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精神的概念,认识到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2. 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3. 观察与分析人物精神的方法4. 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技巧5. 实践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5. 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
2. 学生作品的内容完整性、结构合理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
3. 学生对人物精神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示例2. 人物精神分析表格3. 写作评价标准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人物精神的定义与特点,分析人物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示范: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精神的表达方式。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观察与分析。
5. 指导:教师解答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7.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的表现和描绘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人物精神,互相学习和借鉴。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是指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人物的精神概念及其重要性2. 观察人物的方法与技巧3. 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4. 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名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对人物精神的关注。
2. 讲解:介绍人物的精神概念,阐述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及重要性。
3. 示范:教师展示分析人物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人物观察,分析人物的精神特点,并进行讨论。
5. 写作: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写作表达人物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性3. 学生写作表达人物精神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创造性五、教学资源1. 名篇作品选段2. 人物精神分析案例3. 写作素材库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名篇作品选段和人物精神分析案例。
2.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3. 学生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扩展活动1. 举办人物精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分析人物精神的经验和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观看戏剧表演,加深对人物精神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表达人物精神方面的进步。
3. 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难以准确地表达人物精神。
解决策略:教师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实例,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运用抓住典型细节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运用对比烘托、议论抒情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抓住典型细节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2.学习运用对比烘托、议论抒情的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抓住典型细节、对比烘托、议论抒情等方法,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出人物的精神”。
那么,什么是“人物的精神”呢?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五组词语,说说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哪些组是描写精神的。
(板书课题)PPT显示:第一组:活泼开朗风趣幽默第二组:善良自私舍己为人第三组:苗条粗壮貌美如花第四组:优雅妩媚温文尔雅第五组:习惯性摇头走路摇摆预设:第一组是人物的性格,第二组是人物的品格,第四组是人物的气质,它们都属于人物精神的范畴。
第三组不是,这些词表现的是人物的外貌特征。
第五组不是,这些词表现的是人物动作的特点。
明确:人物的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格、气质、个性等,而人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特点则不属于人物精神的范畴。
2.一提到“人物的精神”,老师就会想起在旅途中见到的一幕。
请大家听听这个故事。
那一次我们自驾去西藏旅行,在途经多雄拉山口的时候遇到了风雪天气。
当时正是夏天,却与寒冬无异。
我们躲在车里,穿着最厚的冲锋衣都还觉得冷。
突然眼前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一位独腿行者背着硕大的背包,在风雪中缓慢而坚定地走着。
我们问他去哪儿,他说“拉萨”;我们问他要不要搭车,他说“不”。
我们好奇他为什么这么固执,他说“要证明独腿也可以做到双腿做不到的事”。
一个匆匆的照面,几句简单的对白,那个身影就成为我在所有旅途中见到的最高大的形象。
出示独腿行者的照片。
这就是那一位独腿行者。
