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运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诗人远看万山层林, 近观碧水千帆,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景物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 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 民,更应该“竞自由”,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 一种号召与呼唤。
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 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 此而得名。
请作输者入介您绍要的文字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感悟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们的青春情怀,思考未来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如何度过,写一封 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请活输动入一您:要的自文主字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以描写为主,是对湘江秋景的描绘; 下阙以抒情为主,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抒发了少年毛泽东的 革命豪情。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沁园春长沙优质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艺术特色及 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及实践应 用;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02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革命形势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革命形势。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轰轰烈 烈的农民运动,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
文化氛围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也 日益激烈。这种时代背景为毛泽东等革命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思想的支持。
个人背景
毛泽东的个人经历
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对 国家大事和民族危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为他创作 《沁园春·长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思想转变
在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从一名爱国青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坚 定信仰的共产主义者。这种思想转变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如 《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解放的关注。
意境之美
01 02
雄浑壮阔的意境
作品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社会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幅雄浑壮阔 的画卷,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的生动场景。
清新明快的意境
作品中也表现了清新明快的意境,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轻快感 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宁静画面。
03
热烈奔放的意境
抒情艺术
豪迈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壮丽的画面 和豪迈的情感,表达了对 长沙的热爱和自豪。
赞美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丰富的比喻 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 长沙的赞美之情。
憧憬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深情的语言 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 长沙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05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问 题 探 究
思考4.请同学们齐读下阙“恰”字引起的七句,说说诗人刻画 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同学少年”的精神风貌如何? 明确: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 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 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写
作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
背
正蓬勃发展,毛泽东此时也直接领
景
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
两党的统一战线已基本确立。这年
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
写下了这首词。
文体知识—词
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 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 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所以又称为“诗余”。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注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及体会诗歌中 所包含的情感。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问 题 探 究
思考1.在朗诵的基础上,请学生们概括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 么,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并概括全词描述 了哪几幅图画。 明确: ⑴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 情怀。其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承上启下。 ⑵上阕的关键词是“看”下阕的关键词是“忆”。
具 体 分 析
1.首先是诗人用了色彩的对比,用冷 暖色调的对比衬托出两种不同的革命 情怀。
2.其次是这首词中的动作的鲜明对 比。
结束
沁园春长沙说课ppt课件

通过讲解、演示、阅读 等方式,呈现新的知识 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 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问题启发、探究引 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练习题、讨论、分 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小结、评价、反思 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 学习成果,评价自己的 进步和不足之处,激发 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利用在线互动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04
CATALOGUE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1
该部分内容是关于诗词的基本知 识,包括诗人、创作背景等。通 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知识,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
难点2
由于诗词的内涵较为深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背景知 识。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和讲解。
03
难点3
《沁园春长沙》中的某些句子的含义较为深刻,例如“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05
CATALOGUE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 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 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应更加注 重对诗歌内涵和思想的解 读,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 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 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 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和全面发展。
未来教学展望
02
CATALOGUE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6张).ppt

3.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上 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并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按要 求填写下列表格。
相关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关键词 万、遍 层、染 漫、透
效果分析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得彻底 层——林之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白话译文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 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 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 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 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 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 是借物抒情。
肆 巩固练习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又称为 长短句、。诗余
• 按字数分类:58字内称为 小令 , 59-90内称为 中调 ,91以上内称为 长调。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 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 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讲解课文 下片(下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讲解课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三)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 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 而得名。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 到 达 长 沙 , 并 独 自 去
护 下 , 毛 泽 东 同 志 秘 密
捕 毛 泽 东 同 志 。 在 韶 山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 军 阀 赵
2
月 , 毛 泽 东 同 志 从 上
1925
·
长 沙 》 创 作 于 年
作者其人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 •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
眼
前看
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中抒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小结-1
色 彩 图绚 丽 画的 秋 景
胸
壮
怀 博
大
志的 凌
云
2、下阕:
峥 嵘 岁忆 月
豪 迈
气记
概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题目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 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 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
沁园春长沙说课ppt课件

