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易错题+必考题
三年级数学常考易错题

三年级数学常考的易错题总结
易错题1: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需要多少分钟?
易错题2:小红爬楼梯,每爬一层楼梯需要1分钟,她从一楼爬到五楼需要多少分钟?
易错题3:一个正方形有4个相等的边,如果其中一个边长为8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易错题4: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长1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长?
易错题5:小华每天晚上10:00睡觉,早上7:00起床,他每天睡多少时?
易错题6:小芳去参加婚礼,婚礼上午9:00开始,她早上8:3 0出发,她到的时候迟到了多长时间?
易错题7:一只蜗牛想从枯井里爬出来。
它每天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下滑2米。
已知井深17米,蜗牛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爬到井口?
易错题8:王师傅和李师傅一起开始工作。
王师傅每天工作8小时,李师傅每天工作9小时。
王师傅从周一到周五工作,李师傅从周六到周日工作。
他们两个人哪一天一起工作?
易错题9: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加起。
易错题10:在计算连加时,从()加起较简便。
三年级下册数学典型易错题集及参考答案(综合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典型易错题集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5厘米化为分米, 与0.7分米比较大小, 即5厘米()0.7分米。
A.>B.<C.=2.一只青蛙一天吃32只害虫, 21只青蛙一天吃多少只害虫列式为()。
A.32+21B.32-21C.32×21 D.32÷213.乐乐坐在欢欢的南面, 明明坐在欢欢的东面, 乐乐坐在明明的()面。
A.西南B.西北C.东南4.下面各算式, 积接近3000的是()。
A.51×60B.50×61C.52×48 D.62×585.估计自己的年龄最接近()。
A.540时B.540个星期C.540个月6.“下午3: 12”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A.3: 12B.15:12 C.17: 127.少年宫的开放时间是上午8:00~下午5:00。
小玲下午1:30进入少年宫活动, 她在少年宫最多可以活动的时间是()。
A.2小时30分钟B.3小时30分钟C.4小时30分钟D.5小时30分钟8.一间教室底面的面积约是()。
A.60平方厘米B.60平方分米C.60平方米9.□×3=768, □里应填()。
A.326B.256C.27610.()的1月至3月共90天。
A.平年B.闰年C.每年二.判断题(共10题, 共20分)1.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2.两位数乘两位数, 积可能是三位数。
()3.小明向东走100米记为-100米, 那向南走200米应记为+200米。
()4.小李向东北走到学校, 回家时他向西南走。
()5.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6.所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
()7.明明每个星期天的22时半去学吹笛子。
()8.如果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1个0, 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9.每年的5月份都有30天。
()10.如果7月7日是星期三, 那么8月7日也是星期三。
小学数学三年级10大易错难题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10大易错难题分析【易错题1】一架飞机上午9时从北京起飞,飞行了4小时20分,下午()时()分到达海口。
【答案】1时20分【易错解析】这里学生容易出错为“13时20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弄清楚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区别。
问题中要填写的时间前面已经有时间词“下午”,因此括号中填写的时间必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
【易错题2】王爷爷用长24米的竹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一个正方形养鸡场。
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24÷3=8(米)8×8=64(平方米)【易错解析】这里学生容易把“靠一面墙”这个条件忽视了,解成24÷4=6(米)6×6=36(平方米),但实际上24米应该是正方形中3条边的和,而不是4条边的和。
【易错题3】合理计算经过的天数(1)小丽学校2015年的寒假从2月3日开始,到2月最后一天结束,寒假一共有( )天。
(2)小林参加军训活动,从8月27日开始,到9月5日结束,军训了()天。
【答案】(1)26天,(2)10天【易错解析】首先要注意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然后看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建议可以用列举天数的方式解答。
本题的具体解答如下:(1)首先确定2月有多少天,因为2015是平年,所以2月有28天,所以从2月3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一共经过:28-3+1=26(天)(2)首先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时间是跨月份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应该分两段时间来计算:8月27日到8月31日(因为8月有31天)一共有31-27+1=5(天)、9月1日到9月5日一共有5-1+1=5天。
所以一共军训了10天【易错题4】求经过的时间李叔叔上夜班,他晚上8时30分上班,第二天早上6时下班。
他夜班要工作多长时间?【答案】9小时30分【易错解析】这题考察的是对计时法的应用。
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其次,对于求这种跨度不是一天的经过时间,建议把时间分两段进行计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期末复习必备)一、填空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今年全年有( )天,第一季度是( )天。
从今往后,第一个闰年是( )年。
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 10 厘米,宽 5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选择1、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 126 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 140 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C、一样大D、说不清2、小明家客厅用了 126 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 140 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的客厅大B、小芳的客厅大C、一样大D、说不清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 45 千克,最轻的 23 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45 千克B、32 千克C、23 千克4、25×40 积的末尾有( )个 0 。
