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2022.09作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其在具体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应做好整体工作的改进优化,适当选择报道的角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提高报道水平。
一、现场报道的特点1.时效性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逐渐从相对单一的报道模式发展到现阶段的多媒体协作模式,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初,观众观看电视新闻是想了解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件,如今,观众观看新闻更关注事情发生的背景及深层次内涵。
现场报道的情况和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新闻信息量与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有着直接的联系,新鲜、及时才是民众最关注的。
2.信息量丰富与报纸和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直观性更强。
由于纸质媒体的新闻信息只能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受众不能完全了解和体会现场的实际情况。
虽然广播新闻比纸质新闻有优势,但是也只能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而一些现场的情况和氛围是无法通过声音充分展现出来的。
电视新闻采用现场报道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弥补纸质媒体和广播新闻的不足,它不仅能够更加快速地传播新闻信息,而且还能够对现场的声音和画面进行同步传播,让民众了解到更加全面和丰富的信息,观众就像在现场一样,可以接收到更大的信息量,并且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3.参与感强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现场的情形,尤其是细节,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电视媒体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能够让观众调动视觉和听觉,各个感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和理解。
4.现场感强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声画合一,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传递可以使观众更加容易地接收信息,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优。
信息的传播需要经历编码、转换、传递、解码的过程,信息源比较复杂,其转换和呈现的方式是多样化的,观众在接收信息时需要调动多个感官参与解码。
由于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听到的可以同步传输给受众,因此在接收现场新闻记者传递的信息时,观众会有更加强烈的参与感和现场感。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感 受 。主持 人 在采 访 他们 时 , 该 以换 位 思考 的方 式 , 应 站 在 他们 的 角度 去认 识 和感 受生 活 和工 作 , 充分 尊 重他 们 、 理解他们 , 进而主动同他们交朋: 只有让采访对象感受 复, 到 你 的真诚 , 才能 真诚 地 对待 你 的采 访 , 他 只有 这样 他 才 会把最真实 、 最真切的体会和认识表达出来 。在现场采 访中 , 主持人还要善于营造出融洽的情感氛围, 这样会大 大 淡 化采 访 对 象 的 紧张 情 绪 , 采访 对 象 就会 自然 地 同你 交谈 。例如 , 做新 河生 态 化工 这 篇报 道 的时 候 , 在 因为 报 道需要 , 笔者 曾经现场采访了一 电焊工。在采访 中, 吕 笔 者 没有 打 破 他 的 工作 状 态 , 是 拿来 一个 泡 沫板 和 他 面 而 对 面坐 下 , 是聊 一 些家 常 , 后 逐渐 切 入 正题 。 就好 像 先 然 朋友聊天一样 , 这位电焊工十分真实、 真诚地表达了他的 观点 , 采 访工 作顺 利完 成 , 收 到 了很 好 的效 果 。 使 并 第三 , 要使采访报道处在真实 、 自然 的状态下进行 , 这 样 的报 道 才有 说 服 力 和 感 染力 。 真 实 ” 新 闻报 道 的 “ 是 生命线 , 在采访报道中, 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画面的效果而 去 营造 现场 , 这样 做 只能 是 “ 木 求鱼 ” 体验 式 现场 报 道 缘 , 在 客观 上就要 求 我们 把 采访 报 道 放在 真 实 自然 的状 态 下 进行 , 顺其 自然 , 感觉真实的生活工作场 面, 采拍 出 自然 的 原 生 态 效 果 , 样 不 仅 能使 众 认 同 并 产 生 共 鸣 , 这 同 时 , 能让 被 采 访者 自然 而更 愿 : 受 采 访 。体 验 式 现 也 煮接 场报道应该是 自然地记录, 不是演戏 , 采访对象是基层生 动鲜 明的普 通群 众 , 是演 员 , 此 , 采访 报 道 中 , 万 不 因 在 万 不能“ 折腾” 采访对象 ; 主持人也不是演员 , 而是作为一名 普通的劳动者 , 真干” 是“ 而不 是“ 做秀” 。在拍摄的过程 中, 应该 多用 跟 拍 , 用 自然 光 就不 用人 工 照 明 ; 采访 能 在 中, 主持人与采访对象是处于一种 自然交流的状态 , 不能 “ ” 教 采访对象怎么说 。例如 : 在摄制 “ 进社区帮菜农卖 白 菜” 报道时, 当看到小 区里一位大妈独 自一人扛一袋面粉 回家 , 作为主持人 , 笔者主动过 去帮大妈把 面粉 扛上七
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质量探讨

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质量探讨摘要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兴起,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受到一定的挑战和冲击。
电视新闻只有把电视媒体优势充分发挥,把握其现场感突出的特点,用迅速、生动的现场报道形式,缩短媒体与受众间的距离,增强新闻可信度。
怎样才能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更准确、更精彩呢?本文从现场记者角度探讨了提升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现场记者;提升质量措施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2)73-0009-02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指的是记者在现场对新闻事件发生原因、发展过程进行报道的形式。
