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它是人生的必然经历。

从哲学角度来看,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人生意义和个体的存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死亡的哲学思考。

一、死亡的本质死亡是一种现象,它与生命密切相关。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物质和精神层面。

死亡是生命结束的标志,它意味着身体和心灵的停止。

然而,死亡的本质仍然存在争议。

一些哲学家认为,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生命的必然结果。

然而,其他哲学家认为,死亡是一种损失,它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价值的消失。

二、死亡的意义死亡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它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个体而言,死亡是一种解脱,它让人们从痛苦和疾病中得到解放。

在这种意义上,死亡是一种积极的经验。

然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死亡是一种损失,它意味着某个人才和经验的丧失。

在这种意义上,死亡是一种消极的经验。

三、死亡的后果死亡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后果。

对于个体而言,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个体的消失。

这对于个体的家人和朋友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他们需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死亡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死亡意味着某个人才和经验的丧失,这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死亡的接受对于个体而言,死亡是无法避免的,我们需要接受这个事实并尽可能准备好自己的离世。

这需要我们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有限,珍惜每一个时刻,尽可能地创造美好的回忆。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保护和珍惜生命,尽可能减少死亡的发生。

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人生意义和个体的存在。

我们需要认识到死亡的本质和意义,尽可能准备好自己的离世,并尽可能减少死亡的发生。

让我们珍惜生命,创造美好的回忆,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他的死亡哲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死亡本身的看法,其次是对人们如何应对死亡的建议。

伊壁鸠鲁认为,死亡是人类生命的必然结局。

他认为,死亡是自然规律中的一部分,就像生命的其他方面一样。

他说:“当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中的某一部分停止工作时,我们就死亡了。

”在他看来,人们没有必要对死亡感到恐惧或焦虑,因为它是生命的一部分,并且不可避免。

伊壁鸠鲁进一步指出,对死亡的逃避和恐惧只会浪费我们有限的时间和能量。

他说:“无论我们多么恐惧死亡,它终将来临。

”他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接受死亡的存在,并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生活上,而不是浪费时间担忧不可避免的事情。

他提出了名为“生死平等”的概念,即生与死是对等的,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它们。

伊壁鸠鲁还主张享受眼前的生活,以及追求快乐和满足。

他认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并尽可能地享受其中的美好。

他说:“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浪费在伤心和恐惧上,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快乐。

”他鼓励人们选择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享受活着的喜悦和乐趣。

伊壁鸠鲁并不是鼓励人们沉迷于肉欲和短暂的享乐中。

他主张一种适度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无所顾忌的放纵。

他说:“我们应该从适度的满足中获得快乐,而不是追求一时的刺激和短暂的满足。

”他警告人们不要沉迷于肉体的欲望和物质的追求,而是要在适度和平衡中寻找快乐。

伊壁鸠鲁对死亡和生活的看法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他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接受它的存在,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在当下。

他鼓励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但同时也警告人们不要陷入无节制的放纵和欲望之中。

通过他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面对死亡,并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快乐和满足。

关于死亡,周国平给出10个深度思考,向死而生,不枉此生

关于死亡,周国平给出10个深度思考,向死而生,不枉此生

关于死亡,周国平给出10个深度思考,向死而生,不枉此生哲学诗画2019-09-22 10:46:47人活到七十五岁,总不得不时时想到死,我们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安。

太阳看起来好象是沉下去了,实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断地辉耀着。

——歌德以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

——纪伯伦生和死是无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间的一段时光。

死亡的黑暗背景对托出生命的光彩。

——桑塔亚娜1思考死亡尽管徒劳,但却有意义。

什么意义?可以让人看到生命的全景和人生的限度,之后用超脱的眼光看时间的成败得失。

可以让我们活着时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做到珍惜生命,实现自己拼搏价值,向死而生。

2墓地总令人思考,令人慨叹生命的由来和去向。

如果我们从坟墓中回顾此生,就会直接面对自己和上苍,只有在此时,他才是最真诚最理智和最深沉的。

因为他不需要扮演让自己难受的社会角色,他在做最真实的自己。

3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这话已经很明确的说出了一个道理,即人都会死,但重要的不是知道这个,而是明白人生的意义,让自己获得充实,即闻道。

4当一个人真正经历过死亡或死亡的威胁,他就会明白“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的深层认知。

汶川地震时,有些人死里逃生,当他回顾以前的路,猛然发现它们是如此空乏,如此没有意义,浪费和虚度。

5当一个人临终时,他会变得很善良,甚至很博纳。

中国古话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因为在死亡面前,人会突然发现自我良知,在绝对的死亡之虚空中,尘世的一切琐碎对于他来说,都变得无足轻重。

