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合集下载

并列式结构高考满分作文

并列式结构高考满分作文

并列式结构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一考生)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起兴,用整齐漂亮的句子开头,亮相即得满堂喝彩)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

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提出论题,表明看法,清晰地让阅卷者知道写作的意图)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

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论据一,理性看待项羽和刘邦。

一部分分三段,求结构清晰)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

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论据二,理性看待炀帝开掘大运河的功过。

也把一部分内容分三段)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论据三,评价唐太宗玄武门弑亲。

刘邦、炀帝属贬中求褒,太宗则褒中求贬,论据角度有变)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

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高考作文的基本体式之并列式结构

高考作文的基本体式之并列式结构

高考作文的基本体式之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丰富生动美)(一)并列描写式:把几个事例并列成段,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简笔描述。

结构模式:片断一:或历史故事,或现实故事片断二:或中国故事,或外国故事镜头式描述,各有代表性,有内在联系片断三:眼前他人故事,或自己故事结尾回首线索,深化议论,感悟升华例3: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

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

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

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心弦上的焰火(并列式描写性散文)轻轻扫拂着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

而正是这灵动的焰火,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魂,成为我永生的不可磨灭的纪念。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一片晨曦雾霭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

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诗,独守高洁也很写意——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浮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奋勇向前的心……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

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

高考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高考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高考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模式一.并列式结构模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本论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3+ 论据(事例)+分析论证结论(照应全文)[结构纲示例]《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开头部分:起兴,提出总论点▲第二部分:并列结构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观点[例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总论点)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

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

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呼应标题)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并列式结构作文四篇

并列式结构作文四篇

高尚不需要理由穿越历史的星空,常看到许多惊人之举,觉得意外,然后沉思,才感到意外后的背后是亘古不变的情理:高尚不需要理由。

惟有高尚的心灵,才肯作出人意料的选择,这才符合情理。

这不是偶然,这是一种必然。

千载胡曲,琵琶声声传驿道宫中传着可怕的消息,皇上要选宫女去与胡人和亲,其他的宫女惶恐万分,惟有王昭君不慌不忙。

果然,几天之后,诏书宣布了选中宫女的名字,昭君也在其中。

没有悲伤,没有无奈,有的只是一种坚毅与执着。

她欣然登程,一路上,撒下了昭君悠扬的琵琶声。

许多人都感到意外,谁愿意离开繁盛的汉朝,去那个月亮和星星都万分温柔的地方?然而,高尚不需要理由。

王昭君的心中是一幅图景:大树下,百姓欢歌笑语;田野中,人民安居乐业。

她高尚的品格决定了她出人意料的选择。

这,无须惊讶。

百年足迹,演绎出生命的华彩新疆北部龟裂的土地上,行走着林则徐和他的下属。

被革职候命的他等了一年,其间几次重病,最后等到的却是流放新疆的一纸圣谕。

他强忍大起大落的悲哀,抵达伊犁之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在百姓心中,竖起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感到意外的人说,林则徐呀,你这是何苦?你遭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你应心灰意冷呀!可是,高尚不需要理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早已决定你的生命,即使流放之中也依然彰显华彩,照映千秋。

惊人一跪,决不向忘却的诱惑屈服1970年12月7日,波兰华沙,细雨蒙蒙,曾被划为犹太人区的地方,走来了一群陌生人。

他们停在纪念碑前,既而是长久的伫立。

其中一位突然双膝脆在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

原来,他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

这一跪,超越外交礼节,令身旁的外交官大吃一惊,却从此掀开了德国与波兰及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不必吃惊呀,有知耻之心的人才会有这一跪,有正视历史,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高尚精神的人,才会有这一跪。

高尚不需要理由。

谈到这些人的事迹,你也许会吃惊、意外。

然而沉思之后,应当明白:高尚不需要理由。

惟有敢作出意外之举的人,才能永远留在青史之中!「结构分析」开头照应题目,提出文章的中心:“高尚不需要理由”。

高考作文 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

高考作文  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

一、认识并列式结构1.什么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论证的各部分之间并列平行,分别独立又围绕同一个中心。

这种结构在议论文中常见。

2.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阐述,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注意:各分论点必须具有与中心论点有内容的独立性、类属的同一性、句型的一致性。

