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简述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

简述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
幼儿无意想象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想象主题随情境变化:幼儿的想象往往与他们所处的情境紧密相关,即他们的想象内容常常由眼前的事物或正在进行的活动引发,缺乏预先设定的主题和目标。
2.想象内容零散且无逻辑性:幼儿在进行想象时,其思维跳跃性强,所想象的内容可能前后不连贯,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显得较为随意和自由。
3.以直觉行动为主导:幼儿的想象多与其实际动作相伴随,通过直接操作实物来展开想象,比如玩过家家游戏时,他们会用玩具模拟真实生活场景。
4.想象受具体事物限制较大:幼儿的想象更多地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和复制,难以超越具体感知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抽象的想象。
5.想象与现实混淆:幼儿由于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于想象和现实世界的区分能力较弱,常将想象中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出现“以假当真”的现象。
6.想象力丰富但不稳定:幼儿时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由于注意力容易转移,想象的内容也常常随着兴趣点的变化而迅速改变。
最新2.幼儿想象发展的特征

纳塔杰(1978)的定势想象实验
该实验对4-6岁儿童进行的实验要求:让幼儿了解想象内容的非真实性, 去想象与感知相反的内容。这种想象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方案一: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双手放在桌上不动,手心向下。同时想象两只 手都有个球,一手抓大球,一手抓小球。在想象中比较两球的大小、共15次 。然后,让儿童仍闭着眼睛,拿着大小相同的两个球,并比较两球的大小。 方案二:让幼儿闭上眼睛,双手放在桌上不动,想象这一手用绳子提着很重 的秤锤,另一手提着轻的。重复比较15次,然后让儿童仍然闭着眼睛。幼儿 如果认为两个秤锤不同,就是形成了想象定势。 方案三:让幼儿闭着眼睛,给他的双手放上同样大小的球。当儿童确认两个球 的大小相同后,让他一面拿着球,一面想象一个球大些,另一个球小些。如 此15次,然后再让他比较两个大小相同的球。 方案四:让幼儿闭上眼睛,双手同时用绳子提着重量相同的物体,并确认其 重量相等。然后想想一手所提的是重的秤锤,另一手提的是轻的。
1 想象在婴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 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 变成想象活动。
2 想象能促进婴幼儿的学习
3 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知识点2——婴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3岁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想象的发生和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有关。2岁前脑发育很不 成熟,2岁左右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趋于成熟。
想象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形象。
不追求想象成果。
3岁儿童的纵横线涂鸦
三、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具体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分为三个方面:(一)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无意想象是最简单、初级的想象。
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
1. 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想象的产生是由外部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的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小班幼儿事先无一定想象目的,他们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简单的解释就是儿童的想象过程是没有目的的,也就是此时的儿童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想象由外界的刺激直接引起,幼儿往往是在行动中看到了由自己的动作无意造成的物体形态,才想象自己所做产品的意义。
举例分析: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的主题往往是从看到别人所画的或听到别人所说的而产生。
正因为如此,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常常雷同。
2.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
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举例分析: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中公教育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与目的性不明确进行区分: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是指幼儿的想象本身是没有目的的,即幼儿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是指幼儿想象是存在主题的,只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主题。
3. 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想象不仅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影响。
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方向。
举例分析:一个幼儿画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幼儿不高兴的说:“那只小兔子会跑掉的”。
等到老师走过来时,小兔子果真被涂掉了。
幼儿说:“它跑到森林里去了”。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在幼儿期,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想象的内容基本上重现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或作品所描述的情节,从内容上可以将想象分为4 种类型:1. 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开展想象活动。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复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1、想象的概念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___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1.黏合:如___、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如大头儿子。
3.拟人化:如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如___笔下的阿Q、___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明确:想象发生的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研究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想象的。
3.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6.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幼儿想象的特点

幼儿想象的特点(举例、讲授法)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首先应当了解幼儿想象有什么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加以培养。
幼儿想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1、无意想象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象活动。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比如:在绘画时,如果幼儿随便涂画,画出的某些线条与飞机相似,就会引起他们头脑中出现飞机的形象,于是他们会惊喜地欢呼:“飞机。
”一会儿,他们再无意涂画几笔,画纸上的线条又变成另一种形式,这又会引起他们头脑中出现另一新的形象。
又如:幼儿正在画雨伞,听到别人说:“这像雨伞吗?”他立刻说:“这是大炮。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例如:幼儿绘画常常有这种情况,画“小人”,又画“螃蟹”,先画了“海军”,然后又画了一把“牙刷”,显然是一串无系统的自由联想。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一样,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感到极在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这些现象在整个学前期,特别是学前初期,表现得非常明显、突出。
2、有意想象的萌芽、发展:在学前中、晚期,在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幼儿语言的发展,经验的丰富,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着。
中班幼儿的想象已有初步的目的性,大班幼儿想象的目的性更强,他们在进行想象活动之前,基本都能有一个明确的预定主题,并能根据预定的主题,有意地、稳定地进行想象。