请大家仔细观察照片,并用一个词说说:你感受到了他的什么精神?预设:坚强、勇敢、执着、富有尊严、吃苦耐劳、身残志坚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作品中感悟人物精神,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展现人物特点,提高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观察和分析人物形象,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人物的精神成长,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围绕新教材要求,本节课将有助于学生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难点解析环节,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要注意把握节奏,避免讲解过快,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如何通过文字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这包括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手法。这些手法帮助我们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具有精神内涵的人物形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些描写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人物的精神世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 动作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
3.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4. 心理描写: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得以生动展现。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描写手法,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教师通过优秀作品示例,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并结合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人物描写练习,学生进行动笔写作。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与提升: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人物描写练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描写手法上的掌握程度。
3. 讨论参与:关注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品示例:提供一些优秀的人物描写作品,供学生分析和借鉴。
2. 写作辅导资料:整理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指导资料,供学生自学。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1.教学重点
(1)人物描写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准确表达人物的精神风貌。
举例: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塑造出于勒叔叔的形象,展现其精神特质。
(2)细节刻画:指导学生关注细节,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举例:分析《背影》一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如何表现了父爱的深沉。
(3)对比、Leabharlann 托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显人物的精神特点。
举例:通过对比《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与其他角色的描写,展现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如何写出人物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考虑在下次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们自己来分析案例,并分享他们的观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运用描写方法时仍显得有些拘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加生动、有精神内涵的作品。
2.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精神”的内涵,理解写出人物内在精神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出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的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鉴赏优秀习作,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精神”的内涵,理解写出人物内在精神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出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鉴赏优秀习作,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答疑解惑1. 考考你以下四组词语,分别侧重表现人物哪一方面的特征?第一组:活泼第二组:高尚开朗正义风趣幽默舍己为人第三组:苗条粗壮貌美如花第四组:优雅妩媚温文尔雅2. 什么是人物的精神?人物的精神包括人物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
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
——叶圣陶3. 比一比(文段一)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个子高达 1.96 米,全班同学都必须仰视他。
他进教室的时候,在门外必须先低头——怕进门时碰了头,然后他的长腿先跨进门内,弯腰,最后整个人再进入教室。
该文段写出了班主任张老师的个子高的特点。
(文段二)班主任张老师身材高大,但可绝不是凶神恶煞,虽然1.96 米的身高会给人以压迫感,但是相处越久,我们越会发现张老师温和善良。
运动会上,他亲自给运动员们做示范动作;班会课上,他给大家讲自己成长中的苦与乐,拼搏与收获,春风化雨如同邻家大哥;考试结束后,为了让我们放松一下,他和男同学一起打篮球,这让一帮篮球爱好者欣喜若狂!总之,我们全班同学已经成了张老师的超级粉丝。
该文段写出了班主任张老师和蔼、负责的精神品质。
二、寻招觅法( 一) 文本引路: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做个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头上戴了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不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猪八戒)为什么?
——有代表性,写出了他最典型的特征: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二、写作指导
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
写作提示:
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例文欣赏:
我的好朋友(片断)
