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及评价
两种胃癌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疗效对比

p st n meh d RYP go p o 0 p t nsRo x e — a atmoi fte dgsie t c e o srcin An lzd a dc mp rd o io to . i ru f3 ai t e u - n Y n s o sso h ie t r trc nt t . ay e n o ae v a u o t ru so en t t n lsau f ainsatr6 mo tsa d b we u cin Reu t h ur in ls u t n o ogo p f wogo p ft uri a ttso t t f nh n o l n t . s l T en t t a i ai f w ru so h i o p e e f o s i o t o t
a t r Ga ti n e u l s c i n fe src Ca c r F l Re e t0
ZHAN G u a
G n rlugr D pr n B  ̄ig epe H si l i g i uiad a a T n m u Pe cueH nn run e 15 0 hn e eaS re ea met a n P ol" opt, a xT j n Mi n o o o s rf tr, u a Po ic 4 60 , ia y t , s aX n a o e C [ s a tObet e ocm a ee i c fh jnlne oio J ) n et dt nl o x e — ns m s R P Abt c r ] jci o pr t fc yo e eua i r sin( P adt a ioa R u , n Y aat oi Y ) vT e h fa t j tp t I h r i 一 o s(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吻合旳陷阱与对策
( 1)吻合器大小合适:研究显示,食管与胃肠吻合时使 用 25 mm 旳吻合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旳发生率。但这不 是绝正确,术者一定要根据食管内径大小决定吻合器型号。
( 2)食管无浆膜且肌层纵行,运针应对食管轴斜缝;全 层缝合要确保黏膜及黏膜 下层缝全,结扎时力度适中, 预防割裂;浆肌层应加固缝合,降低张力和出血。
( 3)食管切除范围:一般切除距离贲门 2~3cm左右食管。 但是,也要根据肿瘤位置来详细决定,确保肿瘤旳根治性 切除。
( 4)手工缝合:推荐食管胃吻合口设置在胃前壁小弯侧。 ( 5)机械吻合:①食管断端置入吻合器钉砧头( 25
mm),荷包线固定;②残胃前壁切开置入吻合 器,吻合 器旳尖端在残胃小弯侧内2 cm,断端2 cm 处贯穿与食管 钉砧头连接。③关闭吻合器旳残胃前壁切 口;④加固食 管胃吻合口浆肌层。
( 3)空肠离断部位血管:确保吻合部肠管旳血运良好, 同步确保系膜无张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壁浆肌层Lembert缝合,其后全层Albert 缝合,间断缝合 或全层连续缝 合。 前壁全层Albert 间断缝合或全层连续缝合, 其后浆肌层Lembert 缝合,间 断或全层连续缝合。 Jammer Ecke 部位旳缝合,全层缝合应 充分对合,荷包式缝合;浆肌层缝 合也应予以对合 缝合,采用荷包式缝合。
机械吻合旳组织愈合
1、早期:吻合器会造成组织压榨、血管网络破坏、引起微小 循环障碍。 2、 5~7d:伴随夹置旳 浆膜退缩,钉孔破损浆膜部位旳血管 再生,跨越吻合口旳血运再建,而由炎症期过渡到 纤维化 期、成熟期。 3、约3周完毕血管网络旳重建和 恢复胃肠壁各层旳连续性。
2、技术要点和并发症 旳防治
( 3) “危险 三角”或“叹息角”:残胃切断缝合线和 残胃十二指肠吻合线交叉部位。吻合口漏旳好发部位。术 中加固缝合,行荷包缝合或在该处吻合时,将缝线穿过胃 前壁、 后壁和十二指肠3 点,以加强此处单薄区。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疗效比较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时是否作代胃贮袋处理的不同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年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资料,依据重建时是否作代胃贮袋处理分为观察组(有贮袋)与对照组(无贮袋)。
结果观察组营养障碍、腹痛腹泻、胆汁反流性食管炎、体重下降程度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代胃贮袋的重建方式可以减轻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不良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根治的首要方法是手术切除。
近年来,随着胃肠外科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全胃切除在临床上的应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然而,伴随全胃切除术后的无胃状态,由此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营养障碍、倾倒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短期内死亡。
所以,重建消化道后保证患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尤其重要。
理想的消化道重建应有食物储袋功能,保持食物通道的通畅性,防止反流性食管炎,能促成储袋食物呈梯度向小肠排空[2]。
笔者通过所在医院近五年收治的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时是否作代胃贮袋处理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5岁,病灶发病部位:贲门8例,胃体部20例,胃底20例,组织病理学5型:腺癌40例,黏液腺癌5例,印式细胞癌3例,依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空肠对拆吻合形成huntlawrence袋)28例,和对照组(无代胃贮袋)2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发病部位,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消化道重建方式为全胃切除术后在距屈氏韧带大约20~25 cm处离断空肠,将远端空肠经结肠后(肥胖患者)或结肠前(相对较瘦)上提,距上提空肠断端约6~8 cm处空肠与食道下端行侧端吻合,要求吻合口通畅、血运正常、无张力,断端空肠口自行封闭,盲端空肠可固定于膈肌附近,亦可不处理。
早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消化道重建

术式讨论文章编号:1005-2208(2007)11-0916-02早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消化道重建何裕隆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广东广州510080E 2mail:ylh@medmail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早期胃癌病人术后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病人和医生的广泛关注。
主要表现在根治术式的变化以及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技术的改进。
本文针对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原则及方式做一讨论。
1 早期胃癌根治性手术消化道重建原则现代外科治疗胃肠道肿瘤病人时,对消化道重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在保持消化道连续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消化道生理功能也成为胃肠外科领域延续至今的研究热点问题。
