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的穴位

合集下载

按摩四大穴位 养护肝脏妥妥的

按摩四大穴位 养护肝脏妥妥的

按摩四大穴位养护肝脏妥妥的按摩四大穴位养护肝脏妥妥的推拿养生法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体表经络或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达到防病治病、促进身体康复的目的。

下面为大家介绍4个对肝脏可以起到养护作用的穴位。

1、太冲清肝胆(足厥阴肝经)定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作用:点按太冲穴可以激发肝经气血,清肝利胆,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等症。

手法:以双手拇指指端用力,持续地点按此穴,每次点按30秒稍停片刻,共点按3分钟即可。

力度、幅度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2、肝俞疏肝气(足太阳膀胱经)定位: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两边1.5寸。

作用:肝俞有疏肝养血,养肝明目的作用。

主治:黄疸,胸胁长痛,目疾等症,肝俞也是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的选穴。

手法:在肝俞穴,用两个手指用力点按5到10分钟,如果有压痛感或者穴位处皮下有硬结,则须稍加用力,直到痛感或者硬结消失为止。

3、期门解肝郁(足厥阴肝经)定位:期门穴位于第六肋间隙,正对着乳头。

作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呕吐,乳痈,肝炎,肝肿大等症。

手法:用手指缓缓按摩期门穴,按摩3-5秒钟之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刺激穴道,如此反复,有酸麻的感觉才见效。

可中间三个指头并起来,以加大按摩面积。

4、三焦养肝气三焦总管人体食物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和转化、输布,水液的代谢以及糟泊的排泄,两手四指交叉,横置于膻中穴,两掌根按在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股沟,共推20次。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按摩的时间以每次20分钟为宜。

可早晚各一次,如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前。

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进行推拿按摩前可选用滑石粉、精油、按摩乳等作为润滑剂。

肝郁灸哪里

肝郁灸哪里

肝郁灸哪里文章目录*一、肝郁灸哪里*二、治疗肝郁的中药方*三、如何预防肝郁肝郁灸哪里1、肝郁灸哪里太冲穴被称为人体第一大要穴,中医上常把太冲穴比喻为人体的出气筒。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按摩和刺激太冲穴可以消灭肝气和肝火。

最大限度的将郁结的肝气疏散出去。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上面4厘米出的地方,如果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经常按按太冲穴,帮助疏肝理气。

行间穴的位置在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的中间,是一个火穴,如果肝火旺盛或者是肝气不舒,通过按摩行间穴可以起到泻火的作用。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位置在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可以清肝明目,梳理肝气帮助化解肝郁。

足三里是我们经常会说到的一个穴位,按摩或者是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舒络,祛风化湿的作用,如果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帮助改善。

2、导致肝郁的原因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

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

3、肝郁的症状表现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女人肝气郁结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生。

肝气郁结导致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

无法保证睡眠质量,使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

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肝气郁结引起的压抑、忧虑往往导致肝气郁结的症状头痛、烦躁、情绪波动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内分泌紊乱。

治疗肝郁的中药方疏肝健脾。

选方用药:痛泻要方加味。

白术20g,白芍15g,陈皮15g,防风6g,木香10g,砂仁10g,云苓20g,山药20g,甘草10g。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二、肝郁气滞的症状*三、肝郁气滞怎么进行饮食调理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1、肝郁气滞按行间穴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

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2、肝郁气滞按太冲穴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

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3、肝郁气滞按三阴交穴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

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

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

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4、肝郁气滞按大敦穴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位置在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可以清肝明目,梳理肝气帮助化解肝郁。

5、肝郁气滞按足三里足三里是我们经常会说到的一个穴位,按摩或者是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舒络,祛风化湿的作用,如果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帮助改善。

肝郁气滞的症状肝郁气滞的患者往往会心情抑郁,患处会胀闷不适,有的患者会有疼痛的感觉,对于女性来说患者会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闭经的症状,这主要是肝气郁结导致的。

艾灸肺俞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艾灸肺俞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艾灸肺俞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艾灸简介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使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肺俞是艾灸中的重要穴位之一。

肺俞的位置肺俞是位于人体背部的特定穴位,也称为肺经的第十五个穴位。

它位于脊柱两侧第三胸椎棘突下2横指(约4厘米)处。

肺俞的作用艾灸肺俞可以产生以下作用和功能:1.温经散寒:肺俞是肺经的重要穴位,艾灸肺俞可以温经散寒,改善肺部寒冷的症状,如咳嗽、喘息等。

尤其对寒性咳嗽有显著的疗效。

2.疏肝理气:肺俞属于肝经的养荣穴位之一,艾灸肺俞可以疏肝理气,平衡肝脏功能,缓解肝郁气滞所致的症状,如胸闷、胁肋疼痛等。

3.强身健体:艾灸肺俞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对于体虚、乏力、易感冒等问题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4.缓解疼痛:肺俞与神经系统相关,艾灸肺俞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物质,产生镇痛作用。

