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合集下载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和评价是对国内外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评估的过程。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方法1.1 野外实地调查野外实地调查是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调查人员在林区进行实地观察和采集样本,通过对树木的外部特征、生长环境等进行测定和记录,获得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调查,进一步了解林木种质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1.2 山地无人机遥感调查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山地无人机进行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并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树木的生长状态、叶片指数等关键数据。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查大面积的林木种质资源。

二、林木种质资源评价方法2.1 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多样性评价是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基因水平的评估。

通过采集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可以确定不同层次上的遗传多样性,例如基因型频率、杂合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不同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变异状况,为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2 经济性状评价经济性状评价是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估。

通过对样本进行生物学和生态学观测,可以获取林木的生长速度、木材品质等经济性状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有效评价种质资源的经济潜力,为林木选育和经济价值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三、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的意义3.1 保护珍稀物种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保护珍稀物种。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珍稀物种的灭绝和匮乏。

3.2 指导林木选育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和评价结果能够为林木选育提供重要的指导。

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和经济性状的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改良,提高林木的抗逆能力和经济效益。

实验五 优树选择

实验五 优树选择

实验五优树选择优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和同龄林分中,在生长和品质上特别优良的单株。

优树在北欧国家称为“正号树”,在日本称为“精英树”,我国称为“优良单株”,简称为“优树”。

(北林书:是指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量、材性、干形、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远远超过同种、同龄的树木)优树选择:从基本种群内,根据选种目标,按表型进行单株选择,并从中选的单株上分别采集种子或穗条进行繁殖,通过鉴定比较,评选遗传品质优良的单株,建立采穗圃或种子园,作为良种繁育的基地。

(一)实验目的掌握常用优树选择方法(二)选忧工具围尺、皮尺、卷尺、卡尺、测高器、量角器、油漆,电工刀、毛笔,优树调查登记表、铅笔、记录夹、生长锥等。

(三)选优林分在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内选择一片年龄较大的人工纯林进行选优。

(四)方法和标准采用3一5株优势木对比法,优树选择主要考虑材积生长、干形和适应性。

通常要求优树达到下列标准。

1.形质指标(1)树干通直度系指树干自下而上通直程度,它直接影响到造材出材率,通直度高出材率高。

一般分为通直、较直、弯曲较大、严重弯曲(用评分法时,可分别记为5、4、3、2、1分)(2)树干圆满度系指树干自下而上的饱满程度。

它直接影响到林木单株产量和造材利用程度。

评定时,一方面根据胸径与根际直径比率大小,另一方面则是目测树干自下而上圆满程度,更主要方面应根据中央直径与胸径的比值即形率的大小。

一般分为圆满、较圆满、中等、削度较大、削度大。

(3)树木自然整枝程度系指树木在一定郁闭状况下,其枝条枯死及自然脱落的程度,它影响造材加工难易和工艺价值。

可根据枝下高与树高的比值,一般可分为良好(2/2-3/4)、较好(1/2-2/3)、中等(1/3)、较差(1/4)、差(1/5以下)。

(4)树冠浓密度系指树木主干上年轮枝数和其枝叶浓密程度,一般树冠枝叶浓密度和其生长量成正比。

枝叶浓密程度可分为浓密、较浓、中等、较疏,硫。

(5)冠幅系指树冠大小,其以平均直径(上下、左右)表示。

试述优树的选择与评分方法

试述优树的选择与评分方法

摘要:选择育种就是从自然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根据育种目标挑选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使选择的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下去。

在林木遗传改良中,选择就是按一定的目标,在种内群体中对某一部分个体的选留与淘汰。

林木多属异花授粉植物,多数树种占有相当大的自然分布区,种内的性状变异极为丰富,同时,林木的绝大多数树种基本上仍处在野生或半野生状态,遗传基础广泛,选择改良的潜力很大,通过选择能获得有效的增益。

关键词:优树选择平分标准在同一个林分中,林木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多种:树木遗传基础不同,局部土壤光照不同,栽培管理状况有异等等。

