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PPT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地理位置
找一找:两河流域是哪两河?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今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 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 的“伊甸园”即在此。
2193-2120
2112-2006 2006-1763 1894-1595 1595-1157 1157-1025 1025-732
732-627
612-539
二.古巴比伦王国
完成统一后,汉谟拉比是如何管辖他的国家的?
材料一:汉谟拉比拥有一套高效率的官僚体系,各种官吏由国王本人 任免。各行省和城市总督的重要职责有:管理王室土地;对合法占有的 土地给予保护,对非法占有的土地子以没收;出租王室土地,征收各种 租税。
泥板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楔形文字的发明,促进 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便 利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是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 重要标志。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历法和计数法
苏美尔星 象盘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 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阴历。他们规 定七天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 “值勤”,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 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 星神、金星神、土星神。我们现在使 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就是 由此演变而来的。在计时方法上,他 们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分为60 分,每分钟分为60秒。
材料二:国王或中央政府对地方法庭实行监督和控制。汉谟拉比建立 了严格的军事制度……亲自掌管军队大权,他可以任意调拨军 队。……他把神庙经济完全纳入王室经济,使其成为王室经济的一部 分。……汉谟拉比还控制了地方神庙的收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归纳

C.制造业
D.商品
10.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是
A.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D.法典的一些规定说明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不活跃
11.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基督教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按照《汉谟拉比法典》,两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甲与乙在观看台上观看某项比赛时,甲因为一时兴奋,无意中把乙撞下看台,导致乙小腿骨折,那么甲应受到怎样的判决?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C.印度河、恒河流域
D.长江、黄河流域
4.如图是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记录向神庙交大麦的情况。通过该史料你推断一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有资格被看作是“文明人”的原因是
A.他们能使用文字来记录信息
B.他们发明了冶金术
C.他们发明了动物驯化和植物栽培
D.他们建成了最早的国家
14.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C.《汉谟拉比法典》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还没兴起
D.《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7.如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

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还制定了阴历和发明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9年,波斯消灭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文明终结。
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三、《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社会古巴比伦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奴隶买卖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同步测试】部编版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发明了()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印章文字D、甲骨文3、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A、公元前2000年B、公元前2200年C、公元前2400年D、公元前3500年4、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A、图特摩斯B、汉谟拉比C、苏姆阿布姆D、穆尔西里斯5、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A、《摩奴法典》B、《乌尔纳姆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6、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课件)

