.1.2血清CK水平升高3.1.3其他实验室标准A.肌电图检查包含标准:(1)纤颤电位的插入性和自发性活动增加,正相波或复合的重复放电。
(2)形态测定分析显示存在短时限,小幅多相性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排除标准:(1)肌强直性放电提示近端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或其他传导通道性病变。
(2)形态分析显示为长时限,大幅多相性(MUAPs)。
(3)用力收缩所募集的MUAP类型减少。
B.磁共振成像:STIR显示肌组织内弥漫或片状信号增强(水肿)。
C.肌炎特异性抗体。
3.1.4肌活检标准A.炎性细胞(T细胞)包绕和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纤维肌痛症的分类标准》[1]及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2]。
1.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0年关于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 FM)的分类标准。
(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2)用拇指按压(按压力约为4kg/cm2,使得检查者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同时使用相同方法按压前额中部、前臂中部、手指中节指骨、膝关节内外侧等部位,排除“伪痛”)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部位疼痛。
这18个(9对)压痛点的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点处两侧;两侧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7颈椎横突间隙前面的两侧;两侧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的起始部;两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两侧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的外上缘;两侧臀部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两侧大转子后方;两侧膝内侧脂肪垫关节皱褶线的内侧。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者,可诊断为纤维肌痛症。
如继发于各种风湿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诊断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症,否则诊断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症。
2.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16年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不包括在全身疼痛范围内。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肝郁气滞证:肌肉疼痛,焦虑易怒,胸胁胀闷,寐差多梦,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加重,或纳呆嗳气或腹痛腹泻,疲乏无力,便溏,或疼痛夜甚,胸胁刺痛,月经不调,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淡,舌苔白或腻,脉弦细。
2.寒湿痹阻证:肌肉酸胀、疼痛、僵硬,四肢萎弱无力,每遇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无汗,或面浮肢肿,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
脉沉细或濡缓。
3.痰热内扰证:肌肉疼痛、沉重,头重身困,胸脘痞闷,惊悸不安,口苦心烦,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渴喜冷饮,性情急躁,反复梦魇,腹胀或者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4.肝肾不足证:肌肉疼痛、无力,四肢怠惰,筋缩,手足不遂,畏寒肢冷,或肢体麻木,或面色萎黄,或面色晄白,身体消瘦,失眠健忘,妇女见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证治法:养血柔肝,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逍遥散或柴胡桂枝汤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桂枝、人参、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半夏、黄芩、防风、延胡索、威灵仙、大枣、生姜、甘草等。
如兼气滞血瘀,则酌情增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之品。
2.寒湿痹阻证治法:散寒除湿,解肌通络。
推荐方药:蠲痹汤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炮附片?、当归、黄芪、炙甘草、肉桂、羌活、防风、桂枝、生姜、大枣等。
3.痰热内扰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龙牡温胆汤加减。
药物组成:半夏、竹茹、枳实、橘皮、茯苓、远志、延胡索、黄芩、生龙骨、生牡蛎、炙甘草、生姜。
4.肝肾不足证治法:补益肝肾,养肝柔筋。
推荐方药:偏于肝肾阴虚者,治以左归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龟板、鹿角胶、枸杞子、牛膝、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白芍。
偏于肝肾阳虚者,治以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杜仲、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制附子、肉桂。
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故纤维肌痛症之不同证型和不同病机阶段,均应配合理气解郁、活血通络之品。
此外,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以下中医疗法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候。
1.中医养生功法锻炼:养生气功是一种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是将身心锻炼相结合,通过温和缓慢动作、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达到形神合一、阴阳平衡,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适合弥漫性肌肉疼痛的纤维肌痛症患者。
正确的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睡眠、减轻疼痛、缓解疲劳,对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状态、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养生功法难易程度和患者喜好,具体的养生功法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等,每次15~20min,每日1次。
2.穴位贴敷疗法:根据天人相应及中医的整体理念,选用特定穴位,进行三伏贴、三九贴或春秋分贴敷。
常用药物:白芥子、荜拨等作为基本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
操作:取穴:肝、脾、肾、命门等穴位。
操作: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一般贴敷4~6h 可取下,注意关注皮肤反应,出现皮肤过敏者需及时取下,必要时请皮肤科专科大夫协助处理。