至今,对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仍有不同意见,但应该明确的是,在进行消化道重建时,要在严格遵循手术规范化原则、选择安全术式前提下,重视对胃肠道功能的保护,以提高早期胃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总体来讲,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应该做到:(1)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术后有良好生活质量;(2)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要少;(3)手术操作简便。
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部位主要位于食管至十二指肠这一区域,这段消化道解剖关系复杂、长度可塑性小,且各有其特有的功能,如食管括约肌可防止消化液反流,胃可储存食物,十二指肠液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等,与病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多数病人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连续性被打断,均需对这部分消化道的连续性进行重建。
消化道重建后,胃原有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术后发生一系列非生理性变化。
因而实施消化道重建手术时,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尽一切可能减少或部分补偿这些变化给病人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早期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主要针对大的根治手术,如节段性胃切除术、近侧或远侧胃切除术以及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这些手术由于消化道连续性被打断,必须进行消化道重建。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

( eat etfE egnyS re , h sA l t o i l A h i d a nvrt, e i 30 2 C ia D p r n o m rec ugr te1t f i e H s t n u Mei l i cy Hf 0 3 , hn ) m y f a d p a o i f c U ei e2
法。
关键词 : 胃肿 瘤 ; 胃切除术 ; 全 消化道重建
Co p r t e su fd g sie r c n t u to fe o a a te t m y m a a i t dy o i e tv e o sr ci n a tr t t lg sr co v
Ab ta t Ai s r c : m T n e t ae t e r t n l ie t e rc n t cin atrtt a te tmy frg srcmain n y M eh d T r e tp s o i v si t h ai a g s v e o s u t f a g s rc o a t l g a c . g o d i r o e ol o i to s h e y e o ie t e r c n t ci n wee p r r d atrtt a t co n 7 a e t a ti acn ma T e o ea i g t ,mo b dt n fdg si e o sr t r ef me e oa g sr tmy i 6 c s wi g r c r i o . v u o o f l e s h s c h p rt i n me rii a d y mot i ,d g sie t c y t ms u r in t t si e ra tro e a in we e c mp e . s l T e e a e n i nf a td f r ra t l y ie t a ts mp o ,n t t a sau n 1 y a e p r t r o a d Re u t v r io l f o r s h r r o sg i c n i e- i f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研究

十二指肠吻合 口远端2 m c 处结扎 。 1 观察指标 3
行 了对 比研 究。研 究结 果显 示 ,功 能性 空肠 间置 吻合 术组反 流性食 管 炎发生 率、倾倒综 合征 发生率及早 饱症 发生率均 明显低于P 袢空 肠 R u— — o xe Y重建术 组 (<0 5 n 尸 . );术 后体质量也 较P 0 袢空 肠R u・n oxe- Y
重建术组有 明显增加 ( <0 5 P . )。这说 明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术恢复 0
绥芬河市妇 幼保健 院收 治的6例 胃癌患者 ,均根据 胃癌 诊断标准 2 进行明确诊断 ,并术后经病理证实 ,同时排除不能耐受 手术 者。其 中 男3例 ,女3例 ;年龄为2- 8 ,平均年龄 为 (4 2 .6 l O 4 7岁 5. ±4 )岁 l 8 2
病理检 查显示 为高分化腺癌 者2 、中分化腺 癌者2 例 、低分 化腺 癌 例 3 者3例 。根据 随机原则将6例随机分 为两组 ,均各为3 例。两组在患 7 2 l 者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 ,具有可 比性 (>0 5 P . )。 0
组 (<0 5 P . )。 0 表 1 两 组术后 并 发症比 较Il n
饱胀 、腹泻 、营 养不 良等发 生率较高…,从 心理和 身体 上给患 者造成 了 巨大 影响 。 因而 在全 胃切除 术后 通常需 重建 消化道 以改 善患 者 的 消化功能 ,提高其 生活质量 。故 绥芬河 市妇幼保健 院于2 0年3 0 6 B至
20 临床研 究 3
中国 医药指 南2 l 年 1 月第 8卷 第3 期 00 1 2
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简介

2021/10/10
9
• Duodenal passage with pouch—reconstruction with both preservation of the duodenal passage and enteric pouch—eg, jejunal interposition pouch, jejunal double tract, and the Ulm pouch
2021/10/10
5
远端切除术后常用消化道重建方式
•Billroth-Ⅰ式吻合的优缺点: 优点:符合生理结构 缺点:吻合口有张力容易发生瘘
•Billroth-Ⅱ式吻合的优缺点: 优点: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缺点:输入袢综合症 (改良为布朗吻合)
•Roux-en-Y吻合的优缺点: 优点: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缺点:滞留综合症(改良为Uncut Roux-en-Y吻合)
8
全胃切除术后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 Duodenal passage and no pouch—reconstruction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duodenal passage but no pouch formation—eg, jejunal interposition
2021/10/10
6
全胃切除术后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2021/10/10
7
全胃切除术后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是否保留十二指肠通路 •是否制作空肠储袋
•保留十二指肠通道: 延长了手术时间,对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尚不明确。
•制作空肠储袋: 短期改善术后患者进食量和生活质量,长期无明显差异。
2021/10/10
• No duodenaon without preservation of the duodenal passage but includes construction of pouch—eg, Rouxen-Y with pouch, aboral pouch, or S pouch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4-04-29T14:16:20.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作者:孙品政[导读]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与病死率仍居各类恶性肿瘤之前列,有时为求根治而行全胃切除,成为不可不为的选择。
