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牵牛花当喇叭》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歌表演)《牵牛花当喇叭》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歌表演)《牵牛花当喇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牵牛花当喇叭》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掌握。
歌词描绘了牵牛花当作喇叭的情景,生动形象,富有创意。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的性格,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
但在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牵牛花当喇叭》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牵牛花当喇叭》的旋律和歌词。
2.难点:节奏、音高的准确表现,以及歌曲的情感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歌唱和表演,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元素的教学课件。
2.教学道具:准备牵牛花、喇叭等道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播放歌曲和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牵牛花和喇叭道具,引导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引出课题《牵牛花当喇叭》。
播放歌曲《牵牛花当喇叭》,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两个声部,一部分学生唱歌曲,另一部分学生吹喇叭。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牵牛花当喇叭(伴奏)》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牵牛花当喇叭(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牵牛花当喇叭》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二年级上册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牵牛花开放的景象,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明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歌曲中的“牵牛花当喇叭,吹起快乐的小曲”更是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乐观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然而,他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较为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听觉、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
2.能听辨并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3.能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述牵牛花开放的景象。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乐观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2.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述牵牛花开放的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模仿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牵牛花道具、喇叭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牵牛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牵牛花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歌曲《牵牛花当喇叭》,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学生跟随演唱。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述牵牛花开放的景象。
其他学生在一旁观看,学习并模仿。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可以使用《牵牛花当喇叭》的旋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牵牛花当喇叭》教案教学

《牵牛花当喇叭》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牵牛花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牵牛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细致,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牵牛花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张自己画的牵牛花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牵牛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花吗?谁能来说说它的特点?”2. 学习交流: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牵牛花图片,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牵牛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种花。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合作,用纸张等材料制作牵牛花喇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让学生提前思考自己要分享的内容和方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牵牛花特征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制作活动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学生的言行和表现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花卉,增强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2. 邀请花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花卉的生长、繁殖和保护知识。
3. 开展校园花卉种植活动,让学生参与花卉的种植和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湘艺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牵牛花当喇叭

2.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音乐知识,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2)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以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牵牛花的图片和播放相关的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学习歌曲:教师教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引导学生跟唱、唱准曲调和节奏。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音乐游戏:设计音乐游戏,如节奏接龙、音高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音乐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音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创作展示:学生分组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如改编歌词或创作旋律,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牵牛花当喇叭》的歌词、节奏和旋律,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自然声音。
-视频:播放相关的自然景观和音乐表演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音乐制作工具,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展示,增加互动和创造性。
-乐器: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伴奏歌曲,提供音乐学习的真实体验。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歌表演)《牵牛花当喇叭》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歌表演)《牵牛花当喇叭》教案一. 教材分析《牵牛花当喇叭》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通过描绘牵牛花吹响喇叭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
本节课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但在音乐认知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对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概念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牵牛花当喇叭》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牵牛花当喇叭》的歌词和旋律。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节奏、旋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词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含有歌词、图片、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乐器:吉他、鼓等。