此时,他只会记得那些最能让生命铭记的事。

6人生苦短,譬如朝露。

活着总有太多无奈和痛苦,当人心无力承受,他会自然的生出对死亡的渴求。

面对死亡,大家都是平等的,谁都逃不过,因此死亡抹平了世间的一切不公和痛苦。

从这点看,死亡的存在富有意义。

7为了活着长久点,中国人从一开始就绞尽脑汁,甚至违背科学和人性自然规律的炼丹求佛,这是对生的背叛。

关于死亡的问题

关于死亡的问题

关于死亡的问题【实用版】目录一、引言:谈论死亡的重要性二、死亡的哲学思考1.东方哲学的观点2.西方哲学的观点三、死亡的意义1.个人层面的意义2.社会层面的意义四、如何面对死亡1.接受死亡的事实2.思考生命的价值3.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五、结论:死亡作为人生一部分,应理性看待并珍惜生命正文一、引言:谈论死亡的重要性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

长久以来,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好奇同样强烈。

探讨死亡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更能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过好每一天。

在这个话题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哲学,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资源。

二、死亡的哲学思考1.东方哲学的观点在东方哲学中,尤其是我国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顺应天道,不要过于担忧死亡。

此外,佛教则认为生死轮回,死亡不过是此生的结束,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因此,人们应该关注如何度过此生,以期在来世获得更好的生命品质。

2.西方哲学的观点西方哲学对死亡的思考则更多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展开。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应该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对于死亡,他们应该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死亡可能是灵魂摆脱肉体束缚,追求真理的开始。

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认为,灵魂是永恒的,死亡只是肉体和灵魂的临时分离。

三、死亡的意义1.个人层面的意义对于个体来说,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然而,正如道家和佛教的观点,死亡并非绝对的终结,而是生命周期的一个环节。

从这个角度看,死亡是个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死亡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激发我们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2.社会层面的意义从社会的角度看,死亡意味着一个生命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就此结束。

然而,个体的生命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成就,更在于他如何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

一个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精神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影响他人,继续在社会中传播和传承。

四、如何面对死亡1.接受死亡的事实面对死亡,我们首先要接受它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一个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上。

他提出了一种死亡观念,认为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被害怕或者悲伤。

这种观点成为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核心。

伊壁鸠鲁认为,人们对死亡产生恐惧主要源自对未知的恐惧,对死后世界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他坚信生死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死亡。

伊壁鸠鲁主张,我们应该接受并理解死亡,将其视为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他认为,不应该因为恐惧死亡而忽略或放弃生活中的乐趣和幸福。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主张人们对死亡持有一种淡然的态度。

他认为,死亡是对个体的解脱,摆脱了痛苦和烦恼,因此不应该被视为灾难或可怕的事物。

对于一个处境困难的人来说,死亡可以成为一个解脱的途径,从而给予他希望和慰藉。

根据伊壁鸠鲁的观点,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

他认为,死亡的惧怕将会削弱人们的快乐。

为了追求快乐和达到幸福,人们应该摒弃对死亡的恐惧,专注于享受和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伊壁鸠鲁并不是完全否定死亡的存在。

他承认,死亡是一种切断了感觉和意识的状态。

但他认为,对于正在经历死亡的人来说,他们不再拥有感觉和意识,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存在痛苦。

伊壁鸠鲁引用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就像一个人在入睡时,痛苦和困境并不会影响他。

他认为死亡对于我们而言是无法感知和感受到的。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引发了很多讨论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乐观,对死亡持有一种轻视和漠视的态度。

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个仅仅是不再感受和意识的存在,它还意味着与亲人和世界永远分离,无法再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也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所在。

他的观点使人们能够面对死亡,从而减少对未知的恐惧和担忧。

他强调了快乐和幸福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生活和享受每个瞬间。

他的观点提醒我们,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论我们如何恐惧或逃避它,它终将会到来。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跳出了传统的观念和想法,提供了一种对待死亡的新视角。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理论被称为伊壁鸠鲁主义。

伊壁鸠鲁的主要观点包括对快乐的追求和死亡的思考。

在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中,对死亡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伊壁鸠鲁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死亡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死亡对我们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它是一种消逝,类似于我们在未出生之前的状态,我们不会有任何感觉。

伊壁鸠鲁主张我们无需害怕死亡,并应该学会接受死亡的存在。

伊壁鸠鲁同时认为,我们不必为死亡而焦虑。

他指出,焦虑是由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

但对于死亡来说,我们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也不需要担心它。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而不是因为死亡而浪费时间担忧。