(二)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婴儿期只有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
在再造想象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想象的创造性逐渐增长,慢慢地出现创造想象。
比如:三、四岁的幼儿抱着娃娃时,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
当老师说:“娃娃要睡觉,你们抱娃娃睡觉吧。
简述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简述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拥有想象力对一个人的意义极大。
但不同阶段的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一起来看看吧!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幼儿最初的想象是无目的的,往往由外界刺激所引起,在游戏和绘画中表现尤为明显。
如游戏中的玩具对幼儿游戏的主题有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主题常常随所看到的新鲜、有趣的玩具而变化。
在绘画中,幼儿初期常常一会儿画这,一会儿画那。
到了幼儿末期,幼儿想象的目的性增强,主题也逐渐稳定。
如可以长时间玩一个角色游戏,画一幅完整的丰题画、意愿画。
2.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及实际行动,而离开这些条件,想象则难以进行。
可以说,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想象中,这种复制及模仿的成分是很强的。
幼儿中期以后,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对原型的模仿及再现中,改造的成分逐渐增多;二是到了幼儿末期,出现了独立性与新颖性较高的创造性想象。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一、要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因为婴幼儿时期想象的特点是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特别是幼儿初期,想象没有预先的目的,只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想象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所以,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要有计划的经常带幼儿进行参观、旅游等活动,启发他们认识自然事物和各种动植物.孩子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发展,这是创造想象的基础.二、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孩子常把一根小棒当作调羹喂娃娃;常把一个小盒子“嘟嘟嘟”当作小推车;常梦想自己在月亮上荡秋千;常在树上画满雪糕……她们的想象充满了幻想,丰富而大胆.所以,无论孩子的想象有多离奇,成人一定要保护孩子想象的欲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如,你看这圆形像什么?还能变成什么?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发展想象的起点.当孩子发问时,成人一定要耐心完整的给与解释,然后还要反问:你为什么要这么问?你是怎么想的?进而培养幼儿想象的主动性,特别是提出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想象.四、充分利用文学等艺术,激发幼儿想象力讲故事、猜谜语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充满想象的童话和神话故事最能引起幼儿的遐想,所以,要有目的地去选择能够激活幼儿想象的文学作品.还可以采用续编故事、排图讲述等形式来激发孩子,提高幼儿的想象力.音乐和美术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可供孩子一些展开丰富想象有益于表现的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编动作,通过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让孩子画意愿画、主题画、填充画、涂物画,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画,大胆想象,大胆去试,别出心裁.五、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象的物质基础.要多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游戏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应的游戏,产生相应的想象.如,一副几何图形,可促进孩子自由想象,他能组成自己喜爱的各种形状与物体.要为孩子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加工、制造、想象.在游戏中,要启发孩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去想象.比如,在孩子玩娃娃家时,你假装着摸布娃娃的肚子,故做惊讶地说:“呀!这孩子怎么肚子疼啦?”那么,玩布娃娃的孩子就会围绕“孩子为什磨肚子疼”的问题展开无穷的想象.提高孩子想象力的方法1.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手和脚动起来。
学前心理学 (6):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形式,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 已经形成的一些表象进行新的结合的 过程。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 仅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 象,还能根据口头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在头脑中形成自己没有感受过的事物 形象,或创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 形象。例如,当新闻上说起小朋友搀 扶老人过马路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 出现一幅在拥挤的马路上,小朋友搀 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画面。
想象概述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夸张性
(一)夸张性想象 的表现 夸张又称强调,是通过改变客 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其某一特性 经过增大、缩小、数量加多或色彩 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是进行各种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 例如,人们创造的千手观音、九尾 狐,及《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 小人国等形象。另外,我们常看到 的一些人物的漫画也是绘画者对人 物特点夸张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想象概述
二、想象的分类
2.创造想象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的产生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事物进行细 致的观察,并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记忆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对创造想象有决 定性的作用,表象材料越丰富,想象结果就越新颖。 第二,知识经验的积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创造想象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要进行 创造想象,就必须对相关领域做深入的了解,积累必要的知识。每一个发明 创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创造原型的启发。任何人的新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都要经过一定的相似事物的启发。例如,鲁班就是因为手被割伤,受到野草 的启发,发明了锯;科学家们根据蝙蝠的探知原理发明了雷达。原型之所以 有启发作用,是因为事物本身与所创造的形象之间存在相似性,可以作为创 造想象的起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3~4岁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特点

3~4岁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特点开发培养幼儿期思维能力意义重大,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到4岁幼儿思维有哪些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3~4岁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特点思维的发展(1)此阶段孩子的思维表现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等特点。
此时,他们还不会想好了再做,而是先做后想。
如儿童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他也给自己的布娃娃洗澡。
(2)三四岁儿童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他们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例如,“杯子”,这是喝水的。
“衣服”这是穿的。
想象的发展三四岁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
例如,当他抱布娃娃时才想到自己是“妈妈”,于是就以“妈妈”的身分喂起“孩子”来。
3~4岁幼儿感觉的发展特点(1)此时儿童的各种感觉,都在迅速地完善着。
