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项目实施方案(申报材料范文)

枝江年产xxx项目实施方案一、概述(一)项目名称枝江年产xxx项目(二)报告咨询机构泓域咨询机构(三)项目建设单位xxx投资公司(四)法定代表人袁xx(五)公司简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
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坚守企业契约精神,专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致力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创造价值,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新项目的建设及未来产能扩张,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建设、生产、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中。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
未来公司将通过自我培养和外部引进来壮大公司的高端人才队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上一年度,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86.83万元,同比增长9.66%(677.07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xxx生产及销售收入为6341.0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2.49%。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718.6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6.14万元,增长率13.63%;实现净利润1288.9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3.89万元,增长率24.53%。
(六)项目选址xx(七)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31882.60平方米(折合约47.80亩)。
(八)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6.88%,建筑容积率1.5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5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9.98万元/亩。
项目净用地面积31882.6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4511.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099.2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7541.9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200.03平方米。
枝江总规现状调研

区 位 分 析
1.2中观区位分析
中心城区分析
(1)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与中 心城区范围一致,即南以长江为 界,东至江口的江问灌溉渠,西 以姚家港西部山体为界,汉宜高 速公路北部500kv高压走廊和规 划新318国道为界为北边的界限, 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由主城区和 姚家港、江口两个外围组团构成
(。2)城市规模
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23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23.69平方公里,人 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
(3)空间发展策略
以沿江发展为主要轴线, 相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东 优西进,北部扩容,中部提升, 沿江突破”。
实用文档
区 位 分 析
1.2微观区位分析
地块定位
四号地块位于市区江汉大道以东,迎 宾大道以南的沿江片区。处于沿江产 业发展带,有优良的地理位置环境。
2.部分工业处于城市主 导风向上风向,尤其是 化肥厂。
实用文档
3.部分工业处于城市主
导风向上风向,尤其是 化肥厂。
绿 五柳公园 地 与 广 场 用 地1.城市公共绿地较少,城市广
场数量也少。沿江地带几乎没 有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地。
场地绿化
2.沿江地带开发太多,沿 江景观带遭到破坏。大部 分应该用来绿化的地块被 开发为居住实用用文地档。
沿江大道
停车场
实用文档
团结路
调研区域土地利用分析图
用 地 分 析
实用文档
居 住 用 地
现状: 1.从北到南,建 筑质量呈阶梯式 由劣到优过渡。
2.从北到南,建筑高度呈现 出由多层(6F)-高层 (18F)-多层(6F)的变化。
3.从北到南,建筑密 度(开发强度)呈现 出 由高-低的变化。
枝江市“一横两纵”构筑城乡统筹示范带

枝江市“一横两纵”构筑城乡统筹示范带作者:杨飞来源:《学习月刊》 2019年第10期杨飞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
枝江新318国道、当枝路、安董路构筑的“一横两纵”空间布局的形成,打造了市域绿道、生态廊道、旅游通道,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
近年来,枝江市在“一横两纵”城乡统筹示范带沿线7个镇(街道)、44个村的建设发展中,打破二元隔阂,坚持绿色创新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一、“一横两纵”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的主要做法(一)坚持规划引领。
充分发挥规划的统揽和引领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全市高标准编制完善了《枝江市城乡统筹全域规划》《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形成了以总规和城乡统筹规划为龙头,以新区规划和建制镇、特色镇规划为骨干,以工业园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支撑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体系。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打破地域界限,统筹谋划了“一横两纵”示范带建设,推动示范带沿线各镇各村在产业发展上分工协作,村镇建设上渗透交融,基础设施上均衡共享,生态景观上差异互补,最终来实现区域融合发展。
(二)凸显生态优先。
示范带以水为脉,启动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试点,变水资源为水生态、水景观,着力打造“三峡水乡”。
以绿为韵,大力推进“绿满枝江”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26%。
以净为美,整治城乡环境,创新“三员合一”机制,建立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8%。
积极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金湖国家湿地公园、玛瑙河省级湿地公园正加快建设发展中。
以田园生态、产业业态、历史文化为依托,大力建设内含产业、人居,外围以基地、绿道、田园为背景的特色小镇、特色村庄,其中3个镇跻身全国重点镇行列,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8个、宜居村庄12个、森林村庄8个、绿化模范镇3个。
