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精)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能够背诵并默写《春江花月夜》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与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提升人生境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概述《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江、花、月、夜等。
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解读诗中的抒情技巧,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春江花月夜》的独特之处。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写作法等。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春江花月夜》。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学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估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讨论的质量。
5.2 作业与测试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
进行课文背诵和默写测试,检验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过程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春江花月夜》,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6.3 课堂讲解: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与学互动设计(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一、情境导入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小组展示。
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
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三、知人论世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通过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 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背诵、意象分析、艺术特色鉴赏;难点:诗文意境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把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全文、注释、意象图、相关背景资料等;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熟读诗文。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3.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解读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文的美感。
3.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方法。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诗文《春江花月夜》;4.2 结合诗文,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诵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3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诗文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作者:X编写日期:年月日二、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誉为“孤篇横绝,初二仙才”。
本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夜景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江花月夜》;(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夜景的美丽,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2)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学会珍惜当下,激发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勇气。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哲理的领悟。
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春江花月夜》的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夜景的美丽;(2)简介诗人张若虚及其创作背景;(3)提出探究问题:这首诗为何被誉为“孤篇横绝,初二仙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解决生僻词语和典故的问题;(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深入解读诗文;(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合作探讨成果。
4.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对诗文进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3)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江南夜景的美丽,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为学生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勇气。
春江花月夜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诵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的独特之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时代;- 掌握《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歌特点和所传达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意;-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 引发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
2. 诗歌欣赏(15分钟)- 教师朗读《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理解性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
3. 诗歌欣赏(续)(15分钟)-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描绘;-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春江花月夜》的小结;- 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的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爱好者或文化研究专家来校,与学生分享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及其创作背景的知识和故事。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与文化内涵。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1.2 教学内容诗文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诗文结构分析:诗歌的章节划分、韵律特点和修辞技巧。
诗文意境探讨:江水、花朵、月光的描绘及其寓意。
文化价值阐述: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的结构和修辞特点。
诗中描绘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批判性思考。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奏。
探讨诗人的创作动机和心理状态。
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引导讲解,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意境。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内容、背景资料和相关图片。
纸质教材:提供诗歌原文和相关注释。
网络资源:查询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其他资料。
黑板与粉笔: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分析诗文结构,解读意境和修辞手法。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小组讨论。
实践:学生朗诵诗歌,表达对意境的理解。
4.2 时间安排导入与讲解:约20分钟互动与实践:约30分钟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5.1 作业设计预习作业:查找《春江花月夜》的相关背景资料。
课堂作业: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回答的准确性。
文章质量: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表达。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导入】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
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
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
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
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
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
2、背景提示《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
2024年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完整版——

2024年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古诗文阅读单元,具体为《春江花月夜》。
教材的章节为第三单元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春江花月夜》的全文解读,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艺术特色,以及作者张若虚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的全文内容,理解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春江花月夜》意境的深入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教学重点:全文背诵,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以及作者创作背景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江花月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诵读全文: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分析修辞手法、意境、艺术特色等。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句子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春江花月夜》2. 板书内容:a. 张若虚简介b. 课文结构c. 重点词语解释d.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
b. 选取课文中的两句诗句,分别进行仿写。
c. 写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鉴赏短文。
答案:1. a. 见教材b. 示例: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c. 见学生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文名篇,如《滕王阁序》、《长恨歌》等,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 指导 师范读
<二>展示课件白云五句 生齐读
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 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同学 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
思妇 游子
扁舟子是指 —— 飘荡江湖的游子
春江花月夜 详细教案 导语:一段春江,一处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 迷恋,为之倾倒,而有位诗人正是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 唐朝的张若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春江,走进这轮明月。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 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 《一》课件展示前四节 生齐读 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 春江,月 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 (板书)月 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 赏析 “生 ”字 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可以说一个 “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 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 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 下面还有什么月? 似霰月 如霜月 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 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 朦胧)该怎么读?
明月楼是指 —— 思妇的阁楼
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 “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 ”,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 “不思量,自难忘 ”。诗 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
赏析其中的 “卷 ”和 “拂 ”
(待人月)
这段该怎么读?(平缓)生读 指导 师范读
《五》展示课件 最后两句
游子带着这样的欣慰,再去看这轮斜月,可它却开始斜斜的沉入海中。最后应该读 出它的悠长,绵延来。
生齐读 师示范
这种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思念之情,哲思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 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令人心驰神 往。
总结: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 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体,在诗中成了诗人生命情怀,情感寄托,从中我们感受
到了 “明月松间照 ”的空灵寂静, “一夜飞度镜湖月 ”的梦幻神奇,感受到 “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的相思, “波心荡,冷月无声 ”寂静凄凉, “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清 苦忧愁,也有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的空旷静寂。
带着这个理解,我们再来读出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
作业:会背这首诗
落花
(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
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游子在梦中神游故乡,花落月潭,春光将尽,身在天涯,山高水长,不能乘月归 家,情何以堪?
板书(归家月)
这段怎么读?
(孤寂)生读,指导,师范读
《四》展示课件江天一色
生齐读
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中,天空的月亮也成了一轮孤月,古代士人,都有一颗敏感的 心,所谓 “临风落泪,对月伤心 ”,自从孔夫子有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之后, 流水就成了年华流逝的象征,似水流年,光阴和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而望月,则 更是古人阐发人生哲理的难得契机。
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
这是个(相思月)
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
生示范,指导,师示范
《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 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 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 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
板书(孤轮月)他想到了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哲思?
自然宇宙永恒 — 人生短暂易逝 月的圆满和人的孤独
可以说这是一句深沉的天问,有着旷世的孤寂,陈子昂曾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陈子昂是哭了,可他哭了吗?
他没有继续哀伤,而是写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个人的生命 是短暂的,可人生代代永恒相延续,还会孤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