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肺炎ppt课件

鉴别诊断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多见于早产儿 • 呼吸困难发生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逐渐
加重
• X线检查可见肺野透亮度减低,支气管充气
征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鉴别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表现
(三)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 起病可先有(或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主要症状 呼吸急促、鼻扇、发绀、吐沫、
吸气性三凹征、发热或低体温等,少数患 儿有咳嗽。
• 肺部体征早期常不典型,可有呼吸音粗糙
或减低,严重时在脊柱两旁仔细检查可闻 及细湿罗音
• 血行感染者中毒症状重,以黄疸、肝肿大、
脾肿大、脑膜炎等多系统受累为主。
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
• 抗菌药物
5.氟喹诺酮类 6.磷霉素:体外研究表明对部分耐药菌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新生儿肺炎
•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
可发生于宫内、分娩过程中,称为产前、 产时感染性肺炎; 或发生于出生后称为产 后感染性肺炎。
• 脐血IgM >200~300mg/L,或特异性IgM增
高者对产前感染有诊断意义。
• 病原学 生后立即取胃液、血样、气管分
泌物等进行涂片查找白细胞与病原;或培 养、对流免疫电泳等检测,均有助于病原 学诊断。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 肺炎 诊断程序—确定病原体
常见肺炎的症状、体征和X线特征
病原体
病史、症状和体征
X 线征象
肺炎链球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咳铁锈色 肺叶或肺段实变 痰、胸痛、肺实变体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脓血痰、 肺叶或小叶侵润,早期空洞,
气急、毒血症症状、休克
脓胸,可见液气囊腔
肺炎克雷伯杆菌 起病急、寒战、高热、全身衰竭、肺叶或肺段实变,蜂窝状脓
| 肺炎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肺炎还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 和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病原体直接 抵达下呼吸道后,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 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除了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可引起肺组 织的坏死病变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 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
| 肺炎 分类—患病环境分类
2、医院获得性肺炎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 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 护理、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HAP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其临床诊断依据是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侵润 影加上下列三个临床征候中的两个或以上可以诊断为肺炎: ①发热超过38℃。 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 肺炎 诊断程序—评估严重程度
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几经修订,于2007年发表了成 人CAP处理的共识指南,其重症肺炎标准如下: 主要标准: 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 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 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 ③多肺叶侵润;
| 肺炎 分类—解刨分类
肠道杆菌科 ppt课件

大肠埃希氏菌
编辑版ppt
8
肠道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 特殊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 食品卫生指标
编辑版ppt
9
形态染色
0.4-0.7µm 1-3µm 短杆菌 革兰染色阴性 有鞭毛(周鞭毛) 有菌毛
编辑版ppt
光镜革兰染色
电镜
10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活泼,发酵多种糖类 绝大多数发酵乳糖 IMViC试验结果为+ + - -
径为主的防制措施
编辑版ppt
28
志贺菌属 Shigella
俗称痢疾杆菌
编辑版ppt
痢疾志贺菌超过2 亿例,其中500万需住院治疗,年死亡 病例达65万例。
编辑版ppt
6
肠杆菌科的细菌引起不同部位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克雷伯菌属、肠 杆菌属、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 属、肠杆菌属)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 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变形杆 菌属、克雷伯菌属、摩根菌属
编辑版ppt
7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菌群数指在37℃ 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
道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 5个大肠菌编辑群版p/p1t 00ml果汁、瓶装汽水 27
防治原则
疫苗 抗生素的抗性质粒,
耐药性非常普遍 主要采取切断传播途
葡乳麦甘蔗 尿素 H2S IMViC 动力 ⊕⊕⊕⊕⊕ - - + + - - +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8
