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春江花月夜市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诵读本诗,并学习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2、探讨文中月的描绘,引发思考。

3、感受诗人的情思。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本诗意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一、导入新课(1) 以“月”的诗句导入(ppt图片)Q:看这幅图片,我们大家都能想起多少描写“月”的诗句?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愁思)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团圆)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思念爱人)⑤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愁)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⑧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⑨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总结:月是个永恒的主题。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是多情的,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爱情,月亮-----那高悬天际的明月,触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

(2)引出本文《春江花月夜》。

(ppt题目)Q:看看在文中作者都表达了那些情感?活动2【讲授】春江花月夜二、正文分析(一)、读一读:(ppt文章+配乐)1、泛读(找1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听,初步感受情感)1)适当点评:好,语调上抑扬顿挫,语速上把握到位,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有种哀愁……<注意:不要抠具体的情感>2)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也在默默地读,那么,现在就给大家俩分钟的时间,自己配乐默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自渎(配音乐默读,细细体会,进一步感受情感)(二)、想一想1、明确作者的情感。

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春风 第一花” 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
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 (用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
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 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 不忍离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 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月 色,可是月色“卷不去”、 “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第七章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翻译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 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 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得很远但也无 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李白《把酒问月》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哲理的角度——
在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只是瞬间, 人生易老啊!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 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 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 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 爱。

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观察角度:由远及近、由上而下。 描绘了一幅有(水)声有(月)色、虚实 结合、极富动感的立体画。还用到了 炼字、比喻等手法。
提示: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定点观景、移步换景 早晚四季 变化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虚实 (虚写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由实入虚) 色彩 (鲜明)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互文等)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哲理美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情感美------总写
可怜楼上月裴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缠人的月色,恼人的月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
2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 观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屈原《涉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光涤荡了世间的五光十色,将大千 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只有皎 洁的月光存在。
春江花月夜
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升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上白沙看不见
“裴徊”二字极其传神:因为浮 云游动,所以光影明灭不定

春江花月夜县级优质课一等奖

春江花月夜县级优质课一等奖
明确: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
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 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
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写游子想家。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 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中“待”、“送”的修辞效果。
明确:
“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 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 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 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
【分节赏析诗歌(三)】
1.鉴赏:“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 抒情方式。
明确: 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
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
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3.鉴赏:“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鱼 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 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节赏析诗歌(二)】
1.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 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 明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通过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 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背诵、意象分析、艺术特色鉴赏;难点:诗文意境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把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全文、注释、意象图、相关背景资料等;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熟读诗文。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3.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解读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文的美感。

3.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方法。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诗文《春江花月夜》;4.2 结合诗文,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诵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3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诗文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春江花月夜》课件(市一等奖)

《春江花月夜》课件(市一等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科.网 zxxk.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情 感 意 象
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阅读思考: • 诗歌题目:《春江花月夜》 • 问题一:春、江、花、月、夜五个 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围 绕这个意象梳理出诗歌的结构。
【写景方法】
• • • • • • 修辞手法 常用的比喻,夸张,拟人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面、侧面描写 视听结合(感官) 声色结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品味意境】 春江花月图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 沉郁悲凉
清新和谐 高远辽阔
品读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花月图选取了哪些意像,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意境?
开篇八句,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 勾勒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江花月图, 创造了 壮丽高远,明丽幽静,空灵梦幻 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课堂小结
• 本节课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春江花月夜》 前半部分,把握了诗歌的意境及一些表现 手法。张若虚为我们创造的春江花月夜的 美景已经融入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留 下了不灭的印记。面对明月,诗人产生了 怎样的思考?生发出怎样的感慨?这就是 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完整版)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完整版)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2)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 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升起 —— 高照 —— 西斜 —— 坠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 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 统摄全诗。
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
全诗紧扣标题的春、江、花、月、夜来写, 而又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 下展现出来的。全诗以月升起,以月落结。开 篇八句点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 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抹 倒收回。中间由景生情,转情换意,蝉联而下, 若断若续,缠绵悱恻,章法灵活而不紊乱。诗 情围绕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下 落的 过程而展开。
哲理的角度——
在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只是瞬间, 人生易老啊!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 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 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 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 爱。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第六章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 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 它又已回来。
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 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 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 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 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 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 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 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一等奖)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一等奖)
现在请你置身诗境,想像如果你是 张若虚,你最喜欢哪一出的月下情景呢?
四、缘景明情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月,不仅见证了春、江、花在夜间 的秀美之姿,也见证了两段相思之 情,试分析这两段相思之情在写作 技巧方面有何不同?
五、拓展——即景抒情诗
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 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 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的诗歌。
《望月怀远》 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 起(意象:明月)
《题李凝幽居》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 (意象:草径、荒园、鸟、树、月、 石、云根)
探究三:这四首诗歌分别抒发了什么情? 《登幽州台歌》
•1. “独”字,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2.体现了深沉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诗人想到宇 宙寥廓与绵长,个人的渺小与短暂,不免悲怆难抑; 在想及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更是涕泪交横。
五、拓展——即景抒情诗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 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探究一:根据题目你怎样判断是即景抒情诗?
一、以“登”、“书”、“望”、“游”、 “观”、“题”等词语为题。如《登鹳雀楼》、
二、结构之巧
春 月下之(景)
江 (1—8句)

月下之(思) (9—16句)


月下之(情) (17—36句)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写景 说理 抒情
三、画面之秀
画面之秀实际上就是指意象的运用 和意境的创造之成功。如果有人问这首 诗写了些什么景,那么我们只需要把它 的题目拆开:“春”“江”“花”“月” “夜”,将它分为五个意象——张若虚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来到江畔,看江水绕 芳甸,看明月照鲜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鱼龙、鸿雁——“尺素在鱼 肠,寸心凭雁足”,鱼龙、 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 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 传音讯之意。
思妇怀远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感知全诗,划分层次 讨论:以月为线索,诗人描绘了哪些画面?
春江花月图 江畔沉思图 思妇怀人图 游子思乡图
第一部分:景物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花月图
讨论:开头八句都出现了 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请用优美的语言描 绘这幅画面
清幽恬静,开阔邈 远的意境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畔沉思图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 了诗人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 人生,既有人生短暂、 宇宙无穷的惆怅,又 有人类代代相传与明 月共存于天地的欣慰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明月楼:独守空闺的思妇 青枫浦上不胜愁。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1、分析意象的特定含义 2、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冷 暖色彩 : 色调明丽,情感高 昂;色调阴暗,情感低沉。 3、关注手法,借景抒情、融 情于景
思妇游子(情) 合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作业:
1、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2、背诵全诗。
春江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夜
张若虚
教学目标
1、朗诵诗歌,体味诗歌情、景、理浑然天成的 画意诗情。
2、借助联想 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 悟诗人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 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月悬 月斜
月生
月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 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
与“月”相关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美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哲思
课下思考:此处借助于哪 些意象表达游子的思归之 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游子思归图
小结

以“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 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 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
春江花月(景) 完
宇宙人生(理) 美 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