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染色质和染色体
药学分子生物PPT课件

★tRNA基因
★组蛋白基因
★Alu家族:
有3万个成员,平均每6kb就有一个,长度约 300bp,因在170bp处有一AluⅠ位点(AG/CT) 而得名。Alu顺序具有种的特异性,功能:尚 不清楚。可能在hnRNA转录和加工中起作用; 遗传重组及染色体不稳定性有关;人类质粒 (human plasmid);形成Z-DNA。
间的关系 (同一物质在细胞周 期不同时期的不同 形态和功能形式)
1. 核小体
核小体(nucleosome):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小体的组成
核心颗粒
八聚体
(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
140bp DNA,缠绕1.75 圈
连接区
60bp左右DNA片段+H1组蛋白
2. 染色质纤维
3. 次溢痕:有的染色体在长、短臂上还存在缩窄区 或浅染区,称为次缢痕。
4. 随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有一球形小体 5.核仁组织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随体和短臂相连的 柄部含有rDNA,可转录形成rRNA,与核仁形成有关 ,也称核仁组织者区。
6. 端粒:端粒(telomeres)是染色体末端的高度保守特 异结构,它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 (TTAGGG)n组成. 7. 复制子与起始位点
5.细菌中的DNA大部分是用于编码蛋白质,只
有一小部分是不翻译的。
6. 结构基因重复序列少,基因组中仅有少数基
因存在基因重叠现象
7. 单个染色体呈环状,染色体DNA并不和蛋白
质固定结合。
五、 真核生物基因特征
基因的不连续性
1.基因家族
真核细胞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 功能相关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基因家族 (1) 体:单一环型双链DNA分子 真核染色体:单一线型双链DNA分子及结合蛋白形成的 遗传物质单位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质和染色体,既有在主要成分方面的相同之处,又有在
形态方面的不同之处。
它们都是细胞分裂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它们却又出现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
两者在所含化学元素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都含有氢、氧、氮和磷等常见元素。
3、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生物进行有丝分裂的时候,起着传递
遗传物质的重要作用。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通过解开螺旋变成染色质,染色质进行间期复制。
复制之后的新旧染色质被分配到新旧两个细胞中。
染色质重新螺旋变成染色体,细胞分裂环节进而完成。
4、在形态上,染色质呈现丝状,染色体呈现螺旋状。
染色质出
现在间期复制阶段,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两者同属一个相同的遗传物质,区别仅仅在于外观。
同学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掌握两者的形态区别。
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
内容。
同学们应当注意分清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区别,并且掌握两者在细胞分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础内容。
分子生物学第二章-染色体,染色质和核小体-chromosomes, chromatin, and t

• 许多复杂性相近的生物体其基因组大小却 显著不同:小麦基因组是水稻基因组的40 倍
• 基因的数目而不是基因组的大小与生物体 的复杂性更密切相关
– Gene number(基因数目): the number of genes included in a genome
➢Gene density(基因密度): the average number of genes per Mb of genomic DNA
Each DNA and its associated proteins is called a chromosome(染色体)
The importance of packing of DNA into chromosomes
(DNA包装为染色体的重要功能)
➢ Chromosome is a compact form of the DNA that readily fits inside the cell (染色体是DNA的紧密结构,更适合存在于细胞中)
Proteins in chromosome (1)
Half of the molecular mass of eukaryotic chromosome is protein
➢In eukaryotic cells a given region of DNA with its associated proteins is called chromatin(染色质)
• 每个细胞中可以有多个完整拷贝的质粒存在
• 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是二倍体(diploid), 一个染色体有两个拷贝
• 多倍体真核细胞(polyploid): 细胞中每 条染色体都超过两个拷贝
• 巨核细胞:特化的多倍体细胞,每条染 色体有128个拷贝,通过多倍体形式维持 高水平新陈代谢,以生产大量的血小板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细胞分裂过程中,棒状结构,有利于 平均分配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
(一)染色质
间期核中,染色质以两种状态存在: 常染色质(enchromatin):
位于核中央,伸展开的呈电子透亮状态, 一定条件下可活跃的复制转录。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一般是卷曲凝缩状态。
一条染色体有常染色质,也有异染色质。
人类NOR位于13、14、15、21、22号 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上。
6、端粒(telomere):
端粒为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位于染 色体的端部,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 功能: 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保证DNA的完全复 制和染色体在核内的分布有关。
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端粒能结合在核膜上; 端粒长时,细胞能分裂和存活;端粒短时, 细胞不能分裂甚至不能存活。这与端粒酶的 表达与否有关。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纺锤体 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与世代交替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Chromatin)和染色体 ( Chromosome)是细胞核内同一物 质(遗传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中不 同阶段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