在优树定义中规定“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其目的就是要排除环境的影响。

优树是优良的表现型。

通过遗传测定,确认遗传品质卓越的优树,叫精选树。

优树的种子或穗条,一般都是分别采收、分别处理加工、分别育苗、分别造林的。

凡是由单株树木上生产的自由授粉子代。

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统称家系。

对易于无性繁殖的树种可通过插条、嫁接等方法推广。

凡由单株树木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所有植株,称无性系。

对繁殖成无性系的原始植株,叫无性系原株;由它繁殖出来的个体,叫无性系植株或分株。

一、优树标准优树标准,因树种、选种目的、地区资源状况等而异。

用材树种的优树指标主要包括木材生长量、材质以及抗性等。

(1)生长量生长量标准的确定,即优树的性状数量指标不能超过同龄林分中的最大值。

据一些树种的资料,如把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都以100计,则最大径阶约为170;在中、幼龄林中最大径阶的平均树高为120;近熟林为115;过熟林为110;最大径阶的平均材积可达270。

在实际工作中,优树的数量标准常按小标准地对比法,或优势木对比法分别规定的。

如在标准地法中,一般规定优树的材积、树高和胸径应分别超过标准地平均木的150%、15%和50%;或在优势木对比法中,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0%、树高的5%、胸径的20%。

林木育种学 第三章 种源试验与优树选择

林木育种学 第三章 种源试验与优树选择
(2)树冠较窄。树冠指标为冠径比,即树冠直径与胸径之比。 (3)自然整枝条良好。指标为自然整枝强度,即枝下高与树高之比。 (4)侧枝细。以树冠各轮枝中最粗枝的基径与胸径之比作为枝粗指数, 反映树冠主枝粗细。
(5)树皮薄。可用树皮厚度与树干去皮胸径之比作为树 皮指数。
(6)树干纹理通直,不扭曲。可用木材纹理扭曲偏差与 胸围之比反映。
根据生态型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可分为地理生态型(geographical ecotype)、气候生态型(climatic ecotype)、土壤生态型(edaphic ecotype)。
二、种源试验的历史
1749年3月:瑞典皇家海军部报道了不同地方橡树在南部栽培试验结果, 首次专门提到树木种内的地理变异以及产种地纬度与子代发育的关系,并 提醒人们在造林实践中应用这种关系。
8. 生态型(ecotype ):指因特定环境的选择而形成的在某些性状上具 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同一植物种内的不同类群(Turesson 的定义)。
(1) 它根据遗传特性的不同划分的种内变异;
(2) 生态型的产生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是一个特定生态环境条件 下基因型反应;
(3) 生态型一般是由一个小的、不连续的群体组成,在形态上区别可 以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生理特征上差别,且与生存能力有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济南(Ⅸ1)
山东区
!
(Ⅸ)
!!!
! !
!
!
! !!
! !!
!! ! ! !
! !!
!

树木选优——精选推荐

树木选优——精选推荐

树木选优1.概念优树(superior,plus tree):又称正号树,指在相似环境条件下,在生长量、形质、材性及抗性适应性上表现特别优良的个体。

优树选择:从天然林或人工林群体中,按选种目标和优树标准进行表型个体的选择,从入选的优良单株上采种、采穗,进行遗传测定,建立种子园或采穗圃繁育良种。

2.优树的利用途径有性繁殖途径:优树/精选树-嫁接-无性系种子园-良种-造林无性繁殖途径: 优树/精选树-无性系-无性系测定-无性系繁殖圃-造林无性与有性途径结合: 优树/精选树-杂交-杂种选择-无性系-无性系测定-无性系繁殖圃-造林3. 优树标准因树种、选种目的、地区资源状况等而异(1)用材树种生长量指标标准地法中,一般规定优树的材积、树高和胸径应分别超过标准地平均木的150%、15%和50%;在优势木对比法中,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0%,数高的5%,胸径的20%。

质量指标树干通直、圆满,阔叶树应注意单主干性树冠较窄树干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薄,裂纹通直,无扭曲木材品质良好,如木材比重、管孢长度、晚材率等树木健壮,无严重病虫害尽可能选择开花结实的单株。

