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合集下载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位于扬州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蜀岗中峰,南临瘦西湖,是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大明年间,故名“大明寺“,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名寺,目前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大明寺景区主要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等五部分组成,游览线路是:牌坊——山门殿——大雄宝殿——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遗址——乾隆碑亭——第五泉——康熙碑亭——平山堂——文章奥区——栖灵塔——东门出口。

首先,我们来到了牌楼,上面的四个篆体字写的是“栖灵遗址”,讲的就是栖灵塔。

背面有“丰乐名区”,是多么好的字句,描绘了这里的地名。

牌楼东侧的围墙上,石刻有“淮东第一观”,出自北宋诗人秦少游的“游人若论登临美,须做淮东第一人”的赞美诗句,这里的“观”并不是道教的“观”,大明寺是佛教。

下面分别讲“山门殿”和“大雄宝殿”等佛教方面
——按导游词讲解。

再分别讲平山堂、栖灵塔、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景点中之一
——按导游词讲解。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4篇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4篇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4篇Guide words of Daming Temple in Yangzhou编订:JinTai College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1: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2、篇章2:2: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3、篇章3:3:扬州大明寺游记文档4、篇章4: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扬州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蜀岗。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扬州大明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1:扬州大明寺导游词文档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其悠久历史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

鉴真和尚曾在大明寺讲律传戒,名闻遐迩,为僧俗所景仰,有着崇高威望,享“江淮化主”之誉。

为了兴隆佛教,弘法东洋,他接受日本僧人邀请,欣然率领众僧东渡扶桑。

大师东渡弘法是义无反顾的。

当时,他的弟子们因道路遥远,“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而犹豫踟蹰。

鉴真却毅然决然:“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足见他的深远识见和坚强决心。

鉴真大师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却毫不灰心,决不退缩,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

他的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令后人无比景仰与敬慕。

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

鉴真大师是传教弘法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最大的荣耀和骄傲。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_导游词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_导游词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江苏大明寺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江苏大明寺,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

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

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1 / 6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

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

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

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

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

扬州旅游景点导游词(2篇)

扬州旅游景点导游词(2篇)

扬州旅游景点导游词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

个园是这方面的代表。

该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寿芝园旧址重建。

清时为马曰璐兄弟二人别墅,小玲珑山馆,二马是安徽祁门人,虽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尤其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书百橱,积十余万卷,《清史列传.儒林传》谓其“藏书甲大江南北”。

家中有丛书楼,觅句廊、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至今旧制尚存,故名仍袭。

全祖望曾写《丛书楼记》,称:“百年以来海内聚书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马氏昆弟所有,几过之。

”可见其藏书之丰。

可贵者马氏并非将典籍深藏秘阁,宁饱蠹虫,不轻易借人,而是编成《丛书楼目录》,方便文友查阅,使书尽其用。

诗人卢雅雨,学者惠栋,藏书家赵昱都曾借抄马氏秘籍,而全祖望、厉鹗都曾长期寓此写成了学术专著。

如惠栋所赞:“玲珑山馆群疆俦,邱索搜较苦未休。

”黄虽为巨商,但也喜爱文化,人称主人“____竹”,自号“个园”,以号作为园名。

该园据说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使之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却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闻名遐迩。

未入园门,只见修石依门,筱竹劲挺,两旁花台上石笋如春笋破土,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微风乍起,枝叶摇曳,只见墙上“个”字形的花饰不断移动变换,“月映竹成千个字”(袁枚),你会不自觉地叹出“活了”!过春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叠成,秀石剔透,夭矫玲珑。

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

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

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过曲桥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静,左登右攀,境界各殊。

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窗前阶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

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了。

扬州大明寺景点导游词(六篇)

扬州大明寺景点导游词(六篇)

扬州大明寺景点导游词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去参观大明寺。

一听到大明寺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佛教寺庙,其实不然,大明寺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的中峰,从停车场到寺庙门口有一小段路程,让我们沿着这条平缓的石坡拾级而上,在这段时间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大明寺的概况: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

