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_优质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6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 6 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带来的6 篇《《春江花月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语文》是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
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等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歌,它带有一点淡淡哀愁的离别愁绪。
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有关“月”的诗句。
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
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
(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相思愁情(情)十、拓展练习:(作业)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篇二设计说明:《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孤篇横绝”的名篇,千百年来已经被专家名流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谈出新意难度很大。
那么作为课文这篇名作应该怎样教,我试图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展示我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思路:在反复吟咏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作为最讲究艺术的文学体裁的整体美感,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缘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内蕴的解读中,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等,读出诗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能够背诵并默写《春江花月夜》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与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提升人生境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概述《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
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解读诗中的抒情技巧,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春江花月夜》的独特之处。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写作法等。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春江花月夜》。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估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讨论的质量。
5.2 作业与测试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
进行课文背诵和默写测试,检验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过程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春江花月夜》,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6.3 课堂讲解: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引导语:《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
下文是这首诗的优秀的设计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二、课件展示初步感知听配乐配图诗歌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三、作者介绍背景提示(一)学生眼中的作者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二)老师眼中的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了解作者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2)领会诗中的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诗中的意象分析;3.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把握;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3. 诗文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逐句解析诗歌,深入挖掘内涵;(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哲理和情感。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相关古诗词,进行比较学习;(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诗中的意境和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春江花月夜》;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月”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能力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与学互动设计(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一、情境导入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
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三、知人论世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
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
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
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
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
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
2、背景提示《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幽美恬静
第二部分:哲理美
一、面对良辰美景, 江畔何人初见月? 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 江月何年初照人? 遐想?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人生——月(大自然 宇宙)
哀而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比较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 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 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 “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 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晏几道《临江仙》
《红楼梦》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李煜《浪淘沙》
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春江花月(景) 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 完 美 融 合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 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 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 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 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 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 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 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 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 “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 的美好企盼。
合作探讨:
这首诗中
明月、江水 、落花
三个意象蕴涵的情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张若虚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 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 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 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 曲辞· 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 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 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 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 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 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 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青枫浦:亦名双枫浦。这里 泛指离别地点。 谁家今夜扁舟子? 胜: 能承担,能承受。 何处相思明月楼?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1)前四句四句总写春江 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 念。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 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 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 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 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 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江天一色 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 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 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 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 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 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 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 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 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 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 中。
【学习要点】
1. 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感知全诗, 划分层次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 景 月下之 理 月下之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画意
哲理
诗情
情
第一部分景物美
1、赏析“徘徊”一词的 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 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 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 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 “拂还来”相呼应,写出 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 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1、开头几句写了 什么意象?请找出 来,并给这幅图画 命名。
春江花月夜图
依题目摹写春、江、 花、月、夜的幽美景 色。
2、请充分发挥想象 力,用散文化的语言 描述这幅图画,并体 会本段景物的特点。
《论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 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 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 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3)游子思归 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作 昨夜闲潭梦落花, 品具有无限广阔的审 可怜春半不还家。 美趣味。思妇游子没 江水流春去欲尽, 有定指,惟其没有定 江潭落月复西斜。 指,作品抒发的相思 斜月沉沉藏海雾, 之情才更具有普遍的 碣石潇湘无限路。 意义,诗人的同情心 不知乘月几人归, 才显得博大和宏伟。 落月摇情满江树。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 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