间期细胞,网状不规则,有利于复制 和表达
Eucaryotic Cell Cycle
细胞分裂间期(interphase):
包括G1期、S期和G2期;
主要进行DNA复制、中心粒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等准备工作。
纺锤体有四种微管结构:
①极间微管(polar mt)两极间的微管, 在纺锤体中部重叠,重叠部位结合有分子 马达 。 ②着丝点微管(kinetochore mt),是从 着丝点到另一极的微管; ③星体微管(astral mt),由中心粒放射 出来的微管。植物没有中心粒和星体,其 纺锤体称无星纺锤体。 ④ 中间微管,不与两极和着丝点相连。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1.概念: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遗传
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变粗,成为染色体。
常染色质:处于功能活跃呈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
异染色质:功能惰性呈凝缩状态的染色质纤维。
组成性异染色质:由高度重复的DNA构成的凝缩异染色质。
兼性异染色质: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发育阶段凝固失活,其他时期松散为常染色质的异染色质。
着丝粒:位于主缢痕内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中心的异染色质。
动粒: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存在于着丝粒两侧的圆盘状结构。
主缢痕:两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存在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即主缢痕。
次缢痕:某些染色体的长短臂上可见凹陷缩窄区,称为次缢痕。
随体: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可见的球状结构。
端粒:染色体两臂末端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的结构。
核型: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顺序排列成的图像。
染色质和染色体

二、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几乎所有 的生物细胞中,包括噬菌体在内,在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下都能看到染色体的存在。 •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 各物种的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特征。 • 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收缩得最粗最短,也最 明显和典型,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 。
基本概念
细胞(cell)是多细胞生物最小的“建筑”单位,细胞只可能 由另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产生。 原核生物(prokaryote)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 原核生物缺乏由膜包被的核,以二等分裂(binary fission)来 繁殖。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单个环状的DNA分子,DNA 上结合有少量的蛋白质。 真核生物(eukaryote)的细胞中,遗传物质位于有膜包被的 核中,遗传物质分布在各条线状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都 由很多蛋白质和DNA组成。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间期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间期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间期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间期
染色体复制, 精原细胞体积增大, 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返回 再来一次
◎ 同源染色体联
会, 四分体出现
G2期,25% 4nDNA S期,40% 2-4nDNA M期,10%
G1期,25% 2nDNA
有丝分裂的过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前期(prophase)
染色体开始逐渐缩短变粗,形成螺旋状。当 染色体变得明显可见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 条染色单体 (chromatids),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sister chromatids),通过着丝粒把它们连接在一 起。至前期末,核仁(nucleoli)逐渐消失,核膜开 始破裂,核质和细胞质融为一体。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质与染色体

Turner 综合征
染色质 间期细胞核内均 匀着色的物质,化 学本质是DNA和蛋 白质。有利于遗传 信息的复制和表达
染色体
细胞分裂期细胞核 中被碱性染料染成 兰色的棒状小体; 有利于遗传物质的 平均分配。
二、染色质的主要化学组成
DNA
化
学
组蛋白
组 成
非组蛋白
RNA
组蛋白是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H1有 种属和组织特异性,H2A、H2B、H3、 H4无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DNA分子长度压缩总计: 7×6 × 40 × 5= 1/8400~1/10 000)
着丝点丝
DNA
压缩7倍 核小体
压缩6倍 螺线管
压缩40倍
超螺线管
压缩5倍 染色单体 共计压缩8400倍
2.袢环结构模型学说
螺线管折 叠成袢环
沿染色体纵轴伸 出放射环
非组蛋白 支架上
18个袢环形 成微带
106个微带构 成染色单体
1结构
异染 色质
指各类细胞的全部发育过程中都 处于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大多位 于着丝粒区和端粒区,不具有转
录活性 。
2兼性
异染 色质
指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所 具有的凝缩状态的染色质。
3. X染色质 (1)X染色质的概念(X-chromatin )
正常女性间期细胞 核中紧贴核膜内缘 有一个染色较深, 大小为1um的椭圆 形小体。
(3)Lyon 假说的内容
失活的随机性:可以 是父源的,也可是母 源性 。
问题2.黑黄色猫产 生的原因?
