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环节1课件
教学设计幼儿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幼儿园课程设计 •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 幼儿园教学评价设计 • 教学设计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精心设计PPT课件,为幼儿园教 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从而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其形状认知能力。
大小关系理解
03
通过PPT课件的对比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大小关系,培养其比较
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自然知识了解
利用PPT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自然现象,帮助幼儿了解 自然科学知识。
物理知识了解
通过PPT课件演示简单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帮助幼儿了解基础的 物理知识。
安全知识了解
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需要教师 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 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发展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的 设计应注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 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 面发展。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意义
增强教学互动性
通过PPT课件的互动功能,增强 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参与
利用PPT课件的动画和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故 事内容,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文字认知能力
通过PPT课件展示的文字,帮助幼儿认识和记忆常 用汉字,提高其文字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计数能力
01
利用PPT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幼儿学习数数和计数,提高其计
数能力。
形状认知能力
02
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形状,引导幼儿认识和分辨不同形状,提
大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ppt

学习重点:教师 引导幼儿了解故 事中的重点词汇 和句型,学习新 的语言知识
练习巩固环节
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幼儿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采用游戏、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参与互动,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时间:10-15分钟,根据幼儿年龄和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目的: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幼儿对词语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环节完整:教案中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每个 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教案的创新点分析
引入游戏互动,增强幼儿参与度 结合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的教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注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提高幼儿表达水平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情感目标:学生能 够感受到学习语言 的乐趣和意义
学习策略目标:学 生能够通过合作学 习、自主探究等方 式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掌 握故事发展的脉络 和故事中角色的特 点
难点:通过引导幼 儿参与表演,培养 其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
解决措施:通过情境 创设、角色扮演、图 片展示等手段,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热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的布局,包 括文字大小、颜色、位置以及与图片 的结合等,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清晰 地理解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的原则:板书设计应简洁 明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 特点和学习需求
板书与教学的关系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程内容
归纳小结环节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的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1.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告诉学生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②语言运用: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用"快活"练习说话。
③思维能力: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④审美创造: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及语文学习的乐趣。
思政元素: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
2.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部分课文会背诵。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情感。
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1.猜谜语。
2.谈话引入。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两遍。
1.猜谜语。
①小黑鱼,圆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2.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来认识这只可爱的小蝌蚪吧!3.指令:读课题。
(记忆性学习)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猜谜语,交流汇报。
通过思考谜语的特点,得出答案,对小蝌蚪和青蛙有了初步的认识。
预设谜底:(小蝌蚪)(青蛙)2.组织语言说说小蝌蚪和青蛙不同之处在哪里?3.全班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中华语言文化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和小青蛙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小蝌蚪和青蛙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单元口语交际目标打下基础。
环节二:引导看图1.观察图片,归纳总结。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教师相机板书:鲤鱼1.提问:小朋友自己观察:小蝌蚪在什么地方?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及案例PPT课件