肠道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 特殊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 食品卫生指标
编辑版ppt
9
形态染色
0.4-0.7µm 1-3µm 短杆菌 革兰染色阴性 有鞭毛(周鞭毛) 有菌毛
编辑版ppt
光镜革兰染色
电镜
10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活泼,发酵多种糖类 绝大多数发酵乳糖 IMViC试验结果为+ + - -
径为主的防制措施
编辑版ppt
28
志贺菌属 Shigella
俗称痢疾杆菌
编辑版ppt
痢疾志贺菌超过2 亿例,其中500万需住院治疗,年死亡 病例达65万例。
编辑版ppt
6
肠杆菌科的细菌引起不同部位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克雷伯菌属、肠 杆菌属、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 属、肠杆菌属)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 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变形杆 菌属、克雷伯菌属、摩根菌属
编辑版ppt
7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菌群数指在37℃ 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
道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 5个大肠菌编辑群版p/p1t 00ml果汁、瓶装汽水 27
防治原则
疫苗 抗生素的抗性质粒,
耐药性非常普遍 主要采取切断传播途
葡乳麦甘蔗 尿素 H2S IMViC 动力 ⊕⊕⊕⊕⊕ - - + + - - +
编辑版ppt
多重耐药菌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12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 (MRSA)
目前敏感的抗生素是糖肽类(如万 古霉素)。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均耐药
ppt课件
13
• 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VISA/VRSA)
兼有MRSA的特点,并且对糖肽类 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 药;
但对新药利奈唑烷,喹奴普汀/达福 普汀敏感。
--留置各种插管如气管插管或切开;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常规采集鼻/咽拭子、直肠拭子和感染部位的标本,确 定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定植。
ppt课件
33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当检测到异常的耐药模式时能够迅速通知感染 控制人员和病房人员。并在检验单上注明。
产NDM-1、KPC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ppt课件
1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
1983年世界首例报道,最初在 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
长期大量使用第三代头孢后产生此 酶, β-内酰胺酶突变(CTM, SHV)。
ESBL能水解头孢类、青霉素类和氨曲 南,但可被棒酸、舒巴坦抑制
CAZ+CAL
ESBL不能水解炭青霉烯 类 抗生素(泰能)、头霉素类。
ppt课件
14
目前尚无单一抗生素可以控制 ; 多采取联合治疗措施。
ppt课件
15
质粒介导的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
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耐药;但 可被棒酸、舒巴坦抑制。
对头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现已有耐药 现象) 易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肺炎克雷 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 杆菌、其它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肠埃希菌ppt课件

大肠埃希菌
20
大肠艾希氏菌的鉴定
1.样品来源:从本市批发部、超市、另售点等12家 供货单位共采取鸡翅、鸡腿、鸡胸、鸡尖、鸡爪、 整鸡及鸭头、鸭掌等9个冻离类产品计20件样品。
2.检验项目:致泻性大肠艾希氏菌
3.检验方法:
3.1 增菌和分离培养:以无菌手续称取检验25g,加在225mL营养肉汤中, 以均质器打碎1min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 取出适量,接种乳糖胆盐培养基,以测定大肠菌群MPN, 其余的移入500mL广口瓶内,于36±1℃培养6h。 挑取1环,接种于1管30mL肠道菌增菌肉汤内,于42℃培养18h。
菌,不发酵乳糖的是病原菌(志贺菌,沙门菌); 5. 易变异,可通过突变和“可移动遗传原件”的转移
而致变异; 6. 菌体抗原、鞭毛抗原及荚膜抗原是血清学分型、
鉴定的依据。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生物学性状
大肠埃希菌
7
概述
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俗称大肠杆菌, 为德国科学家 Escherich首先 发现(1885年) 。
10
2、多数有周身鞭毛, 可运动,但也有无 鞭毛或又失去鞭毛 无动力变异株。
3、有菌毛
普通菌毛 性菌毛
有些菌株还有致病
性菌毛,菌毛与致
病力相关。
大肠埃希菌
11
4、除少数菌株外,通常无可见荚 膜
,但常有微荚膜(0.2μm以下)。
大肠埃希菌
12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兼性厌氧 S型菌落
普通琼脂:
生长良好圆形 凸起、半透明、光 滑、湿润、灰白色 菌落,直径约2~3mm
吲哚试验(I)
细菌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与 二甲基氨基笨甲醛生成玫瑰 吲哚,显红色。
大肠埃希菌PPT讲稿

甲基红试验(M)
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 使甲基红指示剂显红色。
VP反应
VP试验(V)
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 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 进而氧化生成二乙酰,与胍 基生成红色化合物。
枸橼酸盐利用
枸橼酸盐试验(C)
细菌分解柠檬酸盐生成碳酸盐, 进而氨盐分目录:解,产生氨, 培养基变碱,显深蓝色。
