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应讲材质
历代玉器用料特点和常见玉料辨识(上)

历代玉器用料特点和常见玉料辨识(上)历代玉器用料特点和常见玉料辨识辛礼学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判断一件古玉器的真伪,需要从料、工、形、纹、沁几个方面综合考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观察玉料和辨别工艺。
工艺易仿,料不能仿,判断古玉的真伪,研究玉料最为关键。
每个历史阶段,每个不同区域,使用玉料均有不同。
熟练掌握玉料辨识基本常识对于古玉辨识十分重要。
历代玉器用料特点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玉器,是从旧石器时代制作石器时选用坚硬石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早期属于石、玉并用,或者玉、石不分的过渡期。
此时,选玉的标准为:大凡用当时最坚硬的器具,如竹、硬木、骨、角、牙等刻划不动者,而有一定美感的方为“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先民旧石器时代末已开始用玉。
新石器时代,自东向西,玉器逐渐普及。
到新石器时代末,玉器的使用遍及全国各地。
新石器时代各文化所用玉料多就地取材,或于附近取材,如东北地区各文化所用玉料,多采自辽宁等地产出的岫玉,或含透闪石成分的“老岫岩玉”。
长江流域各文化则采用本地区产出的岫玉或地方杂玉。
黄河流域各文化所用的玉料,经观察有的是山东日照、莱阳岫玉和河南南阳玉(独山玉),有的是甘肃的闪石和祁连山岫玉等。
良渚文化玉料来源科学鉴定,确知良渚文化玉器中多为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玉器,极少数为蛇纹石和石英岩玉髓制作的玉石器。
这些玉材应是“就地取材”,很可能来自太湖周围的宜漂山地、天目山脉和宁镇山脉。
遗憾的是这一地区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闪玉矿。
有报告说曾在宁镇山脉安基山铜矿钻空岩芯中发现有白色致密透闪石化大理岩。
这说明就地取材是可能的,只是古玉矿已枯竭,被人遗忘。
(早期多数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玉料出自江苏小梅岭)红山文化玉料来源过去曾认为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大部分人为蛇纹石玉,经过测定,大部分为闪石玉,只有个别的蛇纹石玉,此外尚有绿松石等。
闪石玉主要产于辽宁宽甸或细玉沟或医巫闾山,蛇纹石玉主要产于辽宁岫岩县。
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

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1.材质鉴定:古玉的常见材质有玛瑙、水晶、翡翠等,其中最贵重的是翡翠。
鉴定材质的方法有触感、冷热感知、硬度测试等。
一般来说,翡翠手感温润,冷热感知明显;玛瑙的硬度较高,质地细腻;而水晶透明度较高,光亮度好,具有独特的冷热感知。
2.纹理鉴定:古玉的纹理通常包括蟠纹、兽纹、花纹等。
首先要观察纹路的整体分布是否自然,其次要仔细观察纹路的连续性和流畅度,辨别是否有刻意加工的痕迹。
同时,要结合其所属时期的造型风格和题材,进行对比鉴定。
3.颜色鉴定:古玉的颜色主要包括白色、黄色、墨绿色、紫色等。
颜色的明度、鲜艳度、均匀度都是判断其真伪的依据。
在进行鉴定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深浅程度、渗透性以及与常见玉石的对比鉴定来判断真假。
4.重量鉴定:古玉的重量也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古玉的体积和材质,可以大致估算其重量。
真正的古玉通常比较重,因为天然石质相对较重;而假的古玉由于采用了人工材质,往往比较轻。
5.声音鉴定:古玉在敲击时会发出特殊的声音。
一般来说,真古玉发出的声音响亮、清脆、均匀,具有回音;而假的古玉会产生沉闷、杂音较多的声音。
这是因为真古玉具有坚硬的结构,回音时间较长;而假古玉通常使用人工材质,声音较差。
6.文物鉴定:古玉作为文物,通常还需要对其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定。
这需要涉及到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经验,同时需要参考相关资料和专家的意见。
如有可能,最好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最后,要提醒的是,古玉的鉴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专业知识,单凭其中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确定其真伪的。
因此,如果对古玉鉴定不够了解,建议尽量找专业的古玉鉴定机构或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春秋战国制玉特征