例如.课本习题的编写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研究:
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课本知识的补充与深化: 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等.
2021/5/5
16
第16页/共64页
(二) 教材分析
3. 分析教材知识与例习题的功能与作用 (1) 分清教材中知识的涵义;(概念的内涵与
2021/5/5
6
第6页/共64页
三、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环节
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确定、分课时教学设计、单元 测试设计、评价设计、中考分析等几个 环节。
2021/5/5
一元二次方程
7
第7页/共64页
(一) 课程标准分析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
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021/5/5
18
第18页/共64页
分析例、习题时,要了解各题的难 易和繁简,根据教学要求和题目的 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口答、板演、 复习提问、书面作业、课后思考等 方式。 例如, 对数学教材中例、习题的研 究内容为:结构研究、解法研究 、变 式研究 、深化研究等
2021/5/5
2021/5/5
21
第21页/共64页
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习题分为随堂练习、
习题、章复习题、总复习题四种类型,各种
类型的习题是按照不同教学要求编排的。
各个课节的“随堂练习”,主要是围绕新
课内容,突出简明新概念的实质和直接应用
新知识进行解答的基础题。可随堂让学生练
习,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节(单元)后的“习题”,是为巩固该
中小幼第四章 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第四章第一节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通过对比实验掌握摩擦起电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带电体、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
②通过分析理解摩擦起电的微观本质。
③通过实验和分析推理a 知道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b掌握电荷间的相互规律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②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认识事物的艰难历程;③利用转换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条件2.从微观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三、教学准备玻璃棒、橡胶棒、布料、毛皮、塑料吸管、支架、纸巾、泡沫、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 一)、发现“电”引入:【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脑洞大开:根据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你怎么样让桌子上的易拉罐动起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S:学生畅所欲言(用吹,用推,放在斜面上、、、、、)T: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用什么方法使它滚动起来?【演示】先将未摩擦过橡胶棒靠近易拉罐,看到什么现象;接着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易拉罐,再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易拉罐,易拉罐滚动起来T:刚才老师用什么方法使球滚起来?有你们说的吹、推,有用什么东西来吸过去或粘过去的吗?S:学生说没有T:那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S :摩擦起电T :你怎么知道是摩擦起电呢?回忆小学的科学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判断是否有电?S:能使灯泡发光T:那我们能不能也让灯发光?教师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氖灯,氖灯会亮一下。
中小幼《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卷【一等奖】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老汉的言行以及洪水的描写,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领悟小小说语言简洁、环境烘托、巧设悬念的表达特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小说1、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读书。
老师想知道你们最近有没有读过小说?说说吧,都读了哪些?(生:我最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水浒传》章回小说、魔幻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等)2、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阅读并研究谈歌的一篇小说《桥》(板书,齐读)。
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课前,大家都读过这篇小说吧?跟你这段时间读过的小说对照一下,篇幅上你有没有什么发现?(特别短,只有短短的511个字)。
3、像这么短的小说它有一个名称,叫——(微型小说)。
同学们,根据篇幅的长短,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
(课件出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4、那这篇小小说讲得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表达上又有哪些特色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去研究。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些是这篇课文中的词语。
2、分组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谁愿意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排词语都是描写——洪水的,第二排词语是描写——村民的,最后一排是描写——老汉的。
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啊,一起读——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洪水放前面再读)就是这样一场洪水,使得村庄里的100多号人——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老汉出现了,一起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3、词语学得不错,那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老汉),小说中是如何描写这个老汉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待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学设计(1)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批读语,抓重点词句领悟课文内容。
2.了解植物是怎样表现“爱”与“恨”的,激发关注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了解植物是怎样表现“爱”与“恨”的,激发关注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感受说明文简洁、准确、朴实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自制简笔画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1、图片导入。
同学们,请先和老师一起去大自然中走一走吧!植物的世界是多彩的而又神奇的。
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关注它们的生长,感受它们的“爱”和“恨”吧!请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植物之间的“爱”与“恨”》。
板书2.揭示目标课件1这是一篇说明文,这节课我们将在课文旁批的帮助下,读懂这篇文章,弄清植物之间是怎样“爱”和“恨”,以及研究这门科学的意义。
二,这节课,老师设计了几个环节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请同学们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环节——师生共读。
1.老师先范读第一段,请同学读第二﹑三段,大家齐读第四段,好不好?2.﹙师评读﹚﹙三﹚.我们一起走进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我们仍以自学为主,自学之前,老师先交给你一些具体方法:1.借助批注,把你认为是重点的词句批注上你喜欢的符号,并把你的发现和体会批注在旁边。
2·还要带上老师的自学提示。
课件23.提出疑难,做上记号,准备小组交流。
(10分钟)﹙四﹚、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
1、迅速成立我们的学习小组吧按平时分好的进行。
2.小组长按自学提示的问题,依次在组内提问,抽组员回答(尽量每个同学都抽到),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3、组内同学将自学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大家分享。
3、提出在自学过程中仍未解决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组内仍然不能解决的,小组长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班上交流。
过渡:我们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么积极的学习交流,是值得表扬的。
四、接下来是第四个环节——展示交流。
幼儿园教学教案ppt

XXX, 副标题
汇报人:XXX
01
单击目录项标题03教学内容 Nhomakorabea05
教学重点与难点
目录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步骤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添加章节标题
0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常识
了解幼儿园的基本规章制度和 行为规范
学习简单的社交礼仪和交往技 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 好
直观教学:通过 实物、图片、视 频等直观手段, 帮助幼儿更好地 理解知识
情景模拟:通过 模拟实际场景, 让幼儿在游戏中 学习,增强学习 兴趣和体验感
互动教学:通过 教师与幼儿之间 的互动,引导幼 儿主动思考和探 索,培养幼儿的 自主学习能力
个性化教学:根 据幼儿的兴趣和 特点,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满足不同幼 儿的学习需求
04教学步骤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游戏导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音乐导入: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美,同时学习新知识。
图片导入: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认 知特点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学 习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生动、 有趣
教师素质是否高,能否有 效引导幼儿学习
教学效果是否好,能否促 进幼儿全面发展
反馈方式
口头反馈:教师直 接给予口头评价和 建议
书面反馈:教师通 过批改作业或试卷 等方式给予书面评 价和建议
观察反馈:教师通 过观察幼儿的表现 和行为给予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