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症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

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纤维肌痛症的分类标准》[1]及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2]。

1.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0年关于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 FM)的分类标准。

(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2)用拇指按压(按压力约为4kg/cm2,使得检查者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同时使用相同方法按压前额中部、前臂中部、手指中节指骨、膝关节内外侧等部位,排除“伪痛”)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部位疼痛。

这18个(9对)压痛点的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点处两侧;两侧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7颈椎横突间隙前面的两侧;两侧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的起始部;两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两侧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的外上缘;两侧臀部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两侧大转子后方;两侧膝内侧脂肪垫关节皱褶线的内侧。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者,可诊断为纤维肌痛症。

如继发于各种风湿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诊断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症,否则诊断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症。

2.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16年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不包括在全身疼痛范围内。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肝郁气滞证:肌肉疼痛,焦虑易怒,胸胁胀闷,寐差多梦,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加重,或纳呆嗳气或腹痛腹泻,疲乏无力,便溏,或疼痛夜甚,胸胁刺痛,月经不调,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淡,舌苔白或腻,脉弦细。

2.寒湿痹阻证:肌肉酸胀、疼痛、僵硬,四肢萎弱无力,每遇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无汗,或面浮肢肿,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

当归芍药散合匀气散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5例

当归芍药散合匀气散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5例
( 收稿 : 2 0 1 2一 O 8一O 7)
变异 , 在适宜地建立 田间基 因库 , 尽 可能多 地对遗传 多样性
进 行保护 。对本 区内分 布种数较 多 、 药 用价值 较高 的科 , 如
当归芍 药散 合 匀气散 治疗原 发性 纤维 肌痛 综合 征 3 5例
连金诗
1 临 床 资 料
物, 主要应用的是改善睡眠的药物配合锻 练、 营养 、 放松 和减轻压力 的疗法 , 但是效果不尽人 意。本病属 于中医 的“ 气痹” 范畴, 也有学
者认为属“ 郁证” 范畴 。“ 气痹 ” 病名 , 首见《 中藏经》 : “ 气痹者 , 愁忧
思喜怒过多 , 则气结于 上 , 久而不 消则伤肺 , 肺伤则 生气 渐衰 , 则邪 气愈胜 。留于上则胸腹痹 而不 能食 , 注于 下则腰脚 重而 不能行 , 攻 于左 , 则左不遂 , 冲于右, 则右不 仁, 贯 于舌 。 则不 能言 , 遗 于肠 中, 则 不能溺 , 壅而不散则痛 , 流而不 聚则 麻……宜节忧 思以养气 , 慎喜 怒 以全 真 , 此最为 良法也 ” 。 由此 可见 , 本 病乃 由于情志失 调 , 而致 肝
种 。种数 占大盘 山 自然保护 区药用植物总种数 的 3 0 . 7 8 %。
3 讨 论
保护好药用植 物赖 以生存 和发展 的 自然环 境是资 源可
持续发展 的最根 本 的保证 。通过 调查 , 认 为本 区的短萼 黄
连、 天麻 、 细茎石斛 、 六角莲 、 天门冬 、 紫草 、 华重 楼等药 用植 物 已经 相当稀少 , 应尽快建立保护措施 , 维护生态平衡 , 加大 保 护和监管力度。 在 进行广泛的野外调查 的基础 上大量 收集和保 护种 内
建立大盘山药用植 物物种保护信息管理 系统 , 不但能提供准 确的信息和资源 , 检测物种 的动态 变化 , 也可 为政府部 门制

【方案】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方案】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关键字】方案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患者。

一、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ICD-10编码:M79.7)。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风湿病学》(娄玉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1990年提出的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分类标准及2010 FMS的初级诊断标准及症状严重性的评价方法。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郁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加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患者。

2.继发于外伤,各种风湿病,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症及各种非风湿病(如、恶性肿瘤)等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不加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加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重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沉、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心电图。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

(4)受累较重关节的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摘要]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3位。