楔 形 文 字
《汉谟拉比法典》
太阳神沙玛 什向汉谟拉 比授予权杖
1.你认为雕刻的内容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思想?
君权神授
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 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法定规定,拥有 公民权的自由民 的地位要高于无 公民权的自由民, 拥有公民权的自 由民伤害同等地 位的自由民的眼 睛,必须遭受同 样损害,但如果 损害无公民权的 自由民的眼睛, 则只需赔偿少量 的钱财。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史料一
——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第205条 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
特点二: 虽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体现在 身份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特点三:实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原则。
1、什么制度相当发达?
奴隶制度
2、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什么现象?
战俘
买卖
3、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 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4、法典还有哪些规定?说明什么?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 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 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 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 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 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在亚洲西部,分布两条 著名河流,她们分别是: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31张PPT)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九 上第2课 《古代 两河流 域》课 件(共 31张PP T)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 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1.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三个等级 2.奴隶制度发达(家庭奴隶制)
自然环境?
北接亚美尼亚高原, 干旱少雨
南临波斯湾,
河水流量不稳定
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九 上第2课 《古代 两河流 域》课 件(共 31张PP T)
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九 上第2课 《古代 两河流 域》课 件(共 31张PP T)
过去是热点,现在也是热点
• 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 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三.《汉谟拉比法典》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31张PPT)
•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 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 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 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 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 “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 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新月地带)。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是古代两河流域基础梳理: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及两河流域:“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发展历程(1)出现小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后又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3)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1.著名国王:汉谟拉比。
2.统治措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强盛:公元前18世纪,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1.评价(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2)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影响: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源远流长。
4.实质: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特征:(1)有严格的社会等级;(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3)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4)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早期亚述 1900B.C.—14th B.C.
中期亚述 1365B.C.—10th B.C.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亚述帝国时期 10th B.C.—612B.C. 新巴比伦王国 626B.C.—539B.C.
课外链接: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游牧部落即希 伯来人(犹太人古称)迁徙到地中海东岸。公 元前11世纪,他们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 国家,公元前722年,被外族灭亡。他们不堪 忍受外族人的奴役和残酷统治,于是流散到世 界各地,过着漂泊的生活。中世纪以后,阿拉 伯人占据这块地方,建立巴勒斯坦国。1948年 5月14日,犹太人回归建立了以色列国,把巴 勒斯坦的一百多万阿拉伯人赶走,造成巴勒斯 坦难民问题。这就是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七、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古代东方的拉丁语”)
(1)创造:公元前3100年前,苏 美尔人创造并使用。 (2)特点: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 木楔或钉子。 (3)书写材料:用芦秆、木棒或 骨棒压刻在粘土泥板上,都是就 地取材。 (4)历史价值:最古老的文字之 一,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 成就。
楔(xiē)形文字
新巴比伦王国的奇迹 ——神秘的空中花园
1、关于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是国王的巨型陵墓
B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C是奴隶和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象征
D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2、汉谟拉比国王颁布法典的主要目的是( A)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实行种姓制度
B扩大公民权力
D促进经济发展
3、“两河流域”所指的两条河是( ) D ①尼罗河 ②幼发拉底河 ③底格里斯河④黄河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古巴比伦城遗址
古巴比伦的巴别塔(想像图)
初中九年级历史ppt课件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的主题曲。如果我们想去看“巴比伦的墙
”,应该选择去
( )B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11.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①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古巴比伦的建立者是汉谟拉比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
三、《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 较为完整 的 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 古巴比伦王国 留给人类宝 贵的文化遗产。
4.《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
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A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中国
5.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
益的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某班兴趣小组制作了汉谟拉比雕像,选配了以下“解说词”,
其中正确的有
(C )
①他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 ②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最强盛的时期
③他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 ④他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
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D)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
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楔形文字
第一单元
古
老
的
文 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但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完全
字 消亡。19 世纪以来,考古学家陆续译解大批各种楔
形文字,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阴历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单元
太
阴
历
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 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 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闫月来调整 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远古时期 曾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 源地之一——
第2课
古Hale Waihona Puke 两河流域一. 古代两河流 古代中东 域文明
地理位置: 古代西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河流: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文明成因: 两河流域肥
沃的冲积平原, 适合农业生产
第一单元
地理位置
根据材料思考两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什么?
地位: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
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内容
①规定严格的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 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 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维护发达的奴隶制度: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 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 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 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规范活跃的商品经济:有关于租赁、雇佣、 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 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谟拉比 (约前1792~前 1750年在位)
汉谟拉比在一连串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巴比 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使巴比 伦第一王朝达到全盛。汉谟拉比宣扬“君权 神授”,自称是“月神辛的后裔”,自比作 “宇宙四方之王”,
强盛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遗址和想像图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处死 刑。(第6条)
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 产,并据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第25条)
如如果果以自自反 间眼映由由还了民民法眼典毁折,的损断以公任自正牙观何由还念自民,牙但由的。这民手—种的足公—正眼,摘主睛则要自,应体汉现则折谟在应其身拉份毁手比和其足社法眼。会典地睛(第位。相19同(7第的条人19)之6条)
知能第一课答案
• AAABB BACAD AACAB • 16 • 问题一 金字塔;古埃及;非洲。 • 问题二 尼罗河;公元前3500年。 • 17 • 问题一 象形文字;太阳历;木乃伊。 • 问题二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经济发展放缓
等。 • 拓展与探究 • 1.动用数以万计的奴隶完成工程。 • 2.利用圆木运送石块。 • 3.利用杠杆原理支撑起石块。
材料一:(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 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 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 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 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 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文明历程
两河流域 无天然屏障, 许多古代民 族相继在此 登台亮相, 演出一部弱 肉强食的战 争史——
产生小国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 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在公元前3500年时, 苏美尔人开掘沟渠,依靠 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 用了两河湍急的河水,在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 第一代文明。到公元前 3000年时,苏美尔人生 活的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 的城市国家。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强盛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 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 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 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 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 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 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 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 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奴
隶主阶级利益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 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第203条,第205条)
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 的奴隶,然后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第282条)
初步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当苏美尔地区各城
阿
邦混战之时,阿卡德人 萨尔贡武力征服了苏美
卡
尔主要城邦,于公元前 2334年创造了阿卡德大
帝国。尽管在军事上萨
德
尔贡取得了胜利,但由
于苏美尔文明要远远高
王
于阿卡德文明,阿卡德
人几乎全盘接受了苏美
国
阿卡德王国建立者萨 尔文化,包括她的文字 尔贡一世青铜头像 乃至她的宗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进位制
第一单元
60
进
位
制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 “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此外,古巴比伦人还掌握 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 数的方程。
二.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6世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两
河 文
明
衰
落
公元前539年,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征服了巴比伦, 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
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获独立。
楔形文字
古 老 的 文 字
第一单元
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楔形 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苏美尔人通 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杆或木棒做笔,在未 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 粗到细,很像木楔,被称为“楔形文字”。
汉 谟 拉 比
依据材料,概括古巴比伦王 国的社会性质
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 实行中央集权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汉谟拉比 是古巴比伦 最杰出的国王。他颁布 的《汉谟拉比法典》,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 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 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 刻,除序言和结语外, 共有条文2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