3.并列式结构模式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论点并列式),也可以在一段中,论据并列证明论点(论据并列式)。

结构模式:▲开头:或引述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

▲主体: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出(用一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分论点或分论据) ▲结尾:或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深化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重申观点……4.“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所谓“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是就作文的篇章结构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观点,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全文一般分为五个(也可以更多)自然段: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话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段,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论点进行展开论证,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段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观点;还要用几句精辟的话进行分析议论,以显深刻。

示例:【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第一层:①(示例)一谓身体之强。

【身体健康,人生之福;体魄强健,强者之基。

强者的第一重境界,肉体的强健是基石。

这是自然境界。

】第二层:②(示例)二谓意志之强。

【强者之谓,躯体乃为表面,意志方为深层。

强者的第二重境界,肉体强健之上的意志顽强,是强者的硬度。

这是社会境界。

】第三层:③(示例)三谓道德之强。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通用范文):1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一)论点要明确。

论点要明确,主次要清楚,要有分离论点的概念。

论点要简明、明白,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

论据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要符合论证的逻辑规律性,要有归纳论证的基础知识、逻辑规律性。

论据的归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法;第2)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具体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然后分别从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分析其所说的论据,从而找出论据中所提供的结论。

二)归纳法。

归纳法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科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

归纳法就是把学过的论据归纳成一个概念,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来进行分类、归纳、概括,然后根据学过的论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归纳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要分清楚学过的论点。

论点是论据的结论,就是论点的归纳,一个学生归纳了一个概念,一个学生根据这个理论去分析和思考这个概念的内在联系,然后归纳出来的结论是什么。

第二,要对有关论据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归纳出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

三)归纳法。

就是把论据和论证相结合起来,就是把论证的结论与归纳的内在联系起来,就是对有关的论点或论证内容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对有关的论据进行整理、总结。

四)归纳法。

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对一个学科的整理归纳与概括。

归纳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概括法和学科整体的概括法;(2)归纳概括概括学科整体的概括法。

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范文

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范文

兔子湿漉漉地从水中被捞上岸,松鼠奄奄一息地从河里爬出来,此情此景,可笑之余又令人扼腕叹息。

兔子与松鼠本该放弃游泳,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本领。

这也正如我们的人生啊——山穷水尽之时,请勇敢地转身。

(从材料中所给的故事出发,迅速引出人生在“山穷水尽之时,请勇敢地转身” 的中心论点)转身,有时会带给我们莫大的惊喜。

(分论点一,这里的“转身”,作者显然用了它的比喻义,指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让论述深入的关键)(第一环节)山穷水尽之时选择转身,你会发现身后的风景是那样美妙,仿佛是你历尽艰险攀上山崖却被绝壁挡住去路之时,转身,你会惊喜地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仿佛是你穿过山川,却被大河拦住之时,转身,你会惊喜地发现“山原旷其盈视”多么美好。

(第二环节引语)当今文坛的新秀安意如,双腿天生残疾,行动不便,她曾伤心过,彷徨过,但她选择了转身,选择了自己的路。

于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观音》就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中国文坛的角落。

(第三环节叙例)在无法前进时转身,惊喜就在身后。

(第四环节引申挖掘)转身,有时会让我们收获更大的成功。

(分论点二)柔道比赛中,选手惯用的手法便是在被步步紧逼之时转身攻击对方的另一侧,从而获得成功。

转身,是人生的大智慧。

众所周知,刘翔曾是跳高运动员,无奈的是,他的身材越来越高,已经不再适合做跳高运动了。

在这无奈之时,他选择了转身,主攻110米栏,最终成就了“亚洲飞人”的美名。

(述例)无法前进时转身,也许成功会等着你。

(引申挖掘)山穷水尽之时,我们要勇于转身,但要知道,转身是为了求得另一种成功。

(注意亮点:客观地提出了在转身的过程中,“选择”是一个关键,如果选择错误,不仅不会成功,还会造成更大的痛苦。

如此,文章的观点就显得很有说服力)如果兔子放弃游泳而去学习飞翔,那更是行不通的。

苏武的羊鞭挥动,他咽下毡毛与草瑰,却不曾转身,那是因为他心中只有为国捐躯的信念;然而身为汉将的李陵却被轻而易举地招降,他的转身是无耻的选择。

高中作文并列式高考满分作文

高中作文并列式高考满分作文

高中作文并列式高考满分作文篇一《友谊的色彩》在高中生活里,友谊就像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为这略显单调的学习时光添上了绚丽的色彩。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李。