这种报道形式通过镜头对现场环境和动态进行展示,以及记者采访过程中现场报道的可理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新闻的现实感,使新闻报道更具深度,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和丰满。
而记者作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核心环节,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采访技巧才能使现场报道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1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作用及其优势运用现场报道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把电视媒体的优势凸显出来,而且可以拉近受众与电视媒体间的距离,具体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场报道形式能更好地体现出新闻真实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通过记者在现场面对观众(摄像机)对事件进行简单的叙述,电视画面在恰当的时机对现场场景予以展示,再跟随记者对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采访,能够使受众通过屏幕对现场情景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使媒介与受众间的距离有效地缩短了,能极大地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1.2 现场报道能够使新闻现场感得到极大地增强在新闻现场,电视记者往往是新闻事实的见证人、目击者,甚至就是参与者。
通过记者现场的观察与报道,引导受众听到、看到新闻事件最真实的一面,从而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新闻报道的可视性和可信性都得到极大地增强。
1.3 新闻报道的深度能够通过现场报道形式得到增强电视新闻记者现场对事件相关人的采访,能够通过被访者的叙述,使表面上抽象的话题得以发展,进而迅速实现采访主题的有效深入。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真实性探究

现场报道是 同步采录播出正在 发生 的 技 信 息 ,2 0 1 2 ( 7 ) . 新 闻事件 ,未经过加工的新闻 ,真实性 和
[ 3 ] 于洋 ,刘妍 君 . 电视 新 闻 的 “ 伪
1 . 记 者摇篮 ,2 0 1 2 ( 4 ) . 新 闻和 电视剧 的表 现形 式 不 同 ,新 客观性更强 。电视新闻报 道犹 如将 观众带 现场报道 ”D [ 4 】 梁玉 杰 . 电视 新 闻角度 的准 确把 闻 的价值 在 于其 真实性 ,而 电视新 闻的 到 了新闻现场 , 缩短 了和观众之 间的距离 ,
对 主 题进 行提炼 ,使 受众 对真 实 的生 活 更 加 的 了解 。但加 工新 闻的幅度 应 对公 正 、客观 和真实性 的原则予 以遵循 。 3 现场 感与参与感带来真实感 电视新 闻的真实性体现在电视新 闻的 现场感 ,这也是电视新 闻的魅力只所在 。 同时 , 电视新闻还要带给观众一种参与感 。
一
行 传播 。将一 种有 灵气 、有 生命 的信息 进行 传播 和 提供 ,对 正确 的舆 论进 行 引 导, 而其灵魂和魅力所在, 便是其真实性。 新 闻生命 力 的精 彩所 在和生 命力 所 在 , 就是 现场 报道 ,它所 拥有 的 冲击力 是 及 其强 大 的,能使 受众 和传 播者 之 间的传 播距 离最 短 ,使 传 播效 果最 大化 。 电视 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就是声音和画 新 闻工作者 通 过巧妙 结合 和合 理选 择 报 面 ,只有真实 的声画 ,才可准确的传播 信 道方 式 、同期声 、 电视 画面 ,使 新 闻更 息。运用电视新 闻的同期声 ,能更好地表 具接 近性 和真 实性 ,便 于广大 受众 的 接 现现场报道 的真实性 ,能够增强电视新 闻 受和 理解 。而这 种报 道方 式在 县级 电视 感 染性 和真卖 陛。近年来 ,因为电视从业 节 目中,还 相对 不成 熟 。如何将 这 种现 人 员不具备较高 的素质 ,新闻 中一些无 关 场报 道 的潜力 和传播 优势 更好 的发 挥 出 紧要 的人物都被请到画面 中讲话 ,这样 就 来 ,需要基层 电视 工作 者的努力 开拓 。 参与感是人际传播中,人与人直接交流 的 心理状态。当电视直接 向观众 的感官诉诸 声音和画面时 ,衡量传播效果 的公共标准 就是参与者。而在 电视新 闻现场报道 中, 决定现场报道成败的关键就是参与感 。 4 电视新 闻中的 同期声真 实的表现现场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曲伟(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笔者作为青岛电视台的主持人参与了《今日》节目推出的《走基层:在那偏远村庄》、“爱心大白菜”行动等采访报道活动,在深入农村、走进社区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体验式现场报道”,笔者不仅带回了许多新鲜生动的基层一线见闻,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启迪、激励和感染,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座右铭:“勿忘人民”这四个字份量,坚定了笔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的价值认识: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
在此,笔者就深入基层进行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走基层”;体验式现场报道“走基层”不能仅仅表现在形式上和距离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容上、认识上深入基层、融入基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鲜活生动的报道。
体验式现场报道,就是要求主持人在采访活动中,与基层的群众同吃住、同劳动,通过亲身实践,使主持人真正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获得鲜活生动的切身经验和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观众,才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因此,在采访报道中,要围绕主持人的所见所感去描述基层群众的工作生活。
摄像机就是观众的眼睛,主持人要带着观众走入基层的各行各业的平凡工作中去,真实地反映基层生活,体验他们的真实感受,相同、相近的生活体验更能引起群众共鸣和认同,使我们的节目吸引观众的目光,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我们能够与基层群众一起生活、劳动就一定能得到好的新闻作品,要想拍到真实、自然的人物活动和人物谈话,特别是要让采访对象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和心里话表达出来,主持人必须下一番功夫,要做一个有心人,不作门外汉、不说外行话,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深处。