它以患者全身的肌肉疼痛为特征性表现,同时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

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经络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定位对应所属经络进行综合辨证,提出FS可能与阳经的气化不利有关,并以此指导治疗,试图探求更好的物理学治疗手段。

[关键词]经络治法;纤维肌痛;太阳经;穴,阿是;阳经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曾被称为纤维织炎,属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早在20世纪70年代Smythe等对FS已有描述,1976年首由Hench 命名[1],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正式将本病命名为纤维肌痛综合征,并确立统一的诊断标准。

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FS患病率介于0.5%~5%之间[2]。

我国国内FS患者虽不在少数,却至今缺乏流行病学的数据。

本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不一,但大多有全身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睡眠障碍和乏力,常伴肠激惹综合征、慢性紧张性头痛和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3]。

发病特点是精神、神经症状与严重剧痛同时存在,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已成为最常见的风湿病中仅次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占第3位的疾病[4]。

由于没有实验室指标的支持,本病患者常被认为是在装病,易被误诊或漏诊。

又因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 中医对FS的认识大多数学者将FS归属于中医“周痹”的范畴[5-7]。

《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即周痹有固定的痛点,并且范围可能广布全身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随脉上下”明确地指出了周痹随经脉气血走行分布。

疏肝解郁针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疏肝解郁针刺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气后 , 留针 2 5 a r i n, 期 间以平补平泻手 法行针 1次 , 每日 1 次, 两
调全身气血 , 助肝气条达 ; 足三里 、 三 阴交健脾益气 , 助脾俞 扶土 抑木 , 利水化湿 , 与膈俞 合用 益气 化瘀 , 此 两穴 也是安 神催 眠配 伍对穴 J 。全方以疏 肝为 主 , 配 以活血 、 补 虚。诸 穴合 用 , 则 肝 郁解 , 脾气健 , 气血调和 , 周 流全身 , 则周痹之疾 可解 。

6 2一
湖北中医杂志2 0 1 3 年l 2且
鲞筮 塑
疏 肝解 郁 针 刺 法治 疗 纤 维肌 痛 综合 征
邵 明璐 , 姜曼
( 山东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 0 1 1 级硕士研究生 ,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
关键词 : 纤维 肌 痛 综合 征 ; 针刺 ; 疏肝 解郁 法
共治疗观察 3 6例 , 均为 2 0 1 2 年 2月 一2 0 1 3年 6月 山东省中
医院针灸科 门诊及住 院患者Fra bibliotek其 中男 I 1 例, 女2 5 例; 年龄最 小
者2 1岁 , 最大者 6 2 岁, 平均年龄 3 9 . 1岁。随机分 为治疗组 和对 照组各 1 8例。
1 . 2 纳 入 标 准
例F S 患者进行了研究 , 现报道如 下。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与 对 照组 比较 , P< 0 . 0 5 。
4 讨论
本病当属于 中医学痹证 范畴 , 与周 痹类似 。《 灵枢 ・ 周 痹》
篇云 : “ 周痹者 , 在 于血脉 之 中, 随脉 以上 , 随脉 以下 , 不能 左右 , 各 当其所” 。可见周痹 的疼 痛范 围为 随脉上下 遍 布全身 , 病 位 在分 肉之间 , 与本 病症 状 相符 合 。《 医学 入 门》 指 出“ 周 身掣 痛 者, 谓之周痹 , 乃肝气 不行也 ” 。肝 主疏 泄 , 性喜条 达 , 长期情 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康复重点专科协作组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康复重点专科协作组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康复重点专科协作组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制订一、诊断(一)疾病诊断目前诊断多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1990年提出的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分类标准及2010 FMS的初级诊断标准及症状严重性的评价方法。

1.1990年FMS分类标准(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以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2)18个已确定的解剖位点中至少11个部位存在压痛。

同时符合上述2个条件者,诊断即可成立。

但该标准所强调的是FMS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区别,没有包括疲劳、睡眠障碍、晨僵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应用该标准时应考虑到上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FMS诊断成立后,还必须检查有无其他伴随疾病,以区分原发性抑或继发性。