孙品政(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一科 117100)【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和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
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术后半年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两组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A组少于B组,术后6个月后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B组明显好于A组,6个月后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比较,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比较理想的术式。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63-02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与病死率仍居各类恶性肿瘤之前列,有时为求根治而行全胃切除,成为不可不为的选择。
全胃切除的病人,破坏了消化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丧失了胃的正常功能,术后患者易患胃切除术后综合征[1],为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采用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和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8-0603-03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及评价季加孚,季鑫【摘要】虽然上消化道重建方式多种多样,但目前尚无被公认的最佳重建方式。
上消化道重建后,一方面必须控制好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要保证病人有满意的营养状态和良好的生存质量。
胃癌根治术后的重建方式也是专家们一直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
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是一种简单、并发症少,又能满足功能要求的重建方式。
对病期晚、预后差的进展期胃癌病人,Roux-en-Y吻合时不建议附加贮袋,对于良性肿瘤或者早期胃癌,可以附加重建贮袋,以期提高生存质量。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相对于BillrothⅠ式吻合来说,Billroth Ⅱ式或Roux-en-Y吻合重建术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
BillrothⅠ式吻合重建的适用范围较为有限。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采用食管残胃(管状胃)吻合是较为常见的重建方式。
幽门重建的作用还存在一定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上消化道重建;贮袋;胃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CUpper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methods:reasonable option and evaluation JI Jia-fu,JI Xin.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Surgery,Beijing Cancer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Beijing10014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JI Jia-fu,E-mail:jiafuj@ Abstract Sever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re possible after gastrectomy.But the bes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hasn’t been admitted yet by now.The best reconstruction shouldmeet the condition of maintaining satisfactory nutrition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meanwhile keeping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s low as possible.After total gastrectomy, Roux-en-Y reconstruction remains the easiest solution with satisfactory functional results and less complication.A pouch reservoir is suggested to make for patients with benign tumor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no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tumor and poor prognosis,during Roux-en-Y reconstruction.After distal gastrectomy,BillrothⅡor Roux-en-Y 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preferred over Billroth I reconstruction because of lower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better oncologic margins. After proximal gastrectomy,esophagogastric anastomosis is the basic reconstruction method.Gastric remnant is made into gastric tube in the operation.The effect of pyloroplasty remains controversial.The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operation.Keywords upper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pouch reservoir;gastrectomy胃肠道疾病是普通外科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使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消化道肿瘤的基本手术原则是切除肿瘤原发灶及清扫其区域淋巴结、重建消化道,以恢复其消化、吸收功能,使病人能够正常、健康生活。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胃癌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已达到70余种,但是一直没有标准的最佳重建方式,理想的重建术式须满足下列条件:一是具有良好的食物贮存、消化吸收功能;二是并发症少,有较好的生存质量;三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本文就不同范围胃切除术后常见的重建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1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目前,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最多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有3种基本类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肠段间置术及袢式空肠代胃术[1-2]。