第二章
沁园春长沙的艺术特色和表现 手法
第三章
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和历史 地位
第四章
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与评价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词牌“沁园春”的起源 和特点。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地位。
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和 修辞手法。
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 主题。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重点1
《沁园春·长沙》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2
如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词中表达的主题思 想。
重点2
如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 学生掌握词的分析方法。
03
CATALOGUE
课程实施与评价
沁园春长沙说课 ppt课件
目 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程实施与评价 • 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 • 教学效果与展望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 会变革,各种思潮涌动,沁园春 长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 来的。
个人背景
毛泽东创作这首词时,正处在人 生的黄金时期,他对于国家前途 、民族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 到的见解。
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进行有效 沟通,共同协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创新能力
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勇于 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自我提升途径
持续学习
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 刊,提升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板书设计
意象 万山 层林 意境 生机勃勃 漫江 百舸 壮阔绚丽 雄鹰 游鱼
感情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是人炼字炼意的 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眼带来的不 同表达效果。
3、知人论世,把握情志 补充介绍毛泽东1910年离家求学期间所作的 《咏蛙》 《立志》 独坐池塘如虎踞, 孩儿立志出乡关, 绿杨树下养精神。 学不成名誓不还。 春来我不先开口, 埋骨何须桑梓地,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人间无处不青山。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 4、推荐一位同学阅读下阕,读完以后我会告诉 同学们我的眼前浮现两幅图,一幅叫“峥嵘岁月” 图,一幅叫“中流击水”图。 • 让同学分析“峥嵘岁月”图 教师明确:“那是一群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革 命青年· · · · · · 他们最终必定战胜和替代一切腐朽势 力而主宰者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让同学分析“中流击水”图 教师明确:这几句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其中有暗 含志向远大,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 和力挽狂澜的壮举,好似听到了他们自豪的壮语。
环节四,作业布置,加强巩固
朗读,背诵,默写这首词
环节五,总览全词,进行小结
诗言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都 统一于作家诗人胸有天下,囊括四海的志向里, 这就是情、景、志三者的统一。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欣赏它是一种寻觅与 追逐。风景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深谷中的路旁插着 一个标语牌,提醒过路人,“慢慢走,欣赏啊”。 让我们再次齐读全文,在豪迈的朗诵声中,慢慢 走,欣赏吧!
沁 园 春 长 沙
本次说课的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首先,说教材
分析教材的版本
分析本单元的地位
分析本课的地位
其次,说学情
分析高一新生的内在特点 分析本课的特点 学习本课情感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 言;学习诗词情景交融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背诵 默写,并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深入文本 ,具体分析 • 1、品读美句,感受把握 • 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哪几个角度来描绘绚烂多 彩的秋色图的?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 第一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 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 第二问: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四个方面:山上、 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 俯察) •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怅寥廓,问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 •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2、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炼意,品味语言
学生讨论分析“独立寒秋”“层林尽 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意味。
教师明确: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 显示了诗人中流砥
柱的气概;染,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击,显 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 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江中游动的自由轻快
像人在空中飞翔一样的意态。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 然后请两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同学们相互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 点拨。 教师明确:“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 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 望· · · · · ·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 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 前进的船只。” 6、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让学生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写法上是否相 同,各主要写什么? 教师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下阕 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2.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深入理解,领会诗的 主旨和意味。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
导语设计:如果说《沁园春· 雪》中的“说风流人物,还 看 今朝”表现了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气魄, 那么,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同一词牌的展示毛泽 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壮志 豪 情的词作——《沁园春· 长沙》。
环节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 朗读事半功倍。 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景——播放朗读录 音或教师范读,出示毛泽东该词手 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 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和激情。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树立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分析《沁园春· 长沙》诗歌 的意象。
本课的难点:体会毛泽东这首诗词的宏大 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五,说教法与学法
1.点拨法:指导学生诵读,确定诗词的基调,分 辨重音,掌握节奏和速度,把握诗词 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