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庸”辨析张岱年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
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作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
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
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
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
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
《说文》:“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孔子尝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这就是“过犹不及”。
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
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
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
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
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
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2X202X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咸阳百灵中学2021-2021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生注意:本场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每空1分,共 20分)1.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________”之称,《》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共______篇,属于________体散文。
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2.海明威,_____国小说家,以文坛硬汉著称,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__________”。
3.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他和_______合称“小李杜”,与________合称“温李”,他的《》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4._______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是一位集大成者。
他针对孔子、孟子“法先王”的思想,提出了“________”的思想。
在人性问题上,主张________论。
5、《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
作者是_________.本文着重叙述秦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二、文言文知识(45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明史·王来传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陕西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一组句子选词填空完全正确的是: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A.①a②a③b④a B.①d②a③d④d C.①c②b③d④b D.①d②a③a④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潦倒侯爵峥嵘委曲求全B.寒喧砯崖马嵬放诞无礼C.桌帷放诞谪亲遍体鳞伤D.踌躇缪种杜撰雕梁画栋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见其人时衣着美轮美奂,恍若神仙妃子。
从她的出场描写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爱好。
B.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纷纷扬扬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C.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
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
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刚柔并济是正道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老子思想中的“柔弱”的五种用法,自然地引出了本文要重点说明的“柔弱胜刚强”。
C.文章第三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两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对老子的“柔弱胜刚强”观点的理解。
D.文章第四段运用引证法,通过引用约瑟夫•奈的论述,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对“软实力”的重视由来已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所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是警示人们要一直保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柔弱者状态。
C.“我每篇研究鲁迅的文章后面,都会写下一篇长长的后记,它们,就是我的墓志铭。”这些后记是对钱理群真实内心的记录和纪念。
D.全文采用第一人称,以钱理群自述的方式行文,既给读者增添了亲切感,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6.钱理群为什么将鲁迅视为“珍贵的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4. A 5. D
6.①钱理群经历了民族、国家、家庭与个人的苦难,对生命充满了困惑时,读鲁迅,向他袒露心迹,寻求解答和心灵碰撞。
国家、民族、个人命运,百感交集。我在寻问,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未名湖畔,我常常独自徘徊深思;深夜,我伏案向鲁迅先生裸裎心迹,寻求解答。
我痛苦地发现,我们这一代人犯了如此多的错,我们长时间放弃了独立思考,长时间陷入了一种盲目崇拜。
不断对自己提倡的东西进行质疑,直接影响了我日后的思考方式,也必然导致我骨子里的不安分,和不那么讨人喜欢。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国研究与创新署首席执行官MarkWalport在声明中表示,政府资金的投入要确保英国各个行业都能够扎根于英国本土,并起到吸引内外部投资的作用。
据悉,由于受到脱欧问题影响,(),其中本田已经决定在2021年关闭其在英国斯温登的工厂,日产则放弃了在英国桑德兰工厂投产下一代X-Trail的计划。
从英国政府的态度来看,其与德国在电动车领域的策略多有类似,那就是利用政府投资来增大本国汽车工业对于内外部投资的吸引力。
去年2月份,德国政府宣布将投资1亿欧元支持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的计划。
而这一计划目的旨在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
英国政府同样面临类似的压力。
在今年2月份时,英国媒体就曾发表过一篇《英国正在电动汽车的竞争中失去动力》的文章,其文章内容称,“在全球电动车竞赛当中,中国已经领先,但英国却失去动力”。
英媒表示,尽管英国政府努力用现金投入推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项目,但与中国政府的投入相比,其投入微乎其微。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国汽车产业投资也受到了冲击B.也冲击了英国汽车产业投资C.日本汽车企业也受到了冲击D.也冲击了日本汽车企业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这一计划旨在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的依赖。
B.而这一计划目的是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
C.而这一计划目的旨在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的依赖。
咸阳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咸阳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20高二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 . 我们常说的“复习功课”中的“复”字可以解释为“重复”。
B . “一日,大母过余曰”和“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含义相同,都可以解释为“责备”。
C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的“归”字可以解释为“出嫁”。
D . “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字可以解释为“接近、靠近”。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 植其杖而芸B . 止子路宿C . 不仕无义D . 欲洁其身3. (2分) (2018高三上·佛山期中) 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 吾孰与徐公美而翁归,自得与汝复算耳C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D .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未得与项羽相见4.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对下列特殊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状语后置句)B .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C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省略句)D .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判断句)5. (2分)下列对课文中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西厢记》)——此句看似平易但含情极深。
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意味深远。
B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庄子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的比喻,暗示大鹏鸟的高飞是需要条件的,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
C .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咸阳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咸阳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这一成果在带动国内科幻阅读热潮的同时,()。
中国科幻是否迎来了黄金时代?在中国科幻大会的高端论坛上,国内外科幻作家集聚一堂,畅谈中国科幻的未来。
美国畅销科幻小说作家凯文·安德森认为,中国科幻作家的思考和西方很不一样,他们讲述的故事以及讲故事的方式,为科幻写作提供了,这些新鲜的表达会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欢迎。
中国科幻电影同样如此。
参会的与会专家表示,2019年初上映了科幻片《流浪地球》,选择通过团结与合作,用奉献、牺牲、智慧想方设法保住地球家园,为科幻片在处理灾难时,提供了一种中国式解决方案。
科幻作家刘慈欣说,中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环境,这些都是科幻创造的土壤。