在我众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个。
我戏称她为“黑煞女金刚”。
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脚,讲话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进过煤堆一样,和我站一块就是“黑白无常”,不给她取这外号我怕上帝不允许。
我时常提醒她:“你跟我讲话时注意点形象行不?你也要淑女一点嘛。
”她居然回答我:“跟你说话不能注意形象,那样有损我的形象。
”我回击道:“你有啥形象?一个学过跆拳道的‘黑煞女金刚’,您老人家能不能照顾一下我的淑女形象?”她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一口答应了:“行。
”结果,她逢人便叫我“淑女”,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后来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做人要真实,这样才有魅力。
”我忙点头,立马把我的肩膀从她的“熊掌”下解脱出来。
她总是这样坦坦荡荡,因此拥有极好的人缘,连老师都说“这孩子,真性情!”说实话,我很欣赏她,也很佩服她,因为在时光的和弦中保持真实的自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点评】文章情感诚挚,作者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错落有致地表现人物个性,既使人物特征鲜明,形象生动,真实可感,也彰显出人物独特的魅力。
作文二:争论
写作提示:
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人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展开描摹。
2.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吵中的不同表现。
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例文欣赏:
争论
我的家十分温馨。
但爸爸妈妈的性格各不相同,总喜欢时不时地顶几句话。
前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晚上,妈妈四处找银行存折,直到把家翻了个底朝天,存折仍不见踪影,妈妈眉头紧锁,手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像名侦探柯南一样,去询问“嫌疑犯”爸爸。
爸爸正躲在他的安乐窝——沙发上看电视,看得眉开眼笑。
眼前突然变出了气势汹汹的妈妈:“喂!存折呢?”爸爸吓得全身颤抖,不敢去看妈妈,闭上眼睛大喊:“冤枉啊!你什么时候看见我碰过你的东西啦?”一句话如同汽油浇在熊熊烈火之上,气得妈妈红润的脸都绿了,眼睛里喷射的怒火灼灼伤人:“哼!那你说在哪?难不成长翅膀飞了?”说完,又怒气冲冲地去房间找存折。
我一人可怜巴巴地缩在角落,眼睁睁地看着这出“悲剧”上演,却无能为力,心里像有千万根针在刺一样痛。
爸爸望着乱七八糟的房间,传来刺耳的乒乒乓乓的声音,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
突然,房间里传出一声惊喜的叫喊:“快来看,在这儿!”我和爸爸互相看了看,百米冲刺似的进了房间。
只见妈妈手里拿着存折,欣喜若狂,眉毛好似弯弯的月牙,眼睛里的怒火被大水平息了,嘴角漾起一丝笑容。
我本以为一场风波即将结束,正在感谢“知情”的存折从天而降,却没料到还有一场更大的风波等着我们。
只见爸爸一个箭步冲上去夺过妈妈手中的一个包,小心翼翼地放回抽屉藏好。
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转过身对妈妈说:“你别乱动这个包,里面有我一生的心血呢!”刚刚灭掉的火又燃烧起来,妈妈的火气又上来了,变成了凶猛的狮子,扭过头去,一脸的不屑:“都是一家人,我能把你的证书怎么样?烧了?”爸爸四下瞧瞧,故意压低声调:“那可不一定!”天哪!这两个人是怎么了?头脑发高烧了呀?句句针锋相对,鸡毛蒜皮的事用得着这样大动干戈吗?这时,他俩尴尬地相对着,谁也不肯先认错。
空气几乎停止流动,令人窒息,我受不了了,站了出来:“别再闹了。
都是一家人,想弄丢东西都难。
整天疑神疑鬼的,累不累?快去看,有好看的电视剧!”
爸爸妈妈又坐在一起看电视了。
一场争论终于结束了,还是平静好!希望永远不要再有这样的“家庭风波”了!
【点评】本文叙写爸爸妈妈两场争论,着力表现争论的动作、语言、神态,让读者看到一个急性子、火爆脾气的妈妈,一个能忍让有时又不服输的爸爸,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作文三: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
写作提示:
1.先补全题目。
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
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例文欣赏:
这样的人让我难忘
这样一个深秋,天暗得早。
小路上没有霓虹,只有广阔夜空中一弯清冷的月亮散发着幽幽的光,只有一阵冷风吹过,飘下满地的落叶,与风一同在街边旋转着。
我就这样一直走着,一直低着头走着。
直到我感觉到一丝微弱的亮光照亮了路,才缓缓抬起头来。
前面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佝偻着。
他背对着我,正咳得厉害,旁边是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地瓜炉子,火膛里闪着红光,上面用厚厚的花格子布捂得严严实实。
等我走近了,那人才长舒了一口气,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微弱的光下,他灰白色的头发稀疏而且乱七八糟,有点像鸟窝里的干草。
沟壑纵横的一张脸,黑黝黝的。
下面是麻秆儿一般粗细的两条腿。
老人见我看他,也就盯着我,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忽然咧开嘴乐了:“同学,买地瓜不?”一口方言,听起来很温暖,我点点头,老人掀开花布,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看看四周,不禁好奇地问他为何要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卖东西,他只是麻利地称着东西,笑而不答。
直到有一天,我回来的稍晚了一些,远远地看到一个脏兮兮的小孩站在老头的面前,仰头望着老人从炉子里挑出两个最大的地瓜递给他,小孩用衣服兜着冒着热气的地瓜飞快地跑向一个黑暗的角落,那里隐约躺着一个女人。
就在这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老人那日的笑而不答……
这个在我成长中最难忘的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生活有时也需要那么一点人情味,好让人们感到亲人以外的温暖。
如果只有一味的冷漠,又怎能叫做生活呢?
花落花开间,又过了几年。
还是这样一个深秋,还是那个熟悉的角落,却再也闻不到地瓜的香甜,那对耐人寻味的母子不知从何时起,也不见了踪影,但多年前的那个佝偻的瘦小身影,那一口温暖的地方口音,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却让我难忘。
现在,心中的这些记忆,即使在清冷阴寒的深秋,也仍会散发出丝丝温暖。
【点评】本文写了一个卖地瓜的老人热心帮助一对母子的故事,突出了老人的善良,表现出人性的温暖。
环境描写能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感受。
首尾照应,结构安排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