能够缓解背部、肩颈疼痛等问题。

艾灸肺俞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艾灸肺俞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1.选择艾条:艾灸肺俞可以使用艾条,也可以购买专用的艾灸盒进行灸疗。

艾条选择应该质地细致、燃烧均匀,符合卫生标准。

2.灸疗时间:一般艾灸肺俞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初学者可以适当缩短时间,以免热力过强引起不适。

3.艾灸频率:艾灸肺俞的频率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每周艾灸2-3次,每次间隔1-2天为宜。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4.适度刺激:艾灸肺俞的刺激程度应该适中,过强的刺激会引起皮肤烫伤等不良反应。

初学者可以适当调整艾灸的高度和距离,选择适合自己的刺激强度。

5.温和燃烧:艾灸肺俞时,艾条的燃烧应该温和,避免烧焦或滴落,以免引发火灾等危险。

艾灸肺俞的主治疾病艾灸肺俞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咳嗽哮喘:艾灸肺俞可以温经散寒,缓解寒性咳嗽、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症状。

2.胸闷胁痛:艾灸肺俞可以疏肝理气,舒缓胸闷、胁肋痛等症状。

3.免疫调节:艾灸肺俞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虚弱、易感冒等问题。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舒理肝气郁结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舒理肝气郁结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舒理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中医上的症状,如果肝火长期堆积在人体中,危害非常大。

爱发火的人肝火比其他人更大,所以切莫轻易动怒。

那么按什么穴位舒理肝气郁结?下面就赶紧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舒理肝气郁结按摩的穴位1、按太冲穴疏理肝气郁结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类肝病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治疗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

它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

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郁,还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太冲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疼感。

刺激太冲穴的最佳时间是春季,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而术与春季对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上升,这个时候多揉两侧太冲,泻肝火,可以有效地预防腩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

当然,在夏、秋、冬三季按揉太冲穴也有不错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持一段时间,肝气郁结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2、按阳陵泉穴疏理肝气郁结我们人体有一副看不见、吃不到,却能摸得着的“逍遥丸”,这“逍遥丸”就是人体胆经里的一个重要穴位———阳陵泉穴。

经常按揉它,对肝气郁结的症状,比如:郁闷、易怒、胁下胀或痛,以及因情绪引起的各种疼痛、厌食、嗳气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因此说它是人体自带的“逍遥丸”。

《内经》中说:“肝者,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胆经在表,负责决断。

肝胆相照,互为表里,肝经的气需要通过胆经来发散。

肝气一旦抑郁,胆经的循行路线就会出现不适。

而胆经疏通了,肝气也会得到发散。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具体来说,就是在膝盖下面的外侧有一个突出的小骨头,而阳陵泉穴就在这个骨头下方的边上,用食指按住它,像拨动琴弦一样,此处有一根筋,反复拨动几次,小腿就会有麻麻的感觉。

拨动双侧阳陵泉穴,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

护肝穴位

护肝穴位

肝经穴位名称:大敦[经穴]【定位】:在足(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作用】:疏调肝肾,熄风宁神。

【主治】:①疝气。

②遗尿。

③崩漏,阴挺,经闭。

④癫痫。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类别】:井穴穴位名称:行间[经穴]【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①目赤肿痛,青盲。

②失眠,癫痫。

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

④小便不利,尿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类别】:荥穴【定位】: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熄风宁神,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

②郁证,胁痛,腹胀,呃逆。

③下肢痿痹,行路困难。

④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

⑤癫痫,小儿惊风。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类别】:输穴原穴穴位名称:中封[经穴]【定位】:在足背侧,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作用】: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主治】:①疝气,腹痛。

②遗精。

③小便不利。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类别】:经穴穴位名称:蠡沟[经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作用】:疏泄肝胆,调经利湿。

【主治】:①外阴瘙痒,阳强。

②月经不调,带下。

③小便不利,疝气,足肿疼痛。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类别】:络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作用】:疏肝理气,消肿止痛,调经通络。

【主治】:①两胁痛,腹胀,腹痛,泄泻。

②恶露不尽。

③疝气。

【归经】:足厥阴肝经穴【类别】:郄穴穴位名称:膝关[经穴]【定位】:在足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作用】:散寒除湿,通关利节。

太溪的功能主治

太溪的功能主治

太溪的功能主治1. 太溪的概述太溪是中医学里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5号穴位,也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

太溪位于胫骨前缘,当膝盖弯曲时,正好在膝盖上方窝内。

下面将介绍太溪的功能主治。

2. 太溪的功能太溪是一个重要的原发穴位,具有多种功能:•活络通经:太溪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经过太溪可以活络通经,疏通经脉,起到通络的作用。

•温阳散寒:太溪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调节阳气的运行,使阳气充分流通,散寒温暖身体。

•祛湿解毒:太溪可以通过活络通经的作用,帮助身体排湿,改善湿气困扰的症状。

同时,太溪还具有祛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安神定志:太溪对于心神不安、焦虑不安定的人很有效,可以安抚心神,使人感到平静安稳。

