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带来的困扰。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困惑和焦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来自同伴的压力,以及与父母、老师沟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
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困扰的心态,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
3.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应对青春期带来的困扰,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影响。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影响。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教学PPT,展示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相关图片和信息。
4.准备情境模拟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觉得青春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案)-2022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教案【教学故事三】——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三、开发创造潜力情景小剧场:假日小明星寒假期间,明明成了家里的小明星,一家人对他赞不绝口。
他用拼版给弟弟建了一栋别墅,每天和邻居小姐姐玩的不亦乐乎;用包装盒给弟弟做了一个恐龙服,家里欢声笑语不断,弟弟开心极了,为拥有这样一个宝藏哥哥自豪不已。
老师在家访的时候了解到这个事情,开学后在班上表扬了明明的创新精神,鼓励同学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天天很羡慕明明的创造,也很疑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呢?1.我们应怎样开发创造潜力?答:(1)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2)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3)创造离不开实践。
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呢?归纳总结:1.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答:(1)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3)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这是时代的要求。
【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1.《西游记》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然而,杭州一小学生却发现《西游记》中存在一大漏洞: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别极大,吃的饭菜却高度雷同,大多是江淮美食。
她的这一发现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
这说明在学习过程中( C )①要勤于观察思考,敢于质疑批判②要善于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学会自我调节,健康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与父母沟通、与同学相处等,需要学会正确处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学会自我调节,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
2.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学会自我调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借鉴。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作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
3.分组安排,确保课堂秩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青春期的特点。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
引导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以及如何应对的经验和方法。
分组讨论,互相借鉴。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教师点评并指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成长。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身体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困惑,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焦虑和压力。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和认识身体的变化,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变化,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
2.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3.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成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成长的过程。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取长补短。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课件。
3.案例材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4.活动道具:用于实践活动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成长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在面对身体变化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成长。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有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充满好奇,也可能会产生困惑和焦虑。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爱,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惑,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有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有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成长中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成长中的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师生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课堂活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制作PPT。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准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成长中的变化,如身体发育、心理波动等,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有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成长。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如何应对。
初中道德与法治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第二课时)教案

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开发创造潜力
合作探究1:看完学生们的创意作品和生的创造创造,你有怎样的感想或启发?
【设计】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创造是青春最亮丽的风景,创造表达青春活力,表达青春朝气。
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具备创造潜力,青少年需要开发创造潜力。
合作探究2:上述同学的表现是创造吗?为什么?
【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突破本课重点。
合作探究3:结合王康宇创造防雾口罩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青春的创造?
【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王康宇创造防雾口罩的事例对青春创造的启示,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
青少年要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为中国再攀科技顶峰做好准备。
【设计】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72年以来我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展等事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担当意识。
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案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2课时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青春思维的长处,培养思维的独立意识,弘扬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2.能力目标(1)运用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积极开发创造潜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交往,提升交往品质。
3.知识目标知道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批判精神作用大,思维批判有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
本课由“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和“开发创造潜力”三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发展独立思维”从思想成长的意义出发,围绕“独立意识”的主题,说明独立思维的表现,并通过辨析正确认识“独立”,引导学生理解独立思维的内涵。
第二目“培养批判精神”围绕批判精神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辨析。
批判精神与独立思维是紧密相连的,但是批判精神不仅仅是对独立思维的展现,而且对于解决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青少年的思维过程中,否定意识很容易出现,但这不等于批判思维,批判思维需要用合适的方法表达,目的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青少年的批判思维需要培养。
第三目是“开发创造潜力”。
创造是青春最亮丽的风景,这是因为创造能够体现青春活力,展现青春朝气。
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具备创造潜力,而创造潜力需要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实现。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真正的个性?真正的独立?展示知识点: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而第二课《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成长。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焦虑。
因此,他们对本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也容易产生共鸣。
但同时,他们还处于青春期,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还包括心理、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成长。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3.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自我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
2.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成长的过程。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2.设计好讨论的问题和指导的方法。
3.准备课堂小测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成长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
案例描述了一个青春期的学生,他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能力也在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学生的经历是否和你有相似之处?你认为他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变化?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你觉得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身体的变化?(3)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困惑和焦虑?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2课时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挥青春思维的长处,培养思维的独立意识,弘扬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2.能力目标
(1)运用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积极开发创造潜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交往,提升交往品质。
3.知识目标
知道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批判精神作用大,思维批判有技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
本课由“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和“开发创造潜力”三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发展独立思维”从思想成长的意义出发,围绕“独立意识”的主题,说明独立思维的表现,并通过辨析正确认识“独立”,引导学生理解独立思维的内涵。
第二目“培养批判精神”围绕批判精神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辨析。
批判精神与独立思维是紧密相连的,但是批判精神不仅仅是对独立思维的展现,而且对于解决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青少年的思维过程中,否定意识很容易出现,但这不等于批判思维,批判思维需要用合适的方法表达,目的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青少年的批判思维需要培养。
第三目是“开发创造潜力”。
创造是青春最亮丽的风景,这是因为创造能够体现青春活力,展现青春朝气。
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具备创造潜力,而创造潜力需要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实现。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真正的个性?
[板书设计]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