问题3.失活发生的 时间?源自失活的恒定性:某一细 胞的一条X染色体失活, 则其后代子细胞都是这 一条X染色体失活。
失活发生在人胚的第 16天。
第二章 染色质、染

16S
七个重复 大肠杆菌的rRNA基因的七个拷贝
五、真核生物基因特征
I. 基因不连续性 II. 基因家族 III. 重复基因结构
基因的不连续性
1、相关概念 2、内含子的特点
基因的不连续性(interrupted)
不连续基因(discontinuous genes):在 DNA分子上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被 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的基因 外显子(exon):编码成熟mRNA某一部 分序列的DNA区域
卫星DNA、隐蔽卫星DNA、小卫星
DNA和微卫星DNA
卫星DNA (satelite
DNA)
卫星DNA:在蔗糖或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中的浮力密度曲线图上观察到的位于DNA主 带旁边的小带DNA
富含AT
主带
隐蔽卫星DNA
碱基组成与主体DNA碱基组成相差不大,
可以用复性的手段把该DNA分离出来, 该DNA也串联集中分布,这样的DNA叫 隐蔽卫星DNA
六、细胞器基因
大多数动物只有线粒体,植物细胞中既有线粒 体又有叶绿体
线粒体基因 细胞器基因
叶绿体基因
线粒体DNA
遗传方式:母性遗传 含有两条链:重链(H)和轻链(L) 人类的mtDNA有16 569bp,其中有2个rRNA、22 个tRNA和13个蛋白质编码序列 特点: 1、mtDNA比核DNA重复性小,信息密度高,不含 内含子 2、mtDNA的部分区域呈基因重叠 3、mtDNA的突变频率高于核DNA,并缺乏修复功 能
ε 2
γ 1 γ 2 Ψβ 1
δ
β
重复序列
按出现的频率分
低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8
44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末期 后期 中期
前期
子细胞
分
裂Leabharlann 期分分裂期间
阶段
细胞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期
2020/12/8
45
间期
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 质形态,细胞中DNA数目加 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2020/12/8
36
3.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中度重复序列一般都是不编码的序列,有10至几千个拷贝,例如rRNA基因、tRNA基因。目前认为,大部分
中度重复序列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tRNA基因一般分布于基因组中, rRNA基因常集中分布于核仁形成区。 中度重复序列的共同特征是两端有类似于转座子两端的重复序列,这种现象十分类似于逆转录病毒的结构。 人Alu序列家族
2020/12/8
28
端粒酶:含有RNA模板到逆转录酶 端粒酶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无活性,在永生化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中有活性,因此可作为恶性肿瘤
标记物。 端粒酶抑制剂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 核酶/反义核酸 逆转录酶抑制剂 核苷酸类似物
2020/12/8
29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2020/12/8
7
① 由组蛋白2个H2A-H2B、 2个H3、 2个H4形成八聚体,构成核心颗粒; ② DNA分子以左手螺旋缠绕在核心颗粒表面,每圈80bp,共1.75圈,约146bp,两端被H1锁合;
③ 相邻核心颗粒之间为一段60bp的连接 线DNA。
2020/12/8
8
在低盐亲水介质中展开的染色质,示串珠状的核小体(JA,Gall 1981)
2020/12/8
48
1.前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是: ①线性染色质经螺旋化、折叠和包装,变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体)。 ②动粒装配、星体形成与分裂极确立。
2020/12/8
49
1、两现:染色体出现、 纺锤体出现 2、两失: 核膜消失、核仁消失
前期
2020/12/8
由相同的化学物质组成 主要成分: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 比例:1:1:(1-1.5):0.05
2020/12/8
30
(一)DNA
4种序列:①单一序列; ②轻度重复序列; ③中度重复序列(101~5);④高度重复序列(>105)。 3种主要构像:①B-DNA、②Z-DNA、③A-DNA。 3种基本元素:①自主复制序列(ARS);②着丝粒序列(CEN) ;③端粒序列(TEL)。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含上述3种成分,用于转基因。
50
纺锤体有三种微管结构
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特性: • 带负电,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属酸性蛋白。 种类多达数百种,含量少 主要为结构蛋白和酶类 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 整个细胞周期都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
2020/12/8
41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功能:
1.