春秋战国制玉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宝玉制作技艺高度发展的时期,制作的玉器精美绝伦,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玉器材质、制作工艺、纹饰图案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特征。
一、玉器材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多以产自中国东部的和田玉为主要材料。
和田玉质地细腻坚硬,具有极高的韧性,适合雕琢各种精细的纹饰。
此外,还有部分玉器使用神秘的墨玉、绿玉和白玉等材质,赋予玉器不同的质感和色彩。
二、制作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主要采用透雕、浮雕、堆雕和线刻等技法。
透雕工艺是将玉块从内部进行雕琢,打磨出精细的纹饰,使其形成立体感;浮雕工艺则是将纹饰雕刻在平面上,通过高低层次的巧妙组合,展现出瑰丽的效果;堆雕工艺通过将玉块上下堆积出雕塑形状,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作品;线刻工艺则是运用细小的刀具进行纹饰的雕刻和细节的表现。
这些工艺都需要制作者极高的技艺和耐心,才能完成精美的玉器作品。
三、纹饰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图案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神兽、神龟、凤凰、鸟兽等神话传说中的动植物形象,也有云纹、雷纹、尘纹等天然元素的表现。
这些纹饰图案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感。
纹饰的图案设计多是寓意吉祥、祈福和辟邪的象征,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四、象征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除了作为珍贵的饰品外,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玉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因此玉器常被用作贵族身份的象征物品。
同时,玉器也有着祈福、驱邪等功能,人们相信佩戴玉器能够保佑平安、健康和吉祥如意。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精湛,材质上多采用和田玉,制作工艺繁复精细,纹饰图案丰富多样,象征意义深远。
这些特征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艺术上和文化上都具有了重要地位,为后世的玉器制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工艺美术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玉器的分类

玉器的分类1. 引言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玉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理解。
本文将从材质、工艺和用途三个方面对玉器进行分类,并介绍各类玉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材质分类根据材质的不同,玉器可以分为两大类:硬玉和软玉。
2.1 硬玉硬玉是指具有高硬度、致密结构和坚韧性的矿物质。
在中国古代,以硬玉制作的玉器最为珍贵。
硬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1 和田白玉和田白玉是中国最著名的硬玉品种之一,产自新疆和田地区。
它色泽纯净,晶莹剔透,被誉为“天然美人”。
和田白玉制作的典型代表作品有“和田白玉玉璧”。
2.1.2 缅甸翡翠缅甸翡翠是一种以绿色为主的硬玉,产自缅甸。
它具有细腻的质地和良好的透明度,色泽鲜艳。
缅甸翡翠制作的典型代表作品有“缅甸翡翠佛像”。
2.2 软玉软玉是指质地相对较软、密度较低的玉石。
相比于硬玉,软玉更容易雕刻和加工。
常见的软玉品种有以下几种:2.2.1 和田碧玺和田碧玺是一种以青色为主的软玉,也产自新疆和田地区。
它质地柔软,色泽多样,被誉为“东方神秘之宝”。
和田碧玺制作的典型代表作品有“和田碧玺手镯”。
2.2.2 美国蓝宝石美国蓝宝石是一种以蓝色为主的软玉,产自美国蒙大拿州。
它具有深邃而神秘的颜色,被誉为“天然的星空”。
美国蓝宝石制作的典型代表作品有“美国蓝宝石吊坠”。
3. 工艺分类根据工艺的不同,玉器可以分为几种常见的类型。
3.1 玉雕玉雕是指利用刀、锉、磨等工具将玉石雕刻成各种形状和图案的工艺。
玉雕可以分为浮雕、透雕和圆雕等多种形式。
代表作品有《白玉观音像》和《和田碧玺龙凤纹扳指》。
3.2 环镶环镶是指将玉石嵌入金属或其他材料中制作成饰品的工艺。
环镶可以分为镶嵌、包金和嵌珠等多种形式。
代表作品有《和田白玉佩饰》和《缅甸翡翠戒指》。
3.3 壁画壁画是指将彩色颜料涂抹在玉器表面并进行绘画的工艺。
古玉知识大全

古玉知识大全沁是辨玉开门否的首选标志,沁种开门古玉开门便八九不离十了。
但是沁种五花八门,古玉受沁的名称也很多,这里搜集了古玉中相对权威的34大沁种、特征、产生年代等,大体整理如下。
一、玻璃光:玻璃光一般在潮湿和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形成,颗粒细、密度大的玉质容易形成,盘过的比没有盘地的容易形成。
玻璃光泽,又似由内发,其色蓝盈盈的,还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
沁成时间在1200年以上。
二、包浆: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
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
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三、玉萎缩:选造成缝隙处萎缩,再形成线状萎缩,再导致边缘等处的大面积萎缩。
用几百年至几千年不等。
四、绺莹沁:绺莹沁里面沁进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沁入水银需200年以上。
多由墓坑中的水银所沁,有凹陷现象或闪现银星。
时间在1600年以上。
六、开窗: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洁和距离边缘远的地方,在到了满沁或者快到满沁的状态时,往往会留有一小块尚未受到沁染而显露原来玉器底子的地方,这片地方就称为“开窗“,从开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玉器原来的本来面目。
沁到这样的程度,需要1800年以上。
七、变形:松软的玉器,遇到外力,就可能扭曲变形。
刚出土的松软古玉,在初盘时期,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玉器。
经后之后,就会变得坚硬起来。
八、花脸沁:花脸沁往往有多种沁蚀,比如色沁、土沁、水银沁、钙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九、牛毛纹:牛毛纹一般由水银、铅锌等物质沁成,线状,顺着某一个方向排列。
时间需要800年以上。
十、全皮色:某种单一皮色基本能布满整器,包括色沁、石灰沁、土沁、水沁、钙化、包浆等,但并未将玉器的肌理渗透。
时间需要1300年以上。
十一、铁红沁:受铁或土沁所致。
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轻,重的地方还带有棕红或黑红的块状物。
沁成这种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时间。
十二、石灰沁: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时间。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的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古玉之古玉器材质流考

