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国贸知识点
国贸基础知识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 (一)按商品形态划分 ➢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Tangible
Trade) ➢ 是指贸易双方所进行交易的商品是有形的、
看得见的,又被称为有形商品贸易 (Tangible Goods Trade)。 ➢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 ➢ 也称无形商品贸易,是指非实物形态劳务 和技术的进出口。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一)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 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
(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 也叫“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
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 和劳务的交换。有一些海岛国或者对外贸易活动 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地区),如英国、日本、 台湾等,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二)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 ➢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进口 和出口商品的总值,也就是一国的进出口总额, 或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 ➢ 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世界各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相加。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 (二)按商品流向划分 ➢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 也叫输出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
国外市场销售。 ➢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 也叫输入贸易,是指购入外国或其他地区生产的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各国利益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和特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与交易活动。
其主要特点包括:1. 跨国交易:国际贸易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跨国交易,涉及到各种货物和服务的跨境流动。
2. 各国利益交融:国际贸易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利益交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各自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实现国际分工和合作。
二、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在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2.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在各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以实现贸易的互利效益。
3. 因素比较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海克希尔·欧林斯提出的因素比较理论认为,贸易的决定因素是各国相对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4.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由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也受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不同阶段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贸易模式。
三、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1. 货物贸易:即商品的跨国买卖。
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形式,涉及到各种产品的进口和出口。
2. 服务贸易:即各种服务的国际交流与交易。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越来越重要。
3. 直接投资:指企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实体,进行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也被视为一种国际贸易形式。
四、国际贸易的主要机构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支持,主要包括:1.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国际贸易的监管和协调机构,致力于简化贸易手续、降低贸易壁垒,并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大二国际贸易考试知识点

大二国际贸易考试知识点国际贸易是指各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进行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境流动与交换。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国际贸易在大二的学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大二国际贸易考试的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特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具有跨国性、地域性和国际收支平衡性等特点。
2.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包括比较优势原则、互惠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市场机制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二、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主体1. 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主体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
2. 国际贸易的组织与协定国际贸易的组织与协定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等。
三、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与形式1. 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包括出口、进口和再出口等;服务贸易包括旅游、金融、运输和咨询等。
2.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间接贸易是通过中间商媒介进行交易。
四、国际贸易的贸易制度与政策1. 国际贸易的贸易制度国际贸易的贸易制度包括自由贸易制度、保护贸易制度和全球贸易制度。
2. 国际贸易的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的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等。
五、国际贸易的国际支付与融资1. 国际贸易的国际支付国际贸易的国际支付包括信用证、托收、电汇和票据结算等。
2. 国际贸易的国际融资国际贸易的国际融资包括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等,常用的方式有贸易融资、外汇融资和项目融资等。
六、国际贸易的国际运输与物流1. 国际贸易的国际运输国际贸易的国际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和多式联运等。