3岁儿童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颜色;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
(2)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出前后方位。
(3)3岁儿童不能逐步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
这时,他已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3~4岁幼儿语言思维特点3-4岁这一阶段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呈现流畅性和变通性不够的特点。
例如要求孩子说出“水可以有什么用”?他们会说出洗手、洗脚,洗衣服、洗碗等,但这些发散只局限在同一类别的用途---洗涤。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使孩子知道可以用水浇花,可以用水养鱼等。
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鼓励孩子进行幻想,并通过智力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理解1、分析综合这一阶段孩子的分综合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对他们而言,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的越好。
父母可以给孩子排列水果,开始时只给他两种水果,要求他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孩子会完成的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有人说,幼儿时期是想象发展最快的时期,甚至 说,比成人更善亍想象,这个说法正确吗?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世界巨匠爱因斯坦的 结论———“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世界上的一切,推劢着迚步。” 1968年,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 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 丌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 之类 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 孩子 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 长打赢了,幵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 《公民教育保护法》。
3 鼓励孩子拆装废旧物品,适当给孩子买一些智力 玩具。比如废旧的钟表可以让孩子拿去拆装,甚 至家里的电脑等物品,家长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装 维修。 4 多让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练习,鼓励孩子思 考时多转几个弯,同时鼓励他们丌按成年人的思 维定式迚行思考。
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通过幼儿的游戏以及绘画、泥工、音乐、常识等 教学活劢,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迚行有意想象,锻 炼他们的想象能力。 从幼儿原有水平出发,逐步提高要求,促迚想象 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
这些行为扼杀想象力 1 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 案例: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 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不标 准答案丌符。 2 替孩子做事。 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 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劢手能力和好奇心。
3 制止孩子不众丌同。 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 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 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丌敢迚行不众丌同 的想象。 4 过早开发智力。 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丌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 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 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 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区别与联系 同样是“造”,再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现实中已 有的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象着丌知道的事物; 创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所有人都丌知道,现实生 活中可能丌存在的事物,他们两者的联系表现在 创造是再造的基础上形成的,创造有再造的因素。
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具体表现为,想象在很 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读小说时,脑海里出现小说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换位考虑)
创造想象: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丌依赖现 成形象 科学家的创造发明
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 走迚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 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 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 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我们读这段话时,脑海里出现小龙女的形象是什 么想象? (再造想象) 作者金庸在写这段话时脑海里出现这个 形象是什么想象? (创造想象)
这些行为培养想象力 1 不孩子一起迚行阅读,幵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发问、 比较、猜测,画下来、演出来、发表丌同想法,想象 力的培养就能事半功倍。 2 常给孩子一些想象力斱面的训练。 比如给出一些简单的符号如一条线、一个半囿、一个 囿圀,让孩子根据这些来组合故事,鼓励孩子尽可能 多地组合一些更复杂、完全丌同的故事。
孩子看到布娃娃,随手抓起幵做出喂其吃东西和哄其睡觉 的劢作。
幼儿期的想象,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 1、经验性想象 2、情境性想象 3、愿望性想象 4、拟人化想象 5、夸张性想象
三、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表现: 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在参加游戏戒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不角色产生同样的角色反应。
案例分析
某幼儿特别喜欢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 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 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了呢!”妈妈听了之 后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案例加以分析。
正在吃饭时,范老师生气的对我说:“尹老师你 看,昨天明明给她吃药了,结果她一放学见到妈 妈的时候却说‘老师没有给我吃药’,这孩子怎 么这样撒谎?”我回头一看,文文表情悲苦地望 着我,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我一笑,对范老师 说:“没关系的,她也丌是故意的,咱们下回丌 会这样做了,是丌是?”文文赶紧点头应是,事 情就这么过去了。 为什么这个老师没有批评文文?
幼儿的想象主要特征及其培养
幼儿的想象主要特征
老师要求幼儿画画时,许多幼儿漫无目的,部分幼儿 自己玩游戏;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画其他东西, 又突然改变了注意。 (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幼儿在游戏中一会儿当老师,一会儿当医生,在画画 时,本来自己是在画树,看到比人在画兔子,她又去 画兔子吃萝卜。 (想象的主体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幼儿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本该以小鸡 被抓走而告终,可孩子同情小鸡,又产生 想象:鸡爸爸和妈妈赶过来,把老鹰啄死, 救回了小鸡。 (想象过程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1、想象的目的性丌明确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的表现为: 1、在活劢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 2、想象有了他们本身的独立性
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再造想象:指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 言文字的描述戒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 头脑中形成有关这一客体新形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