参与染色体的构建:帮助染色质纤维的进一步折叠、盘曲
3.核仁组织区(NOR):位于染色体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活跃转录形成(5srRNA除外),核仁形成有 关。
4.随体:从次缢痕到短臂末端有一种圆形或略呈长形的染色体节段。可作为鉴定标志之一。
2020/12/8
24
5.端粒(telomere):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位。由端粒DNA和端粒结合蛋白(TBP)组成。富含G的高度重复 的短序列组成,末端形成t环。
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 物体。 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才可见的形态单位。
2020/12/8
2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相同,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2020/12/8
2020/12/8
13
2020/12/8
14
核小体→螺线体→超螺线体→染色体
2020/12/8
15
2020/12/8
16
(二)染色体 细胞分裂中期高度凝缩
2020/12/8
17
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特征
2020/12/8
18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1.染色单体 1.主缢痕(初级缢痕;着丝粒区):两个染色单体相连处,染色较浅、向内凹陷成狭小区段的部位。 ①着丝粒:着丝粒区连结两个染色单体的特殊区段。 ②动粒(着丝点;着丝盘):是主缢痕处,两染色单体外侧表层部位与纺锤丝接触的。将染色体附着在微
第一节、 染色质与染色体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组成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功能(自学) 4、染色体畸变
2020/12/8
1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
染色质(chromatin):是指细胞周期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结构,因 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2.
启动基因的复制
3.
基因表达调节、基因产物转运、核内信息传递,细胞周期中核亚微结构的变化
4.
p39,表2-1
2020/12/8
42
(四)RNA和酶
含量极少,与同源DNA高度杂交 调节基因表达 染色质是多种酶的底物
2020/12/8
43
三、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贮存、传递及表达(蛋白质) 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卫星DNA
2020/12/8
38
(二)组蛋白(histone)
含量最高的一种染色体蛋白 带正电荷,含大量Arg,Lys,属碱性蛋白,共5种,分为:
– 核心组蛋白(core histone):H2A、H2B、H3、H4; – 连接组蛋白(linker histone):H1。
2020/12/8
39
反应由端粒结合蛋白TRF2催化
2020/12/8
27
• 端粒(telomere)作用: 1.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和缺失 2. 与细胞寿命有关,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的复制要靠具有反转录酶性质的端粒酶来完成。 3. 保证遗传信息的完整复制 4. 指导染色体与核膜相连
2020/12/8
31
重复序列(repeated sequances)
指在基因组中多次出现的DNA序列。由特定长度的重复单位,特定的拷贝数目在空间上以特定的 方式组成。
根据C0t曲线分为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单拷贝序列等。
2020/12/8
32
补充: C0t曲线与复性动力学
基因组序列复杂性的研究是通过测量变性DNA的复性速率来进行的。 复性曲线:剩余单链DNA比例对Cot1/2作图 高度重复序列复性速度快
L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ST
3-7
0.249-0.125
I
顶端着丝粒染色体
2020/12/8
T
﹥7
0.124-0
I
22
2020/12/8
近中着丝粒(M); V 亚中着丝粒(SM); L 近端着丝粒(ST);I 顶端着丝粒(T);I
23
2.次缢痕(副缢痕;核仁形成区):主缢痕外着色较浅的染色体缢缩区,不能弯曲,与核仁形成有关。常在短 臂出现。位置相对稳定。可作为鉴定标志之一。
2020/12/8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46
1、有丝分裂(cell mitosis)
特点是有纺锤体形成及染色体的变化,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 等动植物。
2020/12/8
47
2、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人为地划分为五个时期: 前期(prophase) 前中期(premetaphase) 中期(metaphase) 后期(anaphase) 末期(telophase)
管上。
2020/12/8
19
2020/12/8
20
着 丝 粒 卫 星
DNA
2020/12/8
21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和染色体两臂的长度比(臂比),将染色体分成4类:
染色体类型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符号 臂比
M
1-1.7
着丝粒指数 0.5-0.375
分裂后形态 V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SM
1.7-3
0.374-0.25
组蛋白的一般特性
1.
4种核心组蛋白高度保守,尤其是H3、H4。无种属、组织特异性。
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 H1反之
所有的组蛋白都是修饰的( N端)。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
组蛋白修饰是一个重要事件。
2020/12/8
40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2020/12/8
25
1978年Blackburn E.B.在研究四膜虫的rDNA时发现染色体末端有6nt的串联重复:5`—G4T2—3`,重复几 十次,
总长度为:370-520bp, Cn(A/T)m, n>1,m1~4 单链长14-16nt
2020/12/8
26
端粒的3`单链末端取代了端粒上游中的 一个相同序列形成t环,
3
2 染色质的分类
存在形态不同: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间期纤丝,包装密度度比分裂期染色体的要小很多,一般位于细胞核的中央 (30nm) 常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结构疏松,电子密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