2. 国际贸易的物流国际贸易的物流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等。
七、国际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 国际贸易的关税国际贸易的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等。
大学国贸知识点总结

大学国贸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互相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大学的国际贸易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则、政策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对国际贸易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指的是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相互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国人民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增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福祉。
国际贸易的范围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而服务贸易则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服务交换。
2. 国际贸易的优势比较与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优势比较和比较优势。
优势比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所具有的相对成本优势。
比较优势则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所具有的相对生产效率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强调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质,即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益处。
3.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立法等方面。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非关税壁垒政策则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其他手段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比如配额、进口许可证、贸易补贴等。
贸易立法则是指国家或地区对国际贸易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法律法规。
4. 国际贸易的主要机构与协定在国际贸易领域,有许多重要的机构和协定对国际贸易进行管理和规范。
其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它是国际贸易领域最高级别的组织,负责监督和协调国际贸易规则和协议的实施。
此外,对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重要的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盟》等。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2. 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在特定领域有相对比较优势,应专注于该领域的生产和出口,在其他领域则依赖进口。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推动力。
3.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将专注于生产和出口所有商品,并依靠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满足其他需求。
这个理论强调不同国家间的生产效率差异。
4.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和规定)等。
贸易壁垒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贸易摩擦。
5.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多边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为争端解决提供机制。
6.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国间取消大部分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可以带来各方互利的贸易增长和经济融合。
7.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8. 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以及进出口的竞争力。
9. 交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波动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会使用各种交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远期合约、期权和掉期,来保护自己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
10. 跨境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业态。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大二第六章知识点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大二第六章知识点摘要:一、前言二、国际贸易实务概述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四、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五、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六、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七、国际贸易争议解决八、结论正文:一、前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
了解国际贸易实务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点。
二、国际贸易实务概述国际贸易实务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以及国际贸易争议解决等方面。
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是一套规范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旨在为国际贸易合同的双方提供统一、明确的解释,降低贸易风险。
目前,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有EXW、FOB、CIF、DDP等。
四、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国际贸易合同是国际贸易业务的基础文件,对于保障贸易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的签订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合同内容应包括商品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运输方式等。
五、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有电汇、信用证、托收、汇票等。
其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因其安全性和独立性而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六、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在国际贸易中,运输与保险是关系到商品能否顺利到达买方的重要环节。
运输方式包括海运、陆运、空运等;保险则包括货物运输保险、信用证保险等。
七、国际贸易争议解决在国际贸易中,难免会出现贸易争议。
解决争议的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其中,仲裁方式因其高效、灵活、专业的特点,成为国际贸易争议解决的主要方式。
