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合集下载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PPT公开课课件: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PPT公开课课件: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
小麦产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地势平坦;
小麦产区
土壤肥沃
D
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干旱
E
畜牧和灌 亚热带作物带 溉农业区
西部山区和高原盆地地区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F
墨西哥湾沿岸
平坦
山地、高原、山间盆地为主, 多
气候
.
地中海
地形糖分积累
;亚热带季风性平坦 湿润气候,沿
.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五大湖
河和
提供充足的水源
3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经济效益
有利于
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
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促进了
的发展
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课标全国Ⅲ2017·36(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 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 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 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海降水
.
G
美国西南太平洋沿岸
气候 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详细课件新人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详细课件新人教

内容 东部 ,自然地域完整、农业多样 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①
2.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东北地区属于④ 气候区,冬季 ⑤ ,夏季⑥ 。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热量和 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⑦ 作物的需求,但容易受到⑧ 的影响。 (2)地形条件: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 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发展⑨ 提供了条件。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 蒙古栎、白桦——大兴 安岭;红松——小兴安 林业 大兴安岭、 岭、长白山区;鹿茸、 宜林面积 采育失调、以 和 小兴安岭、 人参——长白山区;柞 大;森林资皆伐为主 营 特产 长白山区 蚕茧——辽东低山丘陵 源丰富 林 区 和半岛丘陵区;苹果梨 ——延边;苹果——辽 南地区 宜牧面积 西部高原、 三河马、三河牛——呼 广;降水较 畜牧 松嫩平原西 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 过度放牧 退 多,草类茂 业区 部及部分林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 耕还林、还草 盛;牲畜优 区草地 西部 质
【答案】①内蒙古自治区 ②沃野千里 ③商品粮 ④温带季风 ⑤寒冷 ⑥温暖 ⑦一年一熟 ⑧低温冷害 ⑨多种 经营 ⑩有机质 地貌 最大的 生态效益 特色农业 工业基地 交通 松嫩平原 大规模专业化 生态农业 较低 玉米 机械化 长白山地 商品化
农业生产方式 三江平原
农业专业化区域
立体开发
一、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因素 地理条件 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年降水量 气候条件 300~1000 mm,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地形条件 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相对完整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3)土壤条件:东北地区黑土、 黑钙土广泛分布,其特点是土层深 厚,⑩ 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不但为

全国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全国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课件

其次,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经济条件中,农业发展历史、劳动力往 往成为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业发展方向有着深刻 的影响;科学技术、交通、市场往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某些 区域有时还起到主导作用。 最后,区别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 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 域分布的可能。限制性因素往往是一个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利方 面,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黄淮海平原的风沙、盐碱、旱涝等都是农业生产 的限制性因素。在一些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偏远地区,农业发 展的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等。
考法1 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考法2 区域农业发展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3 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群协调发

考法1 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示例1 [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 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 区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 完成(1)—(3)题。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思维拓展 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环境污染、交
通拥堵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 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 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 施。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解题步骤
具体阐释
实例论证
名词比较类
先理解名词的含义、包括的 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 分析、对比
例如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 光照与热量、水分与水源等
四审题
审比较对象
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 例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选择性 地理位置比较,从位置上看两者
区域特征比 地列举比较,区域的综合分析 都位于北半球、低纬度、亚欧
项目
发电成本(元/千瓦时) 建设成本(万元/千瓦)
火电
0.3~0.4 <0.3
风电
0.4~0.6 0.7~0.8
(1)说明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风电开发的优点。 (2)指出我国主要风电场集中的两大地区,并分析这两个地区发展风电的共同区位优势。 (3)简析图示M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风电场的原因。
四审题
审比较点
从设问中找准比较点,以便与具 例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 体的知识点建立起有效联系 型及特征的异同点
审比较角度
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 例如“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
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 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
掉答题的要点
异并阐述判断理由”
解题步骤
具体阐释
(续表) 实例论证
联系图表和材料
答案
解析
专题3 探讨类设问
探讨类设问,是近几年高考现实探究类非选择题常见的设问形式,其特点是无固定答案或结论不唯一, 侧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其常见的解题思路 如下表所示:
命题形式
设问形式
解答思路
实例论证
判断说理型
要求考生首先对明确提出的问题 作出判断,然后阐述理由。常用 “是否赞成”“是否同意”等表 述形式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3.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 时间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
问题
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
2020版《高考帮》配套PPT课件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考情精解读 课标要求
目录
CONTENTS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知识体系构建
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 方法突破 方法1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 方法2 非农产业对城市化促进作用的分析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生产的高利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 染。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实现旱涝保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建 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
原因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x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x