首先,主持人必须具有驾驭现场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必须要对整篇报道,现场的各个场景做到全盘在胸、心中有数。
第七讲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

3.把握被访对象心理情绪,将访问引向深入。
莫慧兰,我国著名的体操队员,高低杠上的“团 身前空翻越杠”动作被国际体联命名为“莫式空 翻”。
记者:“请问,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
莫慧兰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说:“我……我很难 过……我没有什么可说……。”
4. 把握提问节奏,控制访谈时间。
例:这里是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应赞比亚
国民议会的邀请,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于 当地时间16号上午乘专机抵达这里,开始 对赞比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现场评述
评,即现场评论。指报道者在新闻现 场针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的分析评 价。
报道者应根据对事件发生的初始过程 和了解的背景材料,迅速分析眼前的现场 变化,并且及时注意事件的发展变化动向, 迅速进行筛选鉴别,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 出来。
2. 围绕报道主题,将交谈逐步引向深入。
记:你为什么选择油漆工这个工作? 沈:因为我喜欢色彩,干油漆工又赚钱,每天能赚
十几块。 记: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沈:轻音乐。 记:你喜欢流行歌曲吗? 沈:也爱听。 记:你对前途怎么看? 沈:我很乐观。 记:乐观的根据是什么? 沈:党的改革政策好,这几年生活开始富裕了。
就是报道者在突发性事件现场面对摄象机 对突然发生的事件做出及时的现场报道。
②一般性事件的现场报道
是指对可预测的事件进行现场报道,即提 前知道将要发生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内容等。
非事件性现场报道
是指针对舆论所关注的问题所引发的现场 报道。
4、现场报道语言分类及其要求 现场播报
报道者用事先准备好的稿件,以新闻现场 为背景,面对摄像机镜头对新闻及新闻的相 关背景进行介绍。
四、电视现场报道的优势
第7章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

现实时空拍摄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展现历史。运用影象资料, 必然形成过去时空和现实时空的对比。通过对比,不仅可以表现过去 时空的场景,还可以通过时空的转换加深主题的意义。 例《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全纪录:惊天50小时》 (五)真实再现 用“扮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 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是目前国内许 多电视台正广为流行的做法,通称为“真实再现”。
现场报道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起步于美国电视界,80年代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将现场报道推向 高峰。 我国电视新闻界是在80年代初尝试现场报道 的,趋于成熟则在90年代。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1、定义:电视新闻报道者置身于电视 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象机镜头, 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 出图像的报道。
贺红梅:水均益,你好!我们知道,布利克斯和 巴拉迪在结束伊拉克之行前评价与伊拉克官方会 谈的成果时说,伊拉克对解决1998年以来悬而 未决的问题的立场“有所转变”。他们所说的 “有所转变”指的是什么? 水均益:“有所转变”是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对伊 拉克官方在与联合国合作态度方面的总体评价, 我认为主要指的是伊拉克四方面的“转变”。 首先,在伊拉克科学家是否能接受联合国核查人 员单独询问问题上,伊拉克官方转变最快。自6 号第一位伊拉克生物学家接受了3个半小时的单 独讯问后,又有四位伊拉克科学家在最近3天单 独接受了联合国核查人员的询问。
现场采访报道的技巧和方法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体验式现场报道是一种新型的报道方式,通过让主持人亲身体验、参与所报道的事件或活动,从第一人称角度进行实况报道。
这种报道方式可以提供更直观、真实的观察和感受,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过程。
在进行体验式现场报道时,主持人需要充分准备,了解所报道的事件或活动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并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主持人还要注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个人情绪和偏见对报道产生影响。
在报道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技术和工具,如摄像机、无人机、直播等,将现场实况传递给观众,让他们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氛围。
主持人可以采访相关人员或观点,收集不同声音和意见,增加报道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体验式现场报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持人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主持人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能够在现场情况复杂或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自己的安全和报道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体验式现场报道是一种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报道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和细节。