3.教学道具:牵牛花道具、喇叭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牵牛花和喇叭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两种事物的印象。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牵牛花当喇叭》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旋律。
随后展示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角色(牵牛花或喇叭),其他学生伴奏。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扮演牵牛花和喇叭的角色,进行歌曲表演。
接着,让学生互换角色,熟练掌握歌曲表演。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牵牛花当喇叭》课件

牵牛花的药用价值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 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 虫、绦虫病。
牵牛花的药用价值较高,明代吴宽写诗赞道: “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 甚绸缪。”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牵牛子含有牵牛子甙、牵 牛子酸甲、没食子酸、裸麦角碱、野麦碱等成分, 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有强烈的泻下作用。服 用时一定要严格按量,不可多服,牵牛子的药用 名称为二丑、黑丑、白丑。黑丑为黑牵牛子,白
牵牛花为夏秋季常见的蔓性草花, 可作小庭院及居室窗前遮阴、小 型棚架、篱垣的美化,也可作地 被栽植。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八天
观察心得
谢谢童鞋们
我们下次再见
祝学习愉快
丑为白牵牛子,二丑为黑白丑的混和物。
俗话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 夏养牵牛。”可见,在夏天的众多花草中, 牵牛花可以算得上是宠儿了。
牵牛花有个俗名叫“勤娘子”,顾名思义, 它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 时针还指在“4”字左右的地方,绕篱萦架的 牵牛花枝头,就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 晨曦中人们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饱 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鲜花,真是别有一番
牵牛花的习性特征
牵牛花生性强健,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通风适度,对土壤适应性强,较耐干旱盐 碱,不怕高温酷暑。
牵牛花属深根性植物,地栽土壤宜深厚, 最好直播或尽早移苗。大苗不耐移植。
牵牛花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体被毛。叶互生,宽卵形 或近圆形,常为3裂,先端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 三角形,被柔毛。秋季开花,花序腋生,有1~3 朵花,也有单生于叶腋的,萼片5,花冠蓝紫色渐 变淡紫色或粉红色,(清晨开花时,叶片掌形3裂 者为红色,叶片心形者为蓝色,大多数早晚颜色 并无变化),漏斗状,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等 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3室,柱头头状。蒴果, 近球形,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被 褐色短绒毛。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供观赏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牵牛花当喇叭(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4课《牵牛花当喇叭(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牵牛花当喇叭》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首歌曲以牵牛花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牵牛花像喇叭一样,吹起了欢乐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歌曲中的歌词富有诗意,充满了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音乐教育,对于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还不够扎实。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本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牵牛花当喇叭》。
2.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比喻和想象力,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能够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演唱《牵牛花当喇叭》,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问答、模仿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纠正学生的错误。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歌曲的旋律、歌词和图片。
2.教学音频:准备歌曲的音频,方便学生跟随演唱。
3.教学道具:准备牵牛花图片、喇叭等道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牵牛花和喇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牵牛花就像喇叭一样,吹起了欢乐的音乐。
《牵牛花当喇叭音乐教案

《牵牛花当喇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牵牛花当喇叭》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牵牛花当喇叭》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能用自信、欢快的歌声整齐演唱,体验歌唱的兴趣。
2、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用自然、有节奏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能与同学合作,根据歌曲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设计不同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用欢快的歌声准确而整齐地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生:有许多牵牛花。
师:你们觉得它的形状像什么呢?生:像喇叭。
师:你们可真聪明,没错,因为它的形状像喇叭,所以我们又叫它“喇叭花”,牵牛花每天早上开花,傍晚就耷下了小脑袋,非常有趣。
同学们在生活中和电视上有没有看到过形状像喇叭花(牵牛花)的乐器呢?生:扩音喇叭……(课件展示乐器唢呐、小号、圆号、长号、扩音喇叭)(二)学唱《牵牛花当喇叭》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牵牛花当喇叭》,现在先来听一遍,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思考一下这首歌曲演唱的情绪是怎样的?1、初听歌曲生: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2、复听歌曲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再来欣赏一下歌曲吧。
3、学唱歌谱教师范唱,带领学生跟唱。
教师弹奏歌曲,引导学生开心自然地歌唱,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4、学读歌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5、学唱歌曲①用“la”模唱歌曲,熟悉旋律。
(慢速)②学生跟着电子琴试着轻声哼。
③让学生自信大声地跟着琴演唱(节奏渐渐恢复到中速)。
6、全班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整齐地演唱六、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很欢快,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利用歌词让学生自由创编动《牵牛花当喇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时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动作2.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教学流程:一、学习歌曲动作第一段:牵牛花呀墙上爬,摘一朵呀当喇叭——模仿花的形态,呜哩哇呜哩哇——双手叉腰,当呀当喇叭——用手做喇叭。
第二段:喇叭吹得响又亮——模仿喇叭吹,山里娃呀乐哈哈——模仿娃娃乐哈哈的活泼样,呜哩哇呜哩哇——双手叉腰脑袋摇晃,乐呀乐哈哈——模仿娃娃手舞足蹈笑哈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
牵牛花当喇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牵牛花当喇叭》歌唱党的好政策给山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准确地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变化。
3.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学生唱一唱《吹起小喇叭》的歌曲旋律,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吹喇叭”。
二、导入新歌教学:
指导学生看图
生1:看到了房子、太阳、花、树……
生2:看到了美丽的山村景象。
生3:有许多喇叭花。
师:(这是一节美术课吗?让我们往下看。
)
师:请同学们用音乐的眼光和知识去看,会看到什么呢?