抗H原抗原结:构即及鞭毛分抗原类;不耐热,
3. 由常居菌转耶变尔森而氏来菌属的致病菌:如引起胃肠炎的
柠檬酸菌属
大肠埃希菌。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征
1. 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少数有荚膜或微荚膜 (K或vi抗原);
2. 多数菌种(除志贺菌和克雷伯菌)有鞭毛和菌毛; 3. 营养要求一般,需氧或兼性厌氧; 4. 触酶阳性,还原亚硝酸盐;发酵乳糖的为非病原
80℃可破坏其抗原性。1个菌株 仅有1种H抗原。
K抗原:即荚膜抗原;个别位于 菌毛中。不耐热。O不凝集性: 具有K抗原的菌株不会被其相应的 抗O血清凝集。
O抗原:即菌体抗原,化学本质为多糖-磷脂-蛋白质 复合物。耐热——121℃ 2h不破坏其抗原性。每个菌 株只含有一种O抗原,其种类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可 用抗O单因子血清通过凝集试验鉴定。
2.检整验鸡项及目鸭:头致、泻鸭性掌大等肠9个艾冻希离氏类菌产品计20件样品。
3.检验方法:
3.1 增菌和分离培养:以无菌手续称取检验25g,加在225mL营养肉汤中, 以均质器打碎1min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 取出适量,接种乳糖胆盐培养基,以测定大肠菌群MPN, 其余的移入500mL广口瓶内,于36±1℃培养6h。 挑取1环,接种于1管30mL肠道菌增菌肉汤内,于42℃培养18h。
科肠杆菌科与(医Ent学ero有bact关eri的acea属e)
多重耐药菌监测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多重耐药株,造成治疗的极大困难。
连续7年度分离的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数) 中国NPRS数据
菌株数
554 1048 1348 1542 1291 1678 1949
104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 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耐药率(%)
万古霉素
替考 拉宁
利福平
苯唑 西林
头孢曲松
左氧沙星
头孢西丁
头孢呋辛
头孢唑啉
庆大 霉素
克林 霉素
红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哪种药物敏感
选项: A.苯唑西林 B.红霉素 C.林可霉素 D.万古霉素 E.青霉素 答案: D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三代头孢菌素
喹诺酮
极少数文献报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
多重耐药菌株监测的目标
1、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2、VRE(耐万古肠球菌) 3、P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4、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
什么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
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后,世界各国大多数地区均有许多报道,当时没有使用甲氧西林的国家也有同样报道,所以推测此基因天然就存在于MRSA中或还有某种因素可以筛选出MRSA.MRSA是多重耐药株,早期就发现它对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及氨基糖甙类等耐药。90年代后,全世界各个国家MRSA已上升为62%.而且在耐药谱方面新的MRSA更为广泛,包括了广谱、超广谱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等,最近有文献证明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的使用是选择MRSA株的重要原因。
多重耐药菌科件PPT课件

2020/7/6
.
7
人格品德 至诚至信
专业技术 精益求精
医院感染科培训
单间隔离
适用于监护室或单间隔离病房
2020/7/6
.
人格品德 至诚至信
专业技术 精益求精
隔离标识
8
医院感染科培训
普通病房隔离标识
2020/7/6
.
9
人格品德 至诚至信
专业技术 精益求精
医院感染科培训
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
• 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能有效阻断MDRO的传播。 • 医疗机构应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接触隔离。
2020/7/6
.
1
人格品德 至诚至信
专业技术 精益求精
医院感染科培训
O感染的危险因素
(1)老年; (2)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
毒症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 肿瘤患者); (3)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 (4)近期(90d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 (5)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 (6)既往有MDRO定植或感染史等。
• 质控点
– 标本合格率
• 微生物室:提高检验水平,提供及时准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报告
–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
信息正在实现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HIS界面闪烁提示功能。 微生物室会在药敏报告单上做多耐菌的提示。
2020/7/6
.
6
人格品德 至诚至信
专业技术 精益求精
医院感染科培训
通知
• 主管医生发现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无论感染或定植)应首先开具隔离医嘱
2020/7/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方案
A. ≥2种抗菌药联合, 包括碳青霉烯类 B. ≥2种抗菌药联合, 不包括碳青霉烯类
C. 单用氨基糖苷类 D. 单用碳青霉烯类 E. 单用替加环素 F. 单用黏菌素 G. 无有效治疗药物
13
Clin Microbiol Rev 2012; 25: 6827.
2011年:MDR-专家共识推荐替加环素治疗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感染
9
Tzouvelekis LS, Clin Microbiol Rev 2012, 25: 682.