A、3B、2C、15、周长是 80 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A、320B、6400C、400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 8,除数最小是( )A、7B、8C、97、852÷8 的商( )中间有 0 B、中间没有 0 C、末尾有 08、704 被 7 除,结果是( )A、10......4 B、100......4 C、1000 (4)9、当 A÷B=13……9 时,B如果取最小,A=( )A、117B、130C、139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 42 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 27 人参加书画小组,24 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题目一:小明在做除法计算时,把除数 6 看成了9,结果得到的商是4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解析:先根据错误的除数和商算出被除数,即9×42 = 378。
再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6,378÷6 = 63,所以正确的商是63。
题目二: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 厘米,宽是8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解析:长方形周长= (长+ 宽)×2 = (12 + 8)×2 = 40 厘米。
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后,正方形边长为8 厘米,正方形周长= 边长×4 = 8×4 = 32 厘米。
题目三:有 3 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6 层,每层放45 本书,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解析:先算一个书架放的书的数量,6×45 = 270 本。
再算 3 个书架放的书的总数,270×3 = 810 本。
题目四:小明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12 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五楼需要多少秒?解析:从一楼到二楼走了一层楼梯用了12 秒。
从一楼到五楼走四层楼梯,所以需要的时间是12×4 = 48 秒。
题目五:25×40 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解析:25×40 = 1000,积的末尾有 3 个0。
题目六: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一定有0 吗?解析:不一定。
例如105÷5 = 21,被除数中间有0,但商的中间没有0。
题目七:小红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 3 错写成了8,把十位上的6 错写成了9,得到的差是138,正确的差是多少?解析:被减数个位上的 3 错写成8,差就多了5;十位上的 6 错写成9,差就多了30。
所以正确的差应该是138 - 5 - 30 = 103。
题目八:一个数除以8,商是12,余数是5,这个数是多少?解析:根据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这个数是12×8 + 5 = 10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易错题集(共95题)

三年级(下)数学易错题集1.铅笔 8 元一盒,小天带了 100 元,最多可以买多少盒?还剩下多少钱?2.( 1 )李老师为幼儿园买下面玩具中的一种用去 114 元,买下面文具中一种用去 125 元。
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分类玩具文具品名小熊皮球文具盒钢笔价格9元/个6元/个8元/个5元/支(2 )如果李老师用这些钱只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个?3.一对藤椅606 元,4 把餐椅共828 元,每把藤椅比每把餐椅贵多少钱?4.今年一共设了 816 个人工鸟巢,是去年的 4 倍,去年设了多少个人工鸟巢?5.人汽车飞机每小时行 5 千米每小时行 110千米每小时行 950千米(1 )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是人步行的多少倍?(2 )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是人步行的多少倍?6.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 7 天传递了 840 千米。
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7.鲸羚羊豹子每秒游11 米每秒跑 22 米每秒跑 31 米(1 )鲸 1分钟能游多少米?(2 )羚羊40秒能跑多少米?(3 )一只豹子正在快速追赶奔跑中的羚羊,当距离羚羊150 米时,再过 20 秒能追上吗?8.一个未关紧的水龙头 1 分钟滴水 50 克。
(1 ) 1 小时滴水多少千克?(2 ) 1 天( 24 小时)滴水多少千克?9.一本书有 300 页,如果每天读 22 页, 2 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 7 天能读完吗?26 个位上的10. 乐乐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第二个乘数6 看成了 9 ,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72 ,正确的积是多少?11.龟兔赛跑,全程 4000 米,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 10 倍。
发令枪响后,他们一起出发了,当兔子到达中点时,已经领先乌龟多少米了?12. 用 0 、8 、 5 三个数字组成一个能被 5 除而没有余数的三位数,最多可以组成()个。
A.3B.4C.5D.613. 小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1 个位上的1 看成了7 ,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72 。
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知识分享

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易错题(1)1.学校买来10套课桌椅(一张桌子配一把椅子),桌子每张55元,比每把椅子贵30元。
学校买课桌椅共花了多少元?2.同学们排成一个方队做操,小芳站在坐起第16列,右起第15列;从前向后数是第18个,从后向前数是第13个。
做操的同学一个有多少人?3.一捆电线,工人师傅第一周用去一半,第二周又用去剩下电线的一半,这时还剩下45米。
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4.学校准备用菊花布置会议室,从盆景园搬走了菊花的一半多8盆后,还剩下10排菊花,每排12盆。
盆景园原来一共有多少盆菊花?5.张玲看一本234页的故事书,从第1页开始看起,已经看了11天,每天看12页。