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主要在松嫩平原,其次在三江平原。
黑龙江省产量最多,主要在哈尔滨附近。
14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与表现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且具有大规模专业 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15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
成因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
耕 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地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
次生盐碱化。
林地草地、林降失地 调,草、 。场草退地化的,资比源重利下用
人口剧增,土地 利用不合理。
沼 泽 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 环境。
其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
他 灾害频繁。
对策
①保持水土,黑土培肥;以营林 为主,合理采伐,建设自然保护 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 的湿地。②加快农业技术的应 用和推广。③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 观光、休闲农业等。
社会
发展。
经济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 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发展外
条件 方便。
向型农业。
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人绿均色耕农地业多和大,有农利业于的农发业展经。营规模化,并且有利于
11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思维拓展
我国特色农业
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7
知识体系构建
8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9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发展PPT精品课件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发展PPT精品课件

B.山东
C.吉林
D.新疆
【解析】 根据农作物种类及产量可以判断为我国东北地区 的吉林。
【答案】 C
名师预测演练
1~7 8~14
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4.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地广人稀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解析】 吉林省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地势平坦, 耕地集中连片,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4)简述上海市和广州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5)比较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 展水平差异。
【答案】 (1)上升(增加) 高于(快于) 经济 人口
(2)都为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壤肥沃; 珠 江三角洲地区热量与降水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
(3)21.02% 9.91%
材料三 山东部分地区示意图
名师预测演练
1~7 8~14
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1)简述寿光市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瓜果产供销基地 的社会经济因素。
(2)下图为沂蒙山区产业结构联系图,简述该地区大力发展 沼气的重要意义。
名师预测演练
1~7 8~14
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3)分析说明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
【解析】 黄河三角洲与韩国隔海相望,但与日本之间隔朝 鲜半岛。
名师预测演练 【答案】 D
1~7 8~14
15
16
17
备课资料集萃
6.为实现黄河三角洲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确 保绿色发展”的发展模式。下列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的科学发 展 B.退耕还林、划区放牧、围地蓄水、工程造林、保护湿地 资源 C.配合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应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钢 铁等工业 D.发展风电、核电等新能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详细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7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详细课件 新人教版

【答案】(1)集中分布有利于协作生产;节省交通运输成本;充分 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由政治因素主导,向接近消费市场、交通枢纽、技术和资金 的地区发展。
(3)支持: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理念;有利于 吸引外资;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
[或不支持: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不利于自主科技研 发;(由于国外车企对核心知识产权的保密)可能沦为国外汽车企业 的代工厂。]
(4)简述该地形区综合治理后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解析】第(1)题,利用 26 ℃小闭合等温线或辐散状水系特征, 都可以判别甲地的地形类型是一个海拔较低的山地;根据经纬度判 断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图示城市沿河或沿海分布。第(2)题,平原地形比较适合发展种植业, 但材料二所示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中种植业比例远远大于地形结构中 的平原比例,说明过度开垦严重。第(3)题,该地区位于水热资源丰富 的山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因此应该退耕还林;另外还需要提升农 业层次,途径一般有多种经营和深加工两个方向。第(4)题,该区域过 度开垦现象明显,综合治理需要退耕还林,进而使该区域水土流失状 况、气候、生物多样性、旱涝灾害等向良性发展方向扭转。
【答案】B
二、综合题 13.(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年均温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判断甲河流的类型、流向,并简述理由。 (3)图中乙附近地区为畜牧业区,据图简述该畜牧业区分布的有利条 件。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国家相继在松嫩平原上建立了一批规模 较大的国有农场。目前,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4)说出松嫩平原粮食产区的主要特点。
2.如果该地区在我国,则下列关于该地可能位于的地区及其相应的 地理描述,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自然条件
区域发展条件一般需从
社会经济条件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
(人
口与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因素、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程度、生产协作关系等)两方面考虑
,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例如,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
【答案】1.B 2.D 3.C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23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优势条件分析:
地理位置
自然 条件
地形 气候
水源
地理位置优越,面向 热量
南海

