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一、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一、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一、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一)目的和意义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既关系到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又涉及到一个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

世界各国将林木种质资源视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中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林木种质资源,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开展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研究、保存与利用。

为查清我省林木种质资源的分布、生长、管护状况,并建立生态树种、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的优良种质资源档案和基因库,为开展树木品质改良贮备原始材料,1988年至1990年,我省组织开展了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二十多年来,我省林木种质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已不适应当前林业发展需要。

为进一步实现湖北“生态立省、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不断为林业“扩绿提质”、林业科研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详实的资源清单,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非常必要。

(二)调查内容1、木本植物调查:调查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木本植物,摸清木本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完成我省木本植物名录的编写。

2、优良林分调查:在现有人工林和天然林中,选择生长旺盛、林相整齐、形质优良的林分进行调查。

3、优良单株调查:选择生长快、产量高、经济价值或生态价值大、或具有其它特殊价值的,形质好以及抗性强的单株树木进行调查。

4、良种基地调查: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营建的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子代林、优树收集区等进行调查。

5、珍稀、濒危、古树调查:对古树、大树以及珍稀、濒危树种进行调查。

6、引进树种调查:对从自然分布区以外(包括省外、国外)引进的树种进行调查。

(三)组织管理1、成立领导小组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以下简称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由省林业厅统一领导,以市(州)为单位组织进行。

林木种质实施方案

林木种质实施方案

林木种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的遗传物质,包括种子、种苗、芽、叶、根、茎等,是林木生长发育和遗传演化的物质基础。

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对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改良林木的抗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林木种质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木种质实施方案,促进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强林木的抗逆能力。

2. 意义,林木种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增加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方案。

1.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了解林木的遗传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区,采取措施保护珍稀、濒危的林木种质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滥伐。

3. 林木种质资源利用,选育优良的林木品种,促进林木的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4.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强对林木种质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林木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和目标要求,制定林木种质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

2. 资金投入,为林木种质实施方案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

3. 人员培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和能力。

4. 实施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对林木种质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五、预期效果。

通过林木种质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加林木资源的产量和质量。

2. 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3.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加林业的经济收益。

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

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

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一、前言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我省的林木种质资源不清,一些物种仍处于濒危状况,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及《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要求,将在全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为规范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普查任务,特制定此方案。

二、调查的组织形式及目的、任务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由省林业厅统一组织实施。

东部地区(白山、通化、延边、吉林)以市(州)、县(市、区、局)为调查单位;中西部地区(辽源、长春、四平、松原、白城)以市为调查单位。

主要目的是通过全省种质资源普查,掌握我省林木种质资源现状与动态,为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为制定种质资源长期保护与利用规划,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别、数量与分布,掌握保护与利用现状相关信息,分析与评价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现状,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林木种质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动态,完成对全省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提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的长期规划。

具体包括:1)建立省、市、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2)制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3)加强育种材料合理保存和利用,开展品种选育;4)制定种苗发展规划;5)建立或更新林木种质资源档案,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监测,评价保存效果,指导和规范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F、向社会公布可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目录。

三、调查的对象、内容时间和步骤(一)调查对象1)野生林木种质资源;2)林木良种基地(包括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优树收集区、试验林等);3)植物园、树木园;4)林木品种(包括林木良种、农家品种等);5)引进树种、品种。

(二)调查内容1)天然林木种质资源和人工保存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属种、数量和分布及群体信息、生长情况;2)林木良种基地、试验林等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3)林木品种的分布、数量、生长情况;4)引进树种、品种来源、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5)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区域相关的自然地理等环境因子。

林业普查实施方案

林业普查实施方案

林业普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林业普查是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调查和统计的活动,是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

林业普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科学合理地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的。

1. 全面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为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 监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3. 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4. 为国家林业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三、实施内容。

1. 制定林业普查实施方案,明确普查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2. 组织实施林业普查,建立健全普查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3. 利用遥感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森林资源的遥感调查和信息采集;4. 开展实地调查,对重点地区和重点类型的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监测;5. 开展森林资源的质量评价,对森林健康状况、生长状态等进行评估;6. 制定林业普查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 开展林业普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林业普查实施方案,明确普查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2. 组织普查人员培训,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3. 开展林业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设备采购、调查区划划定等;4. 实施林业普查工作,按照方案和计划开展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5. 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和数据汇总;6. 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 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数据支持。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林业普查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2. 完善普查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普查经费的落实和使用;3. 加强对普查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4. 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管理和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5. 加强对普查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一、调查目的本次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是我省第一次系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按照省林业局的工作部署,查清我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资源)、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是为我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县现在和将来的林木遗传改良提供服务。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指在我县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稀濒危树种。

调查的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包括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等树种(品种)种质资源。

调查的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

调查的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省外、国外)引进的本县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调查的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组织领导(一)成立领导小组全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统一领导,调查以各镇办为单位进行。

县林业局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

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局财务室、营林站、果树站、林政站、国有林场苗圃管理办公室、森保护站相关人员组成。

各镇办要成立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本镇办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

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并确定林业站长靠上具体抓此项工作。

(二)建立调查队伍县调查队伍由县林业局熟悉林木种苗工作的人员组成,以能够识别树种、品种,熟悉种质资源调查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相关站室配合。

主要做好全县种质资源调查的技术指导。

林业资源调查项目实施方案

林业资源调查项目实施方案

林业资源调查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方案,本项目特制定了林业资源调查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动态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具体目标包括:1. 调查我国各类林地的分布情况,包括森林、林地、灌木林地等;2. 调查各类林木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包括乔木、灌木、竹类等;3. 调查林木的生长情况和动态变化,包括更新、衰退、病虫害情况等;4. 调查林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包括土壤、水资源、野生动植物等。

