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市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诵读本诗,并学习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2、探讨文中月的描绘,引发思考。

3、感受诗人的情思。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本诗意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一、导入新课(1) 以“月”的诗句导入(ppt图片)Q:看这幅图片,我们大家都能想起多少描写“月”的诗句?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愁思)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团圆)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思念爱人)⑤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愁)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⑧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⑨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总结:月是个永恒的主题。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是多情的,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爱情,月亮-----那高悬天际的明月,触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

(2)引出本文《春江花月夜》。

(ppt题目)Q:看看在文中作者都表达了那些情感?活动2【讲授】春江花月夜二、正文分析(一)、读一读:(ppt文章+配乐)1、泛读(找1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听,初步感受情感)1)适当点评:好,语调上抑扬顿挫,语速上把握到位,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有种哀愁……<注意:不要抠具体的情感>2)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也在默默地读,那么,现在就给大家俩分钟的时间,自己配乐默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自渎(配音乐默读,细细体会,进一步感受情感)(二)、想一想1、明确作者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县级优质课一等奖

春江花月夜县级优质课一等奖
明确: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
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 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
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写游子想家。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 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中“待”、“送”的修辞效果。
明确:
“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 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 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 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
【分节赏析诗歌(三)】
1.鉴赏:“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 抒情方式。
明确: 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
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
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3.鉴赏:“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鱼 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 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节赏析诗歌(二)】
1.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 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原文回答) 明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

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课程特色
文化底蕴深厚
课程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为引子,深入挖掘 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教学理念先进
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手段丰富
结合多媒体手段,运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使课程内容 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 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寄语
保持好奇心
希望学生保持对文学和艺术的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
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坚持写作
鼓励学生坚持写作,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网络教学
利用在线平台,实现教学 资源共享、在线互动交流,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
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想法, 促进知识共享和思想碰撞。
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 不同角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课堂测验
通过随堂测验、小练习等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
教学策略。
03 课程特色与亮点
教师评价
教师对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件在内容、版式、动画等方面都表 现出色,能够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认为该课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认为该课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 借鉴。
社会影响
该课件在省级公开课比赛中获 得一等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 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课获奖教案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通过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 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背诵、意象分析、艺术特色鉴赏;难点:诗文意境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把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全文、注释、意象图、相关背景资料等;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熟读诗文。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3.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解读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文的美感。

3.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方法。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诗文《春江花月夜》;4.2 结合诗文,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诵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3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诗文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春江花月夜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江花月夜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诵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的独特之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时代;- 掌握《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歌特点和所传达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意;-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 引发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

2. 诗歌欣赏(15分钟)- 教师朗读《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理解性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

3. 诗歌欣赏(续)(15分钟)-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描绘;-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春江花月夜》的小结;- 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的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爱好者或文化研究专家来校,与学生分享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及其创作背景的知识和故事。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一等奖)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一等奖)
现在请你置身诗境,想像如果你是 张若虚,你最喜欢哪一出的月下情景呢?
四、缘景明情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月,不仅见证了春、江、花在夜间 的秀美之姿,也见证了两段相思之 情,试分析这两段相思之情在写作 技巧方面有何不同?
五、拓展——即景抒情诗
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 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 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的诗歌。
《望月怀远》 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 起(意象:明月)
《题李凝幽居》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 (意象:草径、荒园、鸟、树、月、 石、云根)
探究三:这四首诗歌分别抒发了什么情? 《登幽州台歌》
•1. “独”字,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2.体现了深沉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诗人想到宇 宙寥廓与绵长,个人的渺小与短暂,不免悲怆难抑; 在想及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更是涕泪交横。
五、拓展——即景抒情诗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 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探究一:根据题目你怎样判断是即景抒情诗?
一、以“登”、“书”、“望”、“游”、 “观”、“题”等词语为题。如《登鹳雀楼》、
二、结构之巧
春 月下之(景)
江 (1—8句)

月下之(思) (9—16句)


月下之(情) (17—36句)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写景 说理 抒情
三、画面之秀
画面之秀实际上就是指意象的运用 和意境的创造之成功。如果有人问这首 诗写了些什么景,那么我们只需要把它 的题目拆开:“春”“江”“花”“月” “夜”,将它分为五个意象——张若虚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来到江畔,看江水绕 芳甸,看明月照鲜花。

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省级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一等奖》课件
第四页,共60页。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后期著名诗人,
扬州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
体诗。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
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一千多年来为世
抒情的角度——相思
写江月待人,实际上是写月下的人在 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人自己在等待见到 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 出的诗人赶快回家。
第二十三页,共60页。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第二十四页,共60页。
第五章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第十三页,共60页。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第十四页,共60页。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小结:明月初渐高的景象,境界开阔, 富有气势。
第十五页,共60页。
第二章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
赏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月终于坠入沉沉海雾中,而游子、思妇
依旧天南海北。思妇无奈地叹息:不知在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
能有几个游子趁月而归呢?只见多情的明月余晖,带着人间纷 乱、复杂和激荡的思情,洒满在江边的花树上。诗至此戛然而 止,题中五字,或明或暗地放在诗的最后一章。最后以“摇情 ”收束全诗,让人觉得诗欲止而情未了,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十五页,共60页。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春江花月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春江花月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春江花月夜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4.能够朗读和背诵《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重点:1.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主题。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感受、理解《春江花月夜》独特的意境。

2.自主朗读和背诵《春江花月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教材和注释。

2.课堂需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和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课文导读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的背景。

2.分段导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研读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 感受意境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借助关键词和片段理解诗歌意境。

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向全班汇报。

Step 4 钟情词句1.教师将关键词和精彩词句在黑板上展示,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并进行赏析。

2.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朗读和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春江花月夜》,讲解语调和停顿的技巧。

2.学生自主跟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3.学生背诵《春江花月夜》,教师鼓励学生背诵整篇诗歌。

Step 6 应用拓展1.教师提供相关辅助材料和参考书目,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春江花月夜》的相关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编写相关作文、感想,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主题。

他们能够欣赏诗歌并逐渐培养出一定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编写作文的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存在对古文句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幽恬静,开阔邈 远的意境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畔沉思图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 了诗人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 人生,既有人生短暂、 宇宙无穷的惆怅,又 有人类代代相传与明 月共存于天地的欣慰
教学目标
1、朗诵诗歌,体味诗歌情、景、理浑然天成的 画意诗情。
2、借助联想 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 悟诗人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明月楼:独守空闺的思妇 青枫浦上不胜愁。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1、分析意象的特定含义 2、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冷 暖色彩 : 色调明丽,情感高 昂;色调阴暗,情感低沉。 3、关注手法,借景抒情、融 情于景
课下思考:此处借助于哪 些意象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游子的思归之 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游子思归图
小结

以“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 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 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
春江花月(景) 完
宇宙人生(理) 美 融
(2)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 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月悬 月斜
月生
月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 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
与“月”相关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美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哲思
思妇游子(情) 合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作业:
1、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2、背诵全诗。
感知全诗,划分层次 讨论:以月为线索,诗人描绘了哪些画面?
春江花月图 江畔沉思图 思妇怀人图 游子思乡图
第一部分:景物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花月图
讨论:开头八句都出现了 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请用优美的语言描 绘这幅画面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鱼龙、鸿雁——“尺素在鱼 肠,寸心凭雁足”,鱼龙、 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 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 传音讯之意。
思妇怀远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