关于七星台镇村组干部工资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七星台镇村组干部工资问题的调查报告七星台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与古城荆州隔河相望,是宜昌市、枝江市的东大门。
镇域面积129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86个村民小组,辖区人口5万余人。
一、全镇村组干部的基本情况据从组织部门得到的资料显示,我镇现有村组干部111人,平均年龄41.4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5%,高中文化程度(含中专)的占57.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平均年龄41.4岁,2007年村组干部平均工资5249元。
(详见下表)。
二、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一块的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村级可用财力锐减,村级组织运转困难。
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村提留,村一级的收入急剧减少,除了少部分村(如三王庙、鲜家港)有多经收入外,大部分村的收入来源仅剩国家转移支付一项。
在解决了村组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费后,所余办公经费在维护村级组织运转上已有一定困难。
(二)村级债务包袱沉重,村级组织发展举步维艰。
据从财政部门得到的资料显示,2002年底冻结村级债务时,全镇村级总债务高达3637万元,经过两至三年的化解,全镇村级总债务仍有3024万元之巨,村平负债144万元。
各村实无能力发展公益事业,尽管发展公益事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进行,但“一事一议”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困难,不少农户公益意识淡薄,只对有利于自己的事感兴趣,往往造成“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
很多村在受挫后,干脆就不再提“一事一议”。
(三)排涝费难收,土地矛盾难调,村组干部工作困难重重。
三、我镇村组干部工资的现状(一)税费改革后,我镇村组干部工资发放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来源渠道发生变化。
税费改革前,村组干部工资主要从村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曾一度从农业税附加中解决,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主要从国家转移支付收入中解决。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述一、地理位置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1º51ˊ-112º02ˊ,北纬30º16ˊ-30º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
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
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
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
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
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
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
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一、规划指导思想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湖北枝江城市规划管理

枝江市都市规划治理技术〔2〕://居住小区、组团开发一般应以街区为规划单元,建设用地未到达以下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1)多层居住建筑为6000平方米;(2)中高层、高层居住建筑为8000平方米。
建设用地未到达以上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以下情况之一,且确实不阻碍都市规划实施的,都市规划治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1)邻接土地差不多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2)因都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3)规划建设区内的现状农村地区的建设,因特不情况,确实难以到达以上规定面积的。
7.1.4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操纵指标已到达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
7.1.5建筑架空层不管其高度均应计进层数,半地下室地上局部高度大于1.2米应计进层数;架空层层高小于2.2米,不计建筑面积;架空层层高大于2.2米(含2.2米),均应计算规划建筑面积;架空层通透并用于公共停车或绿化的,不计规划建筑面积。
7.1.6采纳框架结构的住宅,层高不小于3.0米。
7.1.7多层住宅宜采纳坡屋顶,屋顶附属物(考虑窗、屋面阳台、露台等)宽度之和不得大于建筑面宽的1/2,老虎窗宽度总和不得大于建筑面宽的1/3。
7.1.8住宅凸窗最外边距外墙边线的距离不得大于0.6米。
7.2建筑间距7.2.1建筑间距除满足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消防、卫生、环境保卫、防灾、通风、工程管线埋设和建筑保卫等方面的标准和都市设计的要求。
7.2.2住宅间距7.2.2.1多层、低层住宅平行布置时,其最小间距不得小于南向建筑北向外墙从地面至女儿墙高度的 1.0倍〔老城区零星改建不得小于0.8倍〕。
7.2.2.2住宅底层为商店或其它非居住用房时,住宅间距的计算不得扣除底层的高度。
但同一裙房之上的几栋建筑,计算间距时可扣除底层裙房高度。
7.2.2.3多层住宅垂直布置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多层住宅南北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2)多层住宅东西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的批复-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的批复正文:----------------------------------------------------------------------------------------------------------------------------------------------------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的批复宜昌市国土资源局:你局《关于备案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请示》(宜土资文〔2018〕38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此次规划修改位于枝江市。
枝江市国土资源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举行了听证,通过了专家评审。
宜昌市人民政府以宜府函〔2018〕112号批准了该规划修改方案。
该方案涉及:(一)将H49G037056、H49G038056、H49G038057、H49G039058、H49G040058、H49G041058图幅中位于枝江市白洋镇73.1896公顷、顾家店镇8.8497公顷、董市镇242.7355公顷合计324.7748公顷的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使用宜昌市建设用地规划机动指标324.7748公顷;(二)将H49G039058、H49G040058图幅中位于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合计918.1551公顷的限制建设区调整为有条件建设区。