(1)第12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2)还剩多少页没看?6.在()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700()+300()=1()(2)70()+30()=1()7.甲、乙俩个仓库共存大米80吨,如果从甲仓库运8吨到乙仓库,那么俩个仓库的质量正好相等,原来俩个仓库各有仓库多少吨?8.1头大象和2头鲸共重102吨,2头大象和1头鲸共重60吨,1头大象和1头鲸共重多少吨?9.小明有45张画片,小明给小军3张后,是小军张数的3倍。
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10.明明和毛毛一起去商店买东西,他们共带了240元。
已知明明带的钱是毛毛的3倍,明明和毛毛各带了多少钱?11.俩根绳子,第一根长54米,第二根长38米,用去同样长的一段后,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3倍,第二根还剩下多少米?12.妈妈从上午11时开始准备午饭,择菜、洗菜共用了9分钟,炒菜用的时间是择菜、洗菜的2倍。
妈妈炒完菜时离12时还有多少分钟?13.安安在计算30—()*3时,先计算了减法,后计算了乘法,得到的结果是75。
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14.一个粗心的小朋友在计算14×(□+3)时,把算式错写成14×□+3。
这样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14.水果店里有5箱苹果,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3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苹果的总质量正好等于原来2箱苹果的总质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重点题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重点题汇总1、早晨,面对太阳时,你的左面是(东)方,你的后面是(南)方。
改写:在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左侧为东方,你的背后为南方。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4)位数,最多是(5)位数。
改写:当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积的位数最少为4位,最多为5位。
3、【易错题】□730÷5,要使商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填(5)。
改写:在730÷5的运算中,为了得到一个四位数的商,应该在空格中填入3.而为了得到一个三位数的商,应该在空格中填入5.4、【重点题】一年中有(12)个大月,(12)个小月,平年上半年有(181)天,闰年二月份有(29)天,5月份有(5)个星期零(3)天。
改写:一年中有12个大月和12个小月。
在平年的上半年中,共有181天。
而在闰年的二月份中,则有29天。
5月份共有5个星期零3天。
5、小东1991年2月21日生,到今年2月21日刚好满(29)周岁。
改写:小东出生于1991年2月21日,今年2月21日刚好满29周岁。
6、【重点题】60个月=(5)年(5)日=()分1星期=(168)时改写:60个月等于5年5天,也等于分钟。
1星期等于168小时。
7、【易混题】660的3倍是(1980),990是30的(33)倍。
改写:660的3倍为1980,而990是30的33倍。
8、【难点题】某营业员上午7时30分上班,下午3时20分下班,这天他工作了(7)小时(50)分。
改写:某营业员上午7时30分上班,下午3时20分下班,这一天他共工作了7小时50分钟。
9、小学1月18日开始放寒假,2月12日开学,一共放寒假(26)天。
小红在寒假中每天练写25个毛笔字,她一共写了(650)个毛笔字。
改写:小学从1月18日开始放寒假,2月12日开学,寒假共计26天。
小红在寒假期间每天练25个毛笔字,总共写了650个毛笔字。
10、【重点题】3400平方厘米=(0.34)平方分米;1平方米=7平方分米;300公顷=(3)平方千米;平方米=(5)公顷;2000平方分米=(0.2)平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理解不清楚(一)计算题(1)500÷25×4=500÷(25×4)=500÷100=5(2)34-16+14=34—30=4错误率:46.43%;35.71%;错题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后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
例如第1题学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16+14等于30;从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
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14.4-4.4÷0.5;7.5÷1.25×8;36.4-7.2+2.8;(二)判断题1、3/100吨=3%吨(√)错误率:71.43%错题原因分析: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
而学生正是由于对百分数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导致这题判断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1)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找一找生活中哪儿见到过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错误率:64.29%错题原因分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学生主要是对角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
还有个原因是审题不仔细,没有深入思考。
看到有两条射线就以为可以组成一个角,而没有考虑到顶点!错题解决策略:(1)根据题意举出反例,让学生知道组成一个角还有一个必不可少条件是有顶点。
(2)回忆角的概念。
强调要组成一个角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一个顶点、两条射线。
(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深入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
(三)填空题1、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1:3);体积比是(1:5或1:9)。
错误率:42.86%;35.71%错题原因分析:这题是《比的应用》部分的内容。
目的是考查学生根据正方体的棱长比求表面积和体积的比。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关键。
学生有的是因为对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忘记了,有的是因为对比的意义不理解,认为表面积比和棱长比相同,所以导致做错。
错题解决策略:(1)巩固理解比的意义及求比的方法。
(2)明确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结合类似的题型加以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比的应用。
对应练习题: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比是3:2,大圆和小圆直径比是(3:2);大圆和小圆周长比是(3:2);大圆和小圆的面积比是(9:4)。
2、圆柱的高一定,它的底面半径和体积成(正)比例。