谈到科幻电影的发展,北京博纳影业集团副总经理曲吉小江说:“我相信,未来资本对科幻电影会有的投入,我们要积累经验、总结不足、大胆尝试,中国科幻电影繁荣。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也让中国科幻远播海外B . 中国科幻也远播海外C . 远播海外的还有中国科幻D . 中国远播海外的科幻也火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新气象滋生连续指日可待B . 新视野滋生连续倚马可待C . 新视野催生持续指日可待D . 新气象催生持续倚马可待(3)文中句子画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与会专家表示,2019年初上映了科幻片《流浪地球》,选择通过团结与合作,用奉献、牺牲、智慧想方设法保住地球家园的构思B . 与会专家表示,2019年初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选择通过团结与合作,用奉献、牺牲、智慧想方设法保住地球家园的构思C . 与会专家表示,2019年初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选择通过团结与合作,用奉献、牺牲、智慧想方设法保住地球家园D . 与会专家表示,2019年初上映了科幻片《流浪地球》,选择通过团结与合作,用奉献、牺牲、智慧想方设法保住地球家园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上·西宁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咸阳百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3题,每小题3分,计9分)文学的审美泛化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
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而走向了泛化。
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
因为旧的文学样式因其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滞后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
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开拓,从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其它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
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其为文学。
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
有人说,当前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漠视和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
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进人民大众的内心和生活。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
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
其二是排斥的、无奈的倾向,体现出“后现代性”特征,且以第二种所占比例更大。
城市诗歌问题也同样很突出。
大多的写作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姿态大于实质,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性的写作,并无真正去发现、介入城市生活,并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
城市更多是作为景观、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体。
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在诗歌中不无体现,在城市诗歌中更为集中,许多的城市书写被大众文化所同化,成为了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者,而缺乏诗人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消费化、快餐式的写作,沉迷于欲望、好勇斗狠的写作,缺乏底线和标准、过度追求“丧文化”的写作,哗众取宠、口号式的写作……问题不可谓不多。
所以,就当前诗歌中的现实书写而言,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很多人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貌似现实的“伪现实”,与复杂而精微的当代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基本无涉,而是从先入为主的概念、粗疏的印象、偏狭的趣味、人云亦云的跟风出发,是对现实的生吞活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04月03日14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学上没有多大意义。
B.“打工诗歌”的写作都是跟风、人云亦云的写作,所写的现实都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不是真是的社会现实。
C.存在问题的“城市诗歌”,大多是过于注重形式,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化的写作,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
D.“乡土诗歌”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种写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乡土诗歌就没有一点新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议论中把“打工诗歌”等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很好,只是侧重指出问题,对于三类诗歌中的优点没有给予评价。
B.文章在议论时分别指出“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所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的“伪现实”。
C.文章总体上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先提出了现实主义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现实中三类诗歌的现实书写存在问题。
D.文章在议论中指出了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只是概括分析,没有具体的例举具体诗人的具体诗歌篇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写乡土、乡村的乡土诗歌如果不跟随时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进行改变,只凭自己想象来单向度的抒情,无疑是失败的。
B.诗人缺乏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盲目跟风,城市诗歌体现社会的浮躁风气,这在打工诗歌和乡土诗歌中就没有体现。
C.“城市诗歌”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只是把城市作为景观、他者的存在,自身没有融入进去,抒发的情感不真实。
D.“打工诗歌”要成功就不能“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应该在内容上有特色,艺术上精美有文学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从2021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三是促进产教融合。
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四是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人民日报》)材料二高职扩招,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涉及1418所高职院校的消息,在两会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关注。
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21年8月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获批通过,再到近日国务院印发“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正在昂首迈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今天,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更是让不少高职院校师生感慨,“高职的春天来了!”随着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日渐凸显,高职招生也水涨船高。
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790.99万人,其中普通专科招生368.83万人,比上年增长5.16%,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6.63%;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2831.03万人,其中普通专科在校生1133.70万人,比上年增长2.60%,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0.05%。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职扩招主要招生对象不是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中职毕业生。
“我国高职目前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少数中职毕业生。
但高职的生源在逐渐减少,以至于在普通高考招生中,部分高职的生源危机显得比较突出,高职完成招生计划颇为吃力。
而中职毕业生升高职继续深造、发展,这一块还潜力巨大,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96.88万人,因此,只要将中职毕业生进高职深造的比例提高20%,就可以实现扩招100万的目标。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材料三材料四宁夏师范学院院长马宗保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多层次职业教育、推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专业硕士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当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部分普通高校或部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缺乏可持续性,现有以专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常态化机制。
比如宁夏每年“专升本”人数不足200人,一些开展得比较好的省区市,“专升本”比例也只有5%左右。
当前,我国产业正在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而以专科层次为主的职业教育,无法适应先进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素养的要求。
建议制定职业教育类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国家标准,加大对专科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的支持力度,为职业院校优秀学生成长成才、人生出彩创造更多机会。
《光明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2831.03万人,其中普通专科人数要多于普通本科人数,2021年普通专科人数比上一年增长2.60%。
B.高职毕业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从2013届到2021年连年提高,月平均收入均高于2900元,增幅直线攀升。
C.中职毕业学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5%,高职毕业学生就业率从近10年来看也超过90%。
月平均收入中职毕业生明显高于高职毕业生。
D.当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专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本科困难,宁夏“专升本”的比例不到5%。
5.下列多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办学模式上,现在职业教育基本由政府举办,将来依然采用这种政府举办的模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
B.我国高职目前生源主要来自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2021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生源主要来自进高职深造的中职毕业生。
C.促进产教融合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一项具体的措施。
要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合作。
D.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将来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支撑。
6.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外婆的世界李娟我是在我妈开始种葵花那一年决定辞职的,并提前把外婆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