生4:形状像喇叭的花。
师:称“牵牛花”
师:同学们在生活或电视中是否能看到过形状像喇叭花的乐器呢?
生5:唢呐、小号、扩音喇叭、圆号、长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牵牛花当喇叭”。
”
师:引导学生看图说歌词的意思。
师:朗诵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三、新歌律动表演教学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生1:碰钟,每小节一次,敲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喇叭形状)
生2:三角铁,一小节一次。
生3:锣鼓,一拍一次,表示一朵朵花连在一起。
几件乐器及钢琴合奏,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音乐游戏:《好朋友来啦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常识,让学生在唱唱玩玩中体味和朋友交往的乐趣。
2.学生能共同合作进行表演唱;懂得和朋友交往的礼节。
教学过程
一、学唱《好朋友来了》
二、.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播放《好朋友来了》,先请学生听一遍,教师提出要求:
一半学生用布蒙住眼睛,一半学生不蒙眼睛,一起听音乐的前奏任意跳动。
当音乐进入演唱部分时,没蒙眼睛的这部分学生任意找一位蒙住眼睛的学生做四手对拍的游戏,当唱到“谁呀”时,两位学生进行对话,如果被蒙住眼睛猜出和自己对话的学生名字,便可以把布换给该学生蒙上眼睛,继续听音乐猜好朋友的名字。
注意:猜完名字后需问好,握手直到整段音乐结束才能交换蒙布。
(游戏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提醒互相帮助。
)
三、.演唱歌曲。
音乐熟听后请学生边演唱边游戏。
注意提醒学生演唱到不同人物时用不同音色与不同语气进行演唱。
音乐是在戏剧情节中进行的,应让学生投入到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中进行表演。
曲谱提示如下:
唱唱演演。
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曲中的任务和情节进行表演唱。
如:全班围成圈坐,请一位学生当“客人”,音乐起,“客人”边小跑边拍手寻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游戏:《好朋友来啦》
2.听赏:《蓝精灵之歌》
教学目标:
1.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好朋友来啦》听赏:《蓝精灵之歌》。
2.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
3.能礼貌待人,和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和学生礼貌问候。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几个好朋友,大家看看是谁来了?
蓝精灵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歌曲大家认真听一听。
(播放歌曲《蓝精灵之歌》)
《蓝精灵之歌》选自动画片《蓝精灵》,讲了一群蓝精灵团结协作斗败了他们的敌人格格巫,他们真的好勇敢,我们也来学学他们的歌曲吧!
(再次播放《蓝精灵之歌》)
三、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歌,学习歌词。
蓝精灵最爱和同学们做朋友了,看他来我们教室做客了。
我们一起当小主人,欢迎他们。
(老师扮演客人边做敲门的动作,边念歌词“乒乒乓乓,乒乒乓乓”,学生回答:“嘿,有人敲门。
谁呀?”一边表演,一边熟悉歌词。
多表演几遍,知道学生熟悉歌词为止。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文明用语)
2.学唱歌曲
A、播放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后教师范唱。
B、学生随琴跟唱
C、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
1.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遍,纠正学生有错误的地方。
2.学生两人一组自由表演,提醒学生注意:扮演客人的小朋友,要唱出自己的名字。
五、总结下课。
1.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
2.提醒学生下次到别人家做客要注意文明礼貌。