伊壁鸠鲁提出了“死亡不是我的事”这一观点。

他认为,死亡不属于我们自己,因为一旦我们死去,我们就不再存在,对我们来说也就不再有任何事情。

我们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担心死亡上,而是应该关注我们所能控制和影响的当下。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伊壁鸠鲁过于简化了死亡的问题,忽视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他们认为,死亡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实,无论我们能否感受到它,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面对死亡,而不是简单地忽视或排斥它。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也受到了宗教的挑战。

许多宗教都提出了关于死亡后生命的观点,或者是关于灵魂的存在与否的问题。

在宗教的视角下,死亡并不是一种消逝,而是灵魂的离开和重生。

对于那些信仰宗教的人来说,死亡可能并不像伊壁鸠鲁所说的那样简单。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他认为,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死亡的存在,不要为它而焦虑,而是珍惜活着的每一刻。

他的观点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因为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不是可以轻易忽略的。

对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我们需要在思考的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死亡。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

对伊壁鸠鲁死亡哲学的思考伊壁鸠鲁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提出了死亡哲学的思考。

他认为,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个人都最终会面对死亡。

对于伊壁鸠鲁来说,重要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如何对待死亡。

伊壁鸠鲁认为,死亡不应该被视为一种可怕的事物。

他认为,生与死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存在是一种有限的体验。

死亡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它将每个人的生命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

死亡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应该被接受和认同的。

伊壁鸠鲁主张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哲学。

他认为,死亡的存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并通过追求快乐和幸福来充实生活。

伊壁鸠鲁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愉悦和满足。

他主张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真正的欲望,而不被社会的期望和批判束缚。

伊壁鸠鲁还认为,人们应该放弃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

他认为,死亡无法被人们控制和改变,担心它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相反,应该专注于生活的真谛和目标,充实自己的人生。

对于他来说,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快乐和幸福,而不是对死亡的忧虑。

伊壁鸠鲁并不是说要忽视死亡的存在。

他认为,意识到死亡的临近可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并关注真正重要的事物。

他主张人们通过实践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来实现意义。

对于他来说,人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真正重要的事物,并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和关系。

伊壁鸠鲁的死亡哲学提出了一个积极而务实的态度。

他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应该被接受和认同。

他主张人们通过追求快乐和幸福来充实生活,同时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可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和关注真正重要的事物。

伊壁鸠鲁的思想值得我们在面对死亡时进行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死亡哲学:生命的终极问题

死亡哲学:生命的终极问题

死亡哲学:生命的终极问题死亡是人类生命中最终的命运,也是哲学思考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无论是古代哲学家还是现代思想家,都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出发,探讨生命的终极问题。

1. 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死亡哲学中,对于生命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些哲学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体的存在和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使命。

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生命的意义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体对于自身价值和目标的认知。

死亡与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体自由和责任的哲学思潮。

在存在主义中,死亡被视为人类存在的一部分,它赋予了生命以更深刻的意义。

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面对死亡意味着面对自由和责任,因为只有在面对死亡的现实中,人们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死亡与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于人们对死亡的看法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教义,对于死亡的解释也各不相同。

例如,基督教认为死亡是灵魂进入永恒生命的过渡,佛教则认为死亡是轮回转世的开始。

宗教信仰给予人们对死亡的希望和安慰,使他们能够面对死亡时更加从容和坦然。

死亡与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在死亡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死亡被视为时间的终结,也是人类存在的终结。

对于一些哲学家来说,死亡是时间流逝的结果,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生命中新的开始。

死亡与个体身份个体身份在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死亡则对个体身份产生了挑战。

死亡使得个体身份的存在变得脆弱和有限,人们面临着个体身份的消失和遗忘。

然而,一些哲学家认为,个体身份并非完全消失,而是通过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和记忆中得以延续。

结论死亡哲学是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死亡与存在主义、死亡与宗教信仰、死亡与时间观念以及死亡与个体身份之间的关系。

对于每个人来说,面对死亡是一种必然,而如何理解和面对死亡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科技的发展让曾经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从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自我满足,逐渐开始主宰这个世界,可是人无法改变的是自己终将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在某一天离开这个自己生存的世界,所有自己在这个世界辛苦得到的一切,都将随着死亡的到来,化为乌有。

那么,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我们死后到底变成了何种物质?这种对死亡的思考不断困扰着人们,死亡也成为了哲学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所以,认清死亡的本质,或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心灵上的解脱。

一、何为死亡
要研究死亡是什么,我们就要先搞明白究竟什么是人。

按照物理主义者所言,一个人只是一个正常运作的人体,一个可思想、可感知的生物。

倘若我们接纳了这一观点,死亡究竟是什么?答案似乎再简单直不过了:我拥有一具肉体时,我就活着;而当我们不再拥有这样的肉体,当肉体功能停止正常运作的时候,我便死亡了。