八、结论总之,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多个环节,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国际贸易中降低风险、保障权益。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还包括服务、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跨国流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比如,A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5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10 小时;B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8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6 小时。
那么 A 国在生产粮食上有绝对优势,B 国在生产衣服上有绝对优势,两国各自专注生产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福利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贸易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来获利。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让商品自由进出口。
这种政策有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2、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征收高额关税、设置进口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比如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新兴产业或受到冲击的产业,会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三、关税1、关税的种类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进口税是最常见的,用来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保护本国产业。
2、关税的影响对进口国来说,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增加生产成本。
对出口国而言,可能会减少出口量,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非关税壁垒1、进口配额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上限。
2、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对进口商品设置障碍。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国际贸易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用以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
3. 贸易顺差与逆差:顺差指出口额超过进口额,逆差则相反。
4.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贸易。
5.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并与他国交换。
6. 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确保贸易规则的公平执行。
7. 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8. 外汇市场:国际贸易中货币兑换的场所,影响汇率波动。
9. 多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公司,跨国经营。
10. 国际支付方式:如信用证、汇票等,保障国际贸易双方的利益。
简答题:1. 问:什么是最惠国待遇?答: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的贸易优惠,不低于它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2. 问:全球化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答: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降低了贸易壁垒,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问题。
3. 问:如何理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答: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税费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补贴、标准和法规等手段,用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4. 问: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和执行国际贸易法规、提供贸易谈判的论坛、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等。
5. 问:多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什么角色?答:多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促进了技术的传播、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整合,是推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越南某公司以CIF术语出口一批无烟煤,装运前按合同规定投保水渍险,货物装妥后顺利开航。
船舶启航后不久在海上遭受暴风雨,海水入舱致使部分无烟煤遭到水渍,损失价值达5000美元。
问该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1.答:因投保水渍险,船舶启航后不久在海上遭受暴风雨,海水入舱致使部分无烟煤遭到水渍,部分损失5000美元应由保险公司承担2.我某外贸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一批优质羊毛,采用CIF上海条件成交,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投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一切险。
众所周知,羊毛、生丝及皮革制品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但生产厂家在生产工序上为节省时间与费用,降低了对湿度的限制。
生产完后,正常包装正常运输到目的港。
在目的港检验结果表明,全部货物湿、霉,损失达10万美元。
问:(1)保险公司对此是否负责赔偿?为什么?2.答:(1)保险公司不应负责赔偿。
根据CIC条款中的“除外责任”规定:“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过失造成的损失;属发货人责任引起的损失;保险责任开始前被保险货物已存在的品质不良或数量短差造成的损失;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本案中货物湿、霉损失达10万美元是由于“生产厂家在生产工序上为节省时间与费用,降低了对湿度的限制”所引起的,属发货人的责任引起的损失,也属被保险货物的本质缺陷所引起的损失,所以保险公司不负有赔偿责任(2)进口商对受损货物是否支付货款?为什么?(2)进口方应付货款。
因为CIF是典型的象征性贸易术语,卖方如能提交齐全和正确的单据,买方就必须付款。
(3)应吸取什么教训?该类货物进口应在合同中对商品品质(尤其是加工工艺上)作具体明确要求,议付时应提供出口国检验机构出具的商品合格证书。
3.我国某公司引进一套意大利印花设备,以CIF上海价格术语成交,合同种保险条款一项只简单规定“保险由卖方负责”,卖方按英国伦敦保险协会的“协会货物条款”(C)购买了保险。
到货后,我国公司发现一部件出现变形影响其正常使用,于是向外商要求索赔,外商答复设备出厂有质量合格检验证书,非他们责任。
后经商检局检验认为是运输途中遭受振动、挤压造成的,我国公司即向保险代理索赔。
问:保险公司是否应赔偿?为什么? 3.答:保险公司不赔偿。
因为“协会货物条款”(C)险不承担运输途中遭受振动、挤压造成的风险,只有投保“协会货物条款”(A)险时,保险公司才负责赔偿。
1.我某外贸企业向国外一新客户订购一批初级产品,按CFR 中国某港口、即期信用证付款条件达成交易,合同规定由卖方以程租船方式将货物运交我方。
我开证银行也凭国外议付行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了款。
但装运船只一直未到达目的港,后经多方查询,发现承运人原是一家小公司,而且在船舶启航后不久已宣告倒闭,承运船舶是一条旧船,船、货均告失踪,此系卖方与船方互相勾结进行诈骗,导致我方蒙受重大损失。