二、此次规划调整符合原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有关要求,我厅原则同意枝江市白洋镇等3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备案。
三、你局应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修改管理工作,指导枝江市2019年度规划修改方案中调入918.1551公顷的限制建设区,确保枝江市扩展边界范围平衡,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七星台至当阳道路新规划

七星台至当阳道路新规划(一)、高速公路1700001荆宜-石门高速公路当阳、枝江、松滋新建荆宜-石门高速公路起于荆宜高速公路当阳市,途经枝江市跨越长江后,经荆州松滋市、湖南澧县,至湖南石门县,止于在建的安慈高速石门互通,全长约140公里,湖北境内约95公里、湖南境内约45公里,其中,枝江市境内约20公里。
2020-20301600002枝江、安福寺互通改造枝江新建枝江互通拟增加一座匝道跨线桥,收费站扩建为7岛8道布置,对平交口进行改建,新建收费棚,更新机电系统;安福寺互通拟改造为A型单喇叭互通,对原有匝道跨主线桥进行加宽,收费站扩建为5岛6道布置,对平交口进行改建,新建收费棚,更新机电系统。
2018-202210000(二)、一级公路9374801猇亭至安福寺一级公路枝江改建项目起于宜昌猇亭区止于枝江安福寺镇鸦来省道,枝江境全长9.4公里,改建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1.5米,路面宽度1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2016-2018376002当阳至七星台一级公路夷陵区、枝江新建当阳至七星台一级公路起于当阳市窑湾,接当枝一级公路,经汉宜路途经当阳的两河镇,沿现两江路走向经草埠湖镇枝江的问安镇、七星台镇,止点经乡道七鸭路延伸至石套子,规划线路全长约58公里,枝江境内32公里,估算投资12.7亿元。
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2018-20221276003安福寺至枝江一级公路枝江改建项目起于安福寺镇止于董市集镇,全长23公里,改建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1.5米,路面宽度1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2016-2018920004董市至顾家店一级公路枝江新建项目起于董市姚家港,经长江沿岸,止于顾家店雅澧省道,全长20公里,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1.5米,路面宽度1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2016-2018800005雅澧一级公路枝江改建项目起于雅畈,经过顾家店,止于枝城大桥,全长15.14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日期: 2006-12-15 8:51:13来源:点击:715第一章概述一、地理位置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111o51ˊ-112 o02ˊ,北纬30o16ˊ-30 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 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 公里,至宜昌市 60 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 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
1949 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
1954 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
1964 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
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
1976 年新场( 1981 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
1981 年列为乡级镇, 1985 年 12 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 220 天左右,年均气温 16.5 ℃,一月最冷,最低气温 -14.8 ℃;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 38.5 ℃。
年平均降雨量 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 米,相对高差小于10 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
水上,江岸线长1850 米,最小水深 10 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一、规划指导思想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
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关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主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城市化、小城镇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对拉动工业化和城市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城乡的互补性对城市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城市规划要从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建立有机的城镇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为加速农业人口的转化和村镇建设提供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保护好农田和水利资源,走城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规划依据1、《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4、《湖北省城镇规划技术规定》5、《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6、《枝江市城区近期建设规划》7、《枝江市城镇体系规划》8、七星台镇经济发展“十五”规划9、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四、规划区范围、规划性质和规划期限1、规划区范围的界定以原集镇为基础,用地沿长江向上游延伸,北面以三一八国道向北拓展50~100 米为界,东端以沈家店村为界,南面以长江为界,西侧以李家岗村为界,总用地面积为247.0ha。
2、规划性质的确定七星台镇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枝江市的工业重镇,是以发展油脂化工工业为主的滨江城镇。
3、规划期限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4 年― 2010 年远期: 2011 年― 2020 年五、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枝江市七星台镇建国以来曾作过一次规划,即1987 年由枝江县城环局组织编制的,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城区性质为:“七星台镇是以油料和其它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具有造纸工业发展前途的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镇区规划总面积1.08 平方公里。