2. 2010 FMS的初级诊断标准及症状严重性的评价方法患者满足纤维肌痛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个条件:①普遍的疼痛指数(WPI)≥7和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5 或普遍的疼痛指数(WPI)3-6和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9;②症状出现并维持大致相当的的水平至少3个月;③患者没有用其他可以解释疼痛的疾病。

这个标准不是为了替代1990年ACR分类标准,而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因为在初级医疗保健单位在临床诊断中不包含压痛点计数或常常没有进行压痛点计数,另一方面,现在对纤维肌痛的认知问题的重要性和躯体症状的认识都有增加。

这个标准能将88.1%的ACR 1990年标准分类的纤维肌痛综合征得到正确分类。

(二)证候诊断1.风寒阻络证:全身疼痛,关节僵硬,屈伸不利,遇风寒则全身僵痛加重,头痛,焦虑抑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缓。

2.气血亏虚证:全身肌肉酸疼无力,活动后加重,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少眠多梦,面黄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通过加强医生培训、推广指南应用等措施,提高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和 漏诊。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重视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THANKS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3-12-27
(2023版)解读
目录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诊断标准与流程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研究展望与未来挑战 • 总结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纤维肌痛综合征概述
纤维肌痛综合征定义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 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 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功能评估
通过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05
研究展望与未来挑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研究
进一步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遗传易感性,识别相关基因变异,为 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神经生物学机制
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递质在纤维肌痛综合 征发病中的作用,揭示疼痛感知和调节异常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05
04
03
02
01
诊断标准
符合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包括疼痛持续时间、压痛点数 量、睡眠障碍等。
排除其他疾病
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 除其他可能引起疼痛的疾病。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 间等。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药物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
于 “ 痹” 病名 ,首 见 于汉 代华 佗 所 著 《 气 中藏 经 》 其 言 “ 气痹 者 ,愁 忧思 喜怒 过 多 ,则 气 结 于上 ,久 而 不 消则 伤肺 ,肺 伤 则生 气渐 衰 ,则邪 气 愈 胜 。 留于 上 则 胸腹 痹 而 不 能 食 ,注 于 下 则 腰 脚 重 而 不 能 行 ,攻 于 左 ,则左 不 遂 ,冲 于 右 ,则 右 不仁 ,贯 于舌 ,则 不 能 言 ,遗 于肠 中 ,则不 能 溺 ,壅而 不 散 则 痛 ,流 而 不 聚 则 麻 … …宜节 忧 思 以养 气 ,慎 喜 怒 以 全 真 ,此 最 为 良
3 治 疗 结 果
上面) ;⑥ 肱 骨 外 上 髁 部 ( 侧 肱 骨 外 上 髁 下 缘 2 m 双 c
处) ;⑦臀 部 ( 双侧 臀外 上象 限 ,臀肌 前 皱 襞 处 ) ;⑧
大转 子部 ( 侧 大 转 子 突起 的 后缘 ) 双 ;⑨ 膝 部 ( 双侧 膝 关 节 间隙 上 方 内侧脂 肪垫 处 ) 。同 时满 足上 述 两 个
张 汉深 张 灵敏
河南省 焦作 市 中医院 河 南 焦 作 4 4 0 5 00
笔 者 自 20 0 4年 以来 采 用 改 良手 法 整 复 固定 治 疗 踝 部 骨 折合 并 距 骨 外 侧 脱 位 3 8例 ,获 效 满 意 。报 告
如下 。
加 用 闭合 穿针 固定 后 踝 。复 位后 ,优 于 足部 中立 下 垂 形 石 膏托 分两 次绷 带缠 绕塑 形外 固定 。 结 果 :3 8例 中 ,疗效 判定 为优 ( 骨折 脱 位解 剖 或 近解 剖复 位 )2 5例 ,良 ( 内外 踝侧 方 移位 <2 mm,后 踝 向上移 位在 2 mm)1  ̄S 3例 ,差 ( 折错 位 达 不 到 骨 以上 标准 )0例 。经 1 ~2年 随访 ,功 能康 复满 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肌痛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纤维肌痛症的住院患者。