但应了解郁闭的林木,或阴坡上的林木结实都少(2)特用树种的优树标准根据具体树种特性、选种目标、产品工艺要求等条件制定具体优树标准。

4. 选优林分确定选择林分时应考虑下列条件:(1)优树是具有地理特点的。

(2)用材树种的生长特性只有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上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3)选优林分的林龄,一般应在1/3伐龄以上。

(4)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林相要整齐,以避免光照条件不同造成的差异。

(5)凡经过“拔大毛”择伐的林分,或遭过破坏的林分,不宜选择。

(6)林分面积应满足设置对比树的规定。

(7)选优林分一般应是实生起源的。

5. 优树评选方法(1)材积评定1)对比树法优势木对比法: 以侯选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25米半径范围内(包括30—40株以上),选出仅次于侯选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并计算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如侯选树的材积等指标超过规定标准,既可入选。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资源鉴定与评价
形态特征鉴定
根据林木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包括树 形、叶片、花朵、果实等特征。
分子标记鉴定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DNA分子标记对林木 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类。
抗逆性评价
对林木种质资源的抗逆性进行评估,包括抗寒性 、抗旱性、抗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评价。
资源保存与利用
01
02
03
种质资源库建设
利用方式与途径
直接利用
通过繁殖、栽培等方式直接利用林木种质资源,满足生产和生活 需求。
间接利用
通过林木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提高林木品质和产量,间接实现林 木种质资源的利用。
创新利用
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基因资源,开展基因编辑、基因转化等生物技 术手段,创造新的林木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
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分配
规定了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管理的相关要求,包括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对种质资源的管理、收集、保存、交换、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障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合法权益。
地方政策与规定
各地林业部门发布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普查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资源监测与评估
资源监测
定期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掌握资源数 量、分布、质量和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 科学依据。
资源评估
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包括遗传多样性、生态价 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提供依据。
预警机制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资源流失、 破坏和濒危状况,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管理体制与机制

实习五 优树选择

实习五 优树选择

实习五优树选择一、目的要求通过对桉树等用材树种优树的选择。

了解树种内的变异情况,掌握树种优树选择的标准、方法及步骤。

二、原理选择的实质就是对种内的变异进行选择和利用。

在同一林分内,单株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异花授粉植物、实生繁殖的后代,经过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能够形成众多的基因型,并在形态、生理等方面表现出来,供人们识别地选择。

三、材料和用具1.材料:优良林分2.用具:测围尺、生长锥、皮尺、海拔表、游标卡尺、钢卷尺、红油漆、毛笔、铅笔、指北针、测高器、计算器以及登记卡等。

四、优树选择的标准及方法步骤(一)林分条件的考虑1.选择林分的林龄,一般应在中龄以上的同龄林中进行,10—20年的林分。

2.林分起源要清楚,必须以实生林分为最好,没有经过“拔大毛”。

3.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林相整齐,对于林缘木,孤立木的选择要慎重。

4.只有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一般在立地较好的林分中选择,但是对于在立地较差的林分中,如果有突出的优树,不该遗漏。

因为它们的适应性已经得到了验证,完全可用于贫瘠和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造林或者栽植。

(二)优树标准优树标准,因树种、选种目的、地区资源状况等而异。

用材树种的优树指标主要包括木材生长量、材质以及抗性等。

1、生长量生长量标准的确定,即优树的性状数量指标不能超过同龄林分中的最大值。

在实际工作中,优树的数量标准常分别规定的1)按小标准地对比法2)优势木对比法3)绝对生长量法。

在小标准地对比法中,一般规定优树的材积、树高和胸径应分别超过标准地平均木的150%、15%和50%;或在优势木对比法中,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0%、树高的5%和胸径的20%。