试分析,我方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教训:在采用CFR贸易术语进口时,因租船订舱是卖方,投保是买方,所以买方要调查卖方及船公司的资信;进口如能采用FOB贸易术语(租船订舱、办理保险都在买方),会比较安全 2.我某出口企业与某外商按CIF某港口、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
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办理了议付,国外开证行也凭议付行提交的直运提单付了款。
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径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
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运船的抵达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买方对货物的使用。
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上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
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格”,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
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
问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2.我方这样做法不正确。
因为CIF贸易合同,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及费用都应由买方负责;“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那是船公司单方面的主张,没有经过我方同意,我方不必为此负担任何责任。
1.我某外贸企业向国外询购某商品,不久接到外商3月20日发盘,有效期至3月26日。
我方于3月22日复电;“如能把单价降低5美元,可以接受。
”对方没有反应。
后因用货部门要货心切,又鉴于该商品行市看涨,我方随即于3月25日又去电表示,同意对方3月20日发盘所提的各项条件。
试分析,此项交易是否达成?理由何在?1.此项交易没有达成。
3月22日复电是还盘,即对原盘的拒绝,原盘即告失效,因此3月25日去电表示接受原发盘无效。
2、我出口企业根据某法商询盘,发盘销售某货物,限对方5日复到有效。
法商于4日发电报表示接受。
由于电报局投递延误,该电报通知于6日上午才送达我公司。
此时,我方鉴于市价上升,当即回电拒绝。
但法商认为接受通知迟到不是他的责任,坚持合同有效成立,而我方则不同意达成交易,于是提交仲裁。
你认为仲裁庭应如何裁决?又如我方在接电后未予拒绝,应如何裁决?2.我认为仲裁庭应裁决合同无效;如我方在接电后未予拒绝,应裁决合同有效。
因为公约规定:一项逾期接受,从它使用的信件或其他书面文件表明,在传递正常的情况下,本能及时送达发盘人,由于出现传递不正常的情况而造成延误,这种逾期接受仍可被认为是有效的,除非发盘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受盘人,表示他的发盘已经失效。
本案属投递延误,并且我方立即拒绝,因此合同无效。
1.我国对澳大利亚出口1000公吨大豆,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
结果我们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在大连、新港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也注明了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
请问:这是否违约?银行是否会接受议讨?1.不违约。
因为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运输单据表面上已注明是使用同上运输工具装运并经同一路线运输,即使运输单据上注明的装运日期不同及/或装货港、接受监管地或发运地点不同,只要运输单据注明的目的地相同,也不视为分批装运。
”所以,本例分别在大连、新港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不属于分批装运。
银行会接受议付。
2.某公司向坦桑尼亚出口一批商品,信用证中注明目的港为“TANGA”,但没有注明是否允许转运。
该公司后来才发现,没有到达该港口的直达船。
请问,是否需要申请修改信用证?2.不需要修改信用证。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除非信用证有相反的规定,可准许转运。
”本例没有注明是否允许转运,可理解为允许转运。
1.中方某公司以CIF价格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合同的签订日期为6月2日。
到6月28日由美国花旗银行开来了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金额为35000美元,证中规定装船期为7月份,付款行为日本东京银行。
我中国银行收证后于7月2日通知出口公司。
7月10日我方获悉国外进口商因资金问题濒临倒闭。
请问,在此情况下我方应如何处理?1.由于两个业务银行:开证行(花旗银行)和付款行(东京银行)都是著名的银行,资信都很高,我方可以尽快办理出口手续,将货物出口。
根据《UCP600》的规定,即使开证申请人已经倒闭,开证行在接到符合信用证各项条款的单据后仍应负责付款。
因此,我方在7月份发货并认真制作单据,然后向中国银行议付,并由中国银行向花旗银行寄单和东京银行索偿2.中方某进出口公司与加拿大商人按CIF条件签订一出口10万码法兰绒合同,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
加拿大商人通过银行开来信用证,经审核与合同相符,其中保险金额为发票金额加10%。
我方正在备货期间,加商人通过银行传递给我方一份信用证修改书,内容为将投保金额改为按发票金额加15%。
我方按原证规定投保、发货,并于货物装运后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向议付行提交全套单据。
议付行议付后将全套单据寄开证行,开证行以保险单与信用证修改书不符为由拒付。
开证行拒付的理由是否成立?开证行不得拒付。
根据《UCP600》的规定,在受益人向银行表示接受修改之前,原信用证条款对受益人仍然有效。
本案例我方对信用证修改书并未表示接受,故原信用证条款仍然有效,开证行不得拒付货款。
1.我国以CIF伦敦$50/Kg,出口某商品1000吨,出口前,由我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水渍险,并加保受潮受热险及淡水雨淋险,保险费率分别为0.6%、0.3%和0.3%,按发票金额110%投保。
该批货物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是多少?1.解:保险金额=CIF价×(1+加成率)=(50×1000×1000)×110%=$55000000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55000000×(0.6%+0.3%+0.3%)=$660000答:该批货物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是55000000美元和660000美元。
2.我国外贸公司以CFR新加坡每公吨350美元出售农产品(加一成投保一切险,保险费率为1%),该批货物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是多少?如货物在从卖方仓库运往码头的途中,被暴风雨淋湿了10%的货物。
事后卖方以保险单含有“仓至仓条款”为由,要求保险公司赔偿,问:保险公司能否拒赔?为什么?2.解:保险金额=CIF价×(1+加成率)=CFR价/[1-保险费率×(1+加成率)]×(1+加成率)=350/[1-1%×(1+10%)]×(1+10%)≈$389.28 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389.28×1%≈$3.89 答:该批货物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是389.28美元和3.89美元。
(2)问答:保险公司拒绝赔偿。
保险人只对具有可保利益的被保险人赔偿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
按CFR条件出口,进口方办理保险,进口方的保险利益自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才开始,保险人承担责任也仅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起的风险,对装船前发生的货损则不予赔偿。
3.某商品对伦敦的出口价格为CFR价每公吨32英镑,如果客户要求报CIF价格,并按发票的120%投保水渍险和战争险(水渍险费率为0.3%,战争险费率为0.05%),应报价多少?3.解:CIF价=CFR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32/(1-120%*0.35%)=32.135美元答:CIF价应报32.135美元。
1.某出口公司与西欧某中间商达成一笔交易,合同规定我方出口某商品25000千克,每千克15美元,CFR C 2%汉堡。
海运运费为每千克0.15美元。
出口收汇后出口公司向国外中间商汇付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