古玉之古玉器材质流考本文来自古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玉器所选用的材质丰富,颜色丰富,凡珍稀玉材均有涉及,现归纳几类,以供玩家参考。
一、白玉的质地1、三代白:指的是战国以前出现的一种优质白玉品种。
其特征是玉色雪白洁净、组织细密坚实,然而视之粉软。
以商前期、殷商与西周三代最多,故称“三代白”。
春秋后已绝迹,不再出产,因此于今流传的极少。
2、秋葵白:“秋葵”是指玉色多白中映黄,似秋葵色。
“秋葵白”是白玉中质地卓越的品种之一,其特征为玉质润泽柔细、纯净明洁、质地饱满,视之似软腻可掐。
“秋葵白”的质地多出现于战国以前,昔人又云“千年白玉化秋葵”,其稀有性可见一斑。
3、老汉白:质地特征为玉种不透而乳白,玉质细腻顺手,且玉肉组织多呈细粒状结构,以西汉为多,汉代以后几为绝迹,其质地与今天所谓的“汉白玉”的材质大不相同。
4、化雪白:玉肉中,视之如春雪初融的形状,雪片或巨或细,间有冰裂纹,极为细润。
5、秋水白:玉色为白中带淡青色,“似白非白、似青非青”,属青白玉种。
其色恰如秋天塘水之色,故谓“秋水白”,属和田玉早期出产的玉种之一。
二、黄玉的质地1、三代黄:指战国以前出现的一种优良黄玉品种。
其特征为玉色艳黄润透、玉理坚实、玉表硬泽。
2、秋葵黄:鲜青黄色,视之软腻,状似可掐,为黄玉中的上品。
3、葡萄肉:“秋葵黄”中的特等品种之一。
深绿润黄,属深色,似绿葡萄去皮见肉之润汁状,乃万中难取其一者。
三、青玉的质地1、三代青:又名“周青”、“蟹壳青”。
“周青”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此类玉种于周朝以后极为绝迹,其盛产其乃在文化期至西周,故言“三代青”。
“周青”的颜色深青带黄,照光而黄色越显,且玉肉中常夹杂黑点,名“跳骚斑”。
2、老汉青:出现在东周至汉代,其质地不透,色深沉而青蓝,亦润泽,是玩赏中特殊的青玉品类,极为少见。
3、海青:似沧海之蓝青色,又名“沧海青”。
四、碧玉的质地碧玉主要产于玛纳斯河一带,和田附件较少出产。
碧玉的名称很美,但其呈色很少有青翠碧绿的佳品,通常以菜绿色到暗绿色为多见,玉色杂驳不纯,绿色中大量夹杂有黑色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玉收藏应讲材质
2011年3月6日,我以“古玉收藏真的不讲玉材玉质吗”为题,写了一篇博文。
此文一出,立即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藏家等人士的关注与热议。
“古玉收藏不讲玉材玉质”这句话,是我3月6日去逛某一古玩城时,听一位古玉专卖店店主说的。
这位店主非同一般,自称教书几十年,玩古几十年,古玩店里的古玉只是冰山一角云云。
笔者作为一名古玉收藏鉴赏爱好者,当听到这一说法,当然不敢苟同。
其一,古玉收藏可以各有各的偏爱,但不能不讲玉材玉质,不讲玉材玉质的收藏只有傻瓜才会。
其二,此种说法给人以自作聪明,有故意误导和忽悠人的嫌疑。
据我观察,这位店主把玉质好的器物卖的价钱就贵,玉质差的卖的就贱,说明连他自己也是讲玉材玉质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向民间古玉收藏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所以,笔者就此写了一篇博文发到了博客上。
经一些专家学者和藏家等相关人士的关注和讨论,多数意见认为,古玉收藏应重视并讲究玉材玉质的优劣,相比之下,优质玉材玉质的古玉无疑更具有收藏价值。
2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