后来乾隆帝巡游扬州,见“大明”两字,很不高兴,便亲笔将“大明寺”改成“法净寺”。

直至____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又复名“大明寺”。

各位游客: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庄重典雅的牌楼,正面横匾上篆刻着“栖灵遗址”____个字。

再看背面有篆书“丰乐名区”____字,这是因过去这里属大仪乡丰乐区。

牌楼东侧的墙上,石刻“淮东第一观”,这个“观”可不是道教的观,这是北宋诗人秦少游的诗句,是对这里的赞美。

西侧的墙上有“天下第五泉”,全国号称第一的可多了,但像这么说自己是第五的倒不多见。

牌楼前两只石狮按皇家御用规格雕刻,说明大明寺的赫赫身份——皇上行宫旧址。

游客们:同一般寺庙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门殿同时也兼作“天王殿”。

请大家进殿内参观,进门首先看到正面供奉着弥勒佛坐像,两侧有一副对联:“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

弥勒的后面站像是护法神韦驮。

在大殿的东西两侧排列着四大天王。

扬州大明寺景点导游词(二)各位请随我进入殿内,大家看,坐在正中莲花高台上的是释迦牟尼。

站在大佛东侧的是迦叶,西侧是阿难,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得力弟子。

大佛东面是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西面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游客:唐朝著名高僧鉴真是中日交往的友好使者。

为了纪念鉴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历史功绩,____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

纪念堂按唐代建筑风格并参照日本招提寺“金堂”的风格设计,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组成。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大明寺参观游览。

大明寺地处城北蜀冈中峰,它以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依山面水,享有“淮东第一胜境”的盛名。

众多的文物古迹,迷人的山水景观,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高僧辈出,君王贤圣,骚人墨客,国内外风雅名流,曾云集于此,游览观光者无不流连忘返,虔诚祈求者,无不吉祥如意,福寿无量。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

隋建“栖灵塔”,故“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

唐时,栖灵塔毁于雷火,宋代重建,不久又废圮。

于后,寺名亦由栖灵寺复名大明寺。

至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改名为“法净寺”。

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从日本到中国展出,称之为“回国探亲”乃恢复大明寺原名。

大明寺风物景观,由寺庙、文章奥区(栖灵塔塔院)、鉴真纪念堂。

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

请各位朋友,随我沿导游线路一一游览。

[栖灵遗址牌楼]现在我们已来到大明寺山门前,这座庄严典雅的木制牌楼,依山面水,极为壮观,四柱三楹。

中门之上朝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北有篆书“丰乐名区”四字,丰乐之名源于此地旧属大仪乡丰乐区。

[山门殿]牌楼北约20米,即大明寺正门,黄墙三门,额“大明寺”,门东侧围墙嵌有“淮东第一观”石刻,取北宋秦观诗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清代书法家蒋衡书;西侧墙上嵌“天下第五泉”石刻,为清代书法家王澍书。

进庙门,便是天王殿。

正中供奉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教护法神韦驮立像;大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雕像,分别为: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均为佛门护法神,分掌风、调、雨、顺之权。

出口山门殿(天王殿)北门,为一大庭院,院中正殿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三楹三檐,三层檐下悬“大雄宝殿”横匾。

屋脊嵌有宝镜及砖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

大殿前后为双步梁,加走廊。

大殿正中供释迦、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大佛,三佛背后奉侍南海观音,大殿两侧为“普种福田”的十八罗汉雕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

江苏大明寺导游词江苏大明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其历史悠久,被誉为“南朝石窟艺术的缩影”。

大明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是南京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大明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西方楼阁、戒幢、学士楼等,其中大雄宝殿堂宇雄伟壮观,色彩斑斓,是大明寺最重要的建筑。

大雄宝殿又称为禅房,是大明寺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南朝宋年间。

大雄宝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重檐楼殿式建筑,长80米,宽28米,高32米。

它始建于北齐的后六年(公元506年),经历过多次修建,到唐朝时,才兴修至今日的规模和风貌。

殿内供奉着佛教的核心形象——释迦牟尼佛像,坐高21米,造型庄严肃穆,非常壮观。

整个殿内的造像都精雕细琢,表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大雄宝殿外侧的楼阁有着独特的造型和艺术特色,包括天王殿、修行殿、藏经阁等。