通过主持人的亲身体验和实况报道,观众可以获得更真实、生动的新闻信息,增加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在演播室中看到主持人的光辉形象,更要在现场看到主持人的精彩报道。
那么现场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目前的现场报道中又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理解现场编辑的重要性?怎样才能使现场报到更具现场感?本文将结合实践,对上述问题加以阐述。
Abstraction:With the immens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vis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 people's demand on TV news broadcaster and host is rising ,the audience will not be satisfied only by the "glorious" features of the host sitting in the studio ,the more they need is the report given by the host standing on the spot of the event .For the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mportant role does live report play in the communication ? What kind ques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live report ?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ve editing ? how to intensify the feeling of the spot? As a "freshman", I consulted vast related reference and together with my practical analysis , I gained many my point of view list below.关键词:现场编辑现场感Key word:live editing the feeling of the spot目录引子 (1)现场报道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凸显……………………………………1-2现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3现场报道要有现场编辑意识………………………………………………………3-5现场报道中现场感的产生…………………………………………………………5-6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报道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在演播室中看到主持人的“光辉”形象,更要在现场看到主持人的精彩报道。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一些有建树的主持人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有新闻的地方“我”在场。
对于现场报道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系统的理论,业内人士和专家也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那么现场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的现场报道中又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理解现场编辑的重要性?怎样才能使现场报道更具现场感?作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初探者”,我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中的思考,逐渐建立起了以下一些观点。
虽不成熟,但却是自己真实体验的总结,仅供各位师长考评指导。
一.现场报道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凸显“现场报道就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
”①一般来讲,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必须在现场口头完成,这也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美国电视界认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就是站在观众身边的记者,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主持人应该站在新闻现场,以记者的身份调查,报道,评论。
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当然由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起步比较晚,报道形式也受题材和内容的限制,现场报道采用的频率和具备的水平还很有限。
但近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栏目的相继出现和发展成熟,主持人的现场报道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报道形式了,我们注意到,在领导人出访,香港澳门回归,两会,三峡截流以及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现场报道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目前有些现场报道由于栏目不同,内容形式各异,报道水平也不尽如人意,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主持人在现场的口头报道,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能使观众产生如临其境的参与感,同时,主持人作为新闻现场的目击者,向观众做口头报道,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性,也树立了主持人的权威形象。
[FS:PAGE]典型的现场报道应该是主持人从头到尾在新闻现场活动,无论是开头介绍,中间采访,结尾处理都是现场的同期声而不是后期制作的合成声。
西方电视界还认为,好的现场报道不应过于简单,肤浅。
高标准的报道往往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其中包括新闻稿的精心写作。
现场报道对电视新闻主持人来说,是较高水准的报道形式,要求主持人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即席发挥的口语表达能力,简单的说就是播音员加记者的能力。