三、调查内容。

1. 林地分布调查,对全国范围内各类林地进行详细的分布调查,包括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情况;2. 林木数量质量调查,对各类林木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详细调查,包括树种、树龄、胸径、树高等情况;3. 林木生长动态调查,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的动态调查,包括年龄结构、更新情况、病虫害情况等;4. 林地生态环境调查,对林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调查,包括土壤肥力、水资源情况、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等。

四、调查方法。

1.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调查人员深入林地进行野外调查,采用样地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林地的分布和资源情况;2. 遥感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对林地进行遥感调查,获取大范围的林地信息,为野外调查提供数据支持;3. 统计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形成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五、调查成果应用。

1. 为林业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2. 为林业企业提供可靠的资源信息,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开发活动;3. 为科研院校提供丰富的研究数据,促进林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六、总结。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是指对森林中各种树种的种质资源
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价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调查对象:对森林中各种主要树种和濒危树种的种质资源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考察、标本采集、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其中实验室分析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等。

3.数据收集与处理: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样本收集、物种鉴定、遗传分析、数据统计等。

4.评价标准: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各种树种的遗传多样性、适应性、生长性状等进行评价,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工具
和方法,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 -。

林木专项调查方案设计

林木专项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森林资源作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林木资源的现状,科学规划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林木专项调查方案。

二、调查目标1. 全面掌握我国林木资源的种类、分布、面积、蓄积量等基本情况。

2. 分析林木资源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林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 为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内容1. 林木种类及分布:调查各类林木的种类、分布范围、生长状况等。

2. 林木面积及蓄积量:调查各类林木的面积、蓄积量、生长量等。

3. 林木生长状况:调查林木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4. 林木资源保护与利用:调查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森林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四、调查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林木资源调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2. 实地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查。

3. 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4. 专家咨询:邀请林业、生态、地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论证。

五、调查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调查小组,明确调查任务、分工和进度,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2. 调查实施阶段:a.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

b. 进行实地调查,包括样地调查、样线调查、样方调查等。

c. 利用遥感技术、GIS、GPS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整理与分析阶段: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 总结与反馈阶段: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政策建议,并向相关部门反馈。

六、调查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专项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调查工作。

2. 人员保障: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调查队伍,确保调查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山东省林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鲁林种质字〔2011〕156号)、《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摸清我县林木种质资源本底,对加强我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

查清我县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资源)、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还将为我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县现在和将来林木遗传改良提供科学服务。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指在我县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稀濒危树种。

调查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

指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木本)等树种(品种)种质资源。

调查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

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

调查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

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省外、国外)引进的本县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调查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我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统一领导,县林业局成立县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本县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领导小组由王浩然局长任组长,由王勇副局长任副组长主抓该项工作,成员由财务室、办公室、林业站、果树站、森保站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本县的调查工作。

(二)成立调查队伍
从局内抽调从事林木种苗工作的人员组成调查队伍,以能够识别树种、品种,熟悉种质资源调查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由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及研究生组成专项调查小组。

(三)任务分工
根据山东省林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分为面上调查和专项调查两部分,县种质资源调查小组负责面上调查工作,县林业局配合青岛农业大学完成五莲山、九仙山地区的专项调查工作。

四、方法和步骤
(一)制定方案。

结合我县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

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门动员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

成立调查小组,在本辖区内全面启动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三)收集资料。

责成专人收集本辖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林业区划资料、果树花卉及古树名木等单项类种质资源调查资料、树木或有关植物的调查报告、林木引种情况、良种基地建设、地方志、树木志、植
物志等方面的资料,将各种资料收集齐全,并配备相应的调查工具。

(三)培训人员。

派调查人员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和试点,使其全面理解技术规程、实施细则的理论知识,掌握调查方法及各项表格的填写,解决调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外业调查。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遍及全县山、滩、村庄各个角落,要把这些资源准确查清,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细致工作。

要深入发动群众,忆查当地林木种质资源,同时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当地林木种质资源概况及林木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方法,初定调查线路,在做好材料准备、调查工具准备和安全防护准备后,科学安排,进入实地调查,搞好数据录入、样本的采集、照片的制作等工作。

(五)内业整理。

外业调查全部结束后,按照《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的标准和方法,核对外业工作调查的内容、范围、及各种调查表,及时整理照片、标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按照省调查办统一编制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软件的要求录入数据并绘制以树种(品种)为单位的种质资源分布图。

整理汇总后报市局。

(六)阶段自查。

在阶段性外业调查结束后,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对所负责的外业调查资料进行自查。

四、时间安排
(一)2011年6月—2011年7月
1.广泛收集资料,制定《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2.召开专门会议做好全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宣传调查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成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领导小组,派相关人员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和试点,学习种质资源调查方案、工作细则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成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队伍,制定具体调查方案。

(二)2011年8—2012年5月
1.进行外业调查工作。

由青岛农业大学有关专家领导重点抓住秋季果期这个季节,对五莲山、九仙山开展专项调查工作。

由县种质资源调查小组重点抓住春季花期和秋季果期这两个季节对我县其他地区进行面上调查。

2.进行必要的内业整理。

对一些调查任务量大的地区或山系,为避免遗漏和重复,可进行阶段性简要内业整理。

(三)2012年6—2012年12月
1.继续调查和补充调查工作。

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调查进行总结,完成调查报告。

2.内业整理。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完成调查工作报告,上报市林业局。

3.成果汇编。

组织人员编印《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志》、《五莲县古树名木》、《五莲县可供利用的树木种质资源》,建立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标本室等。

附件: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领导小组成员
二〇一一年七月五日
附件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王浩然
副组长:王勇
成员:王生贵
王秀彦
李方政
周淑霞
赵纪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