按规定。

上述标准常因选择地区资源的多少,需求优树的数量,所用对比树的数目而要作相应的调节。

如在资源少,所需优树多,对比优势木少等情况下,超过优势木均值的比值都要相应降低。

对材质或抗逆性特别优异的林木生长指标也可适当降低。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可编辑)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可编辑)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目录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目的 (1)2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内容 (1)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准备 (1)4 普查依据标准和主要技术资料 (2)5 划分普查单位 (2)6初列树种名录 (3)7确定普查地块 (3)8 乡土树种调查方法 (3)9 古树名木调查方法 (5)10 外来树种调查方法 (6)11 内业整理 (8)12 普查成果 (9)13 附表 (10)附表1:线路调查表 (12)附表2:地块调查表 (13)附表3:每木调查表 (14)附表4:标准地调查表 (15)附表5:乔木乡土树种统计表 (16)附表6:灌木乡土树种统计表 (17)附表7:古树名木统计表 (18)附表8:外来树种统计表 (19)附表9:珍稀濒危树种统计表 (20)附表10: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量统计表 (21)14 附录 (11)附录1: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主要技术规定 (22)附录2:线路踏查技术规定 (36)附录3:标准地调查技术规定 (38)附录4: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定 (41)附录5:照片拍摄技术规定 (47)附录6:树种鉴别技术规定 (48)附录7: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初列树种名录 (49)附录8: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濒危树种名录 (66)附录9: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提纲 (69)附录10: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报告提纲 (70)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目的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区现有乡土和外来林木种质资源的集中分布区、面积、生长状况,为今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建立布局合理的林木良种基地,大力选育、生产、推广林木良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营林质量。

2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内容2.1查清乡土树种的集中分布区、面积、生长状况等。

2.2查清古树名木地点、株数和生长状况等情况。

2.3查清外来树种的适应性和推广面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树标准及选择方法
优树是优良的育种材料。

采用优树来建立无性系采穗圃或种子园,为造林提供繁殖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高的遗传增益。

因此,优树的选择、测定、利用,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 术语
1)优树:在生产量、树形、抗性或其它性状上显著地优越于周围林木,经过评选确认具体良好表型的优良单株树木。

2)候选树:评选优树时的待选树木。

3)对比树:与候选树生长在同一林分,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的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树木。

4)精选树:通过子代测定证实是遗传型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2 优树标准
2.1 用材树种优树标准
2.1.1生长指标
单株材积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树高和直径的生长量上,而直径对材积的影响最大,但由于树高受遗传因素控制效应较直径大,所以在选优时较注重树高性状的选择。

对树高特别大的个体。

材积比对比树大30%便可入选。

另外,在群体中,由于冠幅的大小影响了单位面积株数,乃至影响了单位面积和蓄积,因此,与冠幅有关系的有关性状如分枝角度、侧枝粗细等也作为选择评定指标。

2.1.2 形质指标
1)冠型:树冠匀称,冠幅较窄,顶端优势强,最好是尖塔形、圆锥形或长卵形;
2)干枝与树枝:主干单一,干形圆满通直,分枝细,枝下高不小于树干总长的1/3,树木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3)树皮与木材纹理:树皮较薄,纹理通直,出材率高;
4)木材品质:木材容量、管胞长、早晚材比例、心材比值与色泽等都影响木材利用价值,应按选择目标制定相应的标准。

5)开花结实:尽可能选择见到开花、结实的单株。

2.2 经济树种优树标准
经济树种利用对象主要是果实、种子、树皮、内含物或分泌物。

选择经济树种优树应主要把目的树种产品产量、品质和抗性等三方面的性状作为选择的指标,并制定其标准。

1)树体发育好,树冠开放、树形匀称,发育正常,结实空间较大,生长良好;
2)产量高,发枝力强,果枝较粗且多,座果率高,丰产稳产;
3)产品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果实(种子)壳(皮)薄,易脱粒,出籽率高,含油量高;
4)抗性强,适应性广,果实耐储藏;
5)具有某些特殊的优良性状或某些可利用的性状,较现有栽培品种明显优良,如产脂量大,特别早熟等等。

3 优树选择程序
3.1 制订计划
根据本次普查操作规程及各树种集中分布状况,结合当地实际确定选优区域。

查阅选优区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收集立木生长过程表或立地指数表,了解可供选优的适龄林分面积、分布、气候、土壤、森林形成历史。