碳青霉烯类药物作用于产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
可通过下列方式: • 碳青霉烯类 MIC<4mcg/mL • 高剂量、延长输注方案 • 若情况允许,可与另一种活性化合物联合使用
10
Daikos & Markogiannakis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1;17:1135.
近期支持联合治疗产KPC酶菌的研究
• 41例菌血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 联合治疗组28天死亡率为13.3%,而单药治疗组28天死
亡率为57.8%(P = 0.01)
• 多变量分析显示,联合方案治疗是增加生存率的独立因
素(OR值0.07,P = 0.02)
• 最常使用的联合治疗方案为粘菌素或替加环素联合碳青 霉烯类药物(死亡率为12.5%)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酶烯类治疗失败率可达75%
15项研究a中50例碳青霉烯类单药治疗的CPE感染结果
碳青霉烯类药物 MIC(ug/ml)
患者例数
治疗成功 患者例数
治疗失败 治疗失败率(%) 患者例数
小计
总数
a 见参考文献25,64,67,81,113,143,153,159,162,240,252,257,258,269和275. b P = 0.02, OR = 7.5, 95%置信区间 = 1.32-42.52.
对于重症感染的MDR阴性菌感染的推荐建议
病原体
单一感染 混合阳性菌和阴性菌感 染
产ESBLs肠杆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 MDR铜绿假单胞菌
一线治疗方案
二线治疗方案
经验性治疗推荐方案:
碳青霉烯;替加环素单药或联合抗铜绿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粘菌素 单胞菌药物治疗药物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
多重耐药菌定义
多重耐药
MDR
≥3 类抗菌药物 耐药
广泛耐药 XDR
仅1-2种药物 敏感(一般指 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
PDR 全耐药
全耐药(包括 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
包括药物 • 当时所能得到的药物 • 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药物
Matthew E. Falagas, et al. CID 2008:46(1): 1121-1122
ESBLs
ESBLs的基本概念
产生菌株 大肠、肺克杆菌,目前扩展到其 它G-杆菌如绿脓、沙雷氏菌
ESBLs菌株感染治疗原则
1. 碳青霉烯类(泰能等):最适宜,疗效最确切; 2. 复合制剂(舒普深或特治星等):应用时剂量
应适当加大,但有少部分病例无效; 3. 头霉素类也可应用,但有30%的菌株无效; 4. 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应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选择。
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高, 一半以上大肠埃希菌产ESBL
2005-2012年CHINET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肠杆 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高
产ESBL菌检出率(%)
产ESBL大肠埃希菌(% 大肠杆菌)
产ESBL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
产ESBL奇异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2005年 38.9 39.1 6
2006年 51.7 45.2 18.1
2007年 55
45.1 16.4
2008年 56.2
2009年 56.5
2010年 56.2
2011年 50.7
2012年 55.3
43.6
41.4
43.6
38.5
33.9
16.9
16
5.5
13.8
20.7
1、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295. 2、汪复.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8(1):1-9. 3、汪复 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325-333. 4、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30. 5、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1010;10(5):325-334. 6、朱德妹,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30. 7、胡付品,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5):321-330. 8、汪复 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21-330.
• 替加环素、粘菌素和美罗培南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 死亡率更低(OR,0.11; 95%CI,0.02-0.69; P = 0.01)
12
Tumbarello M,Clin Infect Dis.2012 Oct;55(7):943-50.
各治疗方案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的失败率
失败率(%)
Qureshi ZA,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2;56(4):2108-13.
11
近期支持联合治疗产KPC酶菌的研究
• 因产KPC酶Kp菌所致血流感染(BSIs)的ICU患者125例 • 30天死亡率为41.6%
– 单药治疗患者死亡率为54.3%,显著高于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死亡 率为34.1%,P = 0.02)
英国
敏感率*
金奈
敏感率*
哈里亚纳邦
敏感率*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匹罗 氨曲南 环丙沙星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粘菌素
MIC=最小抑菌浓度. *敏感性由英国抗菌化疗和欧洲委员会抗菌素敏感性测定;强力霉素折点用于米诺环素.
8
Kumarasamy KK, Lancet Infect Dis 2010;10(9):597-602.
AmpC菌株感染治疗原则
可以用: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MEM,IMP) 第4代头孢菌素
避免用: 青霉素类、1-3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头霉素
类、B-内酰胺/酶抑制剂
含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
Ramón y Cajal大学医院
肠杆菌合并VIM (n=43) 或KPC (n=13)感染
耐药率(%)
产NDM-1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