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学案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9日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学习重点:1、这首诗的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学习过程:导读:(一)、作者简介(P25注释①):(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声歌。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

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诗歌鉴赏(P26-27)导学、导思1、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重点描写的是什么?2、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3、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4、第一部分中,作者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怎么样的遐想?5、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提问: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6、《春江花月夜》在主题上有什么特色?二、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三、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景、情、理水乳交溶导练1、解释下列词语滟滟芳甸扁舟子明月楼月华2分别写两句古诗文中描写明月、江水、落花的句子。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理清诗歌脉络并概括大意。

2、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能够由浅入深地解读诗歌的“境”与“情”。

课前准备:请选择你喜欢的诗句,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诗境形成文字。

教学流程:一、导入:在大唐这个诗歌王朝,有一个人,他只留下了一首诗,但却惊艳了整个大唐,可谓一诗“孤篇压全唐”。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这样的诗面前,说再多的赞叹都只能是饶舌,不如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番。

二、文本赏析1、诵读品味,整体感知男生齐读前八句,女生齐读中间五句,男女生齐读最后部分。

读完思考: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四幅画面?将课前预习时起好的名字交流分享。

引导并明确: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春江花月夜》美在于它整个意境的浑融,那你认为这种浑融的意境主要得益于诗中哪一意象?(月)问:那文中都有哪些句子是关于“月”的?请你先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诗境,然后说说诗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结合自己的预习作业,也可重新选句分析。

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深入学生中指导点拨)(预设)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生”有动态感,且写出了水月一体,好像从水里升起。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很美,满眼波光闪闪,广阔浩渺。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纯净空灵、梦幻,总之就是“美”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同上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孤”给人孤单、凄清静寂之感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卷”“拂”化无形为有形,既写出了月光的质感,又表明了女子内心的烦闷,想要拂去的是月引起的思念。

6、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鱼龙本是传信之物,但却飞不远,游不远,无法传达我的相思,无奈之感油然而起。

7、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沉沉”给人以心情沉重之感,因为一个天南一个海北,山高水远有家难归难的无奈。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整体感知:1、课前导语:自古以来,月亮就一直是中国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寄予着人们的深沉思考。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被誉为吴中才子。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他仅凭一轮明月便成就千秋美名。

古今评说:“孤篇横绝,竟成一家”,“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确定目标:学生找出最难理解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

理解本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1)诗人面对寥廓海天产生了什么样的哲理思考?(2)本诗描写思妇游子之恋情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有何内在联系?3、学生朗读:(1)字词音义: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江潭落月复西斜:“斜”读xiá;斜月沉沉藏海雾:“斜”读xié。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教师提问: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景:春江月夜之美理:宇宙人生之思情:思妇游子之恋(3)诗句翻译:提问:全诗中说理的诗句是哪几句?请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理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翻译时注意两个“初”字,“初”翻译为“最先”、“第一个”。

二、焦点透视(一)问题一探究:1、问题探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说明诗人在面向寥廓宇宙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怎样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初”表明诗人在追问:人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江月何年初照人?”,“初”表明诗人在追问:江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他思考的是:我从哪里来?月从哪里来?宇宙从哪里来?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

(板书)2、问题探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进一步思考,你怎样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一句? --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因为:(1)人类种族的延续是永恒的。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和掌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②培育学生感觉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培育学生于朗读中品尝声韵的能力。

②指引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境界美。

③经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委婉、隽永、情形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启迪学生经过诗歌领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意会人生真理。

②指引学生感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课要点睁开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境界。

教课难点掌握诗歌不分彼此、优美深沉的景、理、情。

教课方法合作研究教课器具多媒体课件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当我们远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老是惹起无穷联想。

请同学们回首一下我们从前学过的与月亮相关的诗句。

(学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而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到的含义,寄望着诗人不一样的感情。

我们一同概括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概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

比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

比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

比如:柳永的“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

比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叹息宇宙永久人生短暂。

比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先人”。

师:洁白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发散着醒目的光辉,寄望着别样的感情。

在人材济济、群星绚丽的唐朝诗坛,更有位诗人由于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称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巅峰上的巅峰”,它即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即是张若虚。

二、作家作品张若虚(约 660-约 720),扬州人,唐朝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春江花月夜》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全文的阅读理解,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韵律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具体章节为诗歌单元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体会其韵律美。

2. 分析课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意象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课文的韵律美,诗歌的形象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而引入课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诗意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等,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分析课后的典型题目,如“课文描绘了哪些景象?”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自己解答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春江花月夜》2. 诗人:张若虚3. 课文意象:春江、明月、花、夜4. 课文韵律:五言律诗5. 情感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家乡的思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描绘。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张若虚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意象的分析2. 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3. 诗歌韵律美的体验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课文意象的分析1. 意象的描绘:详细解读诗句中意象的描绘,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春江花月夜》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第二部分,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第三部分,深入探讨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感知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象。

3. 诗歌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探讨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歌鉴赏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春江花月夜》2.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3. 重点词语:明月、花影、春江、渔火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5. 诗歌主题:向往美好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春江花月夜》中描绘的景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一》课件展示前四节生齐读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春江,月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板书)月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似霰月如霜月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展示课件白云五句生齐读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思妇游子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思量,自难忘”。

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赏析其中的“卷”和“拂”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生示范,指导,师示范《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落花(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
修)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

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

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

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

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

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

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

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

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

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

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作业参考答案: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

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

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

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
一轮。

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

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

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

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

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

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

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板书: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课外延伸:
古人在诗歌中常常喜欢用“月”和“江水”的意象来表情大意,试找出几句,并分析这两种意象含盖的情素。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唐.张九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意象含盖的情素:思念,怀想,寂寞,冷落,凄美。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意象含盖的情素: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绵延思念,愁情。

李芸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