丰富
优势
,毗邻 港澳 。
平原广阔
丰沛
,降水
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东南亚
,靠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19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山东济宁2019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下列各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 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 D.增大昼夜温差 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能源资源短缺 B.内部发展不平衡 C.环境污染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传统产业衰落 C.交通联系不便 D.产业联系较弱 3.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城市不断扩大;珠江 水质恶化
;城市 酸雨

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构造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
17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法 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
[典型示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海降水
.
G
美国西南太平洋沿岸
气候 物
,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作
;地势
.
6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过度垦荒
(1)农业问题:由于
生产方式
(2)发展目的:寻求适宜的

(3)农业政策
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被破坏
黑风暴

导致“
”等环境问题。
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7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0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首先表明观点,阐述理由要与观点统一。赞同扩大 规模,则从有利条件和社会经济效益来阐述;不赞同扩大规模,则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阐述。有利条件及意义可 以利用前面小题的分析;不利条件可从由材料提供的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及图上读出的山地多、平原少等角度分 析;不利影响多从生态考虑,该地沿海,气候干旱,以地下水为水源,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能会造成盐碱化和海水 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4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5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应图 中字母
农业带
A 乳畜带
B 玉米带
C 小麦区 棉花带
位置
区位条件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美国中部

美国中部为 北部为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适宜牧草生长;市场 广阔(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夏季高温,
城市化由 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
基本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城
高度密集

的城市群体系
14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时间 20世纪80年代初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90年代以后
.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五大湖
河和
提供充足的水源
3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经济效益
有利于
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
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促进了
的发展
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本题考查城市群问题产生的原因。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市扩散效应弱, 城市之间产业联系较弱,不能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D正确;该区域以北京为中心,GDP总量高,经济基础雄厚, 内部交通联系便利,A、C错误;传统产业衰落不是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B错误。
3.本题考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措施。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新区, 产业转移升级,C正确;城市产业转型是发展新兴工业或第三产业,A错误;扩大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 规模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B错误;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可以带动落后城市的发展,但不能 根本解决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D错误。
【答案】1.C 2.B
13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时间
改革开 放初期
20世纪 90年代 中后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 迅速, 分布广 泛 区域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 显著增 强
目前
原因 —
特点
城市与乡村
形成
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
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城乡一体化
劳动密集
进程 特点 型加工业发展迅速
外资和技术
多种形式引进
,工业发展步伐 加快
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
结果 的
资金
积累
形成以
加工制造
的经济特色, 轻型工业 建立起
体系
质量
更加注重
效益

,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

高,工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业为主
工业化
基本实现乡村
;面临
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
15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课标全国Ⅲ2017·36(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 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 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 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20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考点4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 化。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优秀PPT:专题17 区域经济发展ppt

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
小麦产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地势平坦;
小麦产区
土壤肥沃
D
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干旱
E
畜牧和灌 亚热带作物带 溉农业区
西部山区和高原盆地地区
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F
墨西哥湾沿岸
平坦
山地、高原、山间盆地为主, 多
气候
.
地中海
地形糖分积累
;亚热带季风性平坦 湿润气候,沿
【答案】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 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6分)
11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 享
12
考点4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 享
【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3月正是冬末春初,华北地区此时气温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 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阻碍地温回升,影响果树的生长,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C正确。
2.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措施的影响。果农在果园覆草会使其他植物不易生长,减少地表植被,①错;果园覆草会 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导致地温较低,可减少水分蒸发,②对;覆草腐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对;覆草会减 少土壤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可以调节土壤温度,④对;根据前面分析,果园覆草会使地温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 容易导致果树烂根,⑤错。故B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