他长得高高瘦瘦的,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们之间的友谊就是那舒适的天蓝。

有一次学校举办长跑比赛,我参加了。

我这人吧,平时缺乏锻炼,跑起来那叫一个累。

刚跑了半圈,我就气喘吁吁的,感觉自己的肺都要炸了。

这时候,小李突然出现在我旁边,他一边陪着我跑,一边给我鼓劲“加油啊,你可以的。

”那声音就像一股清泉,在我拥堵的心里流淌。

他一直陪我跑完了剩下的路程。

他的陪伴,就像蓝天里那轻柔的白云,让我心里暖暖的,也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浓厚。

我们的友谊里还有火热的红色。

那是一次班里举行的知识竞赛。

我和小李一组。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超级难的问题,关于历史上一个很偏的事件。

我们俩在台上抓耳挠腮,底下同学都有点看笑话的意思。

这时,小李一下子来了劲,他说“咱们不怕,把咱们知道的都说出来,拼一拼。

”于是我们不管不顾地一通乱说,还真给蒙对了。

当时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彼此对视的时候,都能看到对方眼里燃烧的那团火焰,那是我们对胜利的渴望,也是我们友谊中热血的部分。

又有那清新的绿色。

有次我和小李闹了点小矛盾,就因为一个数学题我们俩解法不一样,还都觉得自己的对。

于是就互不理睬了。

可是做课间操的时候,他突然跑过来塞给我一个他早上摘的小树叶,笑着说“别气了啊,咱俩再好好研究研究那道题。

”那片嫩绿的叶子就像一场及时雨,化解了我们之间的小别扭。

友谊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在高中这个舞台上,正因为有像小李这样的朋友,才让我的生活色彩斑斓。

篇二《校园里的小角落》校园里有个小角落,这个小角落就像一个神秘的小世界,藏着独属于高中生活的小确幸。

那个小角落就在操场旁边的一棵大树下。

这棵大树特别粗,几个人都合抱不过来。

它的枝丫向四周伸展着,好像在向世界宣告它的古老与庞大。

树下长满了绿茵茵的小草,这些小草就像一群听话的孩子,不高不矮,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语文:高考作文[并列式]
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一.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3+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结构纲示例]《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开头部分:起兴,提出总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
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观点[例文]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总论点)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
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
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一)
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

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
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

可见,亲情的沟通,
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
沟通。

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
通也便到了心坎。

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

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次
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
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

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
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

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

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

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最后再呼应标题)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

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重申论题,照应起首)
[点评]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

以“恰如其分的表达,
利于XX的沟通。

”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

这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

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
分组成;“三小”指的第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

这样的行文
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二.常见错误点拨
1、开头提出的总论点跟各个分论点没有关系。

如:《生命的价值》
总论点:我们要创造出更有意义、价值的生命。

论点一:生命,认识世界的基础
论点二:生命,人类进步的关键
论点三:生命,迈向成功的前提
总结归纳全文
2.分论点分类标准不一致。

论点一:拼搏创造奇迹。

论点二:拼搏铸就成功。

论点三:拼搏源于崇高的信念。

点评;前两个分论点是从拼搏的作用角度来谈的,第三个是从拼搏的来源方面来谈的,分类标准错乱。

3.分论点句式差别太大,影响了文章结构的美观。

例:论点一: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的一种策略。

论点二: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种心灵抚慰。

论点三:淡淡的爱,可以创造奇迹。

三、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
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论点一: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论点二: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论点三: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
称为“因”。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
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论点一: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论点二: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论点三: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点一: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点二: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点三: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练习1:学会宽容。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论点一: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论点二: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论点三: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论点一: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论点二: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论点三: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练习1:去恶从善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
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
论点一: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论点二: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论点三: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例2:爱:
论点一: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论点二: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论点三: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1、珍惜拥有:
论点一:珍惜拥有的亲情。

论点二:珍惜拥有的友情。

论点三:珍惜拥有的爱情。

例2、脸。

中心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论点一: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

论点二: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

论点三: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

课堂练习:肩膀
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
可包容,不可矛盾,其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