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重点

合集下载

《细胞核》 导学案

《细胞核》 导学案

《细胞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加深对细胞核结构的理解。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2、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知识梳理(一)细胞核的分布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二)细胞核的功能1、资料分析:(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

实验结果:发育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

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实验过程:用头发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

实验结果:有核的一半能分裂、分化,发育成正常的胚胎;无核的一半则不能分裂、分化。

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3)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无核的一半虽然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有核的一半则能正常生活。

如果将有核的一半的细胞核取出,这一半的生命活动就会逐渐减缓,直至死亡;但如果及时植入另一个同种变形虫的细胞核,它又能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结论: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将伞藻的“帽”、柄、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

然后进行核移植实验。

实验结果: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结论: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综合上述实验,得出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三)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特点: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膜相连;核膜不是完全连续的,其上具有核孔。

2、核孔(1)分布:核膜上。

(2)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一)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一)

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都有基质和基粒C.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2.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A.基粒B.基质C.膜结构D.少量DNA3.细胞膜上与细胞膜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蛋白质B.磷脂C.核酸D.脂肪4.下列那一项为细胞核的主要功能()A.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B.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密切关系C.是遗传物质DNA贮存和复制的场所D.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关5.组成核糖体的主要物质是A.DNA和RNAB.DNA和蛋白质C.RNA和蛋白质D.DNA和磷酸6.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外界信息密切相关、被称为信号天线的是A.维生素B.磷脂C.胆固醇D.糖蛋白7.下列含磷脂较多的结构是()A.中心体B.线粒体C.核糖体D.染色体8.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A.脂质B.糖原C.淀粉D.纤维素9.苋菜无论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这是因为()A.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10.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合成细胞壁的成分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更多的氧气B.大量合成蛋白质的胰腺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发达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加D.细胞中线粒体的形状和大小随代谢条件的不同而不同12.下列细胞中,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多的细胞是()A.唾液腺细胞B.汗腺细胞C.心肌细胞D.神经细胞13.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A.血红蛋白B.核糖核酸C.胰岛素D.载体蛋白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与它所执行的功能关系不大B.细胞质基质的功能只是为细胞器提供了一个液体环境C.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D.细胞中所有膜的结构和成分都完全相同15.线粒体的功能是()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营养和保护作用C.细胞的供能中心D.物质的储存和加工16.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B.细胞骨架由微丝和微管等蛋白质构成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沿细胞骨架间的细胞质基质移动D.植物细胞因有细胞壁的支撑,所以不需要细胞骨架17.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内失效的酶可以被溶酶体清除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18.与动物细胞相比,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中心体B.液泡和叶绿体C.细胞壁和液泡D.中心体和溶酶体19.关于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同种物质②不同物质③形态相同④形态不同⑤同时出现⑥出现在不同时期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2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不同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目是相同的C.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21.图表示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其标号和功能对应错误的是()A.①——遗传信息的储存B.②——核糖体的合成C.③——将细胞核与细胞质隔开D.④——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2.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磷脂、蛋白质B.糖脂、糖蛋白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D.磷脂、蛋白质、核酸2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及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所有酶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C.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D.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2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分子组成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果蝇的中心体由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C.蓝藻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蛋白质D.果蝇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2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B.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C.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完全不同D.真核细胞既有DNA又有RNA,而原核细胞只有DNA2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主要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B.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和大液泡有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C.鸟的胸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可为飞翔提供足够的能量D.母牛的乳腺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7.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的结构是A.中心体B.线粒体C.内质网D.核糖体28.绿色植物细胞中,能生成ATP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溶酶体D.核糖体和叶绿体29.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被喻为细胞的“控制中心”,是因为细胞核A.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B.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C.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30.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内皮素能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大量黑色素。

减数分裂(修改)

减数分裂(修改)
问题
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候?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 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于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这一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形 成合子(受精)卵,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 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 稳定性。
如图:有2个四分体,分别是A与B,C与D
(4)交叉互换: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发生交叉
互换的现象。如图中a与b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
(5)数量关系: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MⅠ)
间期 分裂期
前:联会、四分体 次级精 中: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 母细胞 赤道板上 N 后:同源染色体分离
三、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
A精子的形成部位: 睾丸的曲细精管中
B精子的形成过程: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 裂了几次?结果是一个细胞分裂成几个子细胞?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比如何?
间 期
精子的形成过程

场所: 睾丸
过程: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减 Ⅰ) → 次级精母细胞(减 Ⅱ) → 精细胞(变形)→精子 体细 胞
何种
减数 分裂
23
精子
父方 母方
46
分裂
卵细胞
受 新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 何种作用 精 何种分裂 个 卵 体
46 46
23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一、染色体 染色体行为— 是指在细胞周 期中染色体在 形态和结构方 面所表现出的 一系列有规律 的变化。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质和染色体,既有在主要成分方面的相同之处,又有在
形态方面的不同之处。

它们都是细胞分裂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它们却又出现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

两者在所含化学元素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都含有氢、氧、氮和磷等常见元素。

3、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生物进行有丝分裂的时候,起着传递
遗传物质的重要作用。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通过解开螺旋变成染色质,染色质进行间期复制。

复制之后的新旧染色质被分配到新旧两个细胞中。

染色质重新螺旋变成染色体,细胞分裂环节进而完成。

4、在形态上,染色质呈现丝状,染色体呈现螺旋状。

染色质出
现在间期复制阶段,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两者同属一个相同的遗传物质,区别仅仅在于外观。