一、纤维肌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纤维肌痛症(ICD-10编码:M79.79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纤维肌痛症的分类标准及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2010/2011版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纤维肌痛症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痰热内扰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纤维肌痛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纤维肌痛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纤维肌痛症的患者。

2.患者弥漫性疼痛程度较重,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为中重度疼痛或剧痛;或修订的维肌痛影响问卷评分≥70,提示纤维肌痛症症状严重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本以“审病求因”。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四诊合参,尤其注意患者躯体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和特点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补体C3、补体C4、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胸部CR、心电图。

查体:纤维肌痛症18个压痛点检查。

心理评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心理压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HLA-B27、蛋白电泳、心肌酶、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结核菌素试验、乙肝五项、艾滋及梅毒筛查、尿沉渣分析、腹部超声、妇科超声、心脏彩超、Holter、肺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肿瘤筛查,有关节病变时做相应放射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养血柔肝,疏肝理气。

(2)寒湿痹阻证:除湿散寒,解肌通络。

(3)痰热内扰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4)肝肾不足证:温补肝肾,养筋柔筋。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养生功法锻炼、穴位贴敷疗法、针灸疗法、中药药浴疗法、中药熏洗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音乐疗法。

4.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满足以下标准中的任意一条即可完成路径:
1.疼痛症状得到改善。

2.纤维肌痛影响问卷(或修订版)评分减低。

3.疲乏、睡眠障碍、晨僵、躯体功能等伴随症状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相应处理,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纤维肌痛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纤维肌痛症(ICD-10编码:M79.79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进入路径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日期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7天)
年月日
(第8~14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住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治疗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注
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
情,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
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善必要检查
□完善疾病的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
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善必要检查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
情和注意事项
□防治并发症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护理分级□1□2□3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
□中医特色治疗
□中医养生功法锻炼
□针灸治疗
□中药泡洗
□中药雾化
□中药熏蒸
□中药药浴
□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外敷疗法
□其他疗法
□西药治疗
□阿米替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普瑞巴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度洛西丁
□原剂量□剂量减少
□环苯扎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护理分级□1□2□3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
□中医特色治疗
□中医养生功法锻炼
□针灸治疗
□中药泡洗
□中药雾化
□中药熏蒸
□中药药浴
□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外敷疗法
□其他疗法
□西药治疗
□阿米替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普瑞巴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度洛西丁
□原剂量□剂量减少
□环苯扎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护理分级□1□2□3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
□中医特色治疗
□中医养生功法锻炼
□针灸治疗
□中药泡洗
□中药雾化
□中药熏蒸
□中药药浴
□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外敷疗法
□其他疗法
□西药治疗
□阿米替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普瑞巴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度洛西丁
□原剂量□剂量减少
□环苯扎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ESR、CRP、RF、IgA、IgG、IgM、IgE,C3、C4
□甲状腺功能
□心电图
□其他检查□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
定其他检查或其他科
室会诊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确定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做入院介绍
□进行入院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工作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
理工作
□专科护理指导
□康复锻炼指导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健康教育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
理工作
□根据医嘱执行治疗辅
助工作
□专科护理指导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第15~20天)
年月日
(第21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
案,确定出院时间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再次评估病情了解治疗情况
□防治并发症
□开具出院证明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随诊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护理分级□1□2□3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
□中医特色治疗
□中医养生功法锻炼
□针灸治疗
□中药泡洗
□中药雾化
□中药熏蒸
□中药药浴
□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外敷疗法
□其他疗法
□西药治疗
□阿米替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普瑞巴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度洛西丁
□原剂量□剂量减少
□环苯扎林
□原剂量□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他检查或
必要复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工作
□专科护理指导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健康教育
□介绍出院后饮食及生活调摄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
牵头人:姜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要完成人:
姜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焦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王海东(甘肃省中医院)
杨会军(甘肃省中医院)
吴宽裕(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