这些建筑内部结构都非常复杂,让人叹为观止。

天王殿是大明寺中的重要殿宇,供奉着天王四大天王塑像,体现佛教内部的防卫力量。

在修行殿内,还可以欣赏到香炉、琴台等各种文化艺术品,非常值得一看。

大明寺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化景点——学士楼。

这座建筑由石刻群组成,曾是江南屈指可数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是古代南京市政府机构的府第。

目前,学士楼中有600多张石刻,绘制了唐、宋、元、明等各个朝代的文学史、制度史以及历史文化等内容,是中国多个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大明寺还有一个特别的价值——它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

在大明寺中,保存着手抄古经,钟乳石窟等各种古代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石窟。

大明寺的石窟群始建于南朝时期,刻有千年不朽的佛教造像和图案,它们体现了佛教传统文化与当地特色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少有的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珍宝。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大明寺文化遗产,大明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大明寺,你将会领略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你重温历史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体验到了解一个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

扬州大明寺的新鲜讲解词(上)

扬州大明寺的新鲜讲解词(上)

大明寺作为扬州的一个传统景点特色不仅在它的宗教文化上,它的建筑、它丰厚的人文典故同样是它的一大看点。

首先,这个寺庙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据今有15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近20个朝代的更替;遭受过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毁佛政策的清洗,清代扬州十日的劫难,太平天国烽火的蔓延和十年浩劫的悲剧。

在千年的历史中或兵燹(xian)人祸,或天灾雷火,寺塔虽屡遭毁坏,却屡屡再建,直至今日。

现在看到的寺庙建筑是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出资重建,再现了当年“江淮化主”的香火盛况。

其次,大明寺建在海拔28米的蜀岗之上,虽然高度有限,但是对于处在里下河洼地的扬州城来说,确是制高点,有君临扬州之势,立于山头放眼四顾远山含翠、长江如练,近处绿扬城市井喧然,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为之放歌,为这座千年古寺留下深深的文化烙印。

而这文化首先就表现在大明寺的门楣之上。

这座寺庙在历史上曾经很荣幸的被皇帝赐名为“法净寺”,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三十年,清高宗第四次巡幸扬州的时候,这个名字改的很有些耐人寻味,“法”在扬州应该是暗指史可法,“净”是干净,在文字狱搞的沸沸扬扬康熙、雍正两朝犯忌讳的“大明”没有被改掉,也没有给这个寺庙带来任何麻烦,说明了统治者对于扬州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视程度,在政策操作上的小心翼翼,而乾隆改名则充分反映了统治者对于政权稳定性的信心,已经没有人再最思前朝,江山已经向铁桶一样的牢靠。

现在正门上嵌着“大明寺”三个字,是1980年为鉴真大师坐像回扬“省亲”而恢复的历史原名,当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扬州是文化名城,历史上名家辈出,可选一位,集其字为额。

并建议首选唐代扬州书家李邕,赵老先生对李邕非常推崇,很巧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名气更大的赵老先生对李邕的字同样推崇倍至的,他就是元代大家赵孟頫。

但是很可惜在李邕现存的字里边没有找到合适的。

后来从隋代最有名《龙藏寺碑》中集字而成。

康有为对此碑的评价是:金花遍地细碎玲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

它既是一座佛教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

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

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
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

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

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

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得以圆满的实现。

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

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

另一组为仿
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

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

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

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

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

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
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

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大师象回故里时,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经多年,长明不灭,站在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

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

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

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

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

都将二四桥月,换得西湖顷秋。

”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

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
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

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天下第五泉
扬州人爱喝茶。

喝茶先得种茶。

扬州种茶历史悠久。

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

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时,曾品尝该泉水,并在井上建“美泉亭”,还撰《大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之美。

苏东坡守扬州时
曾记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为胜。

”真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过去此处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说,明代大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

水岛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环亭,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天下第五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