错误率:78.57%错题原因分析:这题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容。
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不会判断。
也有的是因为他们把两个变量——底面半径和体积误看成是底面积和体积了,而导致这题做错。
错题解决策略:(1)明确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方法。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2)让学生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根据题意找出高一定的情况下底面半径与体积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从而明确它们的比例关系。
(3)结合类似的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
3、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10)%.错误率:71.43%错题原因分析:一些学生是因为对“含盐率”这一概念的不理解,所以不知该如何计算,而导致做错。
一些学生比较粗心,题目当中的10克盐和100克水这样的数字也很容易使那些粗心的学生马上得出10%这样的错误答案。
错题解决策略:(1)理解含盐率的意义。
并结合合格率、成活率等类似概念进一步理解。
(2)结合求含糖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对应练习题:值树节那天,五年级共植树104棵,其中有8棵没有成活。
这批树的成活率是(92.31%)。
4、甲班人数比乙班多2/5,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或3/5)。
错误率:60.71%;错题原因分析:学生把表示具体量25与表示倍数的25在意义上混同了。
认为甲班人数比乙班人数多2/5就是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
对于数量与倍数不能区分。
而且一会儿把甲班人数当成单位“1”,一会儿把乙班人数当成单位“1”,概念不清楚。
错题解决策略:(1)区分数量与倍数的不同。
(2)画线段图,建立直观、形象的模型来帮助理解。
(3)明确把乙班人数看做单位“1”的量,于是甲班人数是:(1+2/5)=7/5.所以乙班人数比班甲人数少2/5÷7/5=2/7。
(4)结合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目的。
对应练习:甲数比乙数少1/4,乙数比甲数多(1/3)。
判断:甲堆煤比乙堆煤重1/3吨,乙煤比甲堆煤少1/3。
(×)5、把一根5/6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1/6),每段长(1/6)。
错误率:52%;50%;错题原因分析:每段与全长之间的关系是1份和5份之间的关系,即每段占全长的1/5,5/6÷5=1/6米,每段长1/6米。
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法的运用,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
所以因为分不清两个问题的含义而把两个答案混淆了。
一般这类型的题目在最后一个括号后会写上单位。
但我为了检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单位没写,于是有些本来会做的人因为粗心而又错了。
错题解决策略:(1)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楚两个问题各自的含义。
(2)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3)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判断:有4/5吨煤准备烧4天,平均每天烧1/5 。
(×)。
2知识负迁移类(一)计算题0.9+0.1-0.9+0.1 =1—1 =0错误率:28.57%错题原因分析:一看到例题,学生就想到a×b-c×d形式的题目,就乱套用定律,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是否可行。
从而改变了运算规则,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策略:(1)明确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
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1/4×4÷1/4×4;527×50÷527×50;(二)选择题400÷18=22余4,如果被除数与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结果是(A )A.商22余4B.商22余400C.商2200余400错误率:64.28%错题原因分析:本题考查与商不变性质有关的知识。
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想要得到原来的余数,需要缩小100倍。
而学生误认为商不变余数也不变,所以错选A,正确答案应该选B。
错题解决策略:(1)验算。
请学生用答案A的商乘除数加余数检验是否等于被除数。
从而发现选A是错误的。
(2)明确商不变的性质。
但是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了100倍。
想要得到原来的余数,需要缩小100倍。
(3)在理解商不变性质有关知识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选择题:2.5除以1.5,商为1,余数是(D )。
A.10B. 0.01C. 0.1D. 1(三)填空题4/11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8 )错误率:21.4%错题原因分析:学生由于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错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与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混同,错误认为分子也应该加上8。
错题解决策略:(1)请学生将4/11与答案12/19进行大小比较,从而发现分数大小变了,引发思考。
(2)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结合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把2/3的分母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8 )。
粗心大意1、计算题7÷7/9-7/9÷7 =1-1 =0错误率:39.28%错题原因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分数四则运算。
两个除法算式中都是7和7/9这两个数,由于粗心大意,会认为它们商是相等的。
于是等到“1-1=0”的错误答案。
错题解决策略:教育学生做题前要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
2、填空题一座钟时针长3厘米,它的尖端在一昼夜里走过的路程是(18.84厘米)。
错误率:67.85%错题原因分析:这题是《圆的周长》部分的内容。
学生对于这道题,知道要利用求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来解决。
但对“一昼夜”这词不理解或是没有仔细审题,因此只计算了时针转一圈所经过的周长,最终导到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策略:(1)请学生仔细读题并解解释“一昼夜”的含义。
(2)提出要求:做题前要仔细审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