正像新闻调查的主持人王志所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②我国目前一些黄金栏目的主持人,在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后,都具备了较强的现场报道能力,像东方时空的几位总主持人,新闻调查的长江,董倩,王志等等,他们在一些大型报道中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一些播音员出身的主持人,如康辉,胥午梅,章伟秋等也在积极的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未来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也必须具备现场报到的能力,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二.现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在经历了演播室口播,画面加解说的传统传播方式之后,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一种突破,它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参与性的进一步要求,主持人在现场活动可以把观众带进画面,带进现场,一起看,一起听。
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精彩的现场报道往往能收到好的传播效果,而肤浅的,形式上的现场报道往往有画蛇添足之嫌,还不如画面加解说效果好。
当前,我国的新闻现场报道还处于探索阶段,电视屏幕上的现场口头报道主要是预知性的,突发事件比较少,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口头报道应多用于正在发生的事件,因为这些事件往往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在实践中,有些现场报道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1.形式单一。
有些主持人本身并不了解新闻报道的真正含义,只是出于形式的需要,为了出镜而出镜,为了现场而现场,套用万金油的语言,做一开头介绍,然后就从画面中消失了,这完全不能起到捕捉新闻“点”,连接事件的脉络,引导观众看,带领观众调查的效果。
充其量是起到了报幕员的作用,而这对于新闻报道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现场报道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有介绍,访谈,评述,现场解说,座谈等等,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服务于报道内容,才能揭开笼罩在新闻事件本身与观众之间的隔膜,让新闻事件中的真人,真事,真情通过主持人的活动与观众面对面。
2.内容肤浅。
在有些节目中,做现场报道的主持人完全没有考虑到,在某一具体的事件中,观众到底想知道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说话才能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只是泛泛带大家走一圈,结果却是一年辛苦半年粮,事倍功半。
观众看到的东西还是镜头里明摆着的。
前面我们谈到,好的口头报道是要经过精心准备的,虽然有些新闻来不及准备很长时间,但一定要有一个报道提纲,选准点位,在什么地方出镜,在这里要说些什么,不要全靠现场发挥,没有准备是不会有高水平的发挥的。
因为现场报道不能走马观花,否则你看到的和观众看到的是一样多的,要重在挖掘现场,否则你的活动就只是让观众看到了你,而没有完成“你让观众看到什么,你告诉观众什么”这一根本任务。
现场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我们的主持人就是要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使其简单化,有序化,清晰化。
3.编辑痕迹过重.现场报道一般要求在现场口头报道,一次完成,而有些现场报道的节目却表现出过重的编辑痕迹.比如,主持人的话不是现场的同期声而是后期配音,本该在现场出现的报道却明显看出是来后补拍的镜头,还有现场该问的没有问出来而在制作时加问话等等.这些都破坏了现场报道的现场感.有关现场报道的现场编辑意识和现场报道的现场感问题,将在接下来的两节中做较为详细的探讨。
[FS:PAGE]三.现场报道要有现场编辑意识我们常说,主持人要增强编辑意识,这是由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主持人在现场报道中如何增强编辑意识?如何为看不见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面对摄像机.当主持人进行现场报道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面对摄象机,必须设计自己怎样出画面,这些画面在屏幕上出现时,观众会产生什么样的印象.一般来说,现场报道必须在当时就进行"现场编辑",否则拍回的画面很难进行调整。
通常主持人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主持人开始入画的拍摄方式有这样几种:(1).直接将镜头对准主持人.第一个画面是主持人近景镜头,主持人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移。
(2).拍摄全景.慢慢地推向主持人后镜头固定,主持人开始讲话,一般而言,主持人在远距离站立的位置上最好不开口讲话,因为会给观众造成声音上的距离感。
(3).拍摄中景.主持人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
第一种多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多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主持人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時要注意听主持人在讲什么内容。
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2.面对现场环境主持人出现在现场是有特定的现场环境作衬托的,因此,对现场环境也要有所选择,同时要为观众进行"现场编辑"。
主持人要选择比较典型的现场环境,要设想观众通过屏幕对现场环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持人在现场报道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现场感,怎样将观众带入现场?怎样才能使观众产生参与感?这样的问题必须在现场报道时进行考虑,主持人要考虑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画面来展示,哪些问题必须做口头叙述。
同时,脑子里应该浮现出现场环境画面和自己的口头叙述在电视屏幕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构图形态,观众能够从中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