此规划于 1989 年 10 月 19 日经原枝江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正式实施。
十几年来,对七星台镇城区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用地布局上,由于老城区改造规划未能实施,从而造成功能混杂的局面,沿道路两旁发展较快,道路骨架得不到拓展,市政基础设施等很多方面得不到落实,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镇区建设速度相对落后,规划与实施的矛盾正日益加剧。
由于 1987 年总体规划忽略了镇域生产力布局及镇域经济发展对城区的影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城区建设发展需要与原规划有了冲突;镇区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新的总体规划来解决。
基于以上原因,需要进行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镇域现状基本情况七星台镇镇域面积129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 万亩,辖 21 个村, 1 个居委会, 86 个村小组,共有 12259 户。
截止到 2003 年底,全镇人口为 5.05 万人。
全镇拥有耕地面积8 万余亩,种植业是镇域农业的主导产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等杂粮,经济类作物以油菜、花生和棉花等为主。
该镇 2003 年全年粮食总产为 0.9 万吨,蔬菜总产接近 3 万吨,以柑橘为主的水果总产达到 0.6 万吨。
2003 年工农业总产值为 6.67 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4.93 亿元,农业产值 1.74 亿元。
七星台镇物产丰富,盛产优质棉花、双低油菜、优质黄豆、大蒜、名优水果、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以及甲鱼等特种水产品。
绿色精品蒜苔已远销国外。
七星台镇经济实力较强。
年财政收入1008 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 元。
农业上已形成“七大基地”,即 50000 亩优质棉基地、 40000 亩油菜基地、 20000 亩黄豆基地、 50000 亩大蒜基地、20000 亩水果基地、10000 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年产5000 吨优质鱼养殖基地。
工业上形成以油脂、建材、棉花加工为主导的生产体系,“三峡星”菜籽色拉油、“七星牌”小磨麻油畅销省内外。
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1、镇域村镇体系现状目前,七星台镇下辖21 个村、 1 个居委会,即:李家港、鲜家港、董家湾、沈家店、杨林湖、大埠街、江会寺、石套子、肖家山、兴隆山、孙家港、东林、新场、肖家桥、张家场、陈家港、王家店、赵楼子、三王庙、鸭子口、马羊洲等21 个村和七星台街道居民委员会。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现状各自然村分布比较零散,数量多、规模小,导致占地多、浪费大以及基础服务设施难以配套等问题,从而制约着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2、规划指导思想⑴、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逐步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村镇体系。
⑵、根据社区理论,以小学学区及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为核心,组织中心村社区。
⑶、有条件地、适量地调整自然村和行政村,形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基础服务设施水平的中心村。
在居民点调整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居民点向经济较为发达或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b、人口相对较小居民点向人口规模较大的居民点集中;c、交通不便的居民点向交通便利地区集中;d、镇区周边居民点向镇区集中;此外,还应以耕地分布为依据,合理分布农业人口。
⑷、合理性和可能性相结合,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长期控制。
近期尽可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示范性中心村,远期以中心村为核心进行调整。
三、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枝江市城镇体系规划》,七星台镇为枝江市的一般建制镇。
规划七星台镇镇域村镇体系分三级组成 , 一级为镇区 , 二级为中心村 , 三级为基层村。
中心村是由一个或若干行政村联合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和基层村之间,是农村居民点中最重要的社区组织。
本次总体规划对中心村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⑴、区位优势:交通方便,位置适中,供水、供电、用地、环境等条件良好。
⑵、联系合理:经济流向、交通联系、社会联系、历史联系、服务范围联系相对合理。
⑶、规模经济:村庄相对密集,人口多、耕地有保障。
本次规划确定鲜家港、杨林湖、大埠街、江会寺、石套子等5个中心村,每个中心村人口规模1000—2000 人,中心村总人口 8400 人。
李家岗和沈家店两个村由镇区所有设施服务。
基层村可根据其他行政村及自然村的分布、人口及耕地情况作相应的兼并和调整。
人口规模为100—500 人。
附表 1:七星台镇规划中心村人口及其服务范围中心村人口规模服务范围鲜家港1800董家湾、肖家山杨林湖1800东林、新场、肖家桥、兴隆山大埠街1700张家场、陈家港、孙家港江会寺1600王家店、赵楼子石套子1500三王庙、鸭子口、马羊洲四、镇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1、镇域人口预测到 2003 年底,七星台镇全镇总人口50544 人,近年来全镇总人口发展情况见下表:附表 2:七星台镇历年人口变化表19901992199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总人口5283952040518905084650908510495113250613507955050150544从上表可以看出:从 1990 年到 2003 年,全镇人口共计增长 -2295 人,年均增长率为 -3.4‰。
七星台镇总人口增长因素按两大块分别考虑:一是镇域人口的自然增长态势及速度,其特点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另外根据调查,现状七星台镇镇域内农村人口的出生率不到6‰,而死亡率为 9‰,这表明农村人口已形成负增长趋势;二是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及速度,其特点是以机械增长为主,以自然增长为辅,随着七星台镇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今后的机械增长人口将是七星台镇建设规模的主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预测:到 2020 年镇域人口增长速度按年均-3.4‰递减,镇域总人口为:50544×( 1-3.4‰)17=47700(人)其中到近期 2010 年镇域总人口为: 50544×( 1-3.4‰)7=49353(人)即:七星台镇到 2020 年底镇域人口规模为48000 人,其中到近期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9000 人。
2、镇区人口预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采用综合增长分析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 ‰,人口机械增长率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