•疏肝理气:太溪是一个疏肝理气的穴位,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头痛、疏肝舒筋等。

3. 主治疾病太溪的功能主治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调理。

以下是太溪常见的主治疾病:•高血压:太溪可以调节体内的阳气运行,改善血液循环,对高血压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颈椎病:太溪通过活络通经的作用,可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失眠:太溪的安神定志作用可以改善失眠问题,帮助人们入睡。

•风湿病:太溪可以祛湿解毒,对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痛有缓解作用。

•神经衰弱:太溪的安神定志功能可以缓解神经衰弱引起的疲劳和紧张感。

•腰腿疼痛:太溪可以疏通足太阳膀胱经,对于腰腿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高热症状:太溪可以温阳散寒,对于高热症状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忧郁症:太溪的安神定志功能可以缓解忧郁症状,让人感到心境开朗。

4. 使用方法太溪位于胫骨前缘,当膝盖弯曲时,正好在膝盖上方窝内。

按揉太溪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温热手掌:先用温热的手掌擦热太溪穴位,可以起到热疏经络、活血通络的作用。

2.揉按配合: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揉太溪穴位,按揉时可以适当加力,同时可以配合旋转按摩。

3.频率与时长:一般按摩太溪穴位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少商穴的功能主治图

少商穴的功能主治图

少商穴的功能主治图简介少商穴是人体上的一个穴位,位于手腕横纹正中的一条凹陷处,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穴位之一。

少商穴的功能主治非常广泛,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调整身体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少商穴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个穴位。

功能主治以下是少商穴的主要功能主治:1.平喘止咳:少商穴有清肺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气喘和咳嗽等症状。

按压少商穴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和喘息声。

2.疏肝理气:少商穴可用于疏肝理气,缓解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易怒等症状,并具有舒缓压力和放松身心的功效。

3.活血化瘀:按压少商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淤积和瘀血现象,对于瘀血引起的疼痛、肿胀和瘀斑有很好的疗效。

4.调经止痛:少商穴可用于调理经络,对于月经不调、痛经和妇科病有一定的疗效。

按压少商穴可以缓解疼痛,并调整月经周期。

5.消肿止痛:少商穴具有消肿和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手腕扭伤、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等症状。

按压少商穴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6.降血压:少商穴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按压少商穴可以调节血压,减轻头疼和头晕的症状。

7.调整胃肠功能:少商穴对于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

按压少商穴可以缓解胃痛、反酸和胃胀气等症状。

使用方法按压少商穴的方法很简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找准位置:将手腕伸直,用另一只手指按压在手腕横纹正中的凹陷处即为少商穴的位置。

2.按压力度:用适当的力度均匀按压少商穴,一般为中等力度,避免用力过猛或过轻。

3.持续时间:每次按压少商穴的时间为1-2分钟,每天可按压1-2次,最好在饭后和临睡前进行。

注意事项在按压少商穴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如果感觉按压少商穴后出现不适或不适应,请立即停止按压。

•孕妇和孕期女性应避免按压少商穴,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健康。

•患有严重疾病或正在接受特殊治疗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少商穴的按摩方法。

小结少商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具有广泛的功能主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肝理气的穴位
说起穴位,可能大部分人都是不了解的,但是对于我们人体而言却是真实存在穴位的,而且不同的穴位是对应着我们身体不同的器官和功能的,所以经常按摩一些穴位,对于我们的身体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的,而足疗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来实施的。

那么,关于疏肝理气的穴位有哪些呢?真正了解这点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其实关于疏肝理气的穴位本是有很多的,所以大家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的,可是无奈一般的人对于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的了解的,所以大部分是不知道该如何通过穴位进行疏肝理气的。

那么,下面就来仔细说说有关疏肝理气的穴位。

肝气郁结表现为两胁胀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肠鸣腹痛;妇女可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痛经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元胡、陈皮等。

临床注意事项:使用疏肝理气应注意掌握郁结之主证。

疏散之品久用
易伤气阴,故临床兼见血亏气虚者,须与养血益气药合用。

疏肝理气,即疏肝,疏散肝气郁结的治法。

按五行而论,肝属木而性喜条达,主疏泄,为藏血之脏。

设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条达,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气横逆、郁结,呈现种种病变。

疏肝理气具有疏理肝脏气机,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

膻中穴和肩井穴: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顺气。

肩井穴位于颈根跟肩胛外端连线之中点。

可舒缓压力,缓解颈部疲劳。

太冲穴和足三里: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大脚拇指和第二脚指之间的后方,降火理气。

足三里位于外侧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疏肝理气。

自我按摩时可用中指节背做强力按压,左右同数,不补不泻,以通经络平气为主。

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上述的问题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而在了解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人体上有关疏肝理气的穴位还是有很多的,而最主要的一般就是:膻中穴和肩井穴以及太冲穴和足三里等等,所以大家以后可以通过按摩这几个穴位来达到疏肝理气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