当然人体除了肉体功能还有一系列较高层次的人格功能,我们在死亡时几乎是同时丧失两种功能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患了重症,丧失了所有隶属人格功能的较高层次认知行为能力,但身体依然可以进行普通的肉体功能行为。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格功能的停止远早于肉体功能。

那么死亡是在人格功能停止时,还是在肉体功能停止时发生?这就取决于我们接受的是肉体论还是人格论。

假设我们接受人格论,这就意味着,我存在,我的人格就必须存在。

如果一个人丧失进行人格功能的能力,而且是永久性丧失,便是死亡。

根据肉体论,如果我存在,那么我的肉体就存在。

但我们死后的尸体仍然是肉体,我的尸体存在,那么我的身体也仍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作为非人的状态存在下去。

在我看来,只要我们是物理主义者,死亡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一具健康的人类身体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功能活动,只要相关的低级肉体功能活动也在发生,那么身体就是存活的。

当然,如果一切正常,身体也足以进行较高级的认知活动,那么我们眼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身体开始损坏,丧失了人格功能,这时我们眼前的人就不再是活生生的。

而最终肉体功能也将丧失,即肉体的死亡。

简而言之,人体运作着,接着垮掉了,这就是死亡。

二、自杀的合理性
人终有一死,我们无法对此作出选择。

但是如果一个人选择在死神来临之前结束生命,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传统观念中,有自杀倾向的人一般都是有心理疾病者,都会对自杀抱有一种鄙视、不认同的态度,认为自杀是不道德的。

但是不道德就意味着不合理吗?我们讨论事情合理性的时候,至少在讨论自杀是否符合理性时,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判断其是否符合个人的利益。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有没有一些时候死了确实比活着好,而且这种想法实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已经确认是对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会是件坏事,因为它会夺走我们生命中本能拥有的美好事物,而只要我们活着就可以得到这些美好事物。

这种判断只有将我死后的状态和我活着的状态进行对比时,才能成立。

但是,如果我自杀了,我就是不存在的。

不存在不是一种状态,所以无法满足对比的前提条件。

因此,我不
能说活着会比较好,正如我不能说死亡对我来说会是坏事。

我们再次假设一个人得了重病,现在他有两个选择,一是进行手术,但风险很大,成功率底;二是选择结束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决定不自杀,你就必须继续忍受折磨;或许有些许的可能,最终你会好起来,过上有价值的生活;但在很大程度上更有可能的是,你的痛苦会一直持续,甚至加剧。

另一方面,如果你自杀了,你的痛苦就结束了。

这种情况下,自杀可能就是一个合理的决定。

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从理性自利的角度评估自杀的问题,如果感觉你的生活生不如死,你可以有理由相信自己正身处其中而且能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自杀是合理的。

当然,我并不是再说任何时候选择结束生命都是合理的。

我们的生活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故,失恋,失业,或者发生事故……有时我们只能看到生活每况愈下,自然地你就会想到“还不如死了”。

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在大多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并不是非常糟。

事情暂时性变差了,而就在最低谷处,你无法看到如果自己坚持下去,事情会逐渐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自杀显然是个错误决定。

所以说,假如人们可以认清现实,明确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的面貌,自杀在某种情况下才会是合理的。

三、面对死亡的恐惧
每个人面对死亡都会产生多多少少的恐惧。

当我们害怕死亡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我们害怕的具体对象到底是什么?多数人是害怕死亡本身,害怕处于死亡的状态。

他们害怕,不知道死了会是什么样的。

而在现代医学看来,死亡仅仅是体验的终结,因为死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也就没有什么坏的感觉。

其实,死亡剥夺了人们生命中享有的美好事物,人们更多是恐惧死亡对于人们的剥夺,并不是恐惧死亡本身。

永生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被宣判永远活着是一种惩罚,而不是赐福。

所以我们终有一死的事实,也就是我们最终会被剥夺生命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件好事。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对死亡涉及的剥夺感到恐惧。

更确切地说,如果我们害怕的是不可避免地失去生命,那么我们的恐惧对象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死亡不是一个愉快的话题,人们都试着将它抛诸脑后。

死亡如此可怕,可怕到我们一想起它,恐惧、害怕和焦虑就会袭来。

生命如此美妙不凡,无论怎样,结束它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会为死得太早而悲伤,但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至少曾经活过,这何其幸运,或许就能抵消这种悲伤情绪。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真正明白死亡的真想,或许在真正面临死亡的那一刻,就会无所畏惧,不存幻想。

主要参考书目:《自杀的道德与理性》理查德•勃兰特著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谢利•卡根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