3.针灸治疗:根据疼痛的部位,可辨证选用针灸治疗。
按部位取穴,局部选用阿是穴等,如肩部:肩髎、肩髃、臑腧;肘部:曲池、天井、外关;腕部:阳池、阳溪、腕骨;脊背:身柱、腰阳关;髋部:环跳、居髎;股部:秩边、承扶;膝部:犊鼻、梁丘、膝阳关、阳陵泉;踝部:申部、照海、昆仑、解溪。
按病性取穴,如风气甚者,加合谷、血海、风池、膈腧;寒气甚者,加合谷、足三里、关元、腰阳关;湿气甚者,加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热气甚者,加大椎、曲池、委中、阴陵泉。
根据病机,可结合病性及根据疼痛部位进行选穴。
针刺方法:寒湿偏重者,以针为主,针灸并用。
痰热偏盛者,则应浅刺、疾刺或刺络放血。
久病脾肾亏虚者,使用补法。
针具选择,可选择普通针刺、电针、浮针、揿针等。
也可以根据病情结合穴位埋线或针刀疗法治疗。
4.中药药浴(熏洗)疗法: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取适当的中草药,经加工制成中药浴液,进行全身、半身沐浴或局部浸浴(如坐浴、足浴等),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药外治疗法。
一般先用药液蒸汽熏,待药液温时再洗,可应用药浴桶或腿浴治疗器。
注意水温宜不超过42℃,时间每次不超过30min,防止皮肤烫伤。
5.中药离子导入:酌情选用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类方药,制成导入剂,通过专门的离子导入设备,用衬垫法将电极置于痛处,加直流电导入,每次导入电强度5~10mA,使导入药物温度控制在37℃左右,导电时间15~20min,每日1次。
6.音乐疗法:纤维肌痛症多从肝论治,肝气不疏宜静听舒缓的音乐,能够减轻疼痛及压抑、悲观、消极和抑郁的异常情绪。
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静听舒缓精神、放松心情的轻音乐或民族音乐等。
(三)西药治疗西药治疗可参照《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纤维肌痛症治疗管理指南(2016修订版)》[3-4],如伴有严重心理问题,出现认知及执行功能障碍的,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操作行为治疗;对于更严重的抑郁/焦虑患者,可考虑精神科药物治疗;如严重疼痛或睡眠障碍,可采用药物治疗;如伴有躯体功能明显下降,应采用多元化康复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1.起居饮食调摄:寒冷潮湿、季节交替、过度劳累是本病发作的重要诱因。
日常起居应避风寒、慎起居、防劳累,饮食以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食物,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保持床铺的清洁和平整,衣被宜柔软。
2.健康教育: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解释、安慰和沟通,正确的认识本病,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睡眠状态、减低痛觉感觉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多与人接触、交往和沟通。
3.情志调理:情绪波动也常常导致病情的加重。
应重视纤维肌痛症患者情志的调护,避免情志的刺激,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疗效评价目前尚无公认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建议可分别于入院、出院时,采用FIQ评分、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法及压痛点数评价等对疗效进行评价。
1.疼痛评价痛觉视觉模拟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一条100mm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定为不痛到最痛。
由被测试者在最接近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画垂线标记,以此量化其疼痛强度。
疼痛数字评分法( Numeric rating scale,NRS): 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由患者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可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2.纤维肌痛症相关症状的评价目前采用纤维肌痛症影响问卷(Fibromyalgia impact questionnaire,FIQ )和修订版纤维肌痛症影响问卷(Rivised fbromyalgia impact questionnaire ,FIQR)为评价工具。
FIQ评定纤维肌痛症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机能、工作状态(工作和工作困难的天数)、抑郁、焦虑、早晨疲劳、疼痛、僵硬、疲劳和幸福感,分值范围为0-100,分数愈高,病情越重。
FIQR在FIQ的基础上,修改了身体机能方面的条目,并增加了记忆、敏感度、平衡性和环境敏感性方面的条目。
总FIQR是三个被修改的域分数的总和,分值范围仍为0-100,分数愈高,病情越重。
3.其他评估由于纤维肌痛症缺乏疾病的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评价常常需要结合量表评价。
本病国际常用量表中已经过我国医务工作者汉化的量表有:中文版多维疲劳评价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文版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和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以及患者总体印象改变分级(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
此外,压痛点个数作为本病唯一的阳性体征,可用于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但是由于其常常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因此,压痛点个数的监测可以用于路径结束后,患者在门诊的随访中。
压痛点个数“0”代表无阳性压痛点,“18”代表18个压痛点均为阳性。
参考文献[1]Wolfe F, Smythe HA, Yunus MB, et a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bromyalgia. Report of the Multicenter Criteria Committee[J]. Arthritis Rheum,1990, 33(2): 160-172.[2]Wolfe F, Clauw DJ, Fitzcharles MA, et al. 2016 Revisions to the 2010/2011 fibromyalgia diagnostic criteria[J].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6,46(3):319-329.[3]Macfarlane GJ, Kronisch C, Dean LE, et al. 2016 EULAR revi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J]. Ann Rheum Dis, 2017,76(2):318-328.[4]焦娟,贾园,吴庆军,等(译).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纤维肌痛症治疗管理指南(2016年修订版).医学参考报风湿免疫频道,2017-12-16.附件1修改版纤维肌痛影响问卷(FIQR)第一部分:对于下列9个问题,请在最能说明过去一周中纤维肌痛症给您进行下列各项活动造成的困难程度的方框中打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