根据可供选优的林分面积、林木数量等因素,初步确定选优数量,进度及选择率,拟订选优计划方案。

3.2 踏查试点
普查人员深入林区,了解林分分布状况与林分结构特点,确定具体的选优林分、选优路线及选优方法。

选择典型代表林分进行选优试点,研究分析主要性状变异的幅度,统一选优标准与方法。

3.3 实测评选
普查人员深入选优林分,寻找出候选树和对比树,按统一的优树标准与选优方法实测评选。

评选出的优树,在树干1.5米处用红漆涂环,在易于察看的方向写明优树号,各株对比树亦同时做出标记和编号。

填写优树登记表,拍摄优树照片,描绘优树位置示意图,记载必要附加说明。

4 优树评选方法
4.1 对比树法
4.1.1 综合评分法
在离候选树10~15 m范围内选定仅次于候选树的5株优势木作对比树,把候选树与对比树按优树标准项目逐项观测评分,然后将候选树各项得分与对比树得分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当候选树各项得分的累加总分达到或超过规定分数时可定为优树。

4.1.2 五株(或三株或四株)优势木对比树法
在离候选树10~15 m范围内,选定5株(或3株或4株)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木为对比树,把候选树与对比树按优树标准项目逐项目比较评定,当候选树达到规定标准时定为优树。

4.1.3 小样地法
在候选树为中心的200~700m2范围内,划定包括40~60株林木的林地作为小样地,把候选树与小样地内林木按优树标准项目逐项观测评定,当候选树达到样地林木平均值规定标准时定为优树。

4.2 基准线法
4.2.1 回归法
按不同气候区和立地等级设立标准地,分别树高、胸径、材积等不同性状求得对年龄的回归关系,制定出不同气候区不同立地等级的优树标准基准线。

当候选树的生长量指标达到或超过基准线,形质等其它指标也符合优树标准要求时定为优树。

4.2.2 绝对生长量法
根据当地林木生长过程表或立地指数表,分别龄级定出生长量标准,当候选树生长量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形质等其它指标也符合优
树标准要求时定为优树。

5 单特征植株的选择
树木性状的变异在自然界中大量而普遍的存在,有些植株生长量不大,然而却具有某些特异性状,其表现超出了常见范围。

这些独有特征可能直接为生产所利用,也可能暂时不能判断它的直接用途,但可能成为改变树木遗传特性的珍贵育种材料,我们可在选优中予以调查与汇集。

5.1 选择的条件及范围
单特征植株选择可以不受林分起源(天然林、人工林、实生林、无性系林分)、分布状况(林分、散生或孤立木)的限制,引进树种及乡土树种均可选择。

5.2 选择的目标
1)抗病虫害:对成灾病虫具有明显抗性,对专食性虫害、专主寄生病虫害有明显抗性的单株;
2)抗逆性:在同树种内特别抗盐碱,抗干旱,抗低温,耐瘠薄,耐水湿的单株;抗工业废水、废气、粉尘能力较强的树种;根据以上要求,在具有蓄水、保土、抗风、固沙、抗污染等项功能的树种中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树形完好的单株为生态功能优树。

3)特异性:大冠树种中树冠窄狭;平顶树种中主干明显;雄雌异株树种中两性同株树;雌雄同株树种中雌雄异株树;插条繁殖困难树种中的易生根植株;多籽树种无花或无籽植株;叶形、花序、花色、果型、树皮异常而稳定的植株;枝条、叶序、芽的形态明显异常的植
株;
4)物候期异常:发芽、开花、结实、落叶比同树种物候期明显提前或落后,或花期特长的植株;
5)高径生长特性的植株;矮生、花蜜腺丰富,香味浓郁的植株;
6)叶、花、果、木材、树皮、根皮以及分泌物、内含物有特殊利用价值的植株。

5.3 评定
凡上述情况之一,经多方查证核实无误,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植株即可填表当选。

6 优树评选应注意的事项
在天然林特别是异龄林或混交林中选优宜采用基准线选优法;在人工林或同龄的天然纯林中选优可采用对比树选优法。

在天然林中选优,要考虑林木间的亲缘关系。

优树间距应大于树高的10~20倍的距离。

对在本次种质资源调查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优良单株(类型),要求提供相关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