同学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掌握两者的形态区别。

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
内容。

同学们应当注意分清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区别,并且掌握两者在细胞分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础内容。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染色体:
细胞分裂过程中,棒状结构,有利于 平均分配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
(一)染色质
间期核中,染色质以两种状态存在: 常染色质(enchromatin):
位于核中央,伸展开的呈电子透亮状态, 一定条件下可活跃的复制转录。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一般是卷曲凝缩状态。
一条染色体有常染色质,也有异染色质。
人类NOR位于13、14、15、21、22号 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上。
6、端粒(telomere):
端粒为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位于染 色体的端部,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 功能: 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保证DNA的完全复 制和染色体在核内的分布有关。
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端粒能结合在核膜上; 端粒长时,细胞能分裂和存活;端粒短时, 细胞不能分裂甚至不能存活。这与端粒酶的 表达与否有关。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纺锤体 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与世代交替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Chromatin)和染色体 ( Chromosome)是细胞核内同一物 质(遗传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中不 同阶段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
间期细胞,网状不规则,有利于复制 和表达
Eucaryotic Cell Cycle
细胞分裂间期(interphase):
包括G1期、S期和G2期;
主要进行DNA复制、中心粒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等准备工作。
纺锤体有四种微管结构:
①极间微管(polar mt)两极间的微管, 在纺锤体中部重叠,重叠部位结合有分子 马达 。 ②着丝点微管(kinetochore mt),是从 着丝点到另一极的微管; ③星体微管(astral mt),由中心粒放射 出来的微管。植物没有中心粒和星体,其 纺锤体称无星纺锤体。 ④ 中间微管,不与两极和着丝点相连。

高中生物细胞核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高中生物细胞核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 理解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的作用。

- 认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的作用,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提问:细胞核在细胞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二、新课讲授1.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 展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讲解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核的微观结构。

2. 细胞核的功能:- 讲解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的作用。

- 通过实验案例,如基因工程、细胞核移植等,说明细胞核的重要性。

三、课堂讨论1. 提问: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细胞核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

- 通过实验案例,如染色质凝集实验,展示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2. 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 讲解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如基因的传递、变异等。

三、课堂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染色质凝集实验,观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1.;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及相互转变的过程

1.;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及相互转变的过程

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及相互转变的过程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内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区别,但也有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两者的区别、联系以及相互转变的过程:区别:1.形态:染色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呈现细丝状,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呈现高度螺旋化状态。

2.结构: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则起到稳定和调节结构的作用。

染色体在分裂期同样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但DNA已经高度螺旋化,形成明显的染色质带。

3.功能:染色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参与基因的表达和复制,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则负责DNA的精确复制和细胞的分裂。

联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而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2.遗传信息的载体:无论是染色质还是染色体,它们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都包含DNA分子。

相互转变的过程:1.染色体形成: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细丝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形成染色体。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种蛋白质的参与,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染色体分离:在细胞分裂期,染色体通过着丝粒的分裂和纺锤体的作用,实现染色体的分离和向细胞两极的移动。

3.染色体解旋和染色质重新形成:在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通过解旋和去折叠的过程重新形成染色质。

这一过程同样涉及到多种蛋白质的作用。

总之,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也有密切的联系。

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蛋白质的作用。

染色质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染色质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染色质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摘要:一、染色质的概念与组成二、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三、染色质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四、染色质的科研意义与前景正文: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在生物化学领域,染色质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染色质的概念、与染色体的关系、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科研意义与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染色质的概念来源于其独特的染色特性。

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现为细长的线状结构,而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呈现出圆柱状或杆状的结构,这时被称为染色体。

这两者实际上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表现形式。

其次,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密切。

染色质是染色体的前身,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缩短、凝聚等过程,最终形成染色体。

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染色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染色质中的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对染色质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修复等生物化学过程。

此外,染色质的研究还对遗传病诊断、肿瘤防治等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对染色质结构进行精细刻画,揭示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组织方式。

此外,单细胞测序技术也为研究染色质在细胞分化、发育等过程中的变化提供了有力手段。

总之,染色质作为细胞核内的重要成分,在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染色质研究将继续深入,为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2.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将此卵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

那么,此克隆绵羊为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C.白色母绵羊 D.白色公绵羊
3.下列各项中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的是A.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C.细胞核膜的结构
D.细胞中的遗传信息
4.蝌蚪进行变态发育时,尾部逐渐消失,与此变化有直接关系的主要细胞器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5.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

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其原因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
C.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D.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具有膜结构的细
胞器
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B.根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用台盼蓝会使活细胞染成蓝色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D.癌细胞的细胞膜发变化,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蛋白减少等
8、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A、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有更多的线粒体
B、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C、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B、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联系;
C、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D、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10、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和蛋白质的细胞器分别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核糖体和叶绿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1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B、两者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两者的基质成分和功能不同;
D、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12、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向是:
A.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附着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13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A.基粒 B.基质
C.磷脂
D.少量的DNA
14、DNA在细胞中存在于:
①染色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高尔基体⑤线粒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5、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16、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通称为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同
B.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C.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D.生物膜把细胞质分割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17、草履虫体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18、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性别
19、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小时后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含有14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
20、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是: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21.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法是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C.自由扩散 D.渗透作用
22.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23、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是A.全部为主动运输B.大部分为扩散作用,少部分为主动运输C.全部为扩散作用
D.少部分为扩散作用,大部分为主动运输24、甲(〇)乙(●)
两种物质在细胞膜
两侧的分布情况如
右图(颗粒的多少表
示浓度的高低),在
进行跨膜运输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C.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25.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

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箭毒素的药物(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C.影响ATP的生成
D.改变了遗传特性
26、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脂质
B、糖类
C、蛋白质
D、磷脂
27、如果植物细胞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则细胞将()
A、缩小
B、膨胀
C、死亡
D、生长
28、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水分子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
B、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D、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