1.1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食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是最常用的重建术式,主要有两种基本术式:(1)经典Roux-en-Y吻合术,即距Treitz韧带20cm处横断空肠,行远端空肠与食管端端吻合,再距食管空肠吻合口约40cm行空肠端侧吻合术。
鉴于食管空肠端端吻合的血供欠佳,易产生吻合口瘘,加上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已多将食管空肠端端吻合改为端侧吻合,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空肠盲端一般以2~3cm为宜。
(2)贮袋式Roux-en-Y吻合术,即在完成食管与远端空肠端侧吻合的基础上,将空肠盲袢制作成各种贮袋,贮袋的类型繁多,主要有双腔形、环形、“P”形及“8”形等,其目的是为了扩大食管下空肠的容量,模拟“代胃”,增加食入量并延缓食物排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外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通讯作者:季加孚,E-mail:jiafuj@空时间。
Roux-en-Y术式最大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尤其是应用自动吻合器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此外,该术式尚能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若行贮袋式Roux-en-Y吻合术,还具有一定的食物储存作用。
因此,Roux-en-Y吻合术已在临床被普遍采纳。
但该术式也有显著的不足,因十二指肠被旷置,导致胆汁、胰液与食物混合异步化,并使胃肠道激素分泌紊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
1.2肠段间置术主要是空肠间置术,可将置入的空肠段制作成各种形状,如单腔空肠段、双腔空肠段、三腔空肠段及“P”形空肠段等。
与Roux-en-Y吻合术相比较,空肠间置术的优点是食物经十二指肠排空,符合生理,可减少倾倒综合征的发生;但因吻合口多,故操作较复杂、费时,实际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目前,还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空肠间置术可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但延长了手术时间[3]。
另外,还有结肠代胃术,其最大优点是贮袋的容量较大。
采用回结肠代胃时,完整的回盲瓣具有抗反流功能。
但结肠内细菌多,呃逆时常产生粪臭味,故临床上不太受欢迎,而且目前也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其存在优势[4]。
1.3袢式空肠代胃术人们发现,切断空肠将导致肠道电生理与运动功能的紊乱,因此提出了不切断空肠的代胃术,经典的术式即Schlatter法,即在距Treitz韧带50cm处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并在距该吻合口35~40cm处行Braun 空肠侧侧吻合,以减少胆汁反流。
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一系列改良术式。
此类术式的主要缺点是缺乏贮袋功能,并旷置了十二指肠。
有学者提出一种新的改良术式,即“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可起到适宜的贮袋作用,食物流经十二指肠,代胃血管、神经功能保留完好以及较理想的防胆汁反流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对于全胃切除术后选择消化道重建术式的观点,至今仍各抒己见,难达共识[5]。
但是,仍有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值得我们借鉴:使用吻合器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节省手术时间;尤其对于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吻合器的使用可以避免胸腹联合手术,降低了手术的损伤程度和手术风险[6]。
对病期晚、预后差的进展期胃癌病人,尤其施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的病人,应选择最简单的Roux-en-Y吻合为妥,不附加构建贮袋。
因为空肠贮袋术后至少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方能反映出贮袋的优势[7]。
2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目前临床常用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是BillrothⅠ式吻合术、BillrothⅡ式吻合术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
2.1BillrothⅠ式吻合术BillrothⅠ式吻合术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直接吻合。
BillrothⅠ式吻合术操作较简单,吻合后的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能减少或避免胆汁、胰液反流入残胃,从而减少了残胃炎、残胃癌的发生。
术后食物经过十二指肠,能有效地刺激胆囊收缩素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降低了手术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
所以,该术式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较少。
但其缺点是肿瘤较大的病人不适合行Billroth I式吻合术,因为必须保证十二指肠残端有足够的长度与残胃吻合,吻合口没有张力。
如果吻合口张力过大,容易引起吻合口瘘[8];如切除不足,则术后肿瘤易复发。
2.2BillrothⅡ式吻合术BillrothⅡ式吻合术是继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用的,即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与距十二指肠Treitz韧带15~20cm处空肠吻合,关闭十二指肠残端。
本术式优点是能切除足够大小的胃而不必担心吻合口张力过大的问题,术后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低;但缺点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胃空肠吻合改变了正常解剖生理关系,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较多,胆汁、胰液必经胃空肠吻合口,致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肠功能紊乱的可能性较BillrothⅠ式为多。
考虑到BillrothⅡ式吻合术的这些缺点,有些单位在胃空肠吻合基础上,加行空肠间的侧侧吻合(Braun吻合)。
2.3胃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原则是在距Treitz韧带20cm处切断空肠,将远端空肠经结肠前或后与残胃吻合,距此吻合